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
——爱因斯坦(美)
安力为得到千行遇险的消息大吃一惊。
凶手竟然敢于直接向千行下毒手,而且还是当着佩枪刑警的面,这是他完全没有料到的。
是什么使得凶手如此一反常态,撕去了高智能的华丽外衣,丧心病狂地急于下狠手呢?
可怕的是,凶手的目标不再是遗产竞争者,而是千行。
如果专案组在这个时候失去了千行……
想到这里,安力为的后脊梁冷汗直流。
当时的情形十分危险。
一只巨大的石质花盆从荣府东南角的墙头落下来,砸向了千行的脑袋。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眼疾手快的刘晓伟用尽浑身力气,一把推开了千行。
因为躲避及时,花盆只砸在了刘晓伟右手的小臂边缘,导致了一些擦伤,没伤到筋骨。
事后,刘晓伟向根叔借来一瓶纯净水冲洗,再用留守警察小季拿来的创可贴简单地替伤口做了处理。
在包扎伤口之前,他和小季,还有其他两个留守警察,分别检查了墙体内外以及整个荣府,没能发现可疑人员的踪迹。
事情过去之后,刘晓伟也感到有点后怕。
当时,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反应,做出正确的扑救动作,那个花盆一定会准确地、重重地拍在千行的后脑勺上。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千行现在生死未卜了。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尽管没能当场抓住凶手,但事态既然发展到今天这一步,至少说明凶手已经狗急跳墙了。
对于一个标榜自己拥有犯罪天才,并敢于一次又一次向警方发起挑战的凶手来说,他的如意算盘恐怕已经面临着全面崩盘的危险。换句话说,他快要失控了。
刘晓伟和安力为都清楚地意识到,此次的谋杀未遂事件,显然与魔法二宗之谜的破解,以及今天千行的那句话——“密室之谜即将揭开”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千行的步步进逼,已经使得凶手退到了生死悬崖的边缘。他无路可退,无法继续隐藏在黑暗之中,只能拼死一搏。而且,凶手不能再继续兜圈子,只能被动地现身,直接针对整个专案组的心脏——千行来施行“一击必杀”。
凶手沉不住气了。这对于警方破案来说,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不过,此次事件也直接导致了一个不利的结果。
又过了一个小时,安力为便接到了贺科的电话,通知他立即将千行护送回家。另外,贺科还派出了两名警员赶赴千行的家附近,专门对他和他的母亲进行二十四小时的人身安全保护。
安力为闻讯,又冒了一身冷汗。
好事成单,而坏事总是成群结队来的。
其实,他明白千行此时面临的危险。
凶手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千行一个人,一条命。事实上除了千行的推理,警方并没有在案情的其他部分获得飞跃式的进展。凶手很了解这一点。如果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千行继续留在现场的话,无异于羊入虎口。
心里明白,安力为却感到为难。案情的侦破工作坚持到现在,可谓已经过半了,这其中千行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如果这时候让他离开专案组,不就等于釜底抽薪吗?整个侦破体系很可能面临前功尽弃的境遇。
当势均力敌的交战双方在进行临场博弈之时,胜与败,有时只差于毫厘之间。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影响战局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必定是占据决定性地位的。倘若在决战之前,我方大将临阵受损,甚至离开,无疑是整体局势由顺转危的前兆。
凶手似乎很清楚这一点。
即使他意外失手了,但这一次出手所起到的威慑作用已然形成,并且正在持续发酵。
纠结也没有办法,上级的命令必须执行。
“那你们现在还在荣府?”安力为拨通刘晓伟的手机。
“不,我们早就离开了。”
“哦?那就好。千行安全,就是对凶手最大的心理压制。”安力为的声音听上去放心了一点。
“我们现在在应泰钢构的第一分厂,刚才我还带他去了趟海鲜王府。”
“什么?”安力为一下子吼得山响,“你带他去那儿干什么?谁让你带他去那儿的?”
“这……这……是他要求来的,而且还挺着急,说马上要来看看,马上。”
“乱弹琴。我马上开车过来。”
“哦。”
“我丑话说在前面,千行要是掉一根毫毛,我把你脑袋拧下来。”
“遵命,头儿。”
离开荣府之后,刘晓伟和千行去的第一站是海鲜王府。
整个下午,刘晓伟简直成了个跟班。一遇到想问的人,千行就冲他一扬头,他便心有灵犀地向受访者出示警官证。刘晓伟很乐意这么做。能和千行并肩查案,他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
海鲜王府的老板娘和服务员都很配合,并没有因为千行是个孩子而怠慢,一五一十地回答着问题。
事先看过王亮的调查记录,因而千行没有再重复那些已经提过的问题,而是着重地问到了包厢门口、洗手间、停车场等几个细节。在刘晓伟看来,千行恐怕是在“捡漏”。不过,他并没有从中听出有什么漏洞存在。
“根据警方记录,上次安警官来调查时,停车场的管理员说没有看见任何人。请问,如果有人从包厢里的那个窗户爬出去的话,一定会被他看见吗?”千行问道。
老板娘邱丽想了想,回答:“对。那时没有别的车辆,整个停车场里只有林总开来的轿车和外国专家坐的那辆商务车。如果有人动过车子,他肯定知道的。当时,他没有离开过岗位。”
“这个管理员在吗?”
“今天他休息。”
“哦。如果……我是说假如……有人从墙根越过停车场走过去而不开车,他也一定会看见吗?”
“会。我们的停车管理员警惕性很高,他站的位置又一览无余。他还向安警官汇报过,那天中午林总他们在包厢里吃饭时,林总专用的那辆黑色迈巴赫曾自己‘咻咻’地响了一下,虽然只有一两秒钟,他还是仔细检查了一番,不过没事,只是车子自己响了一下而已,并没有人去碰它。可以肯定,当时除了管理员自己,那里没有别人。”
“停车管理员的年龄?”
“三十岁,眼神好得很。”
“从林总带着客人停车,一直到吃完饭开车离去,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正常。是这样吗?”
“没错。和平时一样的,没有什么异常的事情发生。”
“对了,按照店里的常规,守在门口的服务员,在客人没有招呼的情况下,是不会隔一段时间就主动进入包厢去更换菜碟的吗?”
“不会。我们这里是庭湖市最高档的食府之一。来高档食府并且专门订包厢的客人们都格外讲求隐私,不喜欢自己的谈话随意被外人打扰。因此我们在上完菜之后,服务员只会守在门口而不会贸然进入。这是失礼的行为,在我们这里会被罚的。只有在客人们招呼的时候,服务员才会应声而至。”
“明白了,非常感谢。”
问完之后,千行又对饭店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了一遍,并用手机拍下很多细节的照片,就表示可以离开了。
在车上,刘晓伟问千行:“怎么样,有发现吗?”
“发现还谈不上。我来这个饭店,是要先搞明白‘时间’。”
“时间?”
“林念祖那一整天的行动时间几乎是无缝对接的,在每个节点上都会有人出来证明。那么,犯罪的时间就彻底成了‘失落的时间’,就像是凭空抽走了一样。”
“走,去工厂看看能不能找到这段‘失落的时间’。”
到达工厂之后,门口的保安本想联系总经理秦山,但被千行制止了。由于秦总和林念祖都打过招呼,要全力配合警方,而上回安力为来时又得到了秦总的殷勤招待,所以保安便不再坚持。
刘晓伟先带着千行在厂区里走了一圈之后,千行开始看似随意地和工人攀谈起来。这时,安力为的电话来了。
刘晓伟接好电话后,快步走向千行。
千行正在和一位白头发的老师傅套词。
“……时间上。时间上有没有让您觉得不对的地方?”
“没有没有,你还要我说几遍呀!我得干活了……不过……”老师傅语速慢了下来。
“想起了什么?那是什么?”千行步步进逼。
一旁的刘晓伟也瞪大了双眼。
“哦,可能又要让你失望了,说奇怪的话,倒也算不上。”
“说说嘛,没关系。”
“就是……不好意思呵呵,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饿得早了点。”
“饿得早了点,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感觉比平时饿得早了点的意思嘛。工厂每天12:00准时开饭,那天食堂开饭的时候,我已经饿得不行了嘿嘿。”
刘晓伟好悬没把鼻子给气歪了。
这叫什么线索嘛!
但看着老师傅一脸天真的样子,不像是在逗他们玩,终于忍住了没言语。
“仅仅是提前饿了这样吗?”千行倒没生气。
“是的,”老师傅搔头道,“所以说不算是什么怪事嘛!不是爷爷我存心逗你玩,是你非要我说什么‘奇怪的事’。能想起来的,就只有这个了。我说,你还是放我走吧,我真的想不出别的来了。”
“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车间里有钟表吗?”
“车间里用不着。我们在里面也看得见那只大钟,”老师傅用手一指办公楼上的大红钟,“它很准时,从来没有出过错。”
“从来不会出错?可是电池总有用完的时候吧?”
“年轻人,你还需要丰富新知识呀!知道核电池吗?”
“‘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吗?也就是通过半导体换能器将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断地放出的热能转变为电能的新型电池?”
“正是这样。我听窦主任说过,这颗核电池的理论寿命可以长达一千年。他是从林总那儿听来的。”
“原来如此。所以,这只大红钟从来就是不需要换电池和修理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是林总来了之后安装的?”
“对呀。以前,我们每个车间都需要配置钟表,装了大红钟之后就不用了。你刚才在厂区四处都逛过,发现了什么跟别的工厂不一样的地方吗?”
“从厂区的无论哪个角落,哪怕是车间里、门口保安亭、洗手间里,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口大红钟。”
“不愧是小警察呀!观察得够仔细。”
“承蒙夸奖。非常感谢您,老爷爷。”
厂区中心大道的尽头,就是七层楼的办公大楼。
这是一座带有年代感的苏式风格建筑。虽然只有七层,但实际上按照当今流行的建筑层高标准来计算的话,足足有十层楼的高度。
大红钟位于七楼林念祖办公室外的墙上。因为红色的指示数字在黑色底盘上显得极其醒目,所以使得人们从任意一个角落都能看清。
千行遥望着大红钟,暗暗点头。
“真是个不错的设计呢!”
“是啊!没有大红钟的时候,需要每个车间各自设置钟表,互相之间出现偏差是难免的。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对于时间的要求有时精确到了秒,统一的时间观念是很有必要的。大红钟解决的,实际上就是度量衡的问题。”刘晓伟随声附和道。
“嗯。现在是十五点三十三。刘叔,‘1’的那个位置是总经理秦山的办公室,‘:’的位置是林念祖的办公室,最后一位‘3’的位置下方是窦连海主任的办公室。是这样吗?”
“一点都没错。”
“咦?”千行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刘晓伟的脸上,“刘叔是有什么事要告诉我吗?”
“这个……是啊……可是……”刘晓伟嗫嚅着。
“遇到了难事?那就直说吧。”
“哦,哦……那我就直说了吧,是这样……”
刘晓伟将安力为的话转述给了千行。
令他没想到的是,千行好像根本没当回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知道了”,然后又该干吗干吗去了。
刘晓伟愣了。
怎么可能那么淡定呢?这小子难道真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难道……
又转念一想,他算是彻底明白了。
敢情危险发生的那一刻过去之后,千行在第一时间就预料到了,自己将被母亲带离侦破现场啊!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千行才要求立即前往海鲜王府和应泰钢构第一分厂呢。他一定知道,这次被母亲拉回家,说不定就此失去了人身自由,再也得不到现场调查的机会了。
刘晓伟自叹不如。
“……看俺这身子骨,杠杠的,跟铁打的一样。”一位络腮胡子的硬汉在和千行说话。
声音洪亮如钟。
这位中年师傅不免令刘晓伟想起了年少时看到的一部武打小说中的人物——虬髯客。噢不,也许很多武打小说中都有他的影子。
刘晓伟肃然起敬,悄悄地溜到虬髯客的身后。
“那天中午有没有觉得时间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同样的问题。
“不对?有啥不对呢?挺正常,没啥不对的。那天我胃口还特别好,连吃了两块大排,三个狮子头。”
“平常也是吃那么多吗?”
“平常吃一半吧,那天不是检查机器吗?可能干得多所以吃得多吧!”
“很重的体力活吗?”
“那倒……”虬髯客摸摸脑袋,“不是。现在想想好像没干体力活呀?检查机器又不要搬什么东西……是……有点奇怪哦。”
焦工不在厂里。窦主任风风火火的,很快就赶来了。
“甭客气,你们问吧。”
“那天林总电话多吗?”
“多。林总向来是电话不断的。不过……说起来那天可能他调了震动,倒是没有电话铃声,可能是出于尊重德国专家的考虑吧。有一些欧洲和美国的专家不喜欢使用手机,如果你在听他们讲话的时候老是接手机,将会被他们认为是一种怠慢。林总处理得很得当。他那天很少直接接电话,只是在专家不说话的间隙,用短信来回复给他打电话的人。因此,他那天短信发得比较多,接电话倒是很少。林总做事,一向是很周到的。”
“哦。”
“林总有个习惯,如果遇到不方便接电话的大事,他会把所有来电都转接给女秘书,由秘书来分析哪样重要,哪样搁置。”
“如果遇到重要的电话,秘书会用短信来请示一下,林总当即做出回复。只有非常重要和紧急的电话,他才亲自给人回过去。是这样吧?”
“是的。那天印象中好像就听见林总用手机往外打过一个电话,就是中午订餐的事情。应该就是海鲜王府。”
“当时订的吗?”
“是。”
“当时打电话订餐的情况,是你们都在旁边,都能听见,还是林总有意走到什么安静的地方去打的呢?”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林总没有有意避开我们,就在我身边打的。”
下午四点,千行结束了调查。
刘晓伟和千行一齐走向门口的停车场。
走到大门边时,千行突然停下脚步,拉住刘晓伟,回头向一个车间方向望去。
顺着目光的方向,刘晓伟听见一阵歌声,从车间里面传来。
……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
唱歌的应该是一个小伙子,嗓音条件并不算好,带点沙哑的喉咙却别有一番特色。
门口的胖保安看见他们入神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
“那是‘纬哥’。”
“伟哥?”刘晓伟感到很意外。
“哦,是刚进厂的小伙子,”胖保安笑道,“唱起来还没个完……”
“回见了哥们儿。”
“走好警察同志。”
千行插话问道:“对了叔叔,十七号之后林总来过工厂吗?”
“没有。”保安摇头道。
“好的,谢谢。”
刘晓伟关上车门。千行用一个很惬意的姿势坐着,偏过头看着他。
“时间去哪儿啦。”千行自言自语。
“时间?没错。林念祖的不在场证明实在是……”
“刘叔,你不觉得这样的不在场证明,有点过于完美了吗?”
“谁说不是呢,连上厕所都……就好像……”
“……刻意营造出来的。”
“就是这个意思。”
“找到了主要的方向,就离破案不远了。”千行胸有成竹。
“可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
“开车吧。”
说话间,安力为的破车已经停在了工厂门外,按响三声喇叭。
刘晓伟踩下油门,一溜烟驶出了应泰钢构第一分厂的大门。
安力为没承想,千行这一回家,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彻底跟他们失去了联络。
那天傍晚开车送千行回家的是安力为。
他吩咐刘晓伟先回警局医务室换纱布,自己则打算跟千行简单交流一下,然后尽快将他送到家里。
“密室之谜你已经解开了?”安力为问道。
“是的。不过,我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准备说明的材料。”
“你的话一定被什么人听见了,所以才……”
“没错,我也看见了安叔说的那双背后的眼睛。”千行的双眼望向虚空。
“哦?又是……”安力为恨得牙痒痒的。
“凶手就在我们的背后。”
“可他还是逃跑了。搜查的时候,是小季和刘晓伟一起行动的?”
“嗯,还有另一个留守荣府的警官。从当时我站的位置看来,似乎是由一根墙头的绳索牵动的。”
“绳索?”
“对。看上去是为了保护那些放在墙头的花盆而设置的。但奇怪的是,如果是为了保护这些花盆不被风吹落,这根绳索理应拦在花盆内部,也就是靠近院内的位置才对,因为只有这样,花盆才不会向内掉落而砸到人。向外掉落是砸不到人的,因为那里是护院河。”
“那就是说,是有人存心调换了绳索的位置,使得花盆往院里跌落?”
“嗯。凶手就在院里,而不是逃跑了。”
安力为深吸一口凉气。
“安叔,我妈这么快就得到我遇险的消息,这不是偶然。凶手在向我们恐吓与示威。”
“难道这个透露消息的人就是……”
“没错。”
“那就是说,他连你妈妈的手机号都有?”
“看来是这样。我们在查他,他也在背后查我们。只是现在还不知道他是使用了什么方法才查到我妈的号码。”
“原来如此。我说呢,你妈妈怎么会知道得这么快!我会尽快安排人去查一下林念祖今天在……”
“不,安叔,现在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错走一步棋的话,就会打草惊蛇,满盘皆输。我已经布好了后手七子,接下来就请你们严格按照我说的去做。”
“好,你说。”
“第一,全面跟踪林念祖,并做好摄影取证的准备。请注意,拍下证据是最重要的环节,要尽可能地连续拍摄。第二,通过不易被发现的移动通信监控设备,全面监控林念祖的通信与生活情况。这两点必须立即行动,以免失去了战机。”
“为什么昨天中午裘处提出全面监控林念祖的时候,你没有答应,但现在又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了呢?”
“就在一天之内,情况变了。当时的时机还不成熟,凶手的心理还是个未知数。现在,凶手已经完全按照我的既定战略,贸然出手了,说明他的布局和章法已被打乱,因此全面监控就显得必要和紧迫了。”
“哦,我明白了。你在遇到攻击之后,仍坚持立即去海鲜王府和应泰钢构第一分厂进行调查,本意是在于敲山震虎,做出攻击的姿态,并不是真的要找到证据?”
“二者都有。逼他出手和找证据,同样重要。”
“一箭双雕呀!那难不成……也找到有效证据了吗?”
“需要印证。”
“嗯,案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我们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是有必要进攻一下了。两个拳击手在进行比赛时,必须要设法让对方跟着我方的节奏走。只有这样,对方才会觉得别扭,而失去临场优势。如果对方完全陷入被动,输掉比赛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我没有打过拳击,不过这确实是我和凶手之间的博弈。安叔,还有三点要求,请大家在行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嗯?”
“第一,对于今天的杀人未遂事件中林念祖的不在场证明,千万不要正面调查,只可以不露声色地打听。第二,千万不要去找林念祖的秘书调查十七日她与林念祖之间的短信内容,只可以到移动公司去调查。这一点的细节部分,你问问刘叔就会明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林念祖在被跟踪的情况下进入应泰钢构第一分厂,跟踪的警员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跟进工厂厂区之内,必须在厂区之外静候他出来才行。”
“咦?难道林念祖还有返回工厂的理由……”
“对。这三点都必须严格执行,尤其是最后一点。”
“明白了,这三点都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对吧?”
“是。”
“记住了。”
“那好,送我回家吧,我妈肯定等急了。”
开门的是一个满脸沟壑、面若冰霜的老妇人。
安力为知道,这位老妇人就是千行的母亲。
可是,没有说一句话,甚至没有留给客人一个出于礼貌的微笑,她就一把将千行拉了进去,随即关上房门。
安力为甚至听见了球形门锁的保险锁舌被人用力压下的“咔嗒”一声。
这个清脆的声音让他感到心寒。
安力为忽然想起,他曾经见过这位老妇人的。只是,随着容颜的改变,他一时没能认出来。
一定是这样。
对。那是在很多年前,老前辈穆柏林的追悼会上。
死者,是千行的亲生父亲,一位受人尊敬的优秀警察。
那个时候,这位老妇人还不是老妇人。
因为心里始终觉得老前辈穆柏林是为救自己而死,年轻的安力为心存内疚,曾当众跪下来向这个可怜的女人告白,请求她的原谅。可他当时得到的回答,只是一份毫无表情的漠然。
印象中,前辈的遗孀虽然一袭黑衣,面色哀愁、苍白,而没有血色,但眉宇间并没有诸多皱纹,举止之间也还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那是一种对悲惨命运的不承认、不屈服。
然而,时过境迁,命运的摧残和沧桑的岁月,无情地偷走了她的青春和容貌。
安力为很后悔自己当时没有继续坚持,去恳请她的原谅。若不是自己在遭到冷遇之后就简单地选择了放弃,选择了自欺式的忘却这段难堪往事,或许,这位女士能早一些走出悲伤的阴影,或许,自己也不至于在多年以后仍然被困在深深的内疚之中。
自从丈夫因公殉职之后,儿子千行恐怕就是她唯一的生存支柱了吧!
知道千行的背景之后,安力为并没有想这么多。
可是刚才,就在刚才的那一瞬间,从那双几乎是无视自己存在的眼睛里,安力为读懂了这位母亲对自己的责怪。
那一个“咔嗒”声,锁住了老妇人的家门,却再次开启了安力为的尘封记忆。
他感到冷。
夜幕降临。
一阵又一阵袭来的北风,吹动了千行家窗下悬挂的风铃,发出纷乱的声响,也吹得草坪上枯萎的植物几乎无法站立。
面对这扇紧闭的房门,安力为感受到来自脖颈后面的寒冷……
启动油门之前,安力为注意到街角两边的两辆轿车。
车里有人头晃动。
他知道这就是贺科派来保护千行家的两个同事。
两辆轿车分别停靠的位置隐蔽而不易被外人发现,又对千行家四周形成了有效的视觉封锁。从这一点来看,车里坐着的人具有多年的刑侦经验。
安力为长长地呼出一口闷气,开车离去。
接下来的三天,千行音信全无。
刘晓伟拨了N遍千行的手机,可电话那头永远是一个优雅标准而令人心烦的女声——“您拨叫的号码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短信不回。
微信也始终没有回音。
QQ也处于隐身或离线的状态。
任何一种联络方式都没有反应。
刘晓伟甚至感到有些害怕。倘若在这个关键时刻,千行彻底隐身的话,荣家的血案还能顺利侦破吗?
他的心里没着没落的,就好像落到海里的鲁宾孙,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次看到希望的陆地。
论心理抗压能力,那还是安力为强多了。
安力为没有心乱。他明白,千行是被他母亲彻底“隔离”了。
按照千行的性格和作风,他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刻突然“玩蒸发”的。他不是半途而废的人。如果不与自己联络,那一定代表千行没有条件做到。
到此时,安力为才回过味来,感情……千行母亲的本意并不仅仅是要儿子回家,而是要将他“绝缘”,让他与专案组彻底失去联系。
只有做到与杀人案“绝缘”,没有丝毫瓜葛,才能让儿子远离危险地带,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恐怕换了任何母亲都会这样想吧!
可是,这样做真的会安全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仅仅是母亲的一厢情愿而已。
虽然目前千行家的周围有两个富有经验的保护神,可以保护一时的安全,但猛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再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凶手一天没有被逮捕,千行所面临的危险就一天不会解除。
多年的刑侦经验使得安力为很清楚这一点。
况且,此次的凶手不同以往,是一个心思缜密、反应敏捷、无所顾忌、意志力极为坚韧的超级凶手。
想来想去,还是得从有限的警力中抽出一名得力干员,来加强千行的安保措施。
另外,王亮是跟踪林念祖的最佳人选,小季可以负责摄像取证,刘晓伟和小秦要作为游骑兵来机动调配,倪大龙和自己仍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进一步调查上。
于是,安力为同倪大龙商议了一下,决定抽调张振,来作为暗中盯防千行家的补充力量。
由于π连环杀人事件和滕战负责的连环爆炸案几乎消耗了侦查一科的大部分警力,专案组本部早已没有其他人手可以调派了。因此,贺科派去的人一定是从别的刑侦部门抽调的。虽然安力为认为这两位警员同样富有经验,但外人就是外人,对于本案的细节了解不足,终归不如本部的人来得放心。在这两位警员的背后再加上一个张振,彼此并不互通与配合,就等于有了双重保证。
除了千行,需要保护的人还有他母亲。为了达到威胁的目的,穷凶极恶的凶手同样有可能向这位不知情的老妇人下手。
母子俩,现在是警方的重点保护对象。
安排好这些之后,安力为才把注意力又放到了案子上。
专案组在要紧关头失去了高参,那么剩下的工作就得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了。
安力为的心里多少有些没底,但他不得不硬挺着。毕竟他才是官方的指定负责人,带领一队警察的头儿。
他必须得稳住,必须拿出“天塌下来我扛着”的气势,才能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
安力为喝了口水,开始布置任务。
按照千行临走前的方案,王亮和小季这就出车,开始了对林念祖的跟踪。他们没有后援,也暂时不会有交班替换的同事,只能做好连日都在车上睡觉的准备。
如果案情没有突破性进展,他俩就得“累倒了算”。
这种“累倒了算”,在刑侦工作中是经常遇到的。王亮已经不陌生了,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小季来说,这次行动也算是一种历练了。
安力为特别交代了千行提到的注意事项,又让王亮重复了一遍,才放他们走。
然后,安力为请贺科通知技术支持中心,要求对林念祖的无线通信设备施行全面监控。中心主任老范很重视,指定被称为通信网络天才的小章来负责此事。
安力为对小章这个人早有耳闻。
据说,这个面相萌萌哒,眼镜比啤酒瓶底还厚的“90后”警察,在初中时期就破解了本市警用系统中存在的初级代码漏洞,在警校期间更是获过多次全国系统内的技术新人大奖。让他来担任监控小组的组长,一定不会漏掉一个可疑的线索。
安力为对此很放心。
第二天,倪大龙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他拜托的那位老战友,西藏噶春地区刑侦大队的中队长多布吉连日来的调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根据对应泰重工下面的控股公司——金鑫源矿业反复的寻访结果来判断,有理由相信这家企业存在少量氰化钠丢失的情况。
“情况并不明显,表面看上去像是正常损耗。但我觉得这一定是个突破口。”倪大龙显得很兴奋。
“如果我没猜错,林念祖曾经去过那家子公司,对吗?”
“不但去过,还曾经在那里待过一个星期。”
“果然有意思了。”安力为眼中闪光。
倪大龙和小郑下午就订了机票,踏上了远赴西藏的旅途。这样一来,专案组的可机动人员,就剩下了安力为、刘晓伟和小秦三个人。
小秦去移动公司调取有关十七日林念祖和秘书之间的短信时间记录,以及近期的所有通信单子了。
现在,安力为和刘晓伟需要安静地坐下来,重新梳理一遍手上的牌了。
“小刘,先说说这次遇险的感受吧。”安力为显然对这事耿耿于怀。
“毫无疑问,这代表凶手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内得知案情分析的最新进展,并迅速做出反击。”
“那也意味着,凶手不能再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必须现身出来疲于应对了。其直接诱因,应该是千行破解了魔法二宗之谜,对他精心编织的犯罪手法形成了某种威胁。”
“嗯。还有,遇险之前,千行还说玲珑屋密室之谜很快可以解开了。恐怕这一点才是逼迫凶手急于出手的最大诱因。毕竟他在暗处,我们在明处,无法知道他何时下手,如何下手。”
“这是凶手的优势。不过,他的优势正在缩小。千行选择在这个时候破解魔法二宗和玲珑屋密室之谜,就是在逼迫他现身。他上套了。”
“千行说弄掉花盆的是一根绳索。对吧?”
“是。在我看来,凶手就在墙内,而不是墙外。事后我立即出去检查,没有看见可疑人员的踪迹。后来,我让小季驱车追赶,也一无所获。我们当时根本没有听见墙外有人走动或是开车的声音。凶手如果是步行或是骑自行车、蹬滑板什么的,是不可能那么快逃离小季的追逐的。所以,凶手在院内。”
“好,海鲜王府和第一分厂有什么收获吗?”
“有。但……可惜千行没来得及说,也或许他是认为还没有到可以说的火候吧?不过,我总觉得他好像已经得到了什么关键的启发。”
“一点……都没有提及?”
“嗯,他问人的问题乱七八糟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有什么用……哎,对了,倒是……大红钟……”
“大红钟?挂在办公室墙面上的那个大红钟吗?怎么了?”
“我不知道,他没有说。但是,他总是反复地瞧那口钟,所以我觉得那钟可能有问题。”
“如果千行怀疑,当时让你拆下来检查一下不就得了?”
“谁说不是呢,我也是这样想。”
“我不认为大红钟会有什么问题。再说,拆钟检查那么简单的事,千行不至于想不到。他既然没打算这样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说句实话,头儿,还有一点我一直在疑惑。”刘晓伟皱起眉头。
“说。”
“头儿,你那么肯定地认为对大红钟实施时钟诡计不可能,还有别的原因吧?”
“鬼机灵,看出来了?那好吧,”安力为分析道:“有关十一月十七日林念祖的不在场证明,可以说是双重的时间证明。就时间的参照物来说,大红钟仅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一个可参照的钟,就是海鲜王府进门处的那个古董钟。假如林念祖对自己工厂里的大红钟动过手脚的话,也只能误导工友们,而不可能影响到海鲜王府的人。换句话说,他即使真的这样做了,也没有用,因为他还必须控制另一个钟,才能完整地满足不在场证明的构成条件。可是,他究竟要怎样做,才能精准地控制海鲜王府的老板娘和服务员脑子里的时间概念,使得他们也按照大红钟的错误时间来认知呢?海鲜王府的人和荣家没有利害关系,他们不可能撒谎。在此我要强调的是,时钟诡计必须建立在两群人在时间概念上犯‘同样’错误的基础上。否则,他的诡计就不能成立。”
“那……有没有可能,林念祖‘同样’动过海鲜王府的座钟呢?”
“不可能。我问过他们,她们的回答都是非常肯定的。老板娘很稀罕这个高价买来的古董钟,谁都不让碰,就连上发条的事都一直是亲力亲为的。”
“那……”刘晓伟心生一计。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说,有没有可能,林念祖只是简单地说‘您的钟慢了,正确的时间应该是……’,这样来哄骗老板娘自己去拨了钟,是吧?”
“嗯,这个也问过?”
“对。那个古董钟很准时,可以确定林念祖没有动过它,也不会请老板娘去拨钟表。咱们不妨再换个角度来看,小刘,你真的认为像林念祖这样的高智商凶手,会用那样拙劣且有后遗症的方法来请别人拨钟表吗?”
“不会。”
“当然啰。那样做的话,我们一问就露馅了,能算得上足以向警方挑战的诡计吗?”
“没错。如此说来,对大红钟施行时钟诡计是行不通的啰!”
“是啊!一开始我就说这是行不通的。要么是你误会了千行,要么是千行的注意力也许放在了错误的焦点上。对了,到现在为止千行还没跟你联络吗?那他一定是被妈妈彻底隔离了。”
“谁想到会彻底隔离呢?手机肯定被没收了,电脑网络也被掐断了。恐怕千行自己也没料到吧!”
“看来是这样。”
“头儿,晚上我偷偷地去千行家,瞧瞧是啥情况,能不能跟他私下建立联络方法。你看怎么样?”
“嗯,我看行。不过,你要记得跟贺科派去的那俩蹲守哥们儿打声招呼哦,免得他们把你当成凶手给抓了。”
“那是必须的。”
“跟张振之间不要接触。那俩蹲守的哥们儿不知道张振的存在。他是我们的秘密武器,我会先跟他打好招呼的。”
“明白了。”
站在千行家门口,向贺科派来蹲守的同事问明了千行和他妈妈各自的房间位置之后,刘晓伟后悔不迭。
自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从切断千行通信联络的手段来看,她的母亲确实不是一般人。断根断得贼彻底,没有留下一点点的漏洞,简直就是将自己家做成了密室嘛!
叮咚!刘晓伟想到了激光电棒。
这种东西,在黑夜中很管用。它可以只在目标位置产生微小的红色光点。虽然也会因为空气中飘浮的细小颗粒而形成一条光束,但毕竟不那么容易被旁人发现。用它来打“摩斯密码”的话……
可是,那么晚了,上哪儿弄这种东西去呢?
去借,一时不知道谁有。总不至于为了这事,专门到特警队去借激光瞄准镜吧!该怎么跟人解释呢?
哎,有了!
刘晓伟情急之下,索性装作打电话谈生意,发出很大的说话声,还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广东腔,试图以此来引起千行的注意。
可没承想适得其反。千行屋里的灯没亮,他妈妈屋里的灯倒是亮了,吓得他一溜烟钻进了蹲守同事的车里。
千行妈妈起身套了件风衣,在门口张望了一小会儿,看看没什么动静,这才重又回屋熄了灯。
刘晓伟和那位蹲守的警察都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蹲守警察告诉刘晓伟,白天他的另一位同事因为在车里吸烟,也差点儿被千行妈妈发现,后来索性换了辆车,才算没再次引起她的怀疑。
说起这事,这哥们儿笑得肚子痛。
他的那位同事不知从哪里搞来一辆小面包,除了前挡风玻璃之外,其他的车窗上全部贴满了单面反光的贴膜。贴了这种膜之后,从外面看上去,车窗的玻璃就成了镜面,根本看不出车里有什么东西。他下决心不再在车里抽烟,也不再坐在前座上,而是躲在了车尾。在那里,没人还能看见车里有人。
想象着同事的囧态,这哥们儿笑得停不下来。
刘晓伟可没这份心情。
毛遂自荐向头儿请战,竟然因为遇到了高手无功而返。
他的境遇,现在跟那位蜷缩在车尾的刑警一样囧。
第一次试探宣告失败。
刘晓伟决定周一去千行的学校试试。
在家他肯定被妈妈看得死死的,可他总得上学吧!上学的时候,他妈妈总不至于还死盯着他吧!
只要得到一点点的机会,只要有一点点的接触,刘晓伟就会和千行默契地用最短的时间先商定接下来的联络方式。只要两个人达成了秘密协议,后来的事情嘛,那就好办了。
这样的话,哼哼,千行妈妈的密室就算破了!
刘晓伟不怕,他有的是歪主意。
周一,千行终于在校园的操场上出现了。
可是,刘晓伟的心再次洼凉洼凉的。
为啥?
千行的妈妈还是跟在他身边。
刘晓伟在学校门外的那棵大银杏树后守了一下午。
只要千行出现在教室外,妈妈就始终伴随在他的身边。
“怎么,不用上班的吗?有这么陪读的吗?”刘晓伟几乎是咬着牙问自己的。
生气也没有用。
他感到有点恍惚,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摸了摸额头,好像没有热度。
刘晓伟从手中矿泉水瓶里倒出一些水胡乱抹了把脸,又晃晃沉重的脑壳。
奇迹没有出现。
在千行身边的就是他妈妈,并没有变成他希望的……别人。
刘晓伟都快哭了。
难道这个密室还会动的吗?千行走到哪里,妈妈为他一个人建造的密室就会跟到哪里?
他又开始后悔了。
真不该向头儿毛遂自荐。怎么给自己揽下这么个活呢?这不简直就是《Mission:Impossible》吗?
不过,后悔也没有用,还是得自己想主意。要是连自己请战的任务都完不成,日后岂不是会成为王亮那小子的笑柄?昨天晚上的失败,躲在暗处的张振一定偷着乐呢,说不定已经告诉了王亮。
刘晓伟真想当街坐下来,用两手的食指在自己的脑袋上那么划拉划拉。
他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聪明的日本小和尚就是那样干的。
但他不能那样做。
对不起,他是警察。
他只能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为一休的样子……
叮——
这一招还真管用。
这不,灵感来了。
既然千行不易接近,何不到推理社看一下呢?
千行是推理社的社长,一定会定期去那里。倘若把那里作为一个秘密的联络点,说服推理社的小成员们帮助自己传递信息,千行妈妈的封锁岂不不攻自破了吗?
自己是警察。协助警察,与社长取得秘密的联络,这样的事情对于小朋友们是很有吸引力的。比起每日里凭空谈论推理小说中的那些陈词滥调来,被人委以重任担当地下交通员,实在是有趣得很。
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实战机会哦!
况且,推理社里说不定……还会保存着《密室讲义》之类的东西。既然现在最关键的事情是要破解密室之谜,如果……可以通过《密室讲义》那样的指南,来自己找出答案的话,还费劲巴拉地非要请千行出马干啥呢?
刘晓伟心里那个美啊!
不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
如果这回单凭自己一人,就破解了密室之谜的话,日后……
越想越美。
简直越想越美!
刘晓伟甚至连千行与妈妈走过去也没有看到。
“您是想找千行吗?”
一个清爽到毫无杂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不算很响,但很明晰。
这是一个少女才会有的嗓音。
因为很突然,所以刘晓伟吓了一跳,赶忙回头看去。
一个年龄与千行相仿的邻家女孩,就站在他的背后。
少女身材修长,一头飘逸的长发。白净无瑕的鹅蛋脸,小嘴微微上翘,带着两个小酒窝,嘴角露出俏皮的微笑。
一双清澈见底的大眼睛里,打着两个大大的“问号”。
“小妹妹……你是在……问我吗?”刘晓伟显得有点结巴。
“是啊。我叫林静儿。”
“哦。”刘晓伟有点尴尬,急于应变,“林……林静儿,你好。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几年级了?”
“初二,千行隔壁班的。叔叔,您是警察吧?”
“你……怎么……叔叔长得很像警察吗?”
刘晓伟有点蒙。
这小姑娘什么来头?怎么和千行一样鬼机灵,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警察身份。
可是……不至于呀!王亮和安力为才一看就像警察呢,每天横眉冷对的样子。自己挺有亲和力的呀!还长了一张娃娃脸。要是不熟悉的话,根本没人能猜中自己的真实年龄和职业,别人都说他像个大学生哩。
再说,今天他还特意穿了一身时尚的,圆领T恤配哈伦裤。
究竟哪点像个警察呢?
“您先说是不是吧,然后我再告诉您我是怎么判断的。”少女林静儿一点没客气。
“那好吧。我是警察,也确实是来找千行的。”
再抗拒已经没有意义了,刘晓伟只得坦白从宽。
“我就知道。好吧,经典台词——‘总之那个人在做事情,但又很不专心地在做事情,看着别人的,那就应该是警察’。”
“哦,原来是这样。我也看过的。《无间道》里傻强的经典台词,对吧?”
刘晓伟也笑了,不好意思地把一直用来当道具的报纸,随手扔进了垃圾桶。
“嗯。警察也爱看悬疑片吧?幸会,我是推理社的。”少女林静儿落落大方地伸出右手。
“怪不得哦,厉害!我是刘晓伟。”
刘晓伟掏出了警官证,同时也礼貌地伸出手去。
“哦,刘警官。千行前段时间都没来上课,请了长假,听说是在协助警方破案。是和您在一起吗?”
“是的。”
“是关于密室杀人的案子吗?”
“没错。你也知道密室杀人这样的概念?”
“嗯。这是我们推理社的研究重点。”
“那太好了,我正有事想请你们推理社的人帮忙呢!”刘晓伟不失时机地迅速切入话题。
林静儿用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代替了语言。
“千行是你们推理社的社长,对吧?像他那样的推理高手,我想应该会有一些有关推理研究的记录留下来吧?尤其是密室杀人方面的资料。会不会有类似于《密室杀人讲义》那样的资料,留存在推理社里,供大家研究之用呢?”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请您先回答我的两个问题。”
“请说。”
“您今天来找千行失败了,对吧?由于某种原因,陆老师再也不让他接近这桩案子,所以您允许寻求市民帮助的特权失效了,只能试图悄悄地跟他取得联络。但是,陆老师始终跟在千行的身边,您没有得到接近他的机会。我猜得没错吧?”
“被你猜中了。不过我纠正一点,我不能接近他,并不是因为陆老师一直在他的身边,而是她的妈妈一直在他的身边。”
“哦,原来你不知道呀?”林静儿莞尔一笑,“我说的陆老师就是千行的妈妈,千行的妈妈就叫陆老师,是学校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
“怪不得哦!我说呢!”
刘晓伟一拍脑门,恍然大悟。
“您纳闷的是他妈妈怎么不用上班,一直可以陪着千行,是吗?”
“又猜中了。”
“陆老师就是千行的班主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一开始才能同意他请了那么多天的假期来协助你们破案。明白?”
“但是,陆老师如果就是千行老师的话,上课的时候应该和千行一起进入教室才对呀!我观察了半天,可并不是这样。上课铃一响,千行进入了教室,可陆老师总是回到二楼的办公室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简单。下午没有数学课。”
“哦!我明白了。还好我没有轻举妄动,直接进去问他。”
“您最好别那么做。没用的。我也一样难以接近他……”
“怎么?原来你也是想……”
“这事先搁一边,让我先把第二个问题问完。您接触不到千行,于是,您就在想,如果可以找到一本秘籍之类的参考资料的话,就不必突破陆老师这道关卡了。如果依照秘籍中的方法就破了案的话,还可以抛开千行,自己一战成名。您是这样想的吧?”
刘晓伟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全被你猜中了。我是那样想的呵呵。”
“您很诚实,所以我可以回答您的问题了。”
“好。”
“有。”
“有?”
“对。不但有,而且千行所做的这份密室讲义,是目前为止我所见过的最系统最全面的密室讲义,完全超越了前人大师的成就,内容几乎没有遗漏的地方。将来,这份讲义很可能会被你们拿去扩充,用来作公安大学和刑警学院的标准推理课程。我们推理社的成员都把它称为史上最完全的终极密室讲义。”
“是吗?那太好了。毕竟是千行的研究成果嘛,一定不同凡响。”
“这完全就是千行一个人的杰作,我们根本插不上手。言归正传,这份《密室讲义》就放在推理社的书架上,任何社员都可以自由翻阅。不过,只有一本,而且是千行的手稿哦。”
“哟吼!”刘晓伟简直想跳舞。
“我可以帮助您拿到那本讲义。不过,今天不行了,推理社已经关门了,管钥匙的小胖同学,跟千行一起回家去了。我只有明天才能帮您去拿。”
“怎么?千行已经……”刘晓伟四处张望。
“就在您刚才想入非非的那一刻,千行已经跟他妈妈,还有小胖,一路回家了。”
“那好吧。明天我再来。”
“嗯。明天中午我会把《密室讲义》带出来,不过您不能进入校区。陆老师肯定跟门口的大个保安交代过,要特别注意可疑人等。她的本意就是要防止你们警察和其他陌生人接近千行。还有,您不能直接拿走原件。在拿到《密室讲义》之后,您必须立刻找地方复印,然后我再将讲义还回去。这可是手稿版的孤本。想看这份讲义的推理社成员,都只能复印。看见了吗,那里就有一个复印社。”
林静儿伸手向着五十米外一指。
刘晓伟感激涕零,点头如捣蒜。
“那是……那是必须的。”
“另外,我还可以帮您一个忙。”
“哦?帮忙?”
“对。您可以把想和千行说的重要话写在字条上,由我来帮您传递给千行。”
“咦?”刘晓伟感到诧异,“刚才你不是说……也接触不到千行吗?”
“我是接触不到他。我们平时总是在推理社里见面,但陆老师已经不允许他近期内再去推理社了。”
“通过别人传字条?”
“不必。这是推理社的小秘密,陆老师不会知道的。”
“那太好了。赶紧说说,是怎么弄的呢?”
“间谍的常用方法。看见操场上那张长座椅了吗?那是我们推理社的秘密联络训练点。”
“秘密联络?训练?”
“哦,是模拟间谍的联络方法,训练在危急情况下成员间保持特殊联络的方式。”
“是用双面胶贴在长椅子的木板下面吗?”
“不愧是警察先生。这些小伎俩瞒不过您的眼睛。如果想隐瞒警察先生的话,我们一定会使用更高级的方法,比如‘摩斯密码’。不过只是针对同学和老师的话,这样粗浅的手段就足够了。”
“咦?”刘晓伟很感兴趣,“那么,你们怎么才能区别那字条是给谁的呢?如果每个推理社成员都去摸出来看一眼的话,不是很容易暴露,被周围的人看到吗?一定有什么特定的记号吧?”
“用饭粒。”
“饭粒。这算什么记号?”
“坐长椅的社员,需要用手先偷偷地摸那个木板下的专用位置,才能知道有人留条。是谁的信,一摸就知道。我们在封信时,会粘上饭粒,揉碎了,再捏成点状,饭粒干了之后,就会形成点状的硬疙瘩。这是人员的编号。千行是一号社员,一点饭粒就代表是他的信,我是三号,三点就是我的信。以此类推。”
“是这样啊!”
刘晓伟高兴地掏出小记事本,写下了字条。
千行,你的通信工具都被母亲封死了吧?我和安头儿需要与你联络。你有什么好方法?不如明晚十一点你打开窗户,我再把字条扔进来。
刘晓伟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周二早上十点半,刘晓伟接到了少女林静儿回递的字条。
刘晓伟远远地望见林静儿在课间坐到这张长椅上,摸到了这张字条。
没错,是千行的笔迹。
刘晓伟对这个笔迹已经很熟悉了。每次案情分析的时候,千行总是喜欢在一张白纸上涂涂画画。
刘叔,传字条太原始。我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开通4G网并交足了费,安装上QQ、微信。明晚,也就是五号晚上九点,会有一个黄色背着包的小通信兵来接货。请你准时站在我家对面‘SAMSUNG Galaxy S5’的广告灯箱后面,那里很隐蔽。请把手机放在背包里,他会交给我。
千行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四日
简直太顺利了!
刘晓伟这下可算是心里有底了。
不过,他依然没有忘记等林静儿把《密室讲义》偷偷拿出来。
人生能有几回搏。
他真心地想自己试一试。
有了千行的《密室讲义》,不就等于得到了《葵花宝典》?秘籍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成就绝世武功的嘛。
中午秘籍到手,而千行要求明天晚上才将手机送进去。这之间有一天多的时间。足够了!
有了秘籍,再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哈哈,不愁小小的密室不破。
解开了密室之谜,林念祖的不在场证明或许也会迎刃而解。
林静儿上课去后,站在大银杏树下的刘晓伟又开始想入非非起来。
午饭时分,林静儿终于从推理社取来了那份刘晓伟翘首期盼的珍贵秘籍。
这是一本由三十二开大小纸张装订的册子,里面的很多纸张已经几乎被人翻烂了。封面却是簇新的,用A4厚铜版纸包裹着,显然是有人为了精心维护,后来加上去的。
刘晓伟只简略地扫视了一遍,就赶紧往林静儿说的那家复印社跑。
十五分钟后,林静儿又将它还回了推理社。
神不知鬼不觉。
刘晓伟临走时,对她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如果不是林静儿伸手阻止,他差点儿想给她敬礼,都忘了自己还穿着便服呢。
回到办公室,刘晓伟向安力为简单地汇报了情况,就关上房门,一个人静静地安坐下来,开始研读讲义。
当他再次翻开扉页,这才大吃一惊。
林静儿略带夸张的形容,这回一点都不觉得夸张了。
千行这本《密室讲义》的研究内容,完全超乎了刘晓伟的想象和知识范畴。
前言
从1842年文学巨匠爱伦·坡发表《莫格街凶杀案》开启先河以来,现代推理小说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170年。
关于推理综合研究中的皇冠——密室讲义,国外的著名推理作家们已经有了诸多成果,但总或因受到时代的局限,或因研究者个人好恶的偏颇与侧重,而失去了研究成果的完美性。推理研究,同样应被视为科学逻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类别,因此理应遵循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这三个原则,才能称得上完美。
在国外大师们的密室讲义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约翰·狄克森·卡尔在1935年出版的小说《三口棺材》中提到的密室讲义了。这是卡尔先生激情研究与非系统归纳的产物,只能使少数具有“窥一斑而知全豹”能力的精英们受益,而不能使大多数推理爱好者俯视“密室”的全貌。这篇讲义在那个时代前无古人,因此一直被人们奉为经典。无论是彻底理解了的,还是一知半解的,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仰视与尊敬的态度。
尊敬的态度是有益的,不尊重前人的成果,我们就不能踏着前人的步伐向前迈进。但仅有尊敬是不够的,那就等于踏在前人的足迹上停步不前。
只使少数人受益,在七十多年前的欧美是行得通的,因为推理小说在当时仍只是供贵族阶层欣赏的小众文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推理文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通民众都能欣赏的大众文学。在此我提出一个观点,在全民推理的当下,推理研究不能沿用七十多年前的陈旧理念,而必须产生出适合新型大众文学发展的成果来。
我们必须总结,必须继续前进。
从江户川乱步开始,世界推理文学的重心东移到了日本。在一些日本的推理小说中,陆续地出现过一些有关密室研究成果的讲义。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二阶堂黎人的《恶灵之馆》、我孙子武丸《8的杀戮》、有栖川有栖《魔镜》等。
然而,这些讲义依然不够系统、完整,不能使读者们清晰地看到密室推理的全貌,以及其根系、主干与枝丫之间的体系结构。有的仍是进行局部研究,有的研究则分类不清、语焉不详,甚至还存在将心理密室和物理密室混为一谈,将制造密室的手法和伪造不在场证明的手法放在一起研究的个别现象。这不但没有使广大读者对密室的概念变得更清晰,相反地使一些概念变得更加模糊。这些看似清晰,实质上却容易混淆的概念,对于读者全面认知密室推理来说,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推理爱好者群体异军突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有一些资深的推理爱好者,通过个人研究与读者间的交流,来尝试着进行总结与归纳。这对中国推理文学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同样由于过于注重个人偏好,以及对推理知识系统性认知的不足等原因,结果也普遍存在着研究的片面性和混乱性等问题。毫无疑问,此类讲义与国内一些专业推理评论家的文集,对于国内推理小说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良性推动作用,但遗憾的是,对于促进推理本身的系统性研究,却收效甚微。
在本文诞生之前,我认为最为系统的密室讲义,应该是日本推理作家天城一的《密室犯罪学教程》。天城一先生是一位数学专业毕业的大学数学系教授,因此他在进行推理研究时展现出强大的系统归纳能力。然而尽管如此,他的研究也存在缺点,就是过于的数学公式化而失去了推理研究的实用性与生动性,以及针对普通读者的易理解性。不接地气,就难以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容易沦为形而上学。这个弱点,同样地在天城一先生的小说作品中体现出来。他的作品可读性欠佳,更像是为了解释公式而做出的牵强解释,而失去了小说这个载体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与可读性。
推理小说已经发展了170年,这个领域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巧也已门类繁多,以至于诡计的资源业已枯竭,难以生发出新的枝芽。以绫辻行人先生为中坚力量的“新本格主义”及其他新派推理小说中所使用的不少诡计,在“传统本格推理”中是被嗤之以鼻的,属于耍赖皮的手法。这一点在行人先生的短篇集《咚咚吊桥坠落》中更是体现到了极致。他们的文学成就,并不在于对诡计本身有所发展,而在于他们通过华丽的布局与妙笔生花的写作手法,弥补了诡计新意的不足。那么,为什么不能产生新的诡计呢?原因就是,真正正统的推理诡计,被普遍认为早就挖完了。
然而,这难道真的就意味着,推理是狭小空间的文学领域,而正统诡计的创新已经死亡了吗?
不,我不那么认为。或者准确地说,我不愿意消极地去那么认为,而且我看到了希望的冰山一角。
突破口不是不存在的,只是它需要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一起去寻找。
为什么我如此固执地认为突破口是存在的呢?因为我仅仅从一个科学角度切进去,就发现了突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不同的角度在人类科学研究的范畴中又何止千万。
我尝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推理诡计的发展。迄今为止,99.99%的推理小说都只涉及人类的显意识,并且只涉及显意识中具有毫无争议的普遍价值的那部分中的一小部分。而在现代心理学上,人们对于梦境、潜意识、催眠等不同领域,已经有了深度的发展。这些部分,我们根本没有去碰。
由于我们在推理上的发展一直止步于对最浅显常识、普遍认知、共识等领域的文学表现,而对于深层心理的探知为之甚少,因此我们消极地认为,合理的推理诡计貌似已经被挖完了。但只要具有一点点心理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类大脑的潜意识中所蕴藏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我们已知的。
可能性蕴藏其中。
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否定,而应该是亮出智慧之剑,向着未知的新大陆去探索。
对于寻找推理正统形式的突破口,坦白地说,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找到,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能够找到,但是,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去寻找。
那么,怎么找?往哪个方向去找呢?
这就是本篇密室推理讲义出炉的意义。
任何一个门类的科学在趋于成熟之时,都需要真正系统的归纳与总结。先是理论上的,形而上学的(这一点天城一先生已经做到了一些),再来是实用性的,可操作的,可持续发展的。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它新的发展方向。
因此,我认为只有对推理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寻找到未来推理小说新的突破口,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说明1:本篇的密室讲义只针对推理小说中的密室学科进行研究,并不适用于片段的、单个场面的游戏、诗歌与谜题等其他形式。】
【说明2:各个概念与分类名称之前的编号,代表了它们之间的从属层级关系。最后附件中的基本结构树状图,体现了密室杀人这门学科的体系构架全貌。】
【说明3:为了确保读者阅读其他推理小说的乐趣,尽量避免剧透所带来的损失,本文每项的举例全部使用数字编号来代替,具体的内容将不在文中出现,而出现在附件中。附件仅供推理研究人士阅读,普通读者可略去不看。】
正文
第一部分 密室杀人的定义与基础分类法
1.密室杀人的精确定义:
密室杀人——是站在侦破者的主观立场上,从已经掌握的线索与证据所得出的初步的相对判断。该判断的内容是,在推测时间内被害人系在无法自由出入的封闭空间内被凶手杀害,而凶手却消失不见。
——1.1.定义的解释:
定义包含的五个必要条件和一个“非”必要条件:立场,证据,判断是初步的,判断是相对的,判断的内容为在推测的时间内、凶杀现场空间上的封闭性、被害人系被他杀而凶手却消失了,以及侦破者的直觉。
——1.1.1.五个必要条件:立场,证据,判断是初步的,判断的内容为凶杀现场空间上的封闭性、被害人系被他杀而凶手却消失了。
——1.1.1.1.立场:
——1.1.1.1.1.主观的立场:在推理文学的密室杀人范畴中,所有的立场都是主观做出的,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存在。而去证明主观论点和事实存在是不是相符,有没有偏差,就是产生侦破推理和求证行为的意义。
——1.1.1.1.2.侦破者的立场,包括名侦探、他的助手,其他侦破者,以及案情有关的非犯罪者(包含目击者、带有侦破意愿的旁观者等)。
——1.1.1.1.3.反之,将罪犯伪装成站在侦破者的立场上,属于叙述性诡计之一。在推理文学中,以这种有意误导性的视点为基准视点的叙述方法,不能归类于正统推理范畴,应归类于某种“耍赖皮”或“擦边球”的范围。 【举例:01】
——1.1.1.2.证据:
——1.1.1.2.1.证据的分类,主要包括人证和物证。
——1.1.1.2.1.1.人证:包括目击者证词、与被害者及疑犯有关人物的证词等;物证:包括凶器、痕迹、警方资料库中的书证等。
——1.1.1.2.2.证据的来源范围:包括来自现场的、来自背景调查的、来自资料库的等。
——1.1.1.2.3.证据的作用:所谓证据,就是得出推论论点的论据。没有证据就得出密室杀人论点的行为,如同建造空中楼阁,是没有意义的。
——1.1.1.3.初步的判断:对于密室杀人的判断,必定是初步判断。它不是结论,更不是结案陈词,它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破案而做出侦破指导性方针中的一项重要定性依据。
——1.1.1.4.相对的:所有的密室杀人都是处于“相对的”这个大前提之下产生的,绝对的密室是不存在的。
——1.1.1.5.判断的内容为被害人系在封闭的空间内被杀,而凶手却消失不见。这里包括四点要素:在推测的时间内、凶杀现场空间上的封闭性、被害人系被他杀、凶手却消失了。
——1.1.1.5.1.在推测的时间内:在密室的形成之中,具有两个同等重要性的物理变量。“空间”作为变量之一,一直为所有人重视,大多数人误以为只有“空间”才是密室的主要物理变量。在此我必须指出,“时间”同样是主要物理变量。明确理解这一点的人不多。由于“时间”在物理学上是一个较难把握的抽象概念,人们一般认为“时间”是较为次要的变量,或者干脆就是只拥有模糊认知度就满足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有欠缺的,“时间”与“空间”是密室中同等重要的两个变量。它们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推测”才是一个次要变量,是针对主要变量做出的。但它不是物理性质的变量,而是一种侦破者立场上的主观行为。
——1.1.1.5.2.“凶杀现场”在此处的定义,是特指侦破者认为的罪犯实施犯罪的第一现场。在实际情况中,第一现场与被害者的死亡现场有时并不相同。因此警方会根据其案情分析的需要,界定出第二现场和第三现场等称谓。从第一到第N的排序,一般是以实施犯罪的现场作为基点来进行延伸的。在这里我们所特指的第一现场,特别限定了是“侦破者认为的”第一现场,体现了侦破者的主观性,强调其非客观性,因为当下的判断是否与事实相符是需要通过调查来证实的。
——1.1.1.5.3.空间上的封闭性:这一点是密室杀人性质判定的核心标准。至于何谓封闭,则以我们无法想象正常的人可以自由出入为标准。以常识作为基点做出判定的标准,这一过程体现了“密室杀人”这个概念的主观性,而非客观存在。换句话说,这是我们由于破案的需要而主观做出的判断,至于与事实是不是相符,那是侦破过程需要解决和证实的问题,不是初步判断时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1.1.1.5.3.1.锁(与门窗的意义相同)只能从内打开:这是空间构成封闭性的诸多元素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元素。在一个封闭空间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它可开合的部分,即门和窗,而门窗的焦点是锁(包括插销等),因此,在密室中锁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1.1.1.5.3.2.外面的人没有钥匙:其实这点与上一点是同一件事,专门分类是因为这件事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来看。
——1.1.1.5.4.他杀性:这一点是密室杀人性质判定的两个次核心标准之一。如果被害人判定是自杀,那么这个空间是不是密室,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只有判定是他杀,才值得我们去推理。
——1.1.1.5.5.凶手消失了:这一点也是密室杀人性质判定的两个次核心标准之一。严格上说,所谓“凶手消失了”,也是我们主观上认定的“凶手消失了”。有的情况下,我们的主观认定与客观事实存在着差距,甚至截然相反。
——1.1.2.一个“非”必要条件:侦破者的直觉。
侦破者的直觉:在现实生活中,刑警的直觉是破案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来源于天赋、经验和独特的感知力。我们应该明白,在单纯的理论推理层面上,直觉不是可以数字化的变量,难以确定它的数值,因此我们认为,在纯理论推理行为当中,这是一个非必要条件。但是,由于推理文学是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而服务的,单纯数学题式的推理模式没有意义,因此侦探的直觉在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1.1.3.容易错误理解的元素:在密室杀人中,有一个元素始终被大多数读者误解。大家通常认为所谓杀人的结果就是被害者死了。其实,这不是必须的。有两个原因造成这种误解,一是由于读者对侦破者和罪犯倾注了所有的关注而忽略了被害者所造成的,二是由于读者认为如果被害者活着就一定会向侦破者提供最有力的证词,那样的话小说就因此降低推理难度而失去了推理乐趣。第一个原因是注意力盲点问题,大家都懂的。针对第二个原因我提出其他可能性,如果被害者没死但失去了表达能力,或处于思维混乱状态而失去了思维、回忆等能力,同样不能提供有力证词。而类似的可能性不仅仅只有这两种。当然,在实际阅读时这些显得并不重要。但在进行系统研究时我必须指出,在密室杀人中,被害者是可以处于非死亡状态的。
【说明4:推理小说范畴中的“密室”,主要指的是“密室杀人”,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密室才被用于“逃脱”等别的用途。为了简明扼要,本文在以下部分中,将“密室杀人”简称为“密室”。】
2.密室的基本分类法:
——2.1.根据其基本成因来分类:
——2.1.1.物理密室:由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结构所构成的封闭空间。 【举例:02】
——2.1.2.视觉密室(又称视线密室):由非罪犯与同谋者的视线针对物理空间存在的漏洞形成封锁线(区域)而构成的封闭空间。严格说来,视觉密室应该从属于物理密室而不是心理密室。视觉封锁线在推理场面中,应被视为是一条物理封锁线(区域)。 【举例:03】
——2.1.3.心理密室:以思维意识和概念认知为基准,我们“认为”的封闭空间。一般来说,心理密室是由于罪犯偷换概念和利用我们的思维盲点所造成的。 【举例:04】
——2.2.根据其封闭程度来分类:
——2.2.1.不完全密室:密室有“洞”,或曾经有“洞”。而这也就意味着,罪犯曾经出入过这个密室。 【举例:05】
——2.2.2.完全密室(又称完美密室):在现场勘查中,根据常识完全找不出漏洞的密室。有些时候,它甚至是罪犯根本未曾出入过的密室。 【举例:06】
——2.3.根据真假判定来分类:
真假的客观判定,其存在意义只针对于阅后分析定性和密室学科研究时产生作用。读者在阅读的享受过程中,去完全客观地区分真假密室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3.1.真密室:能够被读者普遍地从科学上而不是从情感上认可的密室,是真密室。 【举例:07】
——2.3.2.假性密室:属于心理密室范畴。它的形成,是由于侦破者所判定的密室,在空间或时间的界定上,与真实的情况(主要指真实情况下第一犯罪现场的时间与空间)发生了偏差,而造成了错误的密室定性。对于此类密室情况,可以抽象地归纳为——“错位”。因此,假性密室又可以称为错位的完全密室。这就意味着,实际上假性密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密室。但由于广大读者对于此类情形的认可、欢迎,乃至推崇,因此假性密室常在推理界被推到比较高的地位。(天城一先生曾出于此类密室被读者和他自己推崇的原因,将其冠以美名为“纯密室”。但我认为这样的命名并不准确,无助于对密室定义的精确认知。在我们针对某种现象进行科学的定义时,应以理性地探寻其本身的实质为目的,而尽可能少地掺入个人情感因素。因为,定义带有真理性质,错误的定义将导致错误的研究方向。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人无完人,完全中立的研究是不存在的,况且个人的好恶并不是完全不好的因素,有侧重才会引起争论,争论让我们前进。因此,个人的好恶与倾向,在对定义进行解释的时候再加入更为妥帖。) 【举例:08】
——2.3.2.1.超假性密室:这属于假性密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推定的犯罪时刻与实际的犯罪时刻,密室都处于被完全监视的状况下,但凶手却依然进出自如而没被发现。 【举例:09】
——2.3.2.2.假密室:假性密室中的另一种特殊情况是假密室。假密室的构成条件是,在没有任何人误导我们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和判断上的错误。其他假性密室与假密室的区别在于,其他假性密室都是由于罪犯人为地对我们进行误导而使得我们产生了错误。这种情况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密室,但由于大多数读者在情感上仍能接受,因此也存在研究价值。 【举例:10】
——2.4.根据其空间区域来分类:
根据其空间区域的划分来分类的密室,并不从属于物理密室、视觉密室和心理密室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与它们彼此交叉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参考分类概念。
——2.4.1.狭义的密室(又称封闭型密室):由人体无法自由穿越的物理材质三维构成的,客观存在的封闭式空间。一般来说我们这样理解,构成此类密室的是墙体、屋顶、地面、锁闭的门窗,以及非罪犯与同谋者的视觉封锁线等。狭义的密室,强调空间构成。 【举例:11】
——2.4.2.广义的密室:除了狭义的密室之外,皆可称作广义的密室。这个定义包罗万象,以至于无法给出精确定义。在此我权且给出稍显模糊的主流定义。广义的密室是由人们主观上普遍认可的,在某个时间内人体无法自由穿越的空间结构所形成的封闭空间。构成广义密室通俗概念的共有三个变量,是时间和(或)空间,以及人们的主观认知。在广义的密室中,主要包括开阔地形密室和概念密室两种类别。
——2.4.2.1.开阔地形密室:由具有留下印迹特性的特殊材质构成的,人们普遍认同的物理密室。此类材质主要包括雪地、沙地,以及布满粉尘的地面、墙面等。这类密室的基本特征,强调客观上具有地形的开阔性。此外,在这类密室中加入非罪犯与同谋者的视觉封锁线这个变量,也是被允许的。 【举例:12】
——2.4.2.2.概念密室:只要是以常识和经验而不是以物理参数(也包括视觉封锁线)为基点,使得我们“认为”它是封闭空间的现场,都应该被视为概念密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缺乏足够的物理参数,因此只能得出更为主观的结论。 【举例:13】
第二部分 针对密室成因研究而作出的专项精细分类法
(密室成因在多数情况下,就是犯罪手法。)
2.1.1.物理密室(工具类密室)
物理密室,也称为工具类密室,因为所有的物理密室都是基于某种工具来完成的。“工具”,是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而“物理”,是指密室成果中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与相对客观性。
——2.1.1.1.机械工具密室(简称机械密室)。严格说来,这一类密室应该被命名为物理工具密室才比较准确。机械工具,只是物理工具当中的一种。但因为机械工具在推理小说所表现的物理工具中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区别研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因此前人认为机械工具密室≈物理工具密室。在本讲义中,我们也将两者合并研究。
——2.1.1.1.1.远程机械
——2.1.1.1.1.1.远程攻击凶器:弓箭、吹箭、飞刀、火枪、流星锤、细钢丝,以及毒气、瓦斯等。 【举例:14】
——2.1.1.1.1.2.远程转运类工具:抛石机、弹射器、绳索、滑轮、绞盘、大吊车等。 【举例:15】
——2.1.1.1.2.近程机械
——2.1.1.1.2.1.近程攻击机械凶器:这其中又包括两种不同情况。
——2.1.1.1.2.1.1.定时机械:闹钟控、玩具发条控、水控、沙控的凶器,以及毒气、瓦斯等。
——2.1.1.1.2.1.2.触发(机关)机械:包括丝线火枪、摆荡的铁球等。此类机械一定是罪犯利用了被害者(或处于室内的其他生物体)的习惯与本能,料定他(或她或它)一定会做出某个动作。这个动作才是保证触发机械装置的核心动力源。精明的罪犯必须保证这一点,才能达到目的。 【举例:16】
——2.1.1.1.2.2.上锁类工具:利用丝线、铁丝钩、磁铁、胶条等控锁类工具对锁进行非常规控制。 【举例:17】
——2.1.1.1.2.3.改变空间结构类工具:包括起重机,特殊建筑机械,其中有包括使用电力、水力、蒸汽动能、阳光、热量、地心引力、势能等。 【举例:18】
——2.1.1.2.自然工具密室:【举例:19】
——2.1.1.3.生物工具密室:包括植物和动物。例如,密室杀人后通过狗、猴子、鸟等动物把凶器带出来,或把钥匙送进去。或许会有人会说,生物是活物,不应归类于物理工具类别,在此我需要特别地说明:罪犯通过生物来制造密室,需要的仅仅是生物所具有的动力,以及它们的可定向运动特性,而不需要活物的其他特性,例如情感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工具理应属于物理工具范畴。 【举例:20】
2.1.3.心理密室
——2.1.3.1.错觉密室:人们在看待杀人事件时,由于受到来自外界的客观干扰,加上自身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可能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误差。这种误差被称为错觉。在这种错觉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密室判断,就是错觉密室。
——2.1.3.1.1.视错觉密室:视错觉密室与视觉密室,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1.3.1.1.1.镜子密室:利用镜子的折射原理制造的密室。 【举例:21】
——2.1.3.1.1.2.空间视错觉密室:利用人对空间感知可能产生的错觉而制造的密室。 【举例:22】
——2.1.3.1.1.3.色彩错觉密室: 【举例:23】
——2.1.3.1.2.心理错觉密室:
——2.1.3.1.2.1.概念错误:相近的地点名称、空间物理特征等。例如,证人形容的是北京郊外的森林,而其实案发现场其实是天津公园内的森林。
——2.1.3.2.心理盲点密室:
——2.1.3.2.1.密室内空间的心理盲点:利用对密室空间构成上的认知盲点而制造出的特殊密室。由于这些盲点大多是针对空间中的“洞”来实施的,因此可以认为与对“洞”密室的范围相吻合。当然,也有专家形象地称其为穿墙型。这样的称谓针对普通读者具有直观的优点,但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个类别称谓的定位不够准确。 【举例:24】
——2.1.3.2.2.密室外空间的心理盲点:路线的盲区。 【举例:25】
——2.1.3.2.3.时间上的心理盲点:利用时间上的相似性不易发觉的差别来制造心理盲点。例如:两天内的同一时刻,一周内的同一时刻,一月内的同一时刻,一年内的同一时刻等。一般来说,此类盲点的产生条件是,行凶时刻与造假用的“同一时刻”之间,必须具有相类似的元素,才会出现令人容易混淆的特殊情形。 【举例:26】
——2.1.3.2.4.常识盲点:这包括刑侦常识、生活常识、医学常识等,人无完人,科学也远没能做到完美,因此人们总会出现常识上的盲点。其中自以为是的人更加容易出现这样的盲点。 【举例:27】
——2.1.3.2.4.1.“凶手是小孩”的盲点:一般我们都难以想到小孩子会杀人。日本推理之父对此种类型曾做出过杰出贡献。 【举例:28】
——2.1.3.2.4.2.捷径型盲点:表面上看AB两点不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到达,但罪犯使用了特殊方法制造了“捷径”。不过,如果作者通过隐瞒线索来制造盲点的话就失去了公平性,一般来说技术上很难被读者认可。 【举例:29】
——2.1.3.2.5.综合性心理盲点:此类盲点的成因很复杂,难以用单一元素简单地解释。 【举例:30】
——2.1.3.3.心理误导密室:
——2.1.3.3.1.制造时空差的误导:也就是时空差密室。所有的时空差密室,都从属于心理误导密室。只是因为分析的切入角度不同,才被人为地剥离开来研究。罪犯使诈的目的是误导人们的判断,从而得出错误的密室判断。也就是说,误导的对象是侦破者、其他非犯罪者和读者。 【举例:31】
——2.1.3.3.2.伪造线索的误导:罪犯通过伪造线索来进行误导。此类别在密室推理中也比较多见而重要,因此放在下文中专门分析。
——2.1.3.3.3.反向交叉误导:利用心理弱点而进行误导,从而导致被害者或侦破者的心理反向错位。这种反向错位可反复进行,因此有时呈现出交叉形态。 【举例:32】
——2.1.3.3.4.强制性心理误导:此类误导带有强制性特征,貌似没有留给你更多的选择。其中最著名的一种,被称为同伙型密室。 【举例:33】
——2.1.3.3.5.帮忙型的心理误导:罪犯装作帮助侦破者破案,使用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推理,来误导侦破者的思路。 【举例:34】
——2.1.3.3.6.多层级心理误导(又称多层密室,或称连环密室):这是非常高明的心理密室,最极致的玩法是,当侦破者设计破解了第一层密室之后,他就一定落入了事先设计好的第二层密室。这种多层密室带有连环套的特征,可谓密室皇冠上的明珠。
特别说明:多层密室,不同于普通的“多重密室”。多重密室,指的是密室数量的横向叠加,而多层密室,指的是层级的纵向叠加,其难度和高度都要远远大于多重密室。 【举例:35】
——2.1.3.4.心理诱导(暗示)密室:
与心理误导密室不同,心理诱导(暗示)的对象,主要是被害者,当然,也可以是别的非侦破者。
——2.1.3.4.1.心理诱导的内在表现型:通过诱导来导致被害者悲观绝望,在密室中“自杀”。这种“自杀”不是真正的自杀,在法律意义上,这属于他杀。 【举例:36】
——2.1.3.4.2.心理诱导的外在表现型:通过诱导来使得被害者自己完成在密室中被杀的条件,导致最终丧命。与内在型一样,这也属于他杀。 【举例:37】
2.1.3.3.1.时空差密室
所有的时空差密室,都从属于心理误导密室。只是因为分析的切入角度不同,才被人为地剥离开来研究。
——2.1.3.3.1.1.时间差密室:以变换时间概念为主要成因的密室分类:(从属于概念密室中的假性密室范畴,其主要手段是对侦破者实施偷换概念的诡计。)
——2.1.3.3.1.1.1.两可的时间差密室:提前和推后都可以,密室的构成关键仅仅在于时间的错位。其中最著名的误导手法,是前人经常使用的“拨钟表诡计”。而比较“拨钟表诡计”更为高明的是“利用错误钟表”而使目击者得到错误时间概念的诡计。 【举例:38】
——2.1.3.3.1.1.2.提前的时间差密室:行凶时间<犯罪推定时刻。 【举例:39】
——2.1.3.3.1.1.3.推后的时间差密室:行凶时间>犯罪推定时刻。为了便于理解,这类推后的时间差密室有时被称为假死型密室。 【举例:40】
——2.1.3.3.1.2.空间差密室:以变换空间概念为主要成因的密室分类。其主要手段是对侦破者实施偷换概念的诡计。)
——2.1.3.3.1.2.1.搬入尸体的空间差密室:罪犯在别处杀人后搬入尸体。 【举例:41】
——2.1.3.3.1.2.2.搬出尸体的空间差密室:搬出尸体。 【举例:42】
——2.1.3.3.1.3.综合型的时空差密室:时间和空间发生综合性变化的密室。
——2.1.3.3.1.3.1.罪犯后进入的时空差密室:罪犯装作发现者之一,在一同进入现场后,用隐秘的手段杀死昏迷或睡着的被害者。因为在被杀前就处于与死亡相似的情形,所以其他发现者误认为被害者是在他们进入房间前遇害的。
——2.1.3.3.1.3.2.罪犯后离开的时空差密室:罪犯躲在屋内的暗处,等待发现者进入后趁乱离开,或者加入发现者的队伍(加入行为,也应被视为是一种离开,因为他离开了罪犯的身份和处境)。 【举例:43】
——2.1.3.3.1.3.3.制造漏洞盲点的时空差密室:这是一种高明的诡计,罪犯在监视之下,仅靠极短的时间完成谋杀并伪造出密室。 【举例:44】
2.1.3.3.2.伪造线索的误导
所有伪造线索的误导,都从属于心理误导。
——2.1.3.3.2.1.伪造印迹:通过改变、伪装、添加、消除自己的指纹、足迹等手段,来达到误导的目的。例如,罪犯下雪前用盐在地上撒出一串被害者脚印大小的形状来,下雪之后盐融化雪粒,自然形成了伪造的被害者脚印,造成他是在雪后走到广场中被人杀害的假象,那当然不会留下罪犯的脚印。 【举例:45】
——2.1.3.3.2.2.伪造身份:通过增加、互换、改变身份等手段,来达到误导的目的。例如:常见的一人N角手法(一人二角、三角、四角等),就是通过罪犯一人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份,来迷惑别人。此外,罪犯扮成其他的,甚至是虚构的可疑人物,来误导侦破者的怀疑方向,也是常用的方法。 【举例:46】
有一种特殊情况,在研究时应该归类于伪造身份的类别,那就是“双胞胎诡计”。不过,这种诡计因为对读者失去了公平性,所以一般不容易被认可。 【举例:47】
——2.1.3.3.2.3.伪造物证:通过改变、调换、伪装、添加、隐藏物证的手段,来达到误导的目的。【举例:48】
——2.1.3.3.2.4.改变空间结构:通过改变密室的空间结构,或改变特殊视角中密室结构的视觉特征等手段,来达到误导的目的。 【举例:49】
——2.1.3.3.2.4.1.后上锁密室(简称后密室):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密室类型。当破门而入时,总是具有时间短促、场面混乱等特点,人们对于一些现场细节普遍存在着难以快速反应过来的心理缺陷。罪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特征,假扮成发现者,用障眼法或心理暗示使同行的发现者相信门窗的锁处于锁闭状态,通过事后弥补的方式将事先的假密室伪装成真密室,因此该类型被称作后密室。
——2.1.3.3.2.4.1.1.多门密室:这是后密室的一种特殊情况。房间有两(或是多)扇门,罪犯把正门锁住,从侧门逃跑(此时侧门并未上锁),此后罪犯和其他发现者一起破门而入后,趁乱把侧门上锁,籍此造成了密室的假象。 【举例:50】
——2.1.3.3.2.5.伪造证物:例如,利用PS照片、照片合成技术、造假的音频、视频等。 【举例:51】
——2.1.3.3.2.6.伪造时间观念:此类别与时间差密室完全相同,只是分析角度不同所做出的重复归类。 【举例:52】
——2.1.3.3.2.7.改变(或伪造)尸体特征:此类诡计,基本上都是针对法医所做出的误导。其中最著名的有无面尸和医学计谋等。
——2.1.3.3.2.7.1.无面尸 【举例:53】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DNA比对等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无面尸诡计可使用的可能性已远不如前。
——2.1.3.3.2.7.2.医学计谋 【举例:54】
——2.1.3.3.2.8.装死型:罪犯首先制造了自己被人杀害的假象,然后躲在暗处杀人。 【举例:55】
【说明5:以下皆为不能单纯归属于某个大项类别下的单项分类研究】
2.1.5.以“锁”为关键要素的密室,简称——对锁密室。
这里的“锁”,并不仅限于门锁,也包括门闩、窗插销、堵住门窗的重物等一切空间锁闭装置。锁闭装置的实际意义,在于这是该空间与外界出入口的最后封闭元素。在推理小说范畴里,科学实验的真空管式绝对封闭空间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锁”在密室学科中就体现出了其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锁密室与物理密室中的上锁类工具密室并不能完全等同,相互之间也没有分类从属关系,原因在于对锁密室中包含了心理密室的元素类别。这是前人研究中很容易模糊与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
——2.1.5.1.物理自锁型:利用势能、惯性、弹性或可掌握的偶然性,在物理上使门自动上锁。 【举例:56】
——2.1.5.2.被害者自锁型:由被害者自行关门上锁。 【举例:57】
——2.1.5.3.换钥匙型:利用不同钥匙外形相近的特征,进行钥匙互换,从而蒙混过关。当然,在罪犯觉得安全的时候,都会记得换回来。 【举例:58】
——2.1.5.4.换锁型:利用不同锁具外形相近的特征,进行锁具互换,从而蒙混过关。当然,在罪犯觉得安全的时候,也会记得换回来。 【举例:59】
——2.1.5.5.后还钥匙型:罪犯装作发现者之一,等破门而入时再把钥匙放进现场之内。
——2.1.5.6.(同2.1.3.3.2.4.1.)后上锁密室(简称后密室):这是一种很巧妙的密室类型。当破门而入时,总是具有时间短促、场面混乱等特点,人们对于一些现场细节普遍存在着难以快速反应过来的心理缺陷。罪犯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特征,假扮成发现者,用障眼法或心理暗示使同行的发现者相信门窗的锁处于锁闭状态,通过事后弥补的方式将事先的假密室伪装成真密室,因此该类型被称作后密室。
——2.1.5.6.1.(同2.1.3.3.2.4.1.1.)多门密室:这是后密室的一种特殊情况。房间有两(或是多)扇门,罪犯把正门锁住,从侧门逃跑(此时侧门并未上锁),此后罪犯和其他发现者一起破门而入后,趁乱把侧门上锁,籍此造成了密室的假象。 【举例:60】
——2.1.5.7.上锁工具型:利用丝线、铁丝钩、磁铁、胶条等控锁类工具对锁进行非常规控制。 【举例:61】
2.1.6.以“洞”为关键要素的密室,简称——对洞密室。对洞密室,从属于不完全密室的范畴。这里的“洞”,涵盖了缝隙、孔等类似元素。与“锁”很重要的原因相同,“洞”在密室学科中也体现出了重要性。
——2.1.6.1.对洞射箭型:对着锁眼、缝隙等缺口射入攻击性武器。
——2.1.6.2.对洞放毒型:对着锁眼、缝隙等缺口放入毒气、毒汁等。
——2.1.6.3.对洞运输型:对着锁眼、缝隙等缺口运送证物或尸体。 【举例:62】
——2.1.6.4.对洞特殊型:对洞实施的特殊凶手手法。一般来说,这也是极为罕见的心理盲点范围。 【举例:63】
2.1.7.自杀型密室
自杀,本来不应属于密室杀人的研究范畴。但由于推理小说毕竟属于文学范畴,不能完全以科学方法来界定。有下列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密室自杀,可被视为密室。
——2.1.7.1.死者不是真正的被害者,而是害人者。他出于某种害人目的而自杀。这在法律上界定为他杀。应该这样理解,他是罪犯,而杀死自己只是一种必须的杀人手段。 【举例:64】
——2.1.7.2.被害者是因为受到罪犯的心理攻击而丧失生存信心而自杀的。这同样属于他杀。
——2.1.7.3.被害者是因为受到罪犯的心理诱导而做出了危险动作而死亡的。同理。
——2.1.7.4.被害者是因为受到罪犯的心理暗示(包括催眠控制)而做出了危险动作而死亡的。同理。
2.1.8.其他特殊的密室类型
——2.1.8.1.缺陷型密室:利用被害者的某种缺陷或疾病来杀人并制造密室。例如:利用被害者有夜游症使其从高层公寓的阳台上坠落致死,或使对方产生某种误解,使其误吞毒药而死等。
——2.1.8.2.意外型密室:在小说家对于意外型密室的创作中必须加上一个附加元素,就是罪犯曾经对死者进行过伤害(包括心理上的),而这种伤害导致了意外的产生。如果没有这个元素,那就成了纯粹的意外死亡,密室杀人就不成立了。 【举例:65】
——2.1.8.3.假证型密室:证人作假,一般情况下是不被认可的。它有失公平,存在玩赖嫌疑。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人们情感上可以接受的特殊情况下,假证导致的密室仍然存在。例如:证人是在接受了被害者的临终嘱托之下做伪证,而被害者这样的非常请求又是出于情感上值得同情与理解的原因,那么假证就可以为人们接受。 【举例:66】
——2.1.8.4.多重密室:密室数量横向叠加的密室,例如双重密室、三重密室等。特别说明:多重密室,不同于多层密室。多层密室,指的是层级的纵向叠加,其难度和高度都要远远大于多重密室。
第三部分 针对密室中重要元素的单项课题分类
3.1.视觉密室(又称视线密室)中的目击者:
视觉密室最核心的分析元素是目击者,因此我们以目击者为基点进行研究分类。
——3.1.1.目击者的证词是错误的,但他是无意的。这种情况下,目击者并不是在主观意愿上想做伪证,而是由于自己的误解而在无意间做出被动的错误证词。
——3.1.1.1.目击者被罪犯的手法忽悠,提供了错误的证词。
——3.1.1.2.目击者的视觉产生了错觉,因此说错。
——3.1.1.3.目击者在对常识的认知上有缺陷或有误解,但证词听上去又貌似正常。
——3.1.1.4.目击者有不易被我们察觉的隐性的精神疾病或视觉疾病,而且不规律地隐形发作,这一点被罪犯很好地利用了。比较极致的情形是,连目击者自己也不知道这一点,而罪犯知道。这属于信息不对等范畴,对于侦破者来说并不公平,但作家可以使用暗藏的线索来使读者获得公平性。
——3.1.1.5.作为信息提供者的目击者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侦破者之间,沟通出了问题,但表面上这个问题却不易被发现。要命的是,侦破者事后忘了向目击者核实信息传达的结果。
——3.1.2.目击者(证人)有意撒谎、做伪证。
——3.1.2.1.目击者就是罪犯本人。一般认为,这超出了读者的可容忍范围。
——3.1.2.2.目击者出于某种原因为了维护罪犯而说谎。这种情况下,目击者应被视为罪犯在客观上的同伙。
——3.1.2.3.目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某个隐私而说谎。这时,目击者实际上成为了做伪证者。但因为他的诉求、立场都与罪犯的不同,所以最容易被读者接受。
——3.1.3.罪犯在目击者看不见的期间进出,而这个盲点时间的存在被目击者忽视。 【举例:67】
——3.1.4.罪犯先于侦破者推定的犯罪推定时刻进场。
——3.1.4.1.提前的时间差密室:行凶与离开时间<犯罪推定时刻。罪犯在现场被视线封锁前早已完成杀人行为并离去。
——3.1.4.2.行凶后仍然在屋内隐藏起来,在发现者破门后离开或加入他们的队伍。
——3.1.5.罪犯无须穿越目击者的视线就可以行凶并离去。
——3.1.5.1.罪犯使用遥控设备杀人。
——3.1.5.2.罪犯使用定时启动的装置杀人。
——3.1.5.3.搬入尸体的空间差密室:罪犯在别处杀人后搬入尸体。 【举例:68】
——3.1.5.4.被害者在密室外被击至重伤,然后进入密室内死亡。被害者受伤后进入密室的原因,还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3.1.5.4.1.被害者在密室外被击至重伤,然后自愿(因某种自主意愿)进入密室内死亡。 【举例:69】
——3.1.5.4.2.被害者在密室外被击至重伤,然后在无意间进入密室内死亡。
——3.1.5.4.3.被害者在密室外被击至重伤,然后在被迫的情况下进入密室内死亡。
3.2.密室中自动消失的证物:
所谓自动消失,是罪犯利用易改变物理特性的材质所制造的误导性现象。
物理特征的改变包括六种不同的情况:液体转变为气体的汽化,气体转变为液体的液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熔化,液体转变为固体的凝固,气体转变为固体的凝华,固体转变为气体的升华。
自杀者搞怪与由推理以外的不可测因素等所导致的证物消失情形,都存在明显玩赖嫌疑。推理小说主要是针对人类智力竞赛范畴的文学形式,因此这些情形将不被列入本讲义的研究范围中。 【举例:70】
——3.2.1.自动消失的凶器:
——3.2.1.1.自动消失的远程凶器:利用会丧失凶器特征的材质作为工具来杀人。如矿盐子弹、骨头子弹、冰制飞刀。 【举例:71】
——3.2.1.2.自动消失的近程凶器:瓦斯、毒气,会汽化的毒液,干冰,冰制钝器、锐器,隐入肌肉内部而看不见的毒针等。
——3.2.1.3.自动离开的凶器:在没有人为动力的情况下,利用某种其他动力,使得凶器自动离开现场。罪犯使得凶器离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凶器与现场分离开来,或是索性为了将凶器隐藏起来,从而增加侦破的难度。在自动离开的凶器中,包括两种不同的动力来源——自然动力和生物动力。
——3.2.1.3.1.由自然动力导致凶器自动离开:包括地心引力、水动力、空气动力、大气压强的差异等。 【举例:72】
——3.2.1.3.2.由生物动力导致凶器自动离开:例如让猫带走等。
——3.2.2.自动消失的辅助工具:暂时卡住下落式闩锁的冰块等。 【举例:73】
——3.2.3.自动消失的空间特征:例如,罪犯利用冰块的融化特性制造出犯罪时有,但发现时消失了的建筑特征(如墙),以此来误导侦破者的判断。
第四部分 密室中的擦边球元素
4.1.物理上的:原则上暗门、密道在密室中是不被允许的。但这个原则也是相对的。假如作者的叙述文笔、情绪渲染等其他文学元素足够令读者满足,足以将读者的关注点转移到别处去,这些违例手法仍能被谅解。 【举例:74】
4.2.心理上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描写足够精彩,解释足够合理,目击者“无视”罪犯的自由进出的情节,是被允许使用的。 【举例:75】
4.3.看似被杀的意外死亡:此类密室在推理技术研究层面上是不成立的,但由于小说属于文学范畴,其文学属性的重要性理应大于其科学研究属性,因此仍能被人接受。其中主要包括自然意外(被动型意外),以及因被害者自己的一个主动行为而导致的主动型意外。 【举例:76】
4.4.八嘎密室:纯属耍赖型的密室。“八嘎”在日语中是浑蛋的意思。讽刺的是,密室推理小说的开始,恰恰是这种耍赖皮的密室玩法。 【举例:77】
为了便于读者得到系统性的理解,我将密室杀人学科体系的树状图附于下页。
终极密室讲义的基本树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