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南大学

u0015第三章西南大学

在大理时。

麓川与车里都是独立的王国,曾经被大理征服,但是随着大理衰败,就自己管自己了。

而蒙古过来之后,历任蒙古将领纷纷出击,将蓬国覆灭,余部就是麓川。景珑国覆灭,余部就是车里。

蒙古人还是有统治智慧的。

因为偏远难以统治,故而将土地分给当地部落首领,但并没有忘记相互制衡那一套。导致他们领地相互制衡,难以形成合力。从而面对外敌的入侵。比如缅甸。就需要昆明的统合与支援。

这也是他们必须来昆明的原因。

只是,他们内心之中都忧心忡忡。

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从今之后,云南一定会与中原长年累月的大战。而他们想要得到云南方面的支撑,即便有约法三章,就真能得到吗?

约法这东西,不过是落在纸面上的东西。

能算数吗?

在他们心中,大元远比所谓的汉王要可靠得多。要靠谱得多?

只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现实。

“哎------”两人齐声长叹。

“不知道,这昆明的繁华能持续多久啊。”

不知道是为了昆明而叹息,还是为了自己而叹息。

只是芳罕忽然眼睛一亮,他看见了什么?

他看见一间店铺。

是买兵器的。

其实买兵器并不奇怪。

云南民风彪悍,有一些兵器铺,很正常。

但是他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不是一般武器,而是军队制式武器。

“天啊。居然有甲胄。”刀钶也大吃一惊。

蒙古人对武器控制是很严格的。

中原汉人,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云南管理自然不如中原,但也绝对没有将无数武器挂起来买的。

而且上面还写得能批发,一百件起购。

有批发价。

刀钶心动了。

他想到了很多。他不仅仅想到了可以买这些武器去装备自己的人马,让战斗力提高很多,更看到了商机。

因为西南的气候,铁器锈蚀很快的。

再好的武器,三五年都成为铁渣了。

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永远不会停止,武器更是硬通货。

他其实可以从昆明采购武器,转手卖给南边的部落。可以赚差价。

“店家,这也卖吗?”不等刀钶开口。芳罕已经抢先一步指着甲胄说道。“我要一千具。”

“诸位客官,你们如果单个买,甲胄是不成的,其他都行,如果想要批发,就需要别的东西了。”

“什么东西?”

“各地土司的采购文书。”

“我们是少府下辖的,没有这个,是不成的。”

刀钶听了,立即掏出一个印信,说道:“这个不能证明我的身份吗?”

店家拿里,扫了一眼,扔给了刀钶:“客官,你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也太过分了。我没有让人把你抓起来送衙门,已经够客气了。”

刀钶好像想到什么,一看印信:“大元车里宣威使刀。”

“哎呀。我忘记了。”

其实奢雄告诉他们,他们要有一个换印的手续,将元朝的印信换成了大汉的印信。

只是,他们心中对虞醒这个汉王有抵触,又没有限时,自然拖着吧。

此刻却傻眼了。

芳罕一边笑话刀钶,一边摸着自己的印信,忽然笑容凝固了。

他也没有换。

这个时候,几个熟悉的声音传来:“这里居然有卖武器的。还有甲胄。”

是大会上某些土司也来了。

“店家,这些怎么卖?”

两人不约而同退了出来,急匆匆的向政事堂跑去,去换印信,唯恐迟了。这里的武器都被人卖走了。他们可不相信,这里的武器是不限量的。

在他们想来,这些武器定然是虞醒为了拉拢他们的福利。

先到先得,卖完没有。

毕竟他们匮乏的想象力,是不能理解工业生产的数量级的。当然了,虞醒冶铁产业,还停留在前工业时代,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他们能想象的。

“客官,你们要大规模购买的话,需要土司的购买文书与担保。”

“这是我的印信,不行吗?”

“客官,这是鞑子的。”

熟悉的对话,从后面传来。

此刻,他们好像忘记了昆明到底能繁华多久的问题。一心要抢购武器甲胄。

********

虞醒祭坛称王大典,是最近最重要的事情。

这一件事情完成之后。

其他事情也都纷纷而来。

虞醒召集四位丞相,与少府令。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殿下,科举乃是当前头等大事。”谢枋得说道:“各地来奔云南的士子,已经有千人之多。鞑子不兴科举,天下士子出无望。这正是我可以胜敌之处。”

“这一件事情万万拖不得。”

“不错。”虞醒想起赵老爷子生前心心念念的就是科举。

知识就是力量。

而这个时代最具有知识的,就是东南地域的士大夫们。

争取他们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过,虞醒也需要改造他们的思想,依靠程朱理学得天下,开什么国际玩笑。

“只是,我觉得有一件事情,更是当务之急。那就是建立西南大学。请中原名士传授学问。科举之事,固然重要,但是现在东南距离昆明,万里迢迢,要留一些时间。让更多人知道开科之事。现在就可以宣布。不过,开科的时间-----”

虞醒心中估计了一下。“秋后吧。”

云南初定,人心不服,他很担心自己开科了,云南当地的士子不参加,江南的宋代遗民又没有来。那就尴尬了。

“殿下西南大学这个名字真好。”谢枋得说道:“何以称西南?以中原观之,是以不忘中原。何以称大学,乃是太学少一点。自谦王位。”

虞醒只是随便说说。

他倒是想起那座著名的西南联大。

却不想被解析出这样的妙处。

太学乃是国家最高学府。而今虞醒而今只有一省之地,不敢以皇帝自居。退一步,由太学退为大学,也算是恰如其分。

“你开心就好。”虞醒心中暗道。

“我意在大学中,建士农工商之学。”

“士之学,自然是经史子集。农之学,五谷果农肥料等等。工之学,金银冶炼机械化工等等。商之学,货币财政经商管理等等。-----”

“殿下-----”谢枋得忍不住说道:“大学乃是朝廷最高学府农工商之学,岂能登大雅之堂?”

“此一时,彼一时也。”虞醒早有准备。

谢枋得不能不算开明。

但是他毕竟是进士出身,他忍不了他心目中大学,加入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而虞醒对今日这一天早有腹稿。

他不知道谁会反对。但是相信一定会有人反对的。

早就准备说辞。

甚至士农工商四学,也是虞醒权衡利弊的想法。以他的本意,所谓经史子集,全部丢给中文系拉倒了。

但是做事不能这么绝。他要的将朋友做多,而不是刨人家的祖坟。

“事有经权。”

“而今鞑子势大,我们只有一隅之地。欲得中原,必用非常之法。”

“而今粮食缺口,我们必须要有高产之法。”

“云南平地绝少,我们要开发能丘陵上种植的东西,哪怕是果树也行。”

“多一口其他吃的,就少吃一口粮食。”

“这些办法怎么来?”

“自然是派专人研究。”

“我有今日,是因为有冶铁之法,可以聚兵万余。”

“这也赖工匠之力。”

“而今岂能不重视?且回回炮破襄阳城,切肤之痛。岂可不重视?”

“殿下说的,我都明白。”谢枋得沉吟片刻,倒是能够体谅。

在战争中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之后,人都会变的。

谢枋得是孔孟门徒,但是他也是实用主义者,能打赢鞑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

“工农之事,是该下功夫。”

“只是商人?不过囤货居奇,高卖低买之辈,这些东西,简直是误了大学殿堂。”

“谢相有所不知,今后我们与鞑子必然大战,总是要有军费的。海量的钱,这钱从什么地方来?”

“这------”谢枋得沉默。

不仅仅谢枋得沉默,其他人沉默之极。

云南一省在元朝不过三十万石赋税。即便虞醒进行大清理,而今他们估算,一年赋税不过百万石。

百万石,看似很多。但是养十万大军,各级官僚之外,还要与元朝大战。这如何能撑得住?

至于北伐中原,看这个数字,那是想都不用想的事情。

“当年诸葛治蜀,靠得是蜀锦。今日我们筹集军费,也必须靠经商。商业就不能不研究?”

“理财之事,本无好坏。为一人理财,不过私利,为天下人理财,就是大义所在。谢公以为如何?”

谢枋得微微一笑:“殿下原来是永嘉学派的。既然殿下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请殿下放心,我定然发动人脉,将江南的能工巧匠挖到云南来。”

虞醒这番话的根底,就是永嘉学派的义利之辩。

这让谢枋得稍稍放心。

诚然永嘉学派,在儒门之中,不如理学那么鼎盛,但也是儒家一脉。

在谢枋得心中,虞醒离经叛道色彩就少了很多。

「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