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陆良之战

第二十五章陆良之战

这是段实万万没有想到的。

陆良城中,守军不多,最多数千。城外数万大军,旗帜重重,营寨累累,号称十万之众,一般人也看不出问题的。

这样大军之下,居然第一战就敢反击,以攻对攻。

更让段实吃惊的是,他防备敌袭的军队与敌军交战不过一会儿功夫,居然败了下来。

“鸣金。”段实很理智下达了命令。今天第一次进攻暂停。

攻城的时候,安排军队防备敌人出城作战,是每一个将领都会做的。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敌人军城门中冲出来,侧击攻城部队。攻城部队就会处于城墙上,与身后两面夹击的情况。

一定会伤亡惨重的。

“是我轻敌了。”

“城中守将,不好对付。”

“是张万吗?”

*******

城头上,看向

如果让郭英杰自己选择,他其实不想守陆良城。

这种前哨战,很重要,但属于吃力不讨好,苦战恶战都是你,等大军反攻,取得胜利的时候,就没有你的事情了。

以郭英杰的性子,他怎么肯做这样的事情。

只是很多时候,不是他不愿意做就能不做的。

张万部众已经与虞醒的部众融为一体了。张万的影响力固然在,但是没有虞醒的命令,已经不能擅自调到军队了。

而郭英杰的旧部,依旧是唯郭英杰之命是从。

虞醒不动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引起误会。不愿意搞出什么激变来。

安排郭英杰来守陆良城,就是阳谋。

一打仗,就有损失,有功劳。有功劳的授田,有损失补充新兵。时间一长,郭英杰凭什么掌控军队啊?

早就被渗透了。

陆良城看似重要,但其实是最前沿的防线。真正防线是在陆良城东北方向山口防线,张万就在那里坐镇,双方相距十几里。段实不拔掉陆良城,是不可能抵达山口防线。

郭英杰的判断一点也没有错。

就是决战之前的消耗战。

“即便如此,我也一定要打好了。”

郭英杰在虞醒团体之中,虽然不是核心人物,但却觉得很自在。

是的,虞醒对他的很多手段,就是阳谋。

但是鞑子对新附军鄙视,却是深入骨髓的。特别是四川原宋军的地位是相当不好的。

毕竟宋元鏖战四十多年,就四川打得最苦,最难。大都很多人对四川百姓都有深深的厌恶。以至于,四川行省建立都有反复,一度隶属于甘陕行省

云南都能独立建省,大四川不能独立建省,就能看出来,大都对四川的厌恶与压制。

郭英杰不能说没有能力。真是无能之辈,早就在残酷的战争中淘汰了。

但是在元朝只能给汪惟明当狗。

没有人愿意给人当狗。

越有本事的人越是如此。

郭英杰给人当狗的时候,岂能不憋屈,杀汪惟明这一件事情上,如此干脆,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而在虞醒这里。

却完全不一样。

虞醒对郭英杰的种种手段,是在压制打压了,甚至可以说吞并消耗了。但是对于郭英杰这个人,虞醒还是尊重的。

并不是说虞醒喜欢郭英杰的为人。

而是虞醒觉得,现在郭英杰是同事。必要的人格尊重是要有的。

否则不利于团结。

是对一个人的尊重。

即便这样,郭英杰的感觉就非常好。

这一段时间,郭英杰不仅仅感受到虞醒领导下的所谓大宋云南路蒸蒸日上,新政推行,各种授田,团结,与不同于鞑子的政治气氛。

他敢肯定,他只要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将来即便被拿下了,大抵如舍利畏一样,安度余生,甚至还能享有富贵。

而鞑子政治气氛是什么样?

这样说,成吉思汗到元顺帝,权力顺利交接,没有出现流血的,屈指可数。而且是流得是黄金家族的血。

只要被牵连的人,更是数以万计。

黄金家族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在元朝政治生态之中,犹如草芥一般的南人了。

即便他没有杀了汪惟明,在大元生态体系之中,牵连到某件事情中,从而罢官是大概率事件。

而对于某些人,罢官,不过老子回家休息几年,比如巩昌汪家,这样的汉人军侯。对于有些人来说,没有了官职,就没有了保护伞,就是死亡倒计时。

比如郭英杰。

更不要说郭英杰已经没有选择权了。

“真希望郡王,有一日能龙升九五。”

之前的郭英杰从来没有这个想法,他仅仅想要活下去,不觉得虞醒能有什么大发展。

而今却忽然觉得,似乎有那一点点的希望。

于是郭英杰更要有所作为,在虞醒团体内往上爬。

而这一切,就必须先证明一件事情。

那就是郭英杰对虞醒的忠诚的。

郭英杰是很清楚自己的前科,在宋元之间反复横跳,怎么可能让人轻易相信。

所以,这一战一定要大好。一定要证明自己。

也一定要消耗自己的实力。想办法打散自己的小团体,融入虞醒的大团体之内。

这才能被当做自己人。

成为自己人之后,才有未来的一切。

“这一战,越惨烈越好。”

忠诚必须用血来证明,不仅仅是敌人的血,也有自己人的血。

如此一来,陆良之战,就打得分外血腥。

郭英杰对于守城还是有一套的。即便城池矮小,也没有什么问题。

而段实在吃亏之后,也不敢掉以轻心。

分兵三面猛攻。

一时间战场上,弓矢如雨,鼓声如雷,寸白军掀起一波波白色的浪潮,拍击在城墙之上,各种攻城器械,轮番出场,却都打出血色的浪花。在陆良这座小城折戟。

这纯粹的硬实力的碰撞。

没有一点侥幸。

“父亲,”段实的儿子段福说道:“这样打下去,即便拔了此城,也伤亡惨重。不管是家中儿郎伤亡太多,还是其他各军伤亡太多,都会有怨言的。”

段实说道:“你觉得该怎么办?”

段福说道:“以孩儿的想法,应该截断南盘江,水淹陆良城。”

段实摇摇头说道:“这样工程量太大了。也太慢了。”

从地理上来看,南盘江从曲靖冲破山口来到陆良城外,是有高度落差的。上游建坝,水淹陆良城,是完全有可能,也可以办到的。

但是这样的工程非几个月不可。

“父亲,你觉得,今日一战,可以速胜吗?”

段实沉默。

数日的鏖战,死伤将士数以千计,区区一座小城都攻之不下,如果这样一路打过去,遇见的问题只会更多。

速战速决的想法,已经破产了。

“父亲,我觉得赛大人正是看到了这个局面,才让父亲领兵,一旦顿兵不前,赛大人向朝廷禀报,会说是谁的问题?”

“我的问题。”段实心中暗道。

不过,这话却没有说给儿子听。

“这本来就是我的问题。”段实说道:“好了。就按你安排的办法去做。对了,做的时候正大光明一点,让城中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的。”

“父亲高明。”

这是心理战,蝼蚁尚且偷生,况且人乎?

很多将士或许能在困境之中坚持,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话,还能坚持吗?

不管是瓦解陆良城中的军心士气,还是逼他们出城作战,对战局都有极大的改善。

要比段福傻乎乎地等水淹城,要好得多。

“对了,你多带一些人去做,防备贼人的援军。”

“围点打援。孩儿明白。”

*******

陆良城外一座山坡之上。

一个少年将领带着三五个伴当,藏在山顶,眺望整个战场。

看见军。

“不好,这是在诱敌。”

少年姓马复,祖籍宕昌。叔父死于四川战场,曾与张珏并肩战场,父亲前不久战死广西。他本与父亲一起在横江寨。当时被鞑子围困数月,食已尽。

父亲对鞑子喊话,说要投降。让他们送来粮食,吃完就投降。

马复当时就反对,被父亲关了起来。

等鞑子送上酒肉,饱餐一顿后,父亲让马复与几个少年藏于山下,他与寨中其他老军将火药堆积在一起,引燃。

一声巨响。

什么都不存在了。

鞑子上来没有详细检查,看了看也就走了。

马复才与几个伙伴从藏身之地出来,在火药爆炸之处祭拜之后,天下之大,也不知道何处可去。自然不可能给鞑子当顺民,只要躲入深山之中。

他们几个人都是将门出身,从小习武。在深山之中,也足以谋生。

有一人下山采购,忽然听人说起,什么大宋云南郡王虞醒云云,立即去打听,得知虞醒种种。大喜过望。

马复与鞑子仇深如海,但是他只会打打杀杀,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与鞑子作对?他真不会。

最多杀几个官吏,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啊?

此刻他终于有了目标,就是投奔云南郡王。

去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