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粮食隐忧

第二十二章粮食隐忧

“殿下不来找老臣,老臣也要去找殿下。”赵立将虞醒引进内厅,屏退左右,从一遍拿从一本账册,

“宁远军,现有七千二百五十人。支粮三万石,”

“宜宾军,现有六千七百三十七人,支粮两万石。”

“新兵大营,新兵两万一百七十三名,支粮三万石。”

“各级吏员一共有三千两百-----”

“三千两百人?”虞醒说道:“这么多?”

“多?”赵立咳嗽一声,说道:“我还嫌少。”

虞醒想想也是,三千多人好像很多,但是分配在二十多个县,还有一些直属机构中,就少得可怜了。

不过,能在这么短时间之内,组织出这么庞大的官僚机构,赵立也算是拼了老命了。

虞醒见赵立身体不好,语气也柔和了几分,“老爷子,你直接说吧,不用报账目了。”

“各项开支总和,只能支撑到三个月之后。”

“不是能收一季粮食?”

“殿下莫不是忘记了,之前谁在曲靖打仗了?”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曲靖连续遇见两次大战,特别是第二次,千军万马在曲靖附近来回驰骋,大部分良田歉收绝收,才是正常情况,即便有一些良田没有受到影响,也实在不能高估粮食产量。

“三个月。”虞醒心中沉甸甸的。

“如果三个月之内,赛典赤顶住了这个压力,该怎么办?”

粮食这东西,虞醒也不可能空手变出来,更不能消减军队供给,否则军心必乱。

虞醒说道:“老爷子,这件事------”

话没有说完,就被老爷子打断:“我知道轻重,这本总账只有我脑子里有,其他的谁都不知道,另外我告诉你三个月是底线。或许能多供应一段时间,但是,你要做准备。”

“我明白。”

虞醒已经在内心之中暗暗思量,从什么地方搞一批粮食了。

“还有铁器生产这一件事情。”老爷子说道:“而今铁器卖给各部,是我们最大的财源,只是大规模扩军,七星山那里铁器生产数量不够了,这直接影响收益。这一件事情,老臣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是好。”

“只能请殿下出手了。”

虞醒说道:“我知道,七星山的钢铁厂要扩建。这一件事情我派去办。”

“殿下信任老臣,将政务交托到老臣手中,老臣也尽心尽力,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

“此地穷山恶水,又屡遭战乱,即便是将这些大户的存粮全部抄了,也难以支撑长时间战争,”

“没有铁厂大量卖出铁料,就没有殿下转战川滇之间的经费。”

“没有铁厂打造的武器,殿下也难以与鞑子精锐争锋。”

“没有铁厂,就没有殿下的基业。”

“这一件事情万万不可有失。否则财政必然崩盘。”

“殿下,老臣不通此事,殿下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此事关系大军成败。”

赵立唯恐虞醒不放在心上,再三叮嘱。

宋朝的财政上,盐铁茶等大项占了大头,是以赵立在商业上也是很开发的。早就抓住了虞醒财政的核心,不是土地,而是铁厂。

土地只是用来种粮食的。养活大军的而已。

“老爷子,我知道。这一件事情,我会放在心上的。”

“老臣没有其他的事情了。不知道殿下来找来老臣。有何要事。”

“其实,也没有什么?”虞醒想起刚刚的情况,有些不大好开口,最后不得不将王四端那边的情况说了。“我知道老爷子您很辛苦,我这也是没有办法。说起来,很多事情都应该是枢密院那边的事情,有一个人能分担一些,老爷子您也轻松不少啊。”

赵老爷子想得更多。

文官任枢密院事务官员,武将担任主官,在大宋朝很早其实也是这样,后来都变成文官了。

限制武将胡作非为,在五代后,已经是深入到每一个大宋人血脉中。

而今虞醒想恢复旧制。赵立自然支持。

“大人,如果前几天来找我,这一件事情还真不好办?”赵立叹息道:“而今能独当一面的,也不过乔坚,刚刚从四川来的。陆良县令周洪,其他的都先天资质不足,不堪调教。这几日,有几人来投奔。却能解殿下燃眉之急。我本来想留在身边的。现在殿下要,就给殿下吧。”

虞醒大喜:“不知道从何处来的贤才?”

“潭州。”

********

曲靖城中,

两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走在大街上,看着头上飘荡着“宋”旗,看了很久很久。

这当年很寻常的景色,寻常到他们走马观花,从来没有注意过。而今却是能看一辈子,两辈子,十辈子的美景。

他们就是湖南安抚使李芾的小儿子与长孙。两人虽然是叔侄,但是年龄相仿。

德祐元年,也就四年前,贾似道兵败芜湖,大势已去,李芾受命为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南的军队已经调光,所有人都劝他不要去。他依然带着家中子弟来到了潭州,只留下长孙,李裕孙。让传承李家香火。

来到潭州征兵三千,元军至,满门忠烈。

幼子辅叔从小聪慧,但非儒门中人,与父亲闹翻,浪荡江湖之中,得知此事,奔赴潭州收尸。

李家上下百余口,仅于两人而已。

“小叔,你觉得云南郡王是何人?”

李裕孙问道。

李辅叔冷着脸,“乱臣贼子。”

李裕孙一愣,说道:“这样说云南郡王不好吧?”

“不,很好。”李辅叔说道:“我早就说,天下儒冠都应该当尿壶,老头子-----”

李辅叔似乎看见,李芾气得浑身发抖,拎着戒尺打过。

可是,这一下,再也打不到身上了。

李辅叔可以说是李芾一辈子的孽障。

李芾一辈子方正君子,俯仰不愧天地。但是他这幼子,却是从小忤逆先师,什么“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

“存天理,灭人欲。咦,阁下何不去了是非根。”

每一次气得李芾暴跳如雷。

非来一顿戒尺套餐不可。

今日这种天下儒冠应该当尿壶,已经很轻了。

李芾实在受不了了,这才将他赶走了。

生前,李辅叔骂了不知道多少次老头子,此刻却不愿意再说了。继续道:“当今之世,非乱臣贼子不能救,我只担心云南郡王,不够心黑,不够手辣,不够无耻。”

“只有够心黑,够手辣,够无耻,才能打败鞑子。”

李裕孙看着小叔。

不知道该说什么。

作为爷爷李芾最喜欢的孙子。继承了李芾传承家族期望。李裕孙从小就是勤奋好学,尽得家传,更是在爷爷身边学习多年,是一个小方正君子。

如果李辅叔不是他叔叔。

他非要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人不可,简直是走火入魔了。

只是他是小叔。

“尊卑有别,尊卑有别。”压下不适应之后。

“小叔。”李裕孙说道:“你是我唯一长辈了。云南郡王虽然大度,但你也紧急,祸从口出,这样的话,今后就不要再说了。”

“知道了。”李辅叔根本不在意云南郡王重视不重视他。

反正他觉得,虞醒也快要死了。

他需要对一个死人恭敬。

“两位,赵公有请。”

李辅叔挑眉看着李裕孙,李裕孙深吸一口气,有一种庄重的感觉。

“请带路。”

片刻之后,两个人就来到了赵立的住处。

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年轻人。

李裕孙深吸一口气,恭敬行礼道:“拜见郡王。”

虞醒说道:“你怎么知道是我?”

“在曲靖,能在赵公之上,还如此年轻的,也只有郡王了。”

虞醒说道:“你是李裕孙?”

“正是。”

虞醒看向一边懒洋洋,行礼也很随意的人,说道:“你是李辅叔。”

“郡王英明。”李辅叔不咸不淡的说道。

虞醒说道:“李公千秋,我向来佩服。只是我听说。李公留你们在乡野,是传承家门。君子不绝人之嗣。我虽然爱才,但是曲靖岌岌可危,就不留两位。奉送黄金百两,全做对李公的一片敬意。”

虞醒一片求贤若渴之心。

只是两兄弟本性,成色还要看看。

也算是面试题。

李裕孙说道:“忠孝不能两全,而今家国深仇大恨,九死不平,万劫不改。何况一死乎?能死于宋旗之下,乃是学生万千之幸。曲靖城陷,学生必不辱祖宗。”

“况且,我已经有子,已经两岁了。藏于乡下老家。”

“请殿下,无须以我生死为念。能有助于击虏之万一,我死而无憾。”

虞醒暗暗点头。

李裕孙这番话,义正言辞,是发自内心的。李裕孙的才能,得到了赵立的认可,虞醒自然也认可,而今这股精气神在。即便经验有所欠缺,将来也足以大用。

只是-----

虞醒看着李辅叔,似乎无动于衷,说道:“李辅叔,你也------”

“我啊,我没有儿子,我也不需要儿子传宗接代。我来这里,只是想给鞑子找麻烦,并没有一定要投奔郡王的意思。只是这钱,我不要。”李辅叔鼻子一哼“太少了。”

「求月票,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