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太子出手

深夜,诸多苏党成员在家中饮酒作乐,这也是他们最近几个月过得最轻松的夜晚,为的就是庆祝苏党重新得势,将太子击退!

而此刻皇宫内许多黑色身影灵敏地从高墙中翻出去,分别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苏府院墙之上乃是锦衣卫指挥使谭骁亲自出马,此刻谭骁双眼如鹰隼般锐利,观察着苏府中的一切,不久后便确定了目标,随即一个闪身便不见了踪影。

其余地方也是相同,不少锦衣卫都来到苏党官员的家中,在他们毫无防备的角落四处观察搜集,按照太子殿下的命令搜集他们的信息以及罪证。

皇城的一夜似乎很漫长,东方泛白之时,锦衣卫们从官员们的家中退出,带着许多杂乱的书信径直回到皇宫。

苏首辅此时满心欢喜地来到内阁中审阅奏折,今日的工作效率比之往日不知道高了多少,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刻苏首辅只感觉到各种事务处理得心应手!

不久后李尚书从一边赶了过来问道:“老师,皇帝那里还是没有什么动静,我们要不要去养心殿......”

苏首辅闻言立即看了一眼李尚书,李尚书立马闭上了嘴。

随后苏首辅沉稳地笑了笑,对李尚书说教道:“正元,你还是不够耐心,这么多官员的任命岂是一夜之间能够定夺的?陛下也肯定要精挑细选最后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李尚书当即恍然大悟,点点头之后便立马退下继续审阅奏折。

日上三竿,东宫内也开始忙碌,太子殿下更是起身催促内阁的奏折。

但在书房内已经挤满了皇宫内的锦衣卫,他们每个人手中都带着大量书信,都是昨夜在那些苏党官员手中搜罗到的证据!

谭骁下跪行礼道:“太子殿下,锦衣卫昨夜将苏党官员府中的大部分书信都带来了,请殿下过目!”

饶是叶天凌心中已经有了些准备,但看见这满满当当的书信之时仍然大吃一惊。

没想到苏党这些混账居然暗中通信这么多,私底下干了些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都不敢猜测!

叶天凌立马命人将书信全部带上来,又让苏婉晴带了些银票给锦衣卫,谭骁也只能不好意思地收下。

不久后还没等来奏折,叶天凌等来了沈靖。

沈靖大步从殿外赶来,对太子说道:“太子,昨日我在收购皇城产业的时候遇见了苏府的苏管家,发现他们也在收购皇城中的铺面产业,而且出的价格极高,我们根本抢不过!”

早在处理边关粮饷问题之时,叶天凌便意识到了财权的重要性。

哪怕他手握内库财权,沈靖掌管户部国库,但这些终究是取决于大楚的财政收益,若要真正拿到大楚大部分的财富,只能从皇城以及其他州郡的富商下手!

封建社会就是如此,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握在地主富商手中,他们不仅鱼肉百姓还与当地官员勾结,形成了一条顽固的利益链条。

所以叶天凌才命沈靖先从皇城入手,以普通商人的角度收购皇城产业,他要在皇城商界掀起腥风血雨,让那些富商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手中的银两!

叶天凌思忖片刻之后对沈靖说道:“此事不必着急,苏党不久后就会露出马脚,随后他们也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沈靖也点了点头,太子接下来的计划他自然是知晓的,甚至还要沈靖出马“意外”地发现吴二当年被陷害的重案,才能顺利将李尚书拉下马来!

叶天凌又说道:“能买多少买多少,哪怕将内库的所有银两掏空也在所不惜,苏党收购产业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目光短浅,只要我们成事,大楚的一切都将走上正轨!”

沈靖听明白之后点点头便离开,随后侍卫才从门外将奏折送了进来。

看见奏折之后,就连叶天凌也是两眼放光,他微笑着看向这满当当的奏折,不自觉地说道:“苏护啊苏护,自作孽不可活,今日的恶果都是往日的你自己种下的!”

随后叶天凌随意地打开奏折开始批红,每一本奏折都只是寥寥几笔,很快整个书桌都被清空。

不过随即叶天凌从手中又拿出了另外一本奏折,这奏折上的署名乃是太子党的所有考生名字,其内容当然就是先前苏首辅他们汇集出来的走后门的考生名单。

内容也很简单,就是太子党考生掌握了苏党结党营私,考生攀附高官的证据,请求皇帝严查此事,而叶天凌作为大楚太子对这件事情自然是更加关心,他不仅仅要将此事拿出台面来好好处理,对那些涉事考生以及官员更是要“多加关照”!

很快,朱笔一点点在奏折上留下痕迹,每一个官员的罪名都有相应的处罚。

不久后这样一叠批红完毕的奏折便出现在了桌面,叶天凌当即命令道:“将奏折送回内阁,同时派人将内阁团团围住,莫要让他们外出一人!”

那侍卫出门之后叶天凌再次招来崔朗,命令道:“照着考生名单将那些考生全部捉拿到刑部衙门听候审问!”

“是!”

崔朗心潮澎湃地拿着名单出宫,这些日子来太子殿下的权力越来越大,几乎已经相当于大楚的皇帝了。

不管是命令王公公还是指示锦衣卫,无一不是皇帝才有的特权,而太子殿下能正大光明地出手,也证明他这个侍卫统领即将水涨船高了!

一大批侍卫接连出宫,他们身披轻甲手持刀刃,在皇城街道中穿梭,遇见拥堵街道便大声喊道:“奉太子殿下命令办事,闲人退避!”

众人一听这是太子殿下的手笔连忙向两边退去,许多人更是满怀期待地看向那些侍卫奔跑的方向。

自从那次科举舞弊案之后,太子殿下接连处理了大批考生和官员,在大楚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许多百姓都口口相传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