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题目的大部分问题,我们已在《防御》篇中谈到了,在那里的论述只要反过来看就是对战区进攻的应该有的表述。
一般而言,一个独立的战区的概念和防御的关系往往比同进攻的关系更加密切。关于进攻的一些主要问题,如进攻的目标、胜利的影响范围等,我们也已在本篇中探讨过了,而关于进攻性质的最有决定性和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则要到探讨作战计划时才可以对它加以阐述。不过,我们在这里会探讨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探讨的是寻求大规模决战的战局。
1.进攻的直接目的就是胜利。防御方可以从防御所提供的各种利益中获利,而进攻方却只能以优势,至多通过军队,感到自己是进攻方和前进着进而所产生的一种极其微小的优越感来抵消。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高估这种优越感所引发的作用。事实上,它无法持久并且也经受不住现实困难的严峻考验。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即防御方的行动跟进攻方的行动一样,是正确且恰当的。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说明,是想让大家对奇袭和出敌不意的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至于混淆二者的概念。在人们看来,奇袭和出敌不意在进攻中是胜利的源泉。
然而,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奇袭和出敌不意是无法实现的。有关战略上的奇袭,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如果进攻方在物质力量方面没有一定的优势,那么他就只能依靠精神力量了。
2.和谨慎应当是防御方的保护神一样,大胆与自信理应是进攻方的保护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方可以缺少另一方应当具备的特点,而是说,谨慎和防御、大胆和自信同进攻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一般来说,这些特点的必要性不是因为它们像数学计算那样简单,而是由于战争是一种在灰暗的、至少是在朦朦胧胧的领域中进行的活动。在这里,我们必须相信那些最有可能达到我们目的的指挥官。一句话,防御方在精神方面越是软弱,进攻方就应该更加大胆。
3.要取得胜利,就要让敌人的主力同自己的主力作战。这点对进攻方来说比对防御方而言更加靠谱,因为进攻方是要前进去攻占往往已经占领阵地的防御方。我们在前篇中已经说明,倘若防御方的部署错误,那么进攻方就不应去寻找防御方。因为,他完全可以确信,防御方会来找他。于是,他可以在防御方尚未准备好的情况下和敌人交战。
这个时候,最为重要的是能否正确判定哪条路和哪个方向。在探讨防御时我们没有探讨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将对这个问题作必要的说明。
4.什么可以作为进攻的直接目标,即可以作为胜利的目的?如果说这些目标在我们要进攻的战区内,即在我们极有可能获胜的范围之内,那么通向这些目标的道路就是进攻的自然方向。
不过,我们要记住,进攻的目标往往只有在能够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因此,当在考虑进攻目标时务必要考虑到胜利。因此,对进攻方来说,单纯地达到进攻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进攻方要以胜利者的姿态抵达目标。所以,进攻方进攻的方向便不是指向进攻的目标本身,而是指向敌军前往该目标时必经的那条道路。那条道路就是直接进攻的直接对象。
如果进攻方能在敌军尚未抵达进攻目标之前向它发动进攻,并将他和这个目标分开,那么便可以获得更大的胜利。举个例子,假设敌国首都是进攻的主要目标,而且防御方的军事部署没有配置在首都同进攻方之间,那么进攻方直奔敌国首都而去便是错误的,较好的办法往往是掉转枪口,向敌国军队和首都之间的交通线发起攻击,并在这里追求胜利。如果获得了胜利,敌国的首都便唾手可得。
倘若在进攻的胜利范围之内没有大目标,那么对进攻方来说,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地方便是敌军同最近的大目标之间的交通线。在这样的情况下,进攻方必须做如下考虑:倘若获得了会战胜利,该如何利用这一胜利?
我们的答案是,利用胜利能够得到的目标就是进攻的自然方向。如果防御方在这个方向上配置重兵,即防御方的配置非常准确,那么进攻方应该做的是毫不犹豫地发起挑战。如果防御方的工事坚固,进攻方就应当想尽一切办法从阵地侧翼通过。换句话说,进攻方遇到困难时就要另想他法。
如果防御方的军事部署不当,进攻方则应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旦出现了跟防御方同向正面遭遇,而防御方却依旧不沿着进攻方的侧翼移动,进攻方则应迅速奔向这支敌军与该目标的交通线,并在那里发动进攻。如果敌军依旧不为所动,那么进攻方应该迅速转向这支敌军,从其背后发动进攻。
在进攻方选择的通往目标的所有道路之中,最好的和最自然的道路是通商要道。倘若这些道路有过于弯曲的地段,那么进攻方理应在这些地段外另选较直的道路(即使是较小的道路也好),因为道路太过弯曲将会给撤退带来极大的危险。
5.在寻求大规模决战时,进攻方绝对没有分割兵力的理由,如果兵力分散,只能将其当成进攻方不明情况而造成的错误。所以,进攻方只能在能够保证各纵队可以同时参加作战的正面上前进。如果防御方兵力分散,进攻方便可大获其利。
当然,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割兵力才是对的,进攻方才能够发动一些规模较小的佯动(这种佯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战略上的佯攻,其任务是确保这些利益)。
倘若不得不将部队分成几个纵队前进,那么这种情况只能在组织进攻的战术包围中出现,因为包围对进攻方来说是非常自然的,倘若不是迫不得已,进攻方就不应该放弃这一形式。
不过,这种包围形式只能是战术性质的,因为进攻方在大规模战斗时进行战略包围行动完全是浪费兵力。只有在进攻方很强大、胜利毫无悬念的情况下,才能够采取战略包围。
6.但进攻也要谨慎,因为进攻方也要保护背后和交通线的安全。进攻方应当尽可能地依靠前进来进行这种掩护,通过军队本身来完成这种掩护。倘若一定要单独指派一部分军队来执行该任务,那就要分割兵力,而这自然会削弱进攻的力量。
既然一支兵力较为雄厚的军队一般总是在两端相距至少一天行程那样宽的正面上前进,那么,如果交通线(退却线)偏离行军正面的垂直线不大,军队的正面大多可以掩护交通线。
在这方面,进攻方要冒多大风险,主要视敌人的情况和特点而定。如果一切都处在大规模决战的气氛的压力下,防御方便很少有机会进行该活动,进攻方的行动即较为自由。
不过,如果前进停止,进攻方便越来越转入防御状态,这个时候,掩护背面则越来越有必要,也越来越成为主要问题。因为进攻方的背面要比防御方的背面薄弱。所以,防御方在转入真正的进攻以前,甚至在他还未不断放弃国土时,就已经对进攻方的交通线采取措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