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吐蕃赞普
出得军器监,无聊的在皇城里溜达,路过公务繁忙的尚书省,又路过人来人往的礼部院,明日就要登基大典了,这礼部却是最为繁忙的,来到了供奉香火,祭祀天地的太庙,明日应该就是在这里举行祭祀仪式的,而此时,一向冷清的太庙门口竟是听到了阵阵喧哗。
李破军一看,原来是前头对面的鸿胪寺。
陈康一眼惊讶道:“殿下,那边好像有番人”。
李破军一看,呵,还真是,一大帮子身披毛曷毛(氆氇一类)、皮裘,足穿脚尖朝上的牛皮靴子的少数民族的人氏,后面还有七八个腰悬弯刀的武士,人人辫发。前头一个红绢包头,头戴金边毡帽的青年番人正和几个大唐官员边说边笑的走进光禄寺衙门里。
这种服饰是……藏?吐蕃人?
当下李破军便是抬腿向那边走去。
对于这个七八世纪能与盛唐抗衡的国家,李破军也很是服气的,这么个小国家,气候恶劣,土地并不富庶,国家人口也不多,却是能够成为强盛一时的吐蕃帝国!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炎黄的血脉果然不是盖的,即便是在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也是猛的一塌糊涂,李破军对这个强大的民族是非常敬佩和敬重的。
公元7世纪吐蕃取代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地位,并与阿拉伯人展开激烈争夺。双方战争不断,但是阿拉伯人同样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战胜的对手。
大唐和阿拉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都是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唯独对吐蕃人只能干瞪眼。而且吐蕃人的强盛体现在它所面对的是全胜时期的大唐和阿拉伯帝国(后来是回鹘人),这几个国家在7-8世纪处于军事顶峰,却都未能在吐蕃人身上占到便宜。相比其他强盛一时的游牧民族,比如蒙古人崛起时亚欧大陆上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对手,因此蒙古人的扩张是顺势而展的。
但是吐蕃人面对强盛时的大唐和阿拉伯人也左右开弓,毫不逊色,有时还是三面开战,后期还要和回鹘人死磕。翻一翻蒙古称霸之前的世界历史地图,在中亚地区你能找出一个像样的对手吗?
吐蕃人从一支小部落发展到同时抗衡唐朝和阿拉伯人的大帝国,耗时200多年,从6世纪后期到9世纪前叶,一路伴随唐人、阿拉伯人和鹘人走过了它们的全盛时代。
李破军不由得不对他重视,只因这个民族后来还几次的攻陷了大唐国都长安,是一个可怕又可敬的对手,特别是对那个一代英主松赞干布更是神交已久,如此人物,说不得要较量一番了,刚好,此时的松赞干布应该是与他差不多年纪的。
那个华服青年正与鸿胪寺寺卿唐俭在说笑呢,忽的敏锐的意识让他向右一看,只见得对面过来好大一群人,几十着甲带刀的护卫整齐的在一个少年人后面跟着,左便一个猛壮的勇士抱着两个大棒槌跟着,右边一个汉子手握腰刀步步紧跟。
再看那为首的少年,嚯,当真是人中俊杰,一袭白衣,衣袂飘飘,腰佩玉环,背着手走开,直觉得一股子气势油然而生,青年更是觉得这少年那目光似乎正是看着他。
这时莒国公唐俭见得青年挺住脚步,笑问道:“赞普,可是有何事?”
那红膛脸青年优雅的一笑,侧身一让,直看着李破军来的方向,“不知这是?”
原来唐俭走在前头带路,这红脸青年又是身材高大,挡住了李破军等人,唐俭一看,眉头一挑,恭敬说道:“赞普,走来的这位乃我大唐储君,太子殿下李破军,不知赞普是在此稍等,容下官前去拜见便来,还是一同前往?”。
这里唐俭说罢目光烁烁的看着这红脸青年,那红脸青年听了脸色一愣。继而脸色一扯,似乎很是复杂,而后却是隐忍一笑说道:“原来是贵国太子殿下,小王自是应当一同前往拜见”。
说罢又是如沐春风的欠身一笑道:“还是唐大人引荐一番,唐大人请”。
唐俭闻言哈哈一笑,抚须笑道:“哈哈,这是自然,这是自然”。说罢又是一手伸道:“赞普乃一国之君,自当先请,请”。
那红脸汉子听的一国之君的称呼又是面皮一扯,还是笑着欠身一下就抬步迎向了李破军。
身后的唐俭还有一众鸿胪寺官员见状都是笑了,一个魁梧无须的官员上前赞道:“大人厉害,我大唐正当如此”。
唐俭闻言也是毫不掩饰的笑笑说道:“走吧,拜见太子殿下”。
原来这红脸青年就是吐蕃的赞普,这赞普也就是藏王的称呼,是正儿八经的一国之君,只因明日要举行贞观皇帝的登基大典,这些番王才都来朝拜的,观摩大典的。
而唐俭一番话语却是让这位赞普藏王去拜见李破军,要知道这位可是一国之君的,是与李世民对等的,而李破军只是一国储君,还不是国君的,赞普去拜见太子,这不是自降身份了嘛。
而前头走着的红脸青年却是不自觉的将裘衣里的手捏紧了拳头,本就是红膛膛的脸此时更红了,不过也得亏本就脸红也是看不出来,脸上仍有笑意,甚至略微带着恭敬之色。
只是心里屈辱难当,唐人,我们一定强大起来的,我,和我的骄子松赞,一定会让吐蕃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让你们任何人都不能轻视我们,会享用你们的良田美女,珠宝美玉,中原的花花世界,我们吐蕃人有朝一日一定也会有的,一定会的。
李破军也正是诧异,那番人是何人,怎的过来了,那后面是莒国公唐俭?
这时两人快要对头了,唐俭几步赶上了。
“唐俭见过殿下”。唐俭一个躬身拱手行礼道,身后的几个官员也是行礼拜见。
李破军也是伸手扶起年近五十,两鬓微白的唐俭,温言说道:“唐公何须多礼”。扶起唐俭后又是拜道:“见过唐公,唐公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