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 阿丑

本来店中众人见王俊认怂,少将军潘伯英又让他放人,都以为事情已经了结,哪知道峰回路转,人家王俊拿出了卖身文契,原来是阿丑的大哥把阿丑卖给了王俊。

众人一时间都有些啼笑皆非,又都瞅了瞅阿丑,不少人摇摇头,心说:“五十两银子,都能买个模样俊俏的小丫鬟了,花五十两买这么个丑八怪,脑子是有病吗?这模样,送我都不要。”

潘伯英和苏祈恩也都有些意外,因为青铜王朝倒是允许穷人家买卖儿女给富人家为妾为奴,尤其江南一带颇为盛行,从事这买卖的中间人,就是俗称三姑六婆里的牙婆,只要有了官府的卖身文书,双方和牙婆都画了押,那就是合法的交易,因而王俊一拿出卖身文契,也出乎潘伯英的意料之外。

本来潘伯英见了那两个模样俊美之人,一心想要赶紧离开,却刚好遇到这强抢民女之事。

潘伯英灵机一动,心说这可是个绝佳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哪知道,人家不是强抢民女,又仔细看了看王俊呈上的卖身文契,余杭县衙的官印,牙婆,买卖双方的画押都在上面,手续齐全,的确是合法买卖。

潘伯英也是好生丧气,心说本想着能给那二位留个极佳印象,结果却反而出了丑,也怪自己,怎么不事先问清楚呢,这可得不偿失,因而急急把文契还给王俊,只想赶紧离去。

结果这时那阿丑的娘从地上爬起来,就跟阿丑的大哥厮打到一起,潘伯英又一听,人家是亲母子俩,这位少将军平生是最烦这种婆婆妈妈的事情,再无心停留,拽着苏祈恩各自上马,领着家丁奔东而去。

只是从店门口经过的时候,冲着那二人微微一抱拳,而后扬长而去。

等潘伯英和苏祈恩走了,这边的母子俩还没打完呢,老太太是真豁出去了,下手也不留情,几下就把自己儿子的脸给抓花了,露出道道血痕。

本来这叫漏罐子的男子可能也觉得有些理亏,只是喊着让他娘住手,但老太太拼了命一般,最后这漏罐子也急眼了,两手一抓老太太,上去就是一脚,正踢到老太太心口之上。

老太太一屁股就坐到地上,紧接着一张口,哇的一声,可就吐了血了,这人也站不起来了。

那阿丑一看娘倒地吐血,哭喊着就想挣脱,但她一个女子,哪能挣脱掉那几个五大三粗的大汉。

而漏罐子把自己娘踢倒,连看都没看一眼,只顾用手抹着脸上的血迹,嘴里还骂骂咧咧:“他妈的,老不死的,还来劲儿了。”

说着,这小子一溜烟儿来到王俊旁边,登时换上笑脸说道:“王瓦子,您看人已经交给您了,这钱……”

王俊虽然平日里也仗着他哥横行乡里,但一瞅这漏罐子愣是敢一脚上去,把他亲娘都给踢吐了血,心中也极为不齿。

但他今天是来买人的,已经节外生枝,何况这又是人家的家事,他不想再多生枝节,因而从怀里摸出两个银元宝,往地上一扔,也没搭理漏罐子,就想带着阿丑离去。

那漏罐子毫不知廉耻,从地上捡起银子,是一脸的惬意,将银子装进怀里,一脸急相地看样子也要离去。

这时却听店里一声大吼:“王俊,你站住,还有那个披着人皮的畜生,真是气煞我也。”

话音未落,丘山纵身就从店里一跃而出,一张脸须眉皆炸,两只手突突乱抖,就将王俊几人还有漏罐子给拦住了去路。

紧接着,十方拉着碧桃,还有绿脸鬼老二也都从店里相继出来,十方一张脸也气的煞白,碧桃也是高噘着嘴,只有绿脸鬼老二依旧面无表情,看不出任何喜怒。

他们这几个怎么这时候才出来?原来方才这安溪老店的刘掌柜,正在店里讲阿丑这事的来龙去脉。

像十方,丘山这些外来人自然是不清楚,但像安溪老店掌柜的这些本地人可都知道这里面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卖花的老太就是安溪镇本地人,夫家姓刘,因而也叫刘大娘,这刘大娘倒是生性良善,只不过命不好,丈夫早逝,家境又贫苦,仅剩下个儿子相依为命,也就是这漏罐子。

虽然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但也有例外,这刘大娘的儿子就不是个东西,每日里走街串巷,游手好闲,更爱耍钱聚赌,本来家里就没什么积蓄,只靠着刘大娘辛苦种花卖花勉强维持生计,却贪上这么个儿子,这日子过的是可想而知。

这人只要一沾上赌,那可是多少钱都填不满,漏罐子也是如此,刘大娘每日起早贪黑赚点辛苦钱,基本上都让儿子给送到赌场去了。

因为这漏罐子本姓刘,但却像个没底儿的钱罐子一样,有点儿钱就漏出去了,因而大家一谐音,就都叫他漏罐子,反而这大名,大家早就忘记了。

有时候漏罐子来问刘大娘要钱,刘大娘实在拿不出,这漏罐子不是骂就是打,刚开始,就连街坊邻居都看不下去,喊着要报官,但都让刘大娘给拦了下来。

大家倒也都明白,毕竟是亲娘,儿子再不成器,那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日子久了,刘大娘这一再护着,渐渐也就没人再管他们家的事了,毕竟街坊都是外人,人家才是一家子,刘大娘不吭声,外人哪好多管。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尽管漏罐子早成了过街老鼠,但刘大娘却还一心盼着儿子有一天能改邪归正。

这老太太没事就琢磨,这花店是自己家的房子,平日里自己除了买花种,几乎就不花什么钱,因而背着漏罐子,省吃俭用,偷偷存了点钱,就想着找媒婆给儿子说个媳妇儿,心想儿子要成了家,有个媳妇儿管着,兴许就走上正路。

但漏罐子这名声在安溪镇顶风臭几百里,谁家女儿乐意给他,因而刘大娘求了好多媒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人家媒婆大多也实在,就跟刘大娘说,老姐啊,我们做媒的,就是靠说姻缘过活,但您这儿子,就是月老下凡也没辙,我们真是没办法,要能有一点儿招儿,也不可能把钱往外推吧。

最后还是有个媒婆贪便宜,给刘大娘出了个主意,说荆湖路这两年水患不止,多有饥民卖儿卖女,倒是能帮忙联系一下,给刘大娘买个儿媳妇回来,只不过,价钱要贵点。

刘大娘一听是千恩万谢,心想只要能给儿子讨个媳妇儿,贵点就贵点,因而刘大娘就把好不容易存下的积蓄全给了这媒婆,让她尽快把人买回来。

这媒婆倒是言而有信,没多久,还真给刘大娘带回来一个,但等刘大娘一看人,这心就是一凉,因为带回来的,就是阿丑。

刘大娘有心不要,但钱已经花了,又一想,自己这儿子老大不小了,又是这德行,能有个女人就不错了,样子是丑了点,但只要能生养,就凑合吧,因而刘大娘就把阿丑带回了家。

本来这漏罐子一听,娘给自己找了个媳妇儿,开始也挺美,结果等一见到人,这小子也没想想自己啥德行,一看阿丑,当时就不干了,直接抄起门闩,找到媒婆就是一顿好打,并告诉媒婆,三天之内,让媒婆把人领走,把钱还回来,否则,非打死媒婆不可。

结果三天到了,漏罐子再找媒婆,人早没了,家都搬空了,漏罐子更是火冒三丈,回去连刘大娘带阿丑又是好一顿打骂,死活要把阿丑撵出去不可。

虽说刘大娘也不满意,但老太太毕竟心善,心想阿丑赖好是个人啊,本就是买来的,在安溪无亲无靠,这真要撵出去,她肯定活不了,因而老太太是死活没答应,说你不要,那我就把阿丑当成自己的女儿,我们娘儿俩相依为命。

漏罐子虽然气的不行,但也真不能把人给打死吧,最后是摔门而出,家都不回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虽然阿丑自此就在刘大娘家住下了,但却因为这事,漏罐子可没少闹腾,只要一输了钱,回来就把阿丑是一顿毒打,刘大娘也是敢怒不敢言。

但日子久了,刘大娘却发现阿丑虽然人长的难看,但却极为勤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养花种草,晚上等刘大娘睡了,阿丑自己才去休息,每日是悉心照料花草和刘大娘的饮食起居,而且自己吃的也少,也不好穿,刘大娘的旧衣服,给了就穿,从不挑剔。

最重要的,就是挨漏罐子打也逆来顺受,从无怨言,唯独一点儿,就是人不太爱说话。

但最让老太太意外的是,这阿丑似乎天生就会养花似的,自从阿丑来了,这花店的花是既不生病,也不招虫,朵朵开的是娇艳欲滴,因而这生意比以前可好了一大截。

老太太吃惊之余,也欣喜不已,渐渐又动了心思。

那漏罐子也发现花店好像能比之前多赚几个钱,因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刘大娘一见阿丑有这本事,心思又活络起来,就想着如果他们真能完婚,自己有个这样的儿媳妇儿,就算自己有一天死了,把花店留给他们,至少儿子也不会饿肚子。

但不管刘大娘怎么劝说,漏罐子就是死活不答应,一说就急眼,最后刘大娘没办法,只能收了阿丑当了女儿,让漏罐子和阿丑兄妹相称。

起初漏罐子见阿丑就来气,骂阿丑是扫把星,败财运,只是后来见阿丑平日里基本上没什么花销,也不出门给自己丢人现眼,索性就当免费请了个伙计,因而也就没再撵阿丑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