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尼米茨的反击(3)

威武雄壮的钢铁巨龙并未给坐镇富兰克林号航空母舰舰桥的尼米茨上将带去安定感,他的眉头依然紧锁且心神不定。

几个小时前,他接连收到了两份电报:第一份是运输部队司令官休伊特海军中将发来的,通报疑似发现德国潜艇的消息。

尼米茨知道休伊特是个很谨慎的将领,他说疑似,应该有70%以上的概率。这段时期以来,在加勒比海、中美洲海域和东海岸一直有德国潜艇活动,休伊特的判断估计有九成可能性。

海军单独成立了反潜警备司令部,预计这片海域至少有不少于20艘德国潜艇活动,不但数量逐步增多且属于性能较先进的新潜艇——速度快得超越美军认知。

美国刚刚参战时,德国潜艇曾经在东海岸进行过声势浩大的潜艇战,这是德国潜艇的第一个高潮,刚刚参战的美国在反潜方面十分笨拙,既没有护航体系,也没有灯火管制,甚至连Z字型反潜路线也不走,白白损失了不少货轮,随着美军强化反潜与护航体系并注重自身隐蔽后,无谓损失逐渐减少,捞不到油水的德国潜艇艇长将重心转回北大西洋方向。

德国占领亚速尔后,U艇进入了第二个活跃期,双方一直在东海岸外围展开拉锯战,但整体而言,德军潜艇主要作战使命还是为了切断北大西洋航运,对东海岸与加勒比海地区以骚扰、侦查为主,虽令人讨厌却不难受。

北大西洋绞杀战标志着U艇部队进入第三个活跃期,这一次以XXI级潜艇批量服役为标志,特别是纽芬兰战役期间,德国潜艇为德国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缴获的百万吨级货轮就有潜艇一份大功。

美国清楚地知道德国投入了新潜艇,且数量越来越多,虽然也击沉过几艘,但由于一直没完整俘获或找到潜艇残骸,专家们绞尽脑汁都弄不清楚为什么这种新的德国潜艇能跑这么快。本来自我感觉美国潜艇技术也不算落后,但目前一比较之后,远远落于下风。

金上将为此已发过好几次火:先进潜艇本方造不出来也就罢了,连敌人的工作原理都没弄清楚,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骂归骂,弄不清楚就是弄不清楚,再逼也没有办法。再说美国海军弄不清楚的东西多了,也不差潜艇一样——海军明明知道德国、日本有一种威力特别巨大、速度特别快、隐蔽性还好的鱼雷,但到目前为止,依然不能完整解释其工作原理。有部分专家推测是氧气动力鱼雷,但遭到更多人反驳——因为美国不是没尝试过氧气鱼雷,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

在美国的情报通报体系中有超级鱼雷、超级潜艇的说法,专门用于应对无法解释的德国装备。

随着英国进入停战倒计时,美国即将迎来U艇攻击的第四个活跃期:邓尼茨对潜艇部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一口气停掉了300多艘VII级、XIV级潜艇服役,把上面服役的潜艇官兵部分转入驱逐舰,部分转入先进的XXI级潜艇服役,甚至连更先进的XXIII级(23型)潜艇也已开发成功,准备批量新建。

23型是在21型潜艇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标准排水量扩大为2300吨(满载时接近3000吨),采用MAN公司3台共计9000匹马力的柴油机,拥有前6后4共计10个鱼雷发射管(共携带28条鱼雷),最高水面速度19.7节,最高潜航速度18.4节,11节状态时续航力1.6万海里。

这不只是指标上的进一步改善,最大的改进是开始向现代潜艇靠拢——提速降噪。

3台3000匹马力的MAN公司低速柴油机驱动着2轴5叶倾斜螺旋桨——这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最先进的螺旋桨。螺旋桨快速转动时形成的空泡是噪音加大的罪魁祸首,因此减少空泡是降低噪音根本途径,德国科学家已知道奇数叶片比偶数叶片更不容易产生气泡,而且叶数越多,气泡越小,但叶数越多加工难度就越大。

霍夫曼知道7叶大侧倾螺旋桨要等5轴联动数控机床研发成功后才有机会搞出来——当初历史上苏联一直搞不出来,直到东芝卖给他们巴统管制机床后才加工处理。现在德国潜艇螺旋桨的加工水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除叶片加工精度改良外,叶片材料也进行了改进,用上了锰铜合金,虽然不如现代复合材料制作的螺旋桨,在1944年代也算当之无愧的高级。

除螺旋桨降噪外,在内部降噪也下了大工夫,扩大了发动机基座弹簧减震浮筏的运用,利用扩大的排水量扩大艇体外壳覆盖“阿里贝里奇”橡胶消声瓦的厚度和尺寸,从原先的30mm提高到45mm。内部各个管线也包裹了厚实的消声材料。

其余21型的特点继续予以保留:如艇首装备主被动声呐基阵,可精确定位敌船并计算鱼雷射击参数;加厚的高屈服度钢艇壳使下潜深度达到280米;不够成熟的T5声导鱼雷未上舰,但线导鱼雷开始陆续上舰。

经过测试,23型潜艇在速度提升的情况下,最高速度运行时噪声反而比21型降低近10个分贝,在正常状态下能低15个分贝。本来21型噪声水平已独步全球,现在有了23型,更配得上“大洋黑洞”的美誉。

当然23型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成本高——1艘23型等于2艘21型等于4艘VII型潜艇的价格,建造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等缺点,但无论海军上下还是霍夫曼对此都非常满意,因为这是潜艇界的虎王!军备部批准了建造12条的预算,要求到1945年6月必须全部完工。

在霍夫曼的眼里,23型潜艇还有更大潜力——可为下一步升级至核攻击潜艇奠定基础。

至于基于伊-400为基础设计,满载排水量7500吨,单条造价1亿马克,可实现全球部署的庞然大物——XXX级(30型)弹道导弹潜艇也在紧锣密鼓地建造中,预计1945年3月份就能看到首舰竣工,这才是真正的超级潜艇!

手头有越来越犀利武器的邓尼茨根据形势的转变,开始把潜艇大量派往加勒比海执行任务,亚速尔、加那利群岛、佛得角都成为潜艇补给基地,其中亚速尔条件最好,但距离战场偏远,佛得角最贴近前线,但条件最差。不过对航程超过1.5万海里的XXI潜艇来说,这点路程都是毛毛雨。美国海军做梦也想不到,在东海岸、加勒比海、中美洲沿海一带活跃的XXI级潜艇根本不是他们预计的20余艘,而是将近30艘!

很快这个数字会上升到50艘,冰岛战役结束后,德军的战略重点将会转移,北大西洋方向承担任务的潜艇将会持续扩大,且全是最新锐的XXI级潜艇,邓尼茨会把八成以上的新锐潜艇都派往该地区——XXI级目前的建造速度是每个月12艘,随着陆军装备生产规模降低,预计从8月份开始将增加到16艘/月,其中23型要占四分之一的份额。

休伊特的估计没有错,他所遭遇的这艘潜艇正是才服役不久,在U艇部队中仅有2艘的23型潜艇。

这艘新锐的XXIII级潜艇原本已找准了攻击目标,但谨慎的船长发现自己处于庞大的船队中时,立即改变主意,依仗其快速的水下速度逃之夭夭,然后等待夜色降临之际将电报发给了在港口驻扎的克兰克,同时又发报给亚速尔上的指挥中心,准备调集狼群进行攻击。

在外围执勤的一艘美军弗莱彻级驱逐舰声呐兵依稀听到有不同寻常的声音,但等反应过来时,这声音已远去了,只能把疑似接触潜艇的消息告诉休伊特,然后后者原封不动地汇报了上去。

23型潜艇几乎是不可攻击的,因为驱逐舰必须依赖声呐定位才能有效投掷深水炸弹进行攻击,可23型速度又贼快,驱逐舰或者反潜舰想要跟上这个速度,声呐兵已无法区别本舰噪音和敌舰噪音,也就谈不上追踪攻击;如果放慢速度,马上又会让对手溜走,因此除非正好上浮时被水面舰艇逮个正着。但即便这样,也要两者间距离足够近才行。

美军曾用雷达在30公里外发现露出通气管充电的德国潜艇,等2艘驱逐舰气势汹汹杀到现场时,潜艇早已下潜逃跑,不信邪的驱逐舰往他们认为可疑的地方丢光了所有刺猬弹,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种让人明明知道有潜艇存在却无法命中的感觉实在太差了,21型潜艇如此,速度更快、隐身能力更强、噪音水平更低的23型潜艇就更可怕。

在“大洋黑洞”面前,传统反潜已走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