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苏维埃反击战(9)

谁都知道德军在中路优势明显,大家以为德军会向乌拉尔工业区发动进攻并打掉苏维埃最后一个工业基地,为加强防御,华西列夫斯基已派往中央战场协调指挥,万万没想到德军虚晃一枪,调头南下。

罗科索夫斯基看了看地图,又看了看敌我态势,下意识嘀咕一句:“既然敌人调头,赶紧让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从中路出击追击敌人的尾巴啊。”

“谈何容易。”朱可夫长叹一口气,“中央集团军群莫德尔率领3个集团军堵住了乌拉尔山出口,要多少部队才打得动德军防御?”

听到是莫德尔守关,众人全部沉默,上次梅列茨科夫在莫斯科方向发动进攻,硬冲莫德尔防线,结果碰得满头是包。现在华西列夫斯基手里只有一个残兵弱旅组成的乌拉尔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员戈沃罗夫),本想发挥戈沃罗夫的防御能力(曾长期坚守列宁格勒),看来彻底泡汤了。

“能不能让托尔布欣同志的西北方面军发起牵制性进攻?扰乱中路德军后方并逼迫莫德尔退军?”

朱可夫摇摇头:“他对面还有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盯着,片刻不能动摇,否则莫斯科危险。”

这顾虑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路战场地带的特殊局面:莫德尔为维持大范围稳定性,只用步兵集团军堵口,而将第2、第3两个装甲集团军部署在战场中央进行机动防御,彼此两两间距400多公里,创造性地发展了攻击部队担任战略防御的战术。

在这套战术中,不采用传统连绵战线而代之以火力和机动优势扼守要点的策略。整条防御战线从沃罗涅日、坦波夫开始经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延绵到乌法一线,整体防线长度超过1200公里,如要用传统兵力防御,就算100万兵力也捉襟见肘、处处漏洞,经不起红军择其薄弱之处攻击,但敞开后,红军小部队要渗透不难,但大部队如果敢动,非被30万德军装甲部队打成筛子不可。

可庞大的中央战场怎么可能是区区几个师甚至几个军就能改变局面的?更别说这里还有大片无人区,连打游击战都找不到长期存在的办法。

所有人都看出在德军对乌拉尔山堵口后,莫斯科方向已形成突出部,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俄罗斯解放军圣彼得堡集团军群和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含芬兰部队)三路夹击下岌岌可危,放弃并主动后退还能拉平战线以便节约兵力,再削弱力量向中路抽调兵力只能死路一条,可莫斯科这种地方是能放弃就放弃的?

“让38集团军协同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稳住局势,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的两个集团军调转方向,不要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同志靠拢,去配合38集团军反击德国党卫军集团军。”当天夜里,朱可夫最后拿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打算用3个半集团军(总兵力25万左右)剿灭突入的豪塞尔集群。只要拔掉这根刺,将三个半集团军连成一气,封闭高加索的口子还有希望。

“乌拉尔斯克怎么办?”

“让马利诺夫斯基同志的独立方面军去堵。”在配合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拿下里海并渗透入高加索后,莫斯科便让有30万之众的独立集团军正式升格为独立方面军作为朱可夫的总预备队。

“这样罗斯托夫便拿不下来,兵力会严重不足。”

“罗斯托夫继续留在敌人手里吧,我从中亚这里抽15万人填补独立方面军走后的空缺。”朱可夫叹了口气,“敌人比我们想象中要难打得多,再加又有新的党卫军装甲集团军增援,必须调整战前部署。”

众人沉默:中亚方向除崔可夫堵口的10万之众,就还有这15万部队,一旦抽走,万一各民族分裂势力再起,只怕会发展成燎原之势。

但现在朱可夫必须这么干,不去堵乌拉尔斯克的德军,则南翼红军背部受敌,无法放手进攻;如不从中亚抽调兵力担任替补,则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进攻矛头马上失去锐气。

按他调整后的想法,罗斯托夫可不拿,只要逼近依然可封闭该缺口并迫使克莱斯特集群撤退。但今天这根狠狠扎进来的党卫军刺必须拔掉,否则威胁太大,下一步战略企图将完成不了。他已将水星计划的目标期望悄悄下调——从全歼高加索全部德军调整为迫使德军撤退并歼灭其部分兵力。

虽然豪塞尔很小心地址投入了2个装甲师,但红军依然认定自己遭遇了党卫军集团军。之所以会有该误认,是因为前线发上来的报告上写明敌军装甲掷弹兵搭乘装甲车投入战斗的部队大约8个营——通常情况每个德国装甲掷弹兵团只配备一个搭乘装甲车的掷弹兵营,现在警卫旗队和青年师一口气投入了8个掷弹兵营,实际只是两师的装甲掷弹兵团全部展开,给人的错觉却是德军展开了4个师!

4个师再加上400-500辆坦克,红军指挥部推测出德军应该有5-6个师投入了进攻——恰好一个装甲集团军编制。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只是2个整编师打出来的声势,SS16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作为预备队一路忙着巩固阵地、处理俘虏,根本一枪都没放。

夜晚时分,大批德军补给车队赶到,不但为损坏的坦克提供紧急修理,更重要的是为其余部队补充燃油和弹药,不到3个小时近200辆3吨油罐车(净容量大约4000升)就被吸干,不得不额外抓了20多辆补充。相对民用油罐车不过4-5mm的罐体厚度,军用油罐车考虑防御轻武器和爆炸碎片的需要,罐体厚度(除底部)将近10mm,这10mm采用双层罐体结构,大大提高安全性和生存能力。当然,非要用炮弹、重机枪或铁拳对对付油罐车,那再厚的罐体也会爆炸。

见到自己的师长后,派普和梅耶简单汇报了今日作战情况,提出率特种装甲连(配备红外设备)去夜袭,却被拒绝了。

“为什么?”

“豪塞尔老爹交代明日我们休息,让帝国师和骷髅师上去打!夜袭也让他们去!”

“好吧。”没打过瘾的派普和梅耶很不甘心地应承下来。

根据空军侦查,豪塞尔敏锐地意识到红军今日被击退(非击溃)及对手试图重整旗鼓的决心,他决心不给对方喘息之机,使出演练多时的“轮状进攻、波浪前进”大法,始终保持对红军的巨大压力。

这种打法虽不如四装齐进场面更浩大,但有突出优势——后勤!制约1944型编制的最大问题始终都是后勤,随着战线逐渐深入并拉长,后勤供应会越来越紧张,轮状进攻的优点是集中两批部队的后勤支援但只供一批部队进攻使用,第二批部队沿着第一波进攻部队开辟的道路前进,可节约大量油料。虎2坦克虽然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却是不折不扣的油老虎,开战前每辆坦克先喝半吨油,打完一仗基本又要喝半吨。光应对几个重装甲营就耗掉了60多辆油罐车的存货,豹式虽然好一点,也不是省油的灯,再加还有大批开进的步兵装甲车,每个都嗷嗷待哺。

总参谋部做过评估,1944型装甲师每天(计算100公里路程)正常行军状态耗油500吨,警戒防御翻倍(防御战不需行进),进攻突破状态再翻一倍达到2000吨!豪塞尔集群如果搞4装齐进,每天燃油消耗至少1万吨。油现在德国不缺,但1万吨油在东线这个脱离铁路线只能靠汽车转运维持实在有些困难,豪塞尔认为还是谨慎为好,决定次日进攻只由骷髅师和帝国师打头阵。

出动特种部队攻击正中两师师长下怀,两人立即按标准夜战要求出动了装备红外夜视设备的部队。夜间时分的红军官兵简直要抓狂了,黑夜中总有德军炮弹飞来,一开始以为是野战炮盲目覆盖射击,后来才发现是坦克炮,诡异的是对方打得极准,那些伪装潜伏、躲得好好的反坦克炮阵地和坦克歼击车被德军一个个揪出来。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一辆躲在环形防御工事里的T-43坦克,接敌只有不到1米的空隙,硬生生被1300多米上飞来的炮弹击毁——德军仅仅用了3颗炮弹!

5月27日凌晨,朱可夫在指挥部里收到了令他手足冰凉的电报:德军在巴统、波季一线登陆,预计兵力5-6个师,以步兵和山地兵为主,连同原有的德军防御部队主动向切尔尼亚霍夫斯基的留守兵力展开进攻;与此同时,伊朗边境附近的德军也一反前几天只固守的态势,转而发起进攻。

乌拉尔斯克告急!

高加索平原告急!

外高加索告急!

苏维埃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