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家亲情

杨昭和黄明襄急匆匆地进入帐中,没等黄明襄坐下,杨昭便急不可耐地问道:“六郎,大父此为何意?”

看到杨昭的样子,黄明襄还是忍不住叹到,杨昭还是太年轻了,这个时候城府还是欠缺。

黄明襄没有急着回道杨昭的问题,而是反问道:“若是平日,这样的封赏,或是为了捧杀,或是为了造势,王爷认为圣人是在捧杀王爷,还是在为王爷造势?”

杨昭心里其实也是有些明悟的,否则不会求助黄明襄,更不会直接不接圣旨。只是他现在搞不清局势对他的利弊,所以感到自己无从下手。

杨昭试着说道:“捧杀自是不大可能,大父没有那么做的理由。但是造势,大父要为孤造什么势?”

“皇太孙的势。”

黄明襄一针见血地说道。而黄明襄直接捅破事情的真相,更是让杨昭满脸愕然。虽然他也知道,若是阿耶即位,自己也有可能登上那个位置。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他从来没有想过会这么快。

杨昭有些疑问地问道:“六郎,怎么会是皇太孙,那若是大父立孤为皇太孙,那阿耶怎么办?难道是让孤直接越过阿耶吗?”

“王爷,恐怕是这样了。”

杨昭“腾”地一声从榻上站了起来,连连说道:“那怎么行?那怎么行?孤怎可如此不当人子。”

黄明襄叹了口气,有些低落地说道:“王爷,现在的重点不是晋王将会怎么办,而是现在王爷的处境啊。圣人是要未雨绸缪,若是晋王真的不在了,为了大隋江山只能立王爷。而圣人担忧自己时间不多了,才会这么急着帮王爷造势,其目的就是想让王爷的势力迅速强大,饶是一旦有变故,好可以安然地继承皇位。但王爷想没想过,圣人的此举,虽然极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隋后继无人的情况,让皇位能够平稳过度,但也将王爷推到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杨昭还有些没明白。

黄明襄接着说道:“王爷要成为皇太孙,其前提是晋王回不来,否则为了大隋的安稳,圣人也不会让王爷登基之后,再给王爷留下一个太上皇。但现在,王爷有没有想过,若是晋王不但安然回朝,还携破突厥之大功回朝,到时候晋王必然名满天下,人心所向,而王爷怎么办?圣人再要重新推出晋王,那之前为王爷造的势又怎么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王爷想没想过,若晋王回来看到王爷一副要取代他的样子,晋王会怎么想?到时候王爷将会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位置,别说皇位了,就是自身的安危也是个问题。”

杨昭被黄明襄说得大汗淋漓,嘴张开的几乎合不拢。虽然他也想过这样不合适,但也没想到会直接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啊。

“六郎,是不是言重了?”

黄明襄抬头看了杨昭一眼,有些冷冷地说道:“天家无父子,王爷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王爷若是想不明白,难道不记得史书上明明白白的记载着:卫灵公废掉太子蒯聩,蒯聩出逃,卫灵公死后蒯聩之子辄即位。蒯聩要赶回卫国争国君,被儿子卫出公辄击退。卫出公辄当了十二年的国君,到最后仍被其父卫后庄公蒯聩赶下王位。卫后庄公与卫出公不是父子吗,不照样是子拒父,父谋子,全无一丝父子感情。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不是父子吗,不照样有沙丘之变?南宋文帝刘义隆和废帝刘劭不是父子吗,不照样是刘劭弑君?为了皇位,父子恩情又如何。”

“六郎,你要明白,孤宁可自己去死,也不会伤害阿耶的。”杨昭重重地说道。

黄明襄盯着杨昭的眼睛良久,才长叹一声,说道:“王爷这话,我信,王爷信,甚至是晋王信,但天下人会信吗?王爷身边的人和晋王身边的人回信吗?王爷没看到今天你辞让封赏众人的表现吗?只怕到时候就是王爷不愿意,王爷身边的人也会推着王爷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恐怕就是王爷你也身不由己啊。”

杨昭身体一震,重重地坐到了榻上。

忽然杨昭跪坐好,长鞠一礼,伏在地上,说道:“今日,孤陷入危难,已经手足无措,但请六郎教孤。”

黄明襄赶紧上前要扶起杨昭,但杨昭却是怎么也不起来。

黄明襄和杨昭相对而跪,最后眼神狠厉地说道:“为今之计,恐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死谏。王爷需昼夜兼程,在此事发酵变大之前,赶回长安。以死劝谏圣人收回成命。到时候天下人自然会知道王爷的决心,圣人也将不会再逼迫王爷。只是如此一来,圣人怕是要对王爷失望了。若是晋王回不来,王爷恐怕会弄巧成拙,到时候丢的就是皇位。此事还需王爷谨慎考虑。”

这时杨昭赶紧站起来说道:“六郎,孤不用考虑,孤相信阿耶可以回来,孤马上返回长安,求大父改变意愿。”

看到杨昭这么斩钉截铁,黄明襄有一些如释重负,也有一些吃惊。他还担心杨昭放不下这个皇太孙的位置。若是他一意要当这个皇太孙,到时候自己的大兄反而会落入两难的境地。

“王爷可想好了?这可是容不得反悔的。”

杨昭重重地点点头,说道:“六郎,孤想得很清楚,别人怎么做孤不管,但孤一定会以大隋江山和阿耶为重。杨昭宁可将来做不成这个皇帝,也不会做一个不忠不孝的儿子。”

杨昭这时候就要让人给他备马,还是黄明襄劝阻了他。

“王爷先写一封辞让信,让圣人有个准备。”

杨昭点头应允,回到帐中写道:“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

这个时候,黄明襄看到杨昭的真挚,也不禁赞叹。若是杨昭为帝,天下有幸。这个时候,黄明襄忽然想到,若是杨昭为帝,大兄是不是比在晋王身边更为重用,为什么一定非得等晋王即位,再让杨昭争太子位呢。至少,杨昭与大兄的感情不弱于晋王。

黄明襄摇了摇头,不敢再想下去。自己是鞭长莫及,而大兄一定不会答应。而现在尽力保护杨昭,就是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

天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