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那奎村

落入山沟里的集束手榴弹发出巨大的爆炸声,腾起了一团巨大的黑烟,一棵长在谷底的胳膊粗的树被直接炸断。

将绳子收回来,上面挂着两个拉火环。

罗兴小心翼翼过去,将那枚绊发雷也挖了起来,用绳子绑了,依样画葫芦朝山沟里扔去。

当了两人再次从地上爬起来,蹲在地上朝山沟里看看,再相互看看对方,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

俩人身上汗淋淋的,迷彩服都湿透了。

无论是庄严,还是罗兴,都有一种大难不死,活过来的感觉。

现在,庄严总算明白了罗兴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将集束手榴弹和那枚59式防步兵地雷绑在小绳子上再扔进山沟里。

道理其实也简单。如果直接拉掉手榴弹的拉火环扔,那样太不安全。

因为是已经锈蚀并且腐烂的手榴弹,你根本不知道引信的快慢,理论上虽然有3秒,可是万一一拉就炸,俩人都得当场完犊子。

那枚59式防步兵地雷也是如此。

只有用绳子绑了,绳子的长度有五米,那么手榴弹也好,地雷也罢,落下五米之后才会开始拉脱起爆拉环,那样就不会炸到自己。

这里面看似简单的一点点处理方式,都是排雷工兵在实战中一点点实践出来的,都是智慧和鲜血的结晶。

“安全!”

罗兴大声朝后面的骡马队喊道。

这是韩自诩由此以来将庄严骂得最狠的一次。

什么“王八蛋”,什么“扯你的蛋”之类的粗口都骂了出来。

庄严这次一声没哼。

骂得好!

他心里是这么想的。

如果不是自己放松警惕,如果不是命大,此时的自己应该已经变成尸体,而且都凉了。

“班长,谢谢。”等韩自诩骂完人,队伍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庄严悄悄走到罗兴身边,低声说了一句。

救命之恩是大恩。

大恩不言谢。

放在心里就好,多说一分都矫情。

用言语,用承诺,能感谢得了救命之恩?

干脆不说。

庄严这是将罗兴放在了心里。

“老大”这个外号,果然不是白叫的。

X号界碑北边五六公里有个那奎村,中午的时候,排雷队总算到了那里。

排雷队在这里安营扎寨,在这作业需要大概三天。

三天后离开,然后休息一天再进入。

有时候排雷就是这么繁琐这么辛苦。

尤其是边境地区,山路崎岖,没有什么现代化基础建设,还停留在好百年前的骡马时代。

在这里,骡马比机械化的交通工具还要好用。

庄严在寨子里转了一圈,发现村里也有不少被雷炸断腿的村民。

整个寨子穷得叮当响,就连成年人穿的裤子屁股上都有破洞。

炊事班开始在这里找老乡借地方做饭菜,排雷队的吃完饭菜继续前进去14号雷场。

这里距离14号雷场不远,只有3公里。

说起来,这里的边民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并不是他们愿意这么过,而是这周围当年就是战场,在停战之前,这里的人都迁走了。

只是当战争平息之后,部分人故土难离,又回到了这里。

不得不说,国人血液中那种对故乡的留恋,真是地雷都挡不住的。

只是挡不住,不代表着不受影响。

全村前前后后十二人踩雷,留下了一批残疾人。

扫雷1队的队长连岳开始逐家逐户家访,在村子里转转,这几乎都是连岳多年来形成的习惯。

每到一处偏远的雷场,在附近的村寨驻扎下来,连岳都要到处转转,看看村子里的情况,问问老乡附近哪里有雷。

虽然整个大扫雷的计划早已经计划好,可是雷场的标定和次序都是根据当年我们自己手头上的资料来安排的。

雷场这东西,说不准哪就有。

当年那场战争打得天昏地暗,边境争夺达到十年之久,边界阵地好多地方是几经易手,你埋你的,我埋我的,所以根本搞不清楚到底哪有雷。

很多地方一个班驻守,然后自己为了防御需要自己又埋雷,有些甚至只有两三个人一个哨位,为了安全也埋雷。

还有就是Y军,他们也埋,不光是守阵地埋,过来偷袭什么的,或者直接摸过来就在你阵地附近埋雷,等你将来打算进攻他们的时候踩上去,玩阴的。

对雷区存在最熟悉的就数这些住在这里的村民。

这种熟悉并不值得高兴。

因为都是用命,用活生生的人腿趟出来的。

发现一片雷区,往往就是搭上了几条人命才明白那里有一大片地雷。

有人说,如果地方政府肯提供2元钱一个收购那些地雷,用不了几年边境的雷不用派部队去挖,边民自己就给你挖个干干净净。

可是没人敢这么做,也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愿意这么做。

这种半开玩笑的提议永远只能是扯扯淡,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果真的开了这个口子,得死多少人?

老百姓的命,不是命了?

所以,还是要排雷兵上。

不过,不支持这么做,甚至严禁这么做,不代表没人这么做。

猎人分队第一天来到这里,见到的那个边民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例子。

在边境上,这么干的人可真不少。

连岳喜欢每到一处去村民家转悠,拉家常,不光是为了搜集雷场资料,为下一次扫雷制定方案,更是要看看这些老百姓的家里有没有危险的爆炸物。

老兵的经验是永远管用的。

这一逛,连岳还真有了重大的发现。

这个重大的发现,是一行人在村尾一个五十多岁叫做王开耕的老人家里发现的。

当时跟着去的人有队长连岳,一排长杨大喜,还有司务长孙威。

连岳等人去的时候,王开耕搬着个小板凳坐在自己一米多高篱笆围成的院子里剁柴,看到穿着军装的人过来,马上站起来热情地朝几人打招呼。

三人上去和老人家握了手,寒暄了几句,老王拉着连岳的手,硬要请他们进屋喝茶。

这一喝茶,喝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