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终于完本了。
从2018年11月16日开始,写到了2021年6月20日,前后花了两年半的时间。
这本书是老周的第二本长篇,和《山沟》一样,也是执念。
因此对成绩并不期待,开书之前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不如何失望。
老周有两个儿子,无论《山沟》,还是《苏厨》,其实都是想要留给他们的,一些精神方面的“储蓄”。
当然《苏厨》所想要讲的东西,比《山沟》多出了许多,结构也宏大了一些。
但是老周自己都想不到,篇幅会从原计划的三百万字,扩大到了四百八十万字,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计划,几乎从一本变成了两本。
老周的最初的大纲里里,故事的结尾,苏油放任赵煦死去,然后扶赵佶上台,他和蔡京两人轮流治政,彻底把控住朝堂,也从此彻底把控住历史的走向。
但是写到后来,老周无法如此下笔,因为老周发现苏油的性格,绝对不会像大纲里那样绝情,放任赵煦在年纪轻轻的时候死去。
这本书主角跨度时间很长,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告别了很多值得尊敬的、让人喜爱的、笔锋一拐就可以改变命运的角色。
但是老周没法改,因为历史题材远比老周想象的困难,比如程夫人的命运,如果改掉,那么二苏的仕途轨迹也会跟着改变,两位角色的经历、著作,大苏那些美妙的诗词,就不可能存在了。
其它很多角色也有相似的问题,书里的《石钟山记》从苏轼的作品变成了苏逊的作品,就是例子。
类似的遗憾还有很多,老周也不忍心,但是因为能力不够,老周没法改变他们的命运,否则就会破坏全书的设定和架构。
开书之前,老周本来以为凭借自己的见闻阅历、多年思考,应该支撑得起这个题材。
然而事实证明老周过于自信了,写到后面越来越心虚,越来越觉得储备不够,很多书都需要重新读一读。
就跟书里曾经说过的那样,宋朝是一个被很多人误解很深的朝代,主要就是因为军事上的弱鸡,招致了过多鄙视的目光。
而秦朝、汉朝、唐朝、明朝,得到的待遇就好得多,很大的原因,其实就是对外战争胜利的加成。
很简单的两个例子,就能说明普通人对这个朝代的偏见。
一个就是很多人以为是真理的谬论——有宋一朝三百多年,起义四百多次。
老周已经在书里详细解释过这个误会的来龙去脉。
还有一次和作者——历史频道的作者——聊天的时候,那作者认为宋朝皇帝并不仁慈,给我截了一连串的截图,内容是宋神宗期间免除各地许多土贡,荔枝有多少颗,茶叶有多少饼。
那个数量看上去不少,比如荔枝,一万多颗。
那名作者的言下之意,是说宋代的君主是腐朽的统治阶级,他们所谓的“仁”是虚假的,他们为了享乐,施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负担,是沉重的。
他们免除这些土贡之旨意,就是他们之前压榨和剥削百姓的明证。
于是老周就问了他一句,其他朝代呢?
比如你崇尚的大明,你看的那篇文章,做过横向比较吗?
老周让他去查一查,看看历朝历代各地给中央的土贡数目有多少,然后再做一个横向的列表,之后,大家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顺便给他也截了一个数字,明代初期,各地土贡数量高达两百多万斤,到明代中期,一度增加到近三百万斤。
当然之后就好多了,因为统治者嫌麻烦,直接改收银子了。即便这样,清代各地贡茶,也是以万斤为单位。
虽然他们还爱喝奶。
老周承认,所有封建王朝的君主,的确都是统治阶级代表,他们施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负担,的确也是沉重的,这一点,完全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是罪孽有轻有重,至少北宋王朝的统治阶级,在某些方面作孽的程度,远比其他王朝的其他君主,要轻得多。
比如内官这个封建王朝最大的罪恶,宋神宗亲自裁定上限为一百人。
所以用那个资料来证明北宋王朝的万恶,是行不通的,得另找。
当然这些也不能说北宋的皇帝就有多好多自觉,很多时候,还和国力有关。
总之任何历史问题,都不要简单化的去看。
现在有一个让人担忧的现象,就是大家在看历史时候,看到的其实不是历史,而是一大堆的偏见,一大堆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东西。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忧,主要是怕自家孩子变成那种靠短视频增长学问的人,老周才决定写这样一本书,想要传递一种信息。
历史其实也是一门科学,而且其实是最容易发现真相的科学。
历史有个好处,就是原始资料都在那里摆着,只要你愿意去寻找,总可以找到。
当然首先得有个怀疑的态度,才能产生疑问,之后才会去查实,不会不加选择地接受网上的那些转载再转载。
当然,还要记得查全面一些。
另一个大问题,就是史观。
无法保持一种平和冷静的,不偏不倚的,旁观者的姿态,是读不好历史的。
人类历史的进程,就是人类创造文明成果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摧毁和重建,而且负责摧毁和负责重建的,往往还是同一个团体,这些都得辩证地去看。
除了正常的三观以外,还有一条也容易被忽略,就是读史的时候,应该要怀着“人性”。
不要只看到表面文字上那些帝王将相们的丰功伟绩,也要多着眼于当时的百姓,看见那些丰功伟绩下他们付出的“牺牲”。
没有必要崇拜,如果用搞科研比喻读历史的话,那些历史人物,其实都应该是科研对象。
科学家会去崇拜小白鼠?最多止步于“喜欢”的程度就可以了。
中国的历史,因为“三讳”这个操蛋的传统,掩盖了太多的真相,塑造了太多的“完人”,读的时候尤其要小心。
一个被否定几千年的人,突然变成一个被大加颂扬的人;或者一个被颂扬几千年的人,突然变成一个被彻底否定的人,这种历史大风潮的转换,是否真实,是否合理,也要小心的评判。
可以选择随波逐流,因为必须要保护好自己,必须这样做,这个没问题。
但是随波逐流的时候,脑子也要清醒,心里也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更要有一条底线。
说回本书,老周只能说,其中的历史人物的言谈,举止,互动,性格,老周都基本根据历史记载,有所加工,但尽量真实还原。
基本都有出处,不是胡乱编造。
比如苏油那年科举,就是当年的原题;比如吕公著的座右铭,他的那块砚台;比如黄庭坚的化石镇纸,都是有记录,甚至有实物的。
一些网上稀奇古怪的言论,比如范仲淹为何要写《岳阳楼记》袒护所谓的“贪官”?比如弹劾过欧阳修的蒋之奇,是否该用“奸臣”来定义?书中写到他们的时候,也顺便给了较为详细的解读,让大家看到当时事件和人物的复杂性。
对于两个重要人物——司马光和王安石,当很多人开始怀疑老周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前后不一的时候,老周就知道了偏见的可怕。
原因就在于大家心目中,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早有了预设,而且预设得非常单一。
比如司马光让出四个寨子给西夏,就在网上背上卖国贼的名声,宋神宗和王安石让地几百里给辽国,却依旧形象高大,原因就在于大家心里预设的坎,太高,太顽固,太难打破。
佛家有一个名词,专门解释这种现象——“知见障”。
第1章里老周写到,夔州以上,过了渝州,长江就进入了岷江段,老周的一个水利局的同学,特意来提醒老周,说这里犯了一个错误。
因为岷江是在宜宾才汇入长江,这是一个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
老周给她发过去一张地图,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册》宋代部分,上边标示得非常清楚。
古人认为峡江以上就是岷江,也就是说,他们的心里,重庆到成都,都是岷江。
如果老周书里写成过了宜宾县才转入岷江,在宋代,反而是错了。
在古人心里,岷江是长江的源头。长江的上游,分别称作岷江和峡江。
所以成都是长江发源第一城,而建康是长江入海最后一城,这才有了杜少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绝句。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仗,也不仅仅是分别描写两个毫不相干,胡乱看到眼里的东西,而是以长江为隐藏的纽带,精心选择来了江头和江尾的两件事物。
这就是知见障最直接的例子,也是为啥老周写这本书,越写越心虚的原因。
因为老周也存在这样的知见障,资料也不敢说就已经完全查实,思考不敢说就已经完全周备。
知见障就好像洋葱,剥掉一层,还有一层。
这本书里的东西,真不敢说全对,大家看到谬误的地方,尽管提出来,老周一定接受批评,再去查查资料,一起讨论。
该说说下一本书了,下一本书其实已经开了一个头,是一个理想社会崩溃后直接进入末世,主角在末世中生存的故事,接受书友们的批评,多做减法,老老实实地讲故事,不再掺杂各种各样的说教性的、科普性的“私货”。
其实老周想表达的,在《山沟》和《苏厨》里,已经表达得差不多了。
最后还是感恩,感恩各位书友,耐心地看完这本字数超计划过半的小说,还依然不离不弃。
谢谢!
苏厨集
《自题》
凤叶镌寒石,龙根透碧苔。
性成香自蕴,非待解人来。
·
《奉老堂兄、唐师、张知县应作》
沙禽烟柳满溪花,慢读勤耕自弄茶。
山外鸣流新献涨,清声一路到寒家。
·
《咏风筝》
韧骨经纯质,文纶纬正心。
何高青霭上,所举意东君。
·
《咏狄青·其一》
王朝历数事悠悠,几辈英雄亘逆流。
淝水投鞭惊鹤唳,猇亭举火悔龙游。
勋旗宝剑将军志,宫殿铜驼汉道秋。
赤帻勋功追谢陆,上元三鼓灭瘴虬。
·
《咏狄青·其二》
徐进如山排岭樾,狂飙胜火烈金风。
指剑昆仑诛丑逆,出身何计困英雄。
·
《奉咏寒雪江梅图》
寒树栖江沚,疏香破雪痕。
东风知我意,早领一枝春。
·
《奉咏泮池春日老梅赠起之山长》
冷香吹雪萼,冰影剩孤怀。
也信三春好,羞争二月开。
·
《东昌府》
梅子杀青栀子黄,亭林九化沐玄香。
衣冠渐别人情旧,似此他乡亦故乡。
·
《眼镜》
狡童磨水晶,赠我复明莹。
举笔清秋雾,移灯入夏晴。
颐评今试策,乐觅古歌行。
拾卷追年少,中衷感至情。
·
《题摩诃池扇》
晶殿琼楼圮百秋,徒将片纸记风流。
绥民画政安如扇,曲指山河任展收。
·
《陌上少年行》
雪衣乌履尽翩跹,陌上谁家最少年。
髀间骏骥来千里,囊内雕弓去万钱。
鞘裹珠鱼李尉剑,梢装玉谷祖生鞭。
呼朋唤伴趋城侧,走犬飞鹰斗马前。
白羽纷驰惊霹雳,黄罴赤豹寻垂毙。
倚熊坐虎枕鞍鞯,换酒推杯交意气。
来狩长林非纵乐,忍闻麦野遭腥貉。
及壮学成自有为,不向长安向河洛。
无教人生事业轻,桓忧青史没声名。
此去摧艰身百苦,长歌永志少年行!
·
《南行集·过乌尤寺》
兴帆经沫若,脱帻仰乌尤。
佛影倾城阙,梵铃送渚流。
停云横老树,迟日下新洲。
化羽披霞锦,班仙第几俦。
·
《巫山》
冢草青青恨似深,难乖君命许胡尘。
情真只信巫山色,每梦随风度雁门。
·
《赋得天德清明诗》
大道希何适,能闻不可详。
明王厘苦智,爻蓍累清芳。
演易追三圣,行仁礼万邦。
梧桐冲远韵,凰凤萃明堂。
海北奔夷齐,渭南迎鬻姜。
垂德宾华夏,终古运穹苍。
·
《精金赋》
盘古开分,鸿蒙得序。
降浊浮清,澄天析地。
神灵物与,蜕变游栖。
上行日月,下臧宝遗。
时迁淹漫,世演龙鱼。
金销木烁,化石成泥。
元臣思巧,大造行奇。
虹流日耀,电溅星弥。
铸为崇锭,迈逾千钧。
农人助锸,烈士行兵。
侯钟师晋,巨阙兆秦。
隆安有宋,嘉佑中京。
·
《清明池和御诗》
上苑林渊瞩日开,重华俪郁拥香来。
宸音指墨升丹陛,云影衔恩下玉杯。
冰纩牵风沉碧澈,柔枝送影照徐徊。
清时盛景追隆遇,愧奉柏梁忝末陪。
(仁宗原诗:
晴旭辉辉苑籞开,氤氲花气好风来。
游丝罥絮萦行仗,堕蕊飘香入酒杯。
鱼跃文波时拨刺,莺留深树久徘徊。
青春朝野方无事,故许游观近侍陪。
)
·
《浣溪沙·过南京》
此地新来似旧游,柘城离草汴渠鸥。黍邱亭外晚渔舟。
梁苑画台劳燕迹,济阳文笔困狐谋。世间何计是夔州!
·
《夔州》
一里编民十户寒,邑中谁与共溪山。
何当醉里温茶色,卧看清声坠井阑。
·
《请狐仙》
独坐痴斋笑苦禅,一般忠守一般寒。
吾衙虽简萧窗富,峡月溪藤暮雨山。
·
《吏事》
开春杨柳细分芽,才罢耘田又促瓜。
评语休嗔诗语寂,新官累日计桑麻。
·
《石娘子》
千里勋图复汉疆,龙堆沙碛雪苍茫。
松下戎烟添翠黛,笛中剑雨布寒霜。
桃裙影过隳狼纛,虏血腥飞淡玉妆。
战胜来归舒浅笑,红旗犹带冷梅香。
·
《洛阳》
八关漫溯雄王气,七水絪洄壮帝居。
雨野搀犁时汉镞,晴郊浚井偶周彝。
河山叠乱灰飘絮,文武参阶玉荐衣。
局事纷离君莫笑,英雄早在彀中迷。
·
《昭君》
汉帝中宫稀丽色,椒房阆苑犹空缺。
四门奔骑出长安,使者南来巫山北。
万姓怜儿愁远嫁,招媒奔聘竞呼择。
渔郎樵子皆得妇,狡贾时英胥吏杰。
家山本在荆门里,四壁萧然徒窘涩。
无计可违明主心,使君寻得惊香泽。
素帛三封一匹绢,断离骨肉永天彻。
长催入轿拥将去,幼弟号呼娘泣绝。
绿水飘摇送旖舟,个中娉婷只侬愁。
巫山回首铅云外,峡雨争帘夜渡头。
夜渡苍藤人去久,香溪木叶雁回秋。
数声梆鼓青岚镇,一隔江天白鹭洲。
素面禅衣漫弃船,轻车款款入长安。
玉阙巍峨排坊市,铜驼威凛压雕栏。
三千锦跸上林苑,百尺星台受露盘。
移归柳榭长珍养,留取君王展眼看。
·
《薄幸·思人》
月凉无地,正清寂,蛩音浅碎。
忽思得,梅边人远,襟帔依稀摇翠。
许宦游,鱼袋螭文,几曾未苦相思累。
念挽剑松堂,研香雪井,堤上黄骝同辔。
清光永,琴桐媚。风过了,云纱重坠。
檐铃轻断续,文烟袅冉,夜浓难暖鸳鸯被。
柳莺啼醉。
会池塘春满,无何早启沉香匮。
窥帘乳燕,共拣南来旧寄。
·
《贺新郎·思人》
数日停诗酒。最销魂,平湖春霭,水天红透。
沙鸟金帆粼波里,约约红腰翠袖。
清歌换,疏云如帚。
碧月寒升双鹭警,起芦花,又入芦花后。
点指处,移南斗。
家山雪笋黄金韭。
过清明,归期难计,京华烟柳。
玉带谁堪殷勤瘦,倦理琴台画缶。
但羡与,莺俦燕偶。
目断沧溟青树外,遣归鸿,莫却云台陡。
唯此意,君知否。
·
《一剪梅·因明寺》
锦院红香数丈秋,花正清幽,月正清幽。
轻妆冰簟怯停眸,静体无由,动体无由。
新蕊何堪竞夜求,爱纵难休,怨纵难休。
合欢钏臂掩风流,君也光头,妾也光头。
·
《舟行西湖》
拳荷可意拟绢裁,柳艇无痕荡叶开。
离树清啼终寂去,扰人新月总跟来。
·
《收交趾》
千秋信史开三郡,永土金瓯尽日南。
断节绝蹯乖上计,穷兵黩武僭无端。
鸿梁凋朽集英殿,砥柱倾颓拜将坛。
蜗角槐根争不尽,黎民忍使羸饥寒。
·
《洛阳牡丹》
气焰长安醉欲狂,可怜上苑奉冰霜。
凄凄众草徒衔命,独有芳根向洛阳。
·
《题菖蒲》
泉石生涯运自穷,裁冰剪雪破春风。
癯根未悔凌云志,照影溪天作卧龙。
·
《寄黄州东坡》
南雁云声归藕淀,寒池花影漫梨床。
匣中砚墨泥清韵,槛外藤鸦滞晚霜。
难料轻身捐李广,偏乖蹙运老冯唐。
相如有赋才终起,莫与长门怨汉皇。
·
《赠辛娘》
朔笛边笳两久违,铅云还压棘城颓。
故旧方惊词客老,琵琶犹奏阮郎归。
秋深鸣镝惊原下,岁恶烟烽照塞陲。
河山难载忧怀重,更奈辛娘唱一回。
·
《闻官军收兰州赠李太尉》
虎帜升青海,龙渊驭紫骅。
残梯隳雪霰,朽砦闭云崖。
泉冷清栖月,山深静落花。
潜军飞险峭,夤夜拔汝遮。
·
《阳关引·闻官军收安西北庭遥寄章学士》
风裹红旗裂,岭上城如铁。玉鞍早惯,阳关月,天山雪。
妒太公余策,独与留侯撷。最风流,功名不耻文章热。
虎步啸千里,抒远烈。
剑光寒彻,河中多少雄桀。
觱篥飞清曲,一笑云烟灭。共饮盘橐里,更庆九天澈。
·
《和安石相公》
年少轻天下,挥遒若据床。
麈尘三日辩,鱼素十年芳。
十年吾亦壮,方醒旧情长。
斯志与斯人,须臾未可忘。
(王安石原诗:
老年少忻豫,况复病在床。
汲水置新花,取忍此流芳。
流芳柢须臾,我亦岂久长。
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
)
·
《题蒲涧》
九节仙姿下玉津,秋风难动满溪新。
灵泉甘澈听无主,肯与安期借旧邻?
·
《宫词》
初遇当时竟不知,情于浓处转成痴。
隔帘犹问花开日,得选春风第几枝?
·
《咏春·其一》
绕树新莺逐柳绵,追风儿女送轻鸢。
渔舟懒系新桥侧,乱卖鲈鲥落酒钱。
·
《咏春·其二》
波分鸥影随云散,风送桃花逐水还。
萍叶成钱蛙半醒,时中绝爱此江南。
·
《遗香亭》
恨煞朝章惊玉诏,来时单马去萧萧。
遗香父老休轻负,启育慈风在汝曹。
·
《隐诗》
蟆颐山下此江深,雨野烟亭次第分。
屐笠迟归穿鹿寨,囊壶几罄越藜门。
停叶瑶弦诚自晦,弥风松酒不长温。
桃花远意容吾醉,叵耐春溪易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