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政府引渡洪归案失败背后

洪述祖于3月29日逃至青岛。三日后,即4月1日,洪述祖被跟踪至青岛的京师警察厅秘书潘毓桂、侦缉队长李寿金等认出。潘、李等将跟缉情况向京师警察厅总监王治馨做了详细报告。根据报告,潘、李等人于3月31日晚到青岛,比洪述祖晚到两天。4月1日,二人查得3月29日由济南到青岛火车内有一人貌似洪述祖,到青岛后住进亨利饭店四号房,自称王兰亭。经设法辨认,确定王兰亭即洪述祖,胡须已经剃去。潘、李当即电告山东都督周自齐,转电大总统、国务院,并电告王治馨,又向青岛德巡警衙门报告王兰亭确系洪述祖。4月2日,德巡警衙门将王兰亭即洪述祖传至警署问话。4月3日,周自齐派洋员司得赐来青岛接洽,向胶督交涉,兼探讯问情形。据德警云,问讯时,洪述祖“言不知宋案原因,向来与宋毫无关系”。德警讯以“何故更名,何故到青”,洪谓“宋案发生后,多有疑彼者,并恐有人暗杀彼以图报复,故更名逃赴青岛”。德巡警衙门据此向中方提出,“须有证据,始能将洪交出,并须速速”。当天下午,德警即将洪述祖释出。潘、李等将上述情形报告周自齐,并继续派暗探监视洪述祖。[33]据内务部次长言敦源后来讲,洪述祖之所以被德警释放,“系李经迈代为运动”,惟洪述祖“每日午后六时须到官署(指德巡警衙门——引者)挂号,证明其未离该处”。[34]

4月3日,周自齐致电总统府秘书厅及内务总长,报告洪述祖被拘情形,请政府从速提供证据,电云:

辰密。顷接胶督电开:东电敬悉。当即饬令巡警局将洪述祖拘获,但因洪称此案与伊毫无牵连,是以碍难照办。应请转呈北京政府,索取此案确实证据,庶可详查办理等语。已电复胶督,将洪拘留候办。乞饬部从速办理,并指示一切为叩。自齐。江。印。[35]

袁世凯接电后,于4月4日转电江苏都督程德全与黄克强,请将宋案有关洪述祖各项证据分咨外部、东督,以便与德方交涉,电云:

新密。据山东都督电称,接胶督电开:东电敬悉。当即饬令巡警局将洪述祖拘获,但因洪称此案与伊毫无牵连,是以碍难照办。请转呈北京政府,索取此案确实证据,庶可详查办理云云。已电复胶督,将洪拘留候办,乞饬部从速办理等语。希程都督查检牵涉洪述祖各确据,分咨外部、东督,以便双方交涉。洪既有着落,此案当可水落石出,藉释群疑。遯初有知,实阴相之。袁世凯。支。印。[36]

与此同时,内务部次长言敦源和国务院秘书程经世,于4月3日离京南下处理此案。据言敦源记述,二人行前曾见总统、总理,拟有三种计划:一是“酌带弁役,诱出环〔租〕界,然后掩捕”;二是“劝洪束身归案,免致累及政府”;三是“经世习于德人,设法交涉,庶几引渡交犯”。[37]4月5日晚9时,言、程带弁役10人至济南,与周自齐会商办法,获知“洪述祖已为德人拘留(实际此时洪已被德警方释放——引者),则在京筹议诱捕一节已不适用,所带弁役即令折回”。[38]4月7日晚,二人到青岛。4月8日上午,二人与胶督府文武官吏交涉洪述祖归案事,德人“仍坚执如前,非将证据提出,不能将洪述祖引渡提回”。[39]言敦源等见与德方交涉无法进行,遂改变策略,辗转设法与洪见面,“劝洪自行请求归案”,但“情遣理谕,百方诱致,舌敝唇焦,终不承诺”。[40]4月10日,言、程返回济南。关于此行经过,二人特别撰写《公出日记》,并在《大自由报》等报公开刊出。

4月12日,言敦源回到北京,当晚即去西堂子胡同赵宅见了赵秉钧。适逢北京《民立报》记者亦来访赵,于是言敦源向该记者讲述了青岛之行的一些见闻经历:

予此行有笔记(即《公出日记》——引者),改日当发表……余……七日到青岛……德人来诘余,余谓系来探亲,同行之国务院秘书程经式〔世〕君,则借口来购德文书籍。八日,胶督携其夫人去游曲阜,登泰山,亟不得归,其副官又不能作主,余乃偕程经式〔世〕君约会老洪,劝其自行投案。洪谓:德人叫我投案,我便投案。洪之气焰极大,自诩为共和功臣,谓唐少川可证,直认杀宋不讳,以为共和乃彼手造,宋主张政党内阁,是破坏共和,余故杀之。诘以何以逃去,洪谓:吾不去恐为人暗算耳。彼又谓:须将此事原委编为一书,译以英、法、德文,传诸世界。[41]

在此段讲述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言、程到青岛后,当德人来诘问时,言敦源竟谎称“系来探亲”,程经世则谎称“来购德文书籍”。可以说言敦源在不经意间泄露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秘密——原来二人并非受政府正式委派,去青岛与德方交涉引渡洪述祖归案之事,否则二人完全可以光明正大,何用鬼鬼祟祟?这个秘密的泄露让我们知道,后来发表的《公出日记》所谓“公出”不过是谎言,日记所记并不完全可信,将日记公开刊出,也不过为了敷衍世人而已。其实,从言敦源与洪述祖本有“戚谊”,以及程经世与洪述祖同为构陷“孙黄宋”嫌疑人这些情况,便不能不让人怀疑政府派二人到青岛的动机。再联系洪述祖逃至青岛本为总统府故纵,则言、程二人青岛之行究竟所为何来,就更加令人怀疑。《民权报》曾刊登“北京来电”揭露道:“闻言敦源此次赴青岛,表面上为办理引渡洪述祖交涉,而实则多方运动,冀勿将洪贼交案审办。现一切手续业已办理完毕,而洪贼仍逍遥法外,可见此事真相一斑。盖言本与洪为戚串,而又与洪同供职于内务部。此次青岛之行,闻系洪贼私党嘱言自告奋勇,临行时又经赵秉钧密授计画,识者早知其必有此种结果。呜呼,洪之罪诚不可胜诛,言之罪亦不在洪下矣。”[42]国民党上海交通部所刊《国民月刊》也揭露云:“言敦源与洪有戚谊……乃当宋先生被刺案发,洪遁青岛,中央明知洪为案中要重,亦知此事将有不了之局,乃派言敦源与程经世赴青岛,程与洪、应之关系亦不可掩者,中央之故纵洪逃,于此已显然矣。”[43]

国民党方面,黄兴于4月6日致电袁世凯云:“宋案关于洪述祖之证据甚多,未便宣布。洪系内务部秘书,既属逃官,应饬由外交部向胶督交涉提回。”[44]4月9日,黄兴再次致电袁世凯,谓:“此间迭次审讯刺宋凶犯,搜检证据,洪述祖实与此案有绝大关系,现已在青岛拘获,请饬外交部向德使交涉,将洪索回,俾得归案,与各犯质讯,期早日解决,昭示天下”。[45]

然而,胶督对于引渡洪述祖归案严行拒绝。其中原因,北洋《德华报》曾有解释,称:“中、德二国间并未订有互行引渡罪犯条约,故德人无引渡罪犯之必要,而中国无要求德人必行引渡之权利。然此犹就未订有引渡条约而言之也,即使订有引渡条约,引渡国亦必分别被引渡罪犯所犯为何项罪案,以定其应行引渡与否,固不能谓一切罪犯均应引渡也。洪述祖之逃往青岛,确无犯罪之实证,故德人不能交出云云。”[46]言敦源也将洪不能归案,归因于“民国尚未经承认,所继续履行之前清条约又无交犯专条”。[47]

洪述祖迟迟不能归案,令国人难以理解,《亚细亚日报》4月中旬曾刊登如下一则短评,颇能反映时人困惑:

吾不解洪述祖具何种神通,乃能逸出北京,善避侦缉,而安然隐匿于青岛。吾不解胶澳总督据何理由而拼命庇护一杀人犯,致中国政府屡索而不与。吾不解政府何以坐令洪述祖逃逸,何以侦缉数日而不得,何以屡向胶督请求而不得引渡。小小交涉,尚犹如此,国际上大问题,更将何如乎?呜呼,果胶督之故意为难乎?抑政府之交涉不尽力乎?吾无以名之,不得已而只归之于洪述祖神通广大耳。[48]

国务院为防“远道传闻失实”,于4月4日发表通电,撮要叙述政府跟踪缉拿及向胶督交涉引渡洪述祖情形,“以杜谣疑”,称:“此案关系重大,幸查缉多方,破获尚速。即案内牵涉之洪述祖,亦已查有着落,经胶督拘留,将来检齐证据,公平裁判,必可按法惩治,以伸国法而尊人道。”[49]

4月25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将宋案证据撮要宣布。随后,程德全又将宋案证据照片派专人送京,请饬外交部及山东都督向胶督交涉,将洪犯索回,以便归案讯办。[50]5月1日,外交部致函德国驻华公使,将程德全等抄录证据一份送交德方,请“转达胶督,迅将洪述祖归案讯办”,函云:

径启者。与前农林总长宋教仁被刺案有关系之洪述祖逃匿青岛,业经迭次面请转达胶督,暂行拘守在案。顷准国务院函开:迭准江苏程都督、应民政长二十五日电称:宋案搜获证据,内有应桂馨与前内务部秘书洪述祖往来电函多件。又二十八日电称,此案要据摄有影片,即日专员赉交外部。兹据二十五日电开各节摘出,另纸钞录,请照会德国驻京大臣,将洪述祖交出归案等因。除俟影片寄到,即行照送外,相应将另纸钞录证据一份,先行照录,送交贵大臣查照,并希转达胶督,迅将洪述祖归案讯办,实深感纫。此颂日祉。五月一日。[51]

5月6日,外交部收到苏督派员送到“确实证据密影十三张”,亦函送德使馆。[52]鲁督周自齐接到照片后并未立即与胶督交涉,而是致电中央,谓“此事须由中央派员前来会同办理,即请迅速遴派来东,以便同往交涉”。时人分析,“周之用意,明知洪犯决不能引渡,恐为舆论攻击,故作此不负责任之举”。[53]

与此同时,洪述祖于4月底在青岛做了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就是以1.5万元的价格,从德人警长威尔慈手中购得楼房一座。[54]这一举动透露了三点重要信息。(1)洪述祖与政府之间似乎已经达成某种交易,政府将不急于引渡洪述祖归案,因此,洪述祖可以购房久居青岛。(2)洪述祖手中并不缺乏金钱。犹记上年11月29日,洪述祖在给应夔丞的信中,尚称“待款孔亟”,[55]仅仅半年之后,洪述祖忽然出手如此阔绰,其中秘密,洪的妻弟史蓉生曾于5月中旬在京“亲口告人,谓洪于宋事,实得政府报酬金二十万元,现已在青岛购置巨宅,极园亭之胜,以为终老计”。[56]这就再次证实,洪述祖居留青岛,的确得到了袁世凯的金钱支持,袁是不会将其迅速引渡的。(3)洪述祖购买的是德人警长威尔慈的楼房,这就使他和青岛德国租界当局之间建立起了关系,不仅有利于保障自身安全,而且可以在引渡一事上与租界当局私下进行交易。这一切看起来都是经过精心盘算的。

5月6日,上海地方检察厅致电司法部,请迅咨外交部,促其与德方交涉,引渡洪述祖归案。[57]5月7日,程德全、应德闳所派之员将宋案证据解送到京,共计分甲、乙、丙三种:“甲种第一次检查者,二十四件;乙种系第二次检察〔查〕者,二十件;丙种系第三次检查者,十一件。共五十五件云。”[58]

洪述祖迟迟不能引渡归案,且传出将要入籍德国,也引起众议院议员不满,由罗家衡提出,张耀曾、吕复、高旭、邵瑞彭、辛际唐等二十余人连署,于5月中旬提出质问案,请国务总理、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于三日内答复。[59]5月20日,上海地方检察厅长又呈文司法部,请行文外交部向胶督交涉,务将洪述祖引渡归案。[60]大约同时,黎元洪也致电袁世凯,请早日引渡洪述祖归案。[61]由于迟迟未接到回复,5月22日,上海地方检察厅再次致电司法部,询问引渡洪述祖办理情况,请“速向外部交涉,归案讯办”。[62]同日,司法部复电,告知外交部“已将原函内容并附送影片十三张转达胶督,请查照办理”。[63]

5月31日,青岛德国高等裁判所开庭,研究洪述祖案究竟应否引渡。洪述祖以重金运动德国某律师代为辩护,主要辩文即谓“燬宋”之“燬”绝无杀意,不认谋杀宋教仁。[64]“胶督亦以证据中于实行谋害宋教仁之字样未有,以故此项证据未能认为有效,遂判将洪羁留青岛,一面先将供词抄送外交部核办。”[65]

6月11日,上海地方检察厅第三次致电司法部,要求其“转请外部,从严交涉,据约力争,务令克日将洪犯引渡,以伸国法”。[66]6月14日,司法部复电称:“接胶督函,洪述祖现正审讯,约数日必办毕。”[67]然而,外交部随后接到了驻京德代表照会,称:“中德两国所缔条约并未订有引渡罪犯专条,洪述祖侨居青岛,在德国治权之下,胶督对于该犯有应行保护之责,断不能贸然交出。惟为顾全睦谊起见,允将青岛法庭所讯洪犯供词录送,藉资印证云云。”[68]6月27日,外交部将德国驻华使馆交来洪述祖供词一件,译送总统府。[69]总统府旋批:“查胶督何时引渡洪述祖,此时尚未决定,所有德使馆交来洪述祖供词一件,拟请即由国务院备文,送交江苏程都督,转交上海地方审判厅查照。”[70]青岛德国裁判所还通过德使转告政府,称“洪述祖已经切实审讯,据其自供,确无犯罪情迹,目下尚未便引”。[71]不久,“二次革命”爆发,各方不再特别关注此事,引渡洪述祖遂不了了之。

引渡洪述祖最终以失败告终。面对此结果,洪述祖扬言:“刺宋案未有同谋之证据,不得谓余有罪;且内而政府,外而胶督,表里庇护,法庭其奈我何?”[72]可以说毫无顾忌地道出了他所以能逃脱惩罚的内幕。自此,洪述祖在青岛居住下来,不久他又在距青岛约60里的九水庵修建了一座别墅,名曰“观川台”。其地在崂山西部猪窝河之上流,道路平坦,汽车可以直达,对岸有老松十数株,下即洪述祖别墅。[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