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香头社区地位的变迁

在一个社区中,香头的数目很多,在各个香头本身看起来,他们受到乡民的估价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在诸香头中也有阶级的分化。上一节我们讨论到香头在社区中是一个确定的职业集团,而该集团在社区中所占的位置尚不确定。本节乃比较诸香头彼此的地位差异,这是站在两个观点来看同一件事物,而且这两种观点并不冲突。

香头地位的变迁可以受到两类条件所左右,第一类是乡民的意见,第二类是香头制度本身的规条,下面要分别详述。

乡民的意见便是公认对于一个香头估价的标准,这样的标准大体说来有三:

一、灵验

乡民求香头都是有目的的,无疑地希望香头的法力能满足他们的目的,所以由灵验来对于某一个香头加以估价,是一个很可靠的办法。一个香头灵验多,那么还愿的人、挂匾的人也要多起来,乡民将灵验的证据传播四远,藉着“口引”(口头宣传)的力量,香头的声望一天一天大起来,香火也便越来越盛了。在西直门外大柳树村有个香头,是海淀杨家井张香头的师哥,她专顶“王奶奶”,灵验非常,后来人们都称此香头作“王奶奶”,名声大振,每日北平、天津一带的人士,甚至达官显宦、贵妇少女都到她坛上求香。

二、年限

在以前曾经说过,香头自己承认本身并无法力,乃是仙家借着香头的身体来施展的。仙家行道为的是催香火,自己得道,得道之后便要离开香头而去,香头便不灵了。所以在乡民中有一种说法,认为初开香坛的香头最灵,因为在最初起始时,仙家为的是使香坛兴旺,多受香火,所以格外施展法力,造成“坛口”上的信誉,过了三五年,仙家受足香火,到了自己隐遁潜修的时节,离开“坛口”,该坛便不灵了。

但是,每个香头业务的寿命是否只有三五年呢?事实上决不如此,从来没有一个香头对人表示其“坛口”上的仙家已经走了,无法再“当香差”了。海淀碓房居刘香头对人说,她已经当了三十九年“香差”了,海淀张香头当了三十二年的“香差”,依旧还继续下去。这有两种原由:第一,有的香头声明他顶的不是“四大门”,而是天神。例如,碓房居刘香头说她顶的是“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药王爷”,这种天神是永久不灭的,所以香坛可以长久下去。第二,在一个坛上“立坛”(创设本坛的仙家)可以他去,但是“串坛口”的(客座的)仙家和后来的仙家可以成为新旧交替,香火得以不断。这样“坛口”的香头虽然依然继续,但是,绝不如一个新“开炉”(“开香坛”)的香头兴旺。

三、是否图利

香头如果被人认为是“倚佛穿衣,赖佛吃饭”的,那么,这个香头便会逐渐为人所不齿。这一点要留到下一节“香头的道德”中来讲,现在只须提出一件事实便够了。一个范姓乡民同作者说,成府曹香头常同他说:“近来求香的人怎么越来越少了?”范姓认为这是曹香头图利的缘故。

香头制度本身的规条也影响到香头的地位。

四、辈分

香头既然是师徒相承,自然便形成辈分的关系。现在可以用谱系法来表示海淀张香头门中各弟子的位置。

由上面表中可以看到四代香头的传递,其中佟香头已然故去二十余年。现在这门中以“王奶奶”(顶“王奶奶”而被称为“王奶奶”)和她的师弟张香头辈分为最大。以下便是徒弟、徒孙。虽然辈分高与灵验并无相关,但是在本门中辈分高的有种种特权:例如,举行典礼时便要由辈分高的来主持,师祖或是师父“圆寂”(死)时,徒弟和徒孙须要穿孝,这都是辈分高的所得的尊荣。

五、典礼的完成程度

在“香头完成的诸典礼”一节中,作者曾提出一点,凡是香头都须要经过“安炉”、“安龛”、“开顶”等重要典礼,方能成为一个完全的香头。但是,这仅是根据香头的观点而论。至于乡民并不清楚香头间须要有这些典礼。所以,一个香头典礼完成的程度如何,并不足引起乡民不同的估价,但香头本身便将这些典礼看得很重,因为这些典礼是由师父领导弟子来做的,其中包含许多秘密的传授,必须要经过典礼方能获得这些宝贵的智识,具有这些智识的便可以自己收弟子。一个香头从师父得来的传授,可以再传弟子,他便可以成为另一个香头的师父了。这是提高他在本门中地位的办法。

六、贫富

据作者所知,乡民从来未有由香头的贫富来对于香头予以估价的。香头的贫富与其“坛口”上的灵验并无相关。至于在香头之间是否有贫富的观念呢?在未得到充分论据之前,我们不能轻下断语。据本系苏钦儒先生谈,当成府李香头举行安龛塑像时,由海淀张香头主持(张、李关系见本节“辈分”条),参加典礼的香头都是张香头的徒弟、师侄、徒孙。大家对于张香头行礼时,虽然依照本门规矩,但是轻视的表情时常显露于外,张香头衣履敝旧是一事实。至于其他香头是否因为他的贫寒而加以歧视,我们还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