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郑玉德话锋一转:“不过你也别得意,这可是政策层面上的事,据我所知,还没人一个地方敢这样干的!”
荆涛听出郑玉德并不完全反对,于是就大着胆子说:“当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个手印,不就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吗?如果不是当年他们的冒着政治危险的尝试,怎么可能当年就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允许尝试吗!”
荆涛所说的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条件十分艰苦。
那时小岗是梨园公社严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由于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无法激发村民们的劳动热情,小岗村越来越穷,村民们连最基础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雪上加霜的大旱灾,使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出门乞讨。
为了活命,为了全村人不被饿死,18位小岗村民,召开了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这次会议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为了共同抵御有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这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这一按不但改变了小岗村村民的命运,更是影响了中国农村此后数十年的发展,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份秘密契约的主旨就是实行农业“大包干”,将原本属于村集体的土地“分田到户”。也就是秘密会议的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郑玉德听荆涛提到小岗村,就说道:“可是你眼下的情况和当年的小岗村可是截然不同,当年小岗村如果不分田到户,有可能村民会被饿死,但现在不同了,我们有强大的全方位的扶贫力度和扶贫政策……”
不等郑玉德说完,荆涛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知道您想说什么,当年,国家对像小岗村这样的农村,也是有救济政策的,不然怎么有‘三靠村’的说法?但他们不想靠着这三靠活着,他们想突破贫困的局面,才有了这18个鲜红的手印。我的意思是,我们也想突破农村目前的窘状。说回填农村也好,反哺农村也好,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农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知道,这样做,肯定也会有一定风险的。”
郑玉德看着他说:“当年人家小岗是秘密干的。”
荆涛说:“我不能先斩后奏,再有,现在的民主政治氛围是当年没法比的,我也没有必要秘密干。何况,有些事我也是在不断调研和思考中,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向您汇报思想的。”
“你的底气在哪儿?”郑玉德忽然问道。
荆涛想了想说:“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基层干部想改变农村现状的积极性,书记,我这样做,不是给你惹事,我刚才就说了,先拿出一个村搞试点,即便失败了,也是局部的,是很小很小的局部,对当今各项政策构不成破坏。”
郑玉德说:“我问你的这些,并不仅代表我个人,大胆破除政策壁垒,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有着积极影响的,我个人认为,可以去尝试,但有一个问题你要清楚,如果失败怎么办?”
荆涛显然没想过“失败”这个问题,他张了张嘴,一时竟无话可说。
郑玉德又说:“虽然这样做有跟小岗村相似的地方,但跟小岗村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当年如果小岗村失败了,大不了就是把分到农户手里的田地再归回集体,可是你别忘了,如果城里退休人员去你们农村买了房子置了地,以后政策不允许了,你怎么办?退房退地退钱吗?”
荆涛完全怔住了,他还真没过这个问题。
半天,荆涛才说:“所以,我开始就说了,我们当地政府出台一个局部的也是内部的政策,给予买卖宅基地的人法律权限,给他们发个证件,即便以后政策不允许了,做了也就做了,不扩大规模和范围不就行了?这也是我跟您汇报的主要意图。”
郑玉德笑了,说道:“所以说,你不能跟人家当年的小岗比,也别那么豪气冲天,万一你做了,将来惊动了更高一级的领导,汇报的时候,也不要拿小岗村来绑架领导绑架当今的政策,你们就是你们。”
荆涛听郑玉德这样说,就知道他有八成是支持这个想法的。虽然挨了批评,但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俗话说得好,领导批评你,是瞧得起你,一旦领导恭维你,或者是顺着你说,那八成你就要凉凉了。
凭郑玉德和荆涛的关系,当然不会到了那种地步,但也说明郑玉德时时刻刻在锤炼他、指导他。
果然,郑玉德说:“这样,你把功课做足,调研搞准,提交一个可行性报告,我们开会研究一下。”
荆涛乐了,说道:“好的!”
两个人谈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中,早已到了上班时间。
孟海洋走了进来,他看着郑玉德,刚要说话,就听郑玉德说:“海洋,你的老领导有一个新创举,你关注一下,到时参与做些工作,也替我监督他,不能今天跟我放了响炮明天就没事人了。”
孟海洋在对面房间里听到了一些他们的对话,就说道:“好的,我保证完成任务。”
郑玉德说:“你不是去完成任务,是替我监督、督促并抓落实,他这个想法很大胆,有可行性,一旦实施,就是历史性的,但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你有时间的话,也可以了解一下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搞搞调研。现在无论做什么工作,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所谓有位伟人说的那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有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实现的。”.
哪知,郑玉德话锋一转:“不过你也别得意,这可是政策层面上的事,据我所知,还没人一个地方敢这样干的!”
荆涛听出郑玉德并不完全反对,于是就大着胆子说:“当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按下了18个手印,不就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吗?如果不是当年他们的冒着政治危险的尝试,怎么可能当年就解决了全村人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允许尝试吗!”
荆涛所说的小岗村,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条件十分艰苦。
那时小岗是梨园公社严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由于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无法激发村民们的劳动热情,小岗村越来越穷,村民们连最基础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雪上加霜的大旱灾,使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出门乞讨。
为了活命,为了全村人不被饿死,18位小岗村民,召开了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这次会议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为了共同抵御有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这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这一按不但改变了小岗村村民的命运,更是影响了中国农村此后数十年的发展,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份秘密契约的主旨就是实行农业“大包干”,将原本属于村集体的土地“分田到户”。也就是秘密会议的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郑玉德听荆涛提到小岗村,就说道:“可是你眼下的情况和当年的小岗村可是截然不同,当年小岗村如果不分田到户,有可能村民会被饿死,但现在不同了,我们有强大的全方位的扶贫力度和扶贫政策……”
不等郑玉德说完,荆涛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知道您想说什么,当年,国家对像小岗村这样的农村,也是有救济政策的,不然怎么有‘三靠村’的说法?但他们不想靠着这三靠活着,他们想突破贫困的局面,才有了这18个鲜红的手印。我的意思是,我们也想突破农村目前的窘状。说回填农村也好,反哺农村也好,反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农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我知道,这样做,肯定也会有一定风险的。”
郑玉德看着他说:“当年人家小岗是秘密干的。”
荆涛说:“我不能先斩后奏,再有,现在的民主政治氛围是当年没法比的,我也没有必要秘密干。何况,有些事我也是在不断调研和思考中,也拿不定主意,所以才向您汇报思想的。”
“你的底气在哪儿?”郑玉德忽然问道。
荆涛想了想说:“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基层干部想改变农村现状的积极性,书记,我这样做,不是给你惹事,我刚才就说了,先拿出一个村搞试点,即便失败了,也是局部的,是很小很小的局部,对当今各项政策构不成破坏。”
郑玉德说:“我问你的这些,并不仅代表我个人,大胆破除政策壁垒,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有着积极影响的,我个人认为,可以去尝试,但有一个问题你要清楚,如果失败怎么办?”
荆涛显然没想过“失败”这个问题,他张了张嘴,一时竟无话可说。
郑玉德又说:“虽然这样做有跟小岗村相似的地方,但跟小岗村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当年如果小岗村失败了,大不了就是把分到农户手里的田地再归回集体,可是你别忘了,如果城里退休人员去你们农村买了房子置了地,以后政策不允许了,你怎么办?退房退地退钱吗?”
荆涛完全怔住了,他还真没过这个问题。
半天,荆涛才说:“所以,我开始就说了,我们当地政府出台一个局部的也是内部的政策,给予买卖宅基地的人法律权限,给他们发个证件,即便以后政策不允许了,做了也就做了,不扩大规模和范围不就行了?这也是我跟您汇报的主要意图。”
郑玉德笑了,说道:“所以说,你不能跟人家当年的小岗比,也别那么豪气冲天,万一你做了,将来惊动了更高一级的领导,汇报的时候,也不要拿小岗村来绑架领导绑架当今的政策,你们就是你们。”
荆涛听郑玉德这样说,就知道他有八成是支持这个想法的。虽然挨了批评,但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俗话说得好,领导批评你,是瞧得起你,一旦领导恭维你,或者是顺着你说,那八成你就要凉凉了。
凭郑玉德和荆涛的关系,当然不会到了那种地步,但也说明郑玉德时时刻刻在锤炼他、指导他。
果然,郑玉德说:“这样,你把功课做足,调研搞准,提交一个可行性报告,我们开会研究一下。”
荆涛乐了,说道:“好的!”
两个人谈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中,早已到了上班时间。
孟海洋走了进来,他看着郑玉德,刚要说话,就听郑玉德说:“海洋,你的老领导有一个新创举,你关注一下,到时参与做些工作,也替我监督他,不能今天跟我放了响炮明天就没事人了。”
孟海洋在对面房间里听到了一些他们的对话,就说道:“好的,我保证完成任务。”
郑玉德说:“你不是去完成任务,是替我监督、督促并抓落实,他这个想法很大胆,有可行性,一旦实施,就是历史性的,但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你有时间的话,也可以了解一下目前农村存在的问题,搞搞调研。现在无论做什么工作,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所谓有位伟人说的那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有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在进行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