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番外篇、翠鬓荷戈上将坛(7)

孤灯下无人的暗室内,阴承运细细端详着铜镜中自己那随着烛光阴晴不定的面庞——十六年前,当他第一次领着侥幸逃生的族人,来到这偏远的泠陵山中驻足时,这镜中的面容依稀还是个棱角分明的少年;如今十六年过去,他却是比想象中更加快速地衰老了,镜中的人影鬓边早就染霜,拉碴的络腮胡须也有了些斑驳迹象……不知是这山中岁月催人速朽,还是过往的种种令人断肠。

端详着镜中那张越来越酷似记忆中父亲的面容,阴承运想起了自己的另一个名字,以及鲜衣怒马的少年岁月——彼时他还不叫如今的姓名,彼时他在天虞城中,仍是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富贵子弟……彼时他的名字是明乘云,先代御守四圣“朱皇”明载物最小的儿子,亦是明家主母最为偏疼的儿子。

彼时的明家在天虞城内外及整个南疆都有置产,外加长女嫁予楚王世子,亦是荣冠一方的国戚。彼时的明乘云尚不知多少人间坎坷,每日里除了在母亲和家中武师监督下练习明家钩法外,最大的爱好便是与一群伴当少年共同骑马郊外,于游猎踏青的同时扬鞭炫耀:“看,这些都是我明家的庄园,明家的田产!”

只可惜如此肆意潇洒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如今回忆起来,明乘云便只记得父亲带着大哥二哥如以往一般前往京城,去赴那天下英雄齐聚的“天下会”。原本明乘云也闹着想要同去,无奈一手钩法使得尚未精熟,便只能留下看家守候……一日傍晚,明乘云与伴当们闲晃了一天,踩着饭点回家歇息,却老远看见母亲带领几个老仆在门外候着,一见他们便快步走近,将明乘云拉进路旁的小巷之中。

“你父亲从京师发回信来,事情有变,楚王跟他们都已经被收监了!”母亲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塞到明载物衣领里,同时递给他一个包裹道,“这是你父亲上京前我们就商议好的对策:这封书信是我们与你叔父议好的抱养书,上面写明你是叔父的儿子,只是为了壮大本家血脉才抱过来养大的,如今你已成年,两家重议认祖归宗……乘云,你记清楚了!从此往后你就是叔父的儿子,跟我们家没有关系!这包裹里是你一路的盘缠,赶紧带着人投奔你南泽城的叔父去!”

时年才刚满十八岁的明乘云闻言懵了,一天而已,只是如往常一样出门游玩了一天而已,怎么回转时自己就不再是明家的嫡子了?然而母亲并没有给他更多的思考时间,只是将东西一股脑地塞到他手中,随后便赶着他上马:“快走!此事若起牵连,官府很快就会派人来封门搜家!你们快走,趁着眼下城门未闭……快走!到了南泽城也要提醒你叔父,一有风吹草动便赶紧出奔……走啊!别耽搁!”

糊里糊涂的,明乘云便被母亲连赶带搡地推上了马,带着人一路出了南门,连夜赶奔数百里外的南泽城……于叔父家中忐忑不安地住了大半年,忽然某日叔父家也像本家一样,举家带着细软连夜出城,再也没敢回到祖居的南泽城内。

在接下来的逃亡岁月里,明乘云终于从叔父及家人口中,断断续续了解了当年母亲赶走自己的缘由:原来明家的田产便是这般得来的;原来能够高攀楚王的代价便是如此凶险;原来父亲早就知道此一去“天下会”前路难测,所以才会早早与母亲商定留下抱养书,拒绝自己跟随同去京城,以留下这最后的一条本家血脉……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光中,明乘云跟着叔父及剩下的明家旁支,隐姓埋名四处藏匿——当年的南疆屯田案冤情太大,牵涉太广,不止朝廷天子,便是南疆各处曾经被明家打压遏制的江湖世家、村夫乡勇,也纷纷欲除明家余孽而后快……三年多的时光中,原本被明家光环庇佑下的明乘云在东躲西藏中饱尝了人间沧桑:从当年打马放歌前途无量的世家少年,到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却原来亦如戏文中所唱的那般,命途难测,世事无常……

三年以后,叔父带着剩下的明家老小迁入偏远的泠陵山脉,之后便一病不起,再不能撑持掌家事务……于临时搭建的山中茅屋里,已经改名为阴承运的明乘云在叔父病榻前接过了明家族谱与钩法秘籍,成为了新的掌家老爷。

叔父身故后,阴承运决定在泠陵山中重新扎根——这里紧邻国境,蛮夷混居,民情复杂,山高皇帝远,官府也怠懒昏聩,因此并无人来着意过问山中这忽然出现的一户人家……趁着无人查问的这一机会,继承了明载物外粗内细秉性的阴承运迅速变卖剩余的细软资材,从海上买来了身份书券,将自己一家摇身一变为南洋迁来的外商,同时在山中修造宅邸,购买田产,这才算是在泠陵山中站下了脚跟。

泠陵虽然偏僻,但因为四季雨水丰沛,气候宜人,故而瓜果丰产,粮食不必精心打理亦可连年丰收,故而一旦定居下来以后,其实日子过得尚算不错。然而在阴承运的心中,却有着一条从未放下过的执念:他始终记得自己是明家本家的嫡子,始终未曾遗忘过往昔明家的荣宠岁月,故而也从未放弃过再次复兴明家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