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从龙之术

第1003章从龙之术

猝不及防之下,玉柱被众人将了一军!

实际上,随着年羹尧的叛军,败入赣南地区,天下大势已定矣。

说白了,玉柱随时随地都可以称帝了!

刘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假借星相之说,趁机捞取拥立从龙的首功。

拥立这种事情,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必须恰到好处也。

不管怎么说,刘瞰抢占了先机,成了首倡拥立之人。

史书为证,只要是最早拥立之人,少不得加官晋爵啊!

不过,玉柱还在等一样东西,那就是祥瑞!

所以,当玉柱站起身子,叹息道:“惜无祥瑞啊!”

在场的众人,不由面面相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猜不透,玉柱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周筌瞥了眼张廷玉,却见张衡臣眼观鼻,鼻观心,仿佛入定老僧一般,枯坐无语。

两朝元老张廷玉,果然名不虚传,其定静的深厚功力,着实令人钦佩。

蒋盛最近一直在玉柱的身边,他自然是心里有数,玉柱所言之祥瑞,正在海上。

四名军机大臣之中,蒋盛是江浙士林的杰出代表,张廷玉则是朝中汉臣们的表率,富察·马齐自不必多言,他是旗人利益的代言人。

至于周筌嘛,他的身后,站着玉柱这个庞然大物。

至于新军的利益嘛,嘿嘿,有且只能被玉柱所代言。

军头们若是横跨军政两届,时间一长,必然有胆子干政。

等众人如梦初醒之时,这才赫然发现,借口更衣的玉柱,竟然尿遁了。

周筌微微一笑,自古以来的拥立,就算是赵匡胤被披上了黄袍,也玩出了辞让的戏码嘛。

拥立之事,岂有一次便可成事之理?

那就太不体面了呀!

蒋盛想的事儿,和周筌又自不同。

当初,曹丕篡汉之时,皇后曹节义正词严的说:吾父在时,威震天下,尚不敢窃取神器,今吾兄曹丕嗣位未几而辄思篡汉,皇天必不佑汝长久!

嘿嘿,不知道,到时候,小皇帝的生母慈惠皇太后,有无可能似曹节一般的刚烈?

只要是承平时期,武将勋贵集团,普遍不是文官集团的对手。

其中的根子原因,便是文官们普遍心机深沉,走一步,很可能看出去五六七八步。

前明永乐一朝,由于朱老四的格外偏爱,靖难武将勋贵集团把整个文臣集团,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

经过了仁宣两朝之后,明堡宗的出现,几乎眨个眼的工夫,就把靖难功臣勋贵们葬送得一干二净了!

这才多久?

看似三朝之久,实际上,不过是二十余年而已。

比较离奇的是,著名的玩主正德帝,都落水重病了,他最信任的老师杨廷和居然不请名医。

这就颇值得玩味了呀!

张廷玉一直沉默不语,因为,他比谁都清楚,满洲八旗确实是气数已尽。

所谓的帝星黯淡与否,重要么?

丝毫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十万虎狼之师,牢牢的掌握在玉柱的手心里。

满洲八旗,暗中坐视老十四的东进,就是一次绝地反击。

然而,二十万满蒙联军,被玉柱的五万新军,打得溃不成军,灰飞烟灭了。

中牟决战,年羹尧的八万精锐陕甘绿营兵,被三万新军,打成了丧家之流寇。

弓折了,弦断了,刀也钝了,满洲八旗也该退场了。

张廷玉的注意力,一直没有盯在玉柱的身上,他看上了轩玉之师的宝座。

状元及第的玉柱,一直无心向学,也不是大儒。

但是,这年头,但凡考中了进士之人,不论名次如何,都是这个时代顶儿尖的文化人。

张廷玉的父亲,大学士张英,不仅教过老皇帝读书,也教过老四读书。

安徽桐城张家的不传秘诀,就一条:宁可不当大学士,也要抢做帝师。

只是,张廷玉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来,玉柱给未来的皇子们安排鸿儒师傅的消息。

咳,这个嘛,注定会让张廷玉失望了。

玉柱比谁都清楚,皓首穷经,格物致知,格到最后,就是明亡清兴,清亡洋兴。

大儒们,既救不了大明,也救不了大清。

未来的世界,属于是工业文明的世界。

小农社会的经史子集,可以修身养性,却不可能拿来救国。

开年之后,便是礼部春闱之时。

玉柱也没征求别人的意见,径直圈定了礼部会试的正主考为礼部尚书谢盛,两位副主考分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翰林院掌院学士。

这种安排,看似四平八稳,没啥问题。

然而,国朝以来,宣统元年的礼部恩科会试,算是最不受掌权者重视的一次会试了。

此前的历次会试,主考官再怎么说,也由皇帝亲简大学士领衔主考。

既然要拥抱海洋的工业文明,已经不合时宜的八股取士,迟早会寿终正寝。

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大清的速亡,除了兵权旁落于袁项城之手以外,冒然废除科举,肯定是第二重要的因素。

清廷废除了科举取士之后,就等于是,断了全天下读书人做官的希望。

这还了得?

史书里早就写得很清楚了,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

断了希望和生计的穷秀才们,仗着有文化,掌握了一定知识,大量的混入了晚清的江南新军之中。

在当时,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观念,早就深入了人心。

尊贵的读书人,但凡有条活路,谁乐意去当丘八啊?

时间一长,爆发反清的起义,也就是迟早的事儿。

晚明时期,明廷仅仅是裁减了不入流的驿站而已,就逼出了个亡明的大顺天子。

玉柱呢,作为现行科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却极不重视乡试、会试和殿试。

以前,玉柱曾经担任过公考的面试官。

往往那些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面试高分者,只要进了乡镇,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成了只会吹牛造假的低能儿。

相反,这些人进了厅局级的大机关之后,就如鱼得水一般,混得别提多滋润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的,平台越高,越是务虚不务实。

越是大机关,业务水平啥的,统统不重要,就看会吹不会吹,会不会编造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概念了。

玉柱是老官僚了,官场上的积弊,他完全门儿清。

礼部会试,玉柱漠不关心,却跑去关心了童生试的入门级考试:县试。

玉柱身边的老亲兵戈什哈们,足好几百人,都被玉柱派去了北方各个县。

每县两名老亲兵,美其名曰:监督县考。

实际上,这些人带去了玉柱亲拟的十道考题。

这些考题,各县都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并不影响正经的八股文做题,只是把装样子的贴诗作赋环节,改成了做玉柱亲自出的考题罢了。

县试,由知县说了算。哪个知县敢反对玉柱的搞法,那就是活腻味了。

玉柱的想法,其实很清楚的。

此次县试作为试点,若是大获成功,则推广进今年的府试和院试之中。

目的嘛,就是从极为稀有的知识分子之中,选拔出脑袋不那么进水的人才。

比如说,一心只读圣贤书,连加减法都不懂的人,咳,那还是去走老路吧。

老路的前景,绝对不容乐观。

以后啊,每三年一次,录取的一百多名进士,安置的去处,就很窄了。比如说,当翰林啊、修清史啊、修地方史志啊,研究怎么保护故宫紫禁城啊,等等等。

读书人嘛,即使选择了继续钻研八股文,惦记着务虚不务实,玉柱也总会赏口饭吃,给条做官的出路。

但也仅此而已了。

等过渡时期结束了,全面接受近代科学教育的人才,肯定会取代现有的官僚阶层。

玉柱只关心,从刚入学,到秀才这一级的读书人。

至于,举人老爷们,唉,谁见过穷举人了?

人家吃得饱饱的,不需要玉柱去操心呐。

从县试中,选拔出来的人才,干什么呢?

先在天津的预科班,跟着洋人语言老师们,先过语言关。

语言过关后,给予公费出国留洋的待遇,让他们去英国,去法国、去荷兰

.

,从初中开始读起,一直读到大学毕业。

初步定的名额是,三千人,除了食宿免费之外,每月还给二两银子的零花钱。

实际上,这些西方的学校,最终的校董,都是爱丽丝。

不过,请的教师,都是正经的洋人罢了。

等这些人,学成归来,各省的国立中学堂,也就可以全面开花了。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之后,倭寇都知道,拿出大把的银子,狠办教育,更何况是玉柱呢?

百年树人,重在教育。

将来,等教师多了之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是十二年义务教育,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老江湖永远都会遇到新问题。

武清县的县试还没开考,就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知县大人,不仅不让玉柱的亲兵进贡院,还叫人把他们赶了回来。

理由也很简单,祖宗之法不可变,岂有丘八监试出题之理?

简直是有辱斯文,道德沦丧!

一时间,朝野震动,举国惊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