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 紧锣密鼓

之后接连数日,吴蔚都没有安歇下来过。

先是到清河县去延期迁令,并把水车和清水过滤装置的图纸给了张成一份,随后去泰州将粮食过称,入库,造册,并修书一封交给当铺老板,请他将信转交给高宁雪。

信中:吴蔚汇报了此次所得,以及近来清河县和清庐县的旱情,在信的末尾,吴蔚婉转地问了一句,仓实县外的矿山是何人开采?请高宁雪帮忙查查,数量如此庞大的硝石,流入何方?

并且随信附上了水车图纸和滤水装置图纸,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东方瑞……吴蔚没敢提起,也没有询问,一转眼东方瑞已经消失了数月,在朝廷全境通缉的情况下还杳无音讯,吴蔚想……大概是凶多吉少了。

想到这里,吴蔚的心里很难受,那位“洞若观火,执法如山”的女子,那个画本中的传奇人物,梁朝前朝唯一一位女官,就这样死的不明不白。

吴蔚想偷偷给东方瑞立个衣冠冢,可心中却依旧燃烧着一个不能示人的小火苗,希望东方瑞还活着。

米庄开业的事宜,吴蔚实在不得空,便让绣娘以东家的身份出面,据说开业那日非常热闹,泰州城内毗邻商铺的老板纷纷前来贺喜,张水生还宴请了一些张家的宗亲,张家村在泰州当石匠和厨娘的乡亲们也都去捧了场。

柳老夫人和两个女儿商议后决定:以她的名义下了几张帖子,将从前和柳家来往还算不错的宗亲也请来了,一共有几十号人。

两间铺子都是临街商铺,没有场地办流水席,吴蔚建议包下一件酒楼,将所有的宾客全部请了过去,宴席上柳老夫人当着柳氏宗亲的面,宣布了柳家两位姑娘的新名字:柳二娘子今后就叫:翠华,绣娘今后的名字就叫:翠微。

背诵数日,柳老夫人总算是把吴蔚交给她的说辞当场背诵了下来,席上不乏读过书的人,听到二女名字的含义后,忍不住喝彩。

其他不明就里的人,也都跟着鼓掌。

柳老夫人这辈子都没这么风光过,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染上了朵朵红晕,坐下后拉着张老夫人连喝两杯才压下身上的颤抖。

而吴蔚呢……则是带着从仓实县买回来的特产,去了一趟张家村村长的家。

吴蔚作为“半山腰吴家”的户主,声名远扬,村长看到吴蔚也是笑眯眯的,特意叫来自己的女儿给吴蔚奉茶。

“村长,晚辈今日来找您,一是感谢村长当初收留我和绣娘,准许我们在张家村这个风水宝地落户。”

村长笑着捋了捋胡须,说道:“柳家和张家是姻亲,水生是我看着长大的好儿郎,虽然不同姓,却也是一家人,姑娘不必见外。”

“不管怎么说,还是要谢谢您,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和绣娘也忘不了村长您的大恩大德。”

村长被吴蔚逗的哈哈大笑,吴蔚趁机说道:“村长,晚辈还有几件事,想向您禀报,请村长定夺。”

“嗯,你说吧。”

“村

长,今年的收成……我想您心里已经有数了,虽然新皇登基减免了赋税,可是乡亲们还是要吃饭的,今年的粮食欠收,只能等明年的秋收了,往后一整年的时间乡亲们就要靠各家的余粮过日子了。咱们村里是块宝地,乡亲们呢也都勤俭,我相信家家都是有余粮的,不过我还是建议咱们村里囤点公粮,说句万不该讲的话,明年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趁着现在外面风调雨顺,将各家各户的闲钱儿集中一下,记上每一户出了多少,由村里统一到仓实县去采购粮食,大宗的粮食采购会比散买便宜许多,品质也有保证。”

村长看着吴蔚,并未言语,吴蔚起身朝着村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村长,晚辈一片肺腑之言,绝无半点私心,粮食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物资,即便咱们集体采买却没用上,也可以按照账目将粮食退给每家每户,咱们是大宗采买,到乡亲们手里以后他们就算拿去米庄卖了,也不会亏太多,万一要是用上了,能救命啊!”

村长点了点头,暗道:难得吴蔚一个外姓人能想到这一步。

“你说的不错,不过这件事我还得和里正还有村里的耆老们商量一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一并说出来吧。”

吴蔚从怀中掏出一沓图纸,双手捧着递给了村长,说道:“请您先看看这个。”

村长打开一看,里面是木工图纸,每一步都画的很细致,翻到最后一页成品是一辆车,却并不能坐人。

另外一份图纸画的好像是一个木桶的侧切面,桶里铺了一层又一层的东西,用笔都标明了,有什么碎石,细沙,碎木炭,木炭屑,棉絮,纱布……

吴蔚解释道:“村长,这次去仓实县,我听人说在京畿地区,因为城池宽广,有些百姓离取水地太远,于是朝廷就发明了这种叫‘水车’的东西,由朝廷统一取水,用马或者牛拉着,沿途给百姓送水。晚辈这几日到各处水源地走了一圈,发现清庐县连同隔壁的清河县,水源都有干涸之势,我想不如咱们也请木匠造些水车出来,或是在村里光挖蓄水池,囤积些清水,要是真旱了,便由村里统一发水。”

村长听完眼前一亮,他正愁这件事呢,没想到这个解决难题的人竟是一位外姓的姑娘!

“继续说。”

“这个水车和马车的行进速度差不多,只要在内部加上隔板就能有效缓解水晃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有了它咱们不仅可以储蓄水,还可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取水,就算是去百里外,最多两天就能回来。”

“嗯,不错。这个又是什么?”村长抖了抖另外一份图纸,问道。

“这个是一个简易的过滤系统,不知道村长您有没有发现,最近的水喝到嘴里味道发苦?特别是喝水,溪水,这是因为最近都没怎么下雨,河水和溪水的水量锐减,导致水里的泥沙杂质变多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按照晚辈的办法,用那种最大号的笼屉,按照图纸的顺序铺上材料,然后扣在水缸上,把水缓慢通过过滤装置倒入,过滤到水缸里的水,味道会好很多,人吃了也不容易得病,但还是烧开

晾凉后饮用为佳。”

“果真如此神奇?”

“晚辈今天回去就可以做一个过滤装置,

村长何时有空,

晚辈拿到您面前来演示一遍。”

“好,你先回去,至于什么时候再过来,我会派人叫你的。”

“那晚辈就不叨扰村长了,告辞。”

“嗯。”

……

忙完了这些,米庄和榨油坊的开张已经结束了。

张水生和柳二娘子已经搬到了泰州府,夫妻共同经营榨油坊,张家老夫妇终究是舍不得田里的庄稼,哪怕是收成只有一分呢,他们也想等到粮食打出来以后,再到泰州去和儿子儿媳妇团聚。

榨油坊原本就有一批老客人,重新开业以后很快就有了生意,虽然赚的不多也很辛苦,张水生夫妇却很知足。

至于米庄,吴蔚将其交给了曹把头的人暂时代为经营,这批粮食是从仓实县大宗购得,利润空间很客观,张全考察了泰州城内的粮食市价,报给吴蔚,吴蔚定了一个平均值,但是吴蔚家的米品质好,生意不错,很快就赚到了流动资金,一部分被吴蔚用来收购本地农户出售的粮食,另一部分则用来到仓实县进粮,张全负责上货。

柳老夫人和绣娘舍不得半山小院的生活,决定暂时不搬,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以后再决定,反正铺子有张水生和柳二娘子帮忙照看着,每隔半月柳二娘子都要回来一趟,回婆家看看,再来娘家探望,顺便把米庄的账目给带过来。

且说,吴蔚从张家村村长处回到家以后,立刻就找齐材料做了一套净水装置,可这一等就是一个月,这一个月,只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河水和井水的水位再次下降,大地开始出现裂痕,总算等来了村长派来的人。

吴蔚带着净水装置来到了张家村祠堂,里正和宗族耆老来的很全,吴蔚让人打了一桶浑浊的溪水,当场演示了过滤装置的威力,过滤出来的水非常清澈,烧开就可以喝了。

见吴蔚所提供的装置如此神奇,一众老者十分心动,当场敲定通过了吴蔚的两项建议——水车的制造以及过滤装置的制造。

至于粮食的采购,还迟迟未能决定。

无论怎样,计划总算是提上了日程,吴蔚却忍不住暗自腹诽,人家张成那边水车都已经建好了,蓄水池也在挖掘中了,这边却刚刚开始,眼看着都要断流了!

或许是上次给高宁雪的信起了作用,那次吴蔚在信中委婉地提了下张成的境遇。上次与张成见面,张成欣喜地告诉吴蔚:他得上峰赏识,清河县的小吏乡绅们见风使舵,如今再不敢把他的政令当耳旁风了。

对于张家村决策滞后的事实,吴蔚深表遗憾,不过她早就把水蓄好了,山洞里一百多个装冰的木桶全部过滤后装满,从仓实县带回的所有水车也都装满了过滤后的水,如果只是他们两家用的话,足够用上一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