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为了长寿而疯狂

这样的传闻在民间,在江湖,在朝堂,在士林,乃至在门阀之间都几乎已经人尽皆知。

于家自然是全力以赴的派出去了大量人手,动用了他们所有的关系和势力,用尽了手段,想尽了办法,去制止这些传闻,但也只能用武力威慑威慑勾栏中那些说书人而已,等他们离开之后,该说的还是会说,更何况消息已经传出去了,不说于家,就说皇帝想要阻止人们私下议论和流传此类事情也不可能做得到。

不知不觉中,以京城为中心,一些或明或暗的势力,或强悍,或势大的人物都动了心思,无数看不见的角落,出现了无数看不见的暗流,开始涌动起来,向于家在那位老祖宗所在咸阳祖宅和京城家主所在的于府淹没而来。

……

……

“于家在关中和河东、中原的生意已经停了,有不少于家下属的商人、武者都脱离了于家,出去自谋生路,听说那于重遥得知此事的时候,气得昏了过去,老人家年龄大了,估计再有几次就会被气死,这让于家的人和很多人很担心《长寿天经》会失传。而于家家主于仲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场又吐了一次血,如今已经卧床不起好几天了。”

沈光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对王君临和聂小雨一脸的崇拜,唾沫横飞,猛灌了一口王君临亲自给他倒的炒茶水,茶水的怪味和苦味让他微微皱眉,但紧接着又兴奋的说道:“侯爷,目前为止,我们的计划都很顺利,即使没有皇帝参与进来,于家的覆灭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王君临亲自给沈光茶杯里面又倒满了茶水,侯爷亲自倒的茶,虽然味道奇怪了一些,但沈光哪敢怠慢,赶紧又喝了一口,说道:“如今已经有三波势力先后于晚上强行闯进咸阳在于家的祖宅之中,每一波势力之中都有破功期的高手,据我们的探子打探的消息,这三波人中有两波是另外两个门阀世家的死士,另外一波是江湖顶尖势力中原黄河帮的人。于家祖宅内护卫人手不少,其中高手也不少,更有两名破功期的高手,再加上有咸阳当地官府帮衬,虽然损失惨重,但都将这三波人击退了。”

将杯子里面茶水一口喝完,润了润嗓子,沈光发现这茶水刚开始喝有些苦,怪怪的,但喝了几杯之后,感觉挺好喝的,但王君临此时却不再给他倒茶了,沈光心中有些遗憾的看了一眼茶壶,然后抬头看着王君临问道:“侯爷,你说这于家是不是真的有《长寿天经》,那《长寿天经》里面真的有可以让人长命百岁的秘诀?”

看到沈光一脸怀疑的表情,再一看其他人聚精会神等他回答的样子,王君临就知道他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连他眼前这些亲自散发谣言的人都有些开始相仿于家真的有《长寿天经》的存在,更何况是其他人?

事实上,在这之前,王君临对于这个方法有一定的信心,但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他其实并没有一个清除的概念,为此他还准备了不少其他配套手段,比如借太子杨广的力量再推一把,但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必要了。

于家两代家主长寿,如今又有一个近过百岁的老祖宗还活着,这于家天生就是为背这个锅而生的,或者说《长寿天经》这个可以要人命的锅本来就是王君临和聂小雨为于家量身定做的,人们不相信才奇怪呢!

因为王君临很清楚,若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是对人性贪婪的真实概括,那么人类对于能够长寿就可以去做任何疯狂的事情,这一点他从来不去怀疑。

总之,于家肯定完了,自从他一次次招惹王君临的时候,特别是找来江湖上凶名赫赫的巴山鬼窟来刺杀王君临的时候,就注定了他们今天的结局。

《长寿天经》的诱惑力太大,天下间只要是自认为有几分势力或者能力的人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得到。当然了,于家老祖宗和于家当今家主于仲恒是一位性情刚烈的人物,刚开始不管那些人对他使用什么酷刑,他都不会说的,打死都不会说,直到于家老祖宗死了,于家不孝子孙于正超从自家老祖宗手中偷到了《长寿天经》之后,才会使这件事情的达到了高潮。

很多人会为此而疯狂,这其中包括皇帝杨坚和关陇独孤氏和元氏、太原王氏和陇西李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弘农杨氏这样最顶尖的门阀世家。当然,江湖上如玲珑剑阁、黄河帮、弥勒教等江湖顶尖势力也会动心,甚至传说中被春秋使者所控制的最神秘的仙隐门各方势力也会派人过来。

于家势力虽然雄厚,但在这些势力群起而攻的情况下,最终会被吃的连一口渣都剩不下。

王君临点了点头,转头对武林公会两位副会长卫子奇和叶鹰说道:“从今日起,在武林公会悬赏《长寿天经》,价格先定十万两银子,然后一天一涨,半个月内涨到五十万两银子。”

卫子奇和叶鹰对视一眼,躬身称是,前者又接着说道:“侯爷,若是没有十万两银子亮相,没有会相信我们的悬赏,相反若是我们拿出十万两银子摆在武林公会中来证明这个悬赏的真实性,便能够趁此机会打响我们武林公会的名声,提升我们武林公会的影响力,让江湖上,乃至民间、官员勋贵都会通过我们武林公会悬赏一些事情。”

王君临赞赏的看了一眼卫子奇,说道:“卫子奇,你说的不错,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十万两银子待会去找管家支取。沈光再调集一部分高手给武林公会,要确保这十万两银子的安全。”

卫子奇一脸激动欣喜的说道:“侯爷英明。”

沈光也在一旁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