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节:毁了中国电影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捷是全方位的,就比如说开会吧,如果是在上个世纪的话,那么就需要大家聚到一起才能开,可是在这个全球互联网联通的年代却不需要。

杜安即使身处南署岛这个偏僻的小岛上,只要他需要,立马就能和他的合作伙伴召开一场临时的视频会议,就比如说现在。

从杜安面前的电脑桌面上可以看到上面有五个窗口,其中左上方那个是杜安自己摄像头所拍摄到的画面,另外四个窗口上面的人物分别是束玉,尹安安,程泰来,冯康。

这些人里面除了程泰来之外可都是大忙人,想要临时把他们都召集起来开个会可不容易,尤其现在是晚上八点多钟,正是大家的私人时间。还好大家今天都没有应酬,所以在等了半个小时之后总算是把人全部都召齐了,现在正由冯康在发言。

“……随着《回到未来》的上映,这个数字一直存在持续性的涨幅,在上周已经出现了第一次满座,本周回落到330张,属于正常波动,预计两周后将进入正常场均基本满座阶段,百乐门的门票销售情况基本就是这样。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门票最主要的涨幅出现在《回到未来》上映之后,反馈调查中发现观众们对于这部剧普遍抱有好感,由此可见在剧院发展的现阶段,一个好的作品对于剧场入座率的提升是很重要的。虽然这部剧有其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创作上存在困难,但是对于剧作的改良却是在我们的能力范畴之内,我也遵循着一直以来的原则采用奖惩机制鼓励创作团队根据市场的反馈对于剧作不断进行修改,精益求精……”

“……百乐门演出直播在起源上的实时在线观看人数也稳步增长,如今场均能保持在两千左右,这部分人群有小部分在之后的过程中转化为了门票消费者,这也是门票销售的一个增长点,另外一个明显的增长点则是11月杜安导演的新闻,吸引了一大波流量,其中一小部分转化为了稳定的门票消费者……”

“……随着观众流量的增加,剧场多数演员的博客粉丝数也有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与传统明星相比更为亲近的模式极大地增加了观众的粘着度,据统计,最近两场演出中有70%的观众为固定观众,与传统电影院模式相比剧场的观众粘着度和消费力转化有着明显的优势,另外,演员和剧集周边产品的销售情况从比例上来看也远远优于传统电影市场模式,具体数据如下……”

杜安通过电脑画面看到,与会的几个人都在认真地听着,只有程泰来大少爷一个人打着呵欠,一副没有精神的样子,显然对于本该出去浪的时候却坐在电脑前开会有些不满——得亏尹安安也在,不然的话他估计随便找个由头就不来了。

冯康发完言后,其他人几人也作了一下简短的工作信息交流,从大家的话中可以看到几家剧院的发展情况大致相同,都是处在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虽然还没有一家能够稳定保持着满座,但是对比起一开始门可罗雀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然后杜安开始做总结发言。

东西都在他脑子里,所以他也没有看什么相关资料,直接开口说了起来。

“从八月份的家家场均十几张门票,到现在的基本都进入了满座阶段,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对于这个速度我很满意,相信大家也都很满意。”

杜安这话一出来,并没有掌声雷动,看画面上的大家都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束玉低着头在看文件,尹安安托着脑袋看着电脑,程泰来后仰靠在椅子上眼睛半睁不睁,也就冯康最给面子了,整襟危坐着,却也只是应付,实在称不上热情。

这倒也是。

若是让一个平头老百姓来开剧场,终于从无到有做到场均基本能满座了,那想必会很高兴,但是在场的几位都是做大生意的,剧场即使满座了这点利润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可有可无,实在提不起兴趣来。

杜安全当看不见,继续说了下去:“现在一阶段的目标基本达成,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能商议一下二阶段的发展计划了。”

他这话一出,刚才还要死不活的几个人立刻来了精神。

尹安安歪托着的脑袋一下子摆正了,冯康身子往电脑前凑了一下,束玉停下了笔,从桌上的文件里抬起了头来,也就程泰来一个人还是毫无反应,继续跟条废蛇一样瘫在那里,一动不动。

“在长安系的第二阶段,固有的利润增长点如剧场门票、周边销售之类,还是不能抛弃,同时增加新的变现模式,影院销售。”

既然提到了这里,杜安也就顺带提了一下DKB48。

“大家都知道DKB48,这也算是我们长安系的一份子,只不过发展路线不同。主攻歌舞的DKB48在我们长安系中算是发展的最快,也是最早达到了满座、完成第一阶段目标的剧院,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后,它们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多渠道变现,开始筹备她们的专辑,而放在我们这几家主攻影视的剧院上,就是拍电影了。”

拍电影?!

参与会议的几个人的眼睛更加亮了。

说到拍电影,可没有人比他们面前这个正在讲话的家伙更在行了!

冯康第一个忍不住,率先开口问道:“杜总,你亲自来拍?”

杜安摇头,“当然不是。”

“按照我预想的计划,四家剧院每家都要出一部的,全部都是我来拍累死我也拍不出来啊。而且如果都是我自己来拍的话,我还要搞剧院干什么,直接自己弄个工作室不就成了?”

“这电影嘛,还是让他们自己来拍。”

杜安此言一出,刚才兴奋过来的几人立刻又偃旗息鼓了下去,冯康气馁却又不失客观地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杜总,就算是我们能出钱给他们拍,但是就我们剧场里那些导演和演员的水平……观众会买账吗?我就怕到时候能不能回本都不好说。”

尹安安也同意冯康的意见。

“杜导,如果这样的话全部都是新人的作品,我不认为能取得好成绩,这么做的结果只会是往水里扔钱,毫无效果。”

束玉也点了一下头,言简意赅道:“同意。”

杜安就知道他们会有这样的疑虑,说道:“现在剧院上演的这些电影不就是他们在导、他们在演的吗?不还是有很多人来看?这说明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创作能力的,是经过了市场的检验的。”

冯康又道:“这不一样。现在剧场的短暂繁荣,和剧场正在上演的这些剧目有关——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剧目都是杜总你提供的剧本,在我看来这是基石,更加说明了需要杜总你的参与电影才能成功,光靠他们的话很难。”

这时,没等杜安回应,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束玉开口了。

“我觉得还是像我们计划好的那样,由你在这几部作品里挑选出市场反响最好的一部,然后由你来拍摄。”

她这就提到了杜安曾经说过的话了。

杜安拉她入场长安系的时候曾经对她说过一个计划,那就是:把长安系作为实验室,杜安在这里投放自己的创意,筛选出市场反馈最好的一部来拍摄电影,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收益。

在束玉看来,杜安已经做到了他承诺的前半部分——不管是百乐门的《回到未来》,还是长安道上的《黑衣人》,都是杜安提供的剧本和大概分镜图——现在就差后半部分,筛选出一部市场反馈最好的来拍电影了,而不是突如其来地要把所有的都搬上大银幕。

面对束玉的提议,杜安摇了摇头。

“太慢。”

不等几人再发言,他直接自己说了下去:“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没错,我承认,如果是我来拍的话,那么票房成绩肯定会比他们拍的好得多,但是我们的目光真的要这么短浅吗?”

与会几人之前还不把剧场门票的这点蝇头小利放在眼里呢,转眼就被杜安说目光短浅,都有些不服气,杜安却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自己继续快速地说下去。

“没错,如果按照我想的那样把电影交给他们,四部一起上,赚的都不一定有我多,但是他们量多啊,而且他们还年轻,市场对于他们是完全敞开的。”

“打个比方,我拍一部电影获取的利润为10,他们为1,他们加起来都没我多,但是市场对于他们是开放的,当他们积累了经验、技术、人气之后,他们的吸金能力会增长,明年或许就是2,然后后年是3,以此类推,而我的吸金能力基本上已经到顶了,最多也就11,12这样子了,这样一算的话,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他们加起来的吸金能力就能超过我了。而且这只是在建立在四个团队的情况下,依据我们现在的团队建设,将来完全有能力做到一年上8部电影,甚至12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一个人的吸金能力如何能够与之相比?”

杜安深切地明白正确的洗脑技术该是怎样的,所以他根本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直接快速地继续说下去。

“这是从长远的发展来考虑,另外,就是可接触养成式偶像的特质了。”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举办一个奖项,这个奖项和华表奖不一样,我们不需要评委,唯一的评委就是市场,也就是钱。”

“现在的电影奖项太单调太迂腐了,只会从技术性、思想性、社会责任感什么的来评价一部电影,却忽略了电影最重要的一个属性,那就是娱乐性。”

“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电影奖项也不该是这样的。”

“电影应该是海纳百川的,只关注艺术深度,本身就是一种迂腐,是一种罪恶,只有这种奖项存在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行为,我们应该给那些致力于为观众提供观影享受的工作人员们给予奖励,鼓励他们多创作这样能给观众们带来观影享受的作品,而娱乐性怎么评判?很简单也很公证,那就是票房数据。”

“这些电影的票房数据将会作为它们优劣的衡量标准,在年底的奖项评选中获得相应的名次,然后规定相应的奖励标准,比如说第一名的剧组成员会享受到工资翻倍、票房一定比例提成等奖励,对外资源、场外演出机会等也按照名次来分配,如果你想让你喜欢的演员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杜安打了个响指,“那就去包场吧。”

“并且为了不至于在电影下画时就确定它的名次,为了给观众多一点期待的空间,我们还可以把本年度后期的家庭市场影碟销售情况也计算进去,和上映票房按照一定比例来分配,共同组成该影片的年度总票房。自己喜欢的演员的票房落后了?怕他伤心流泪,怕他来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

杜安又打了个响指,“那就去买碟吧,一箱一箱的买,买了之后直接扔掉也没关系。”

“票房,将不会单纯地再是票房,它将像网络游戏里的道具一样,成为观众们战斗的武器,由我们来赋予它更多的含义。而这些含义,都是我无法承载,只能由他们来完成的,因为我已经成型了,观众们不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养成的乐趣,只有他们才能胜任,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执意要他们上的原因。”

一番话下来,与会的几个人都听懵了,程泰来也不再瘫在椅背上了,整个人趴到了电脑前。

前面那个以量取胜还好,虽然角度不一样但还能理解,但是后面那些都是什么?

完全用金钱堆砌起来的电影奖项?

公开地号召观众去包场?

买影碟不是为了看而仅仅是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人帮他冲今年的名次?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全部都是钱,彻头彻尾都是铜臭味啊!

尹安安完全无法想象这样的言论会从华表奖历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口中听到,把电影和金钱捆绑的这么密切,就算是她这样一个商业思维很强的人都没想得这么彻底过。

不过杜安的口才不错,硬是把一个铜臭味十足专为捞钱而设的奖项掰成了为观众为影视圈人士谋福利的正义之举,偏生尹安安还觉得他说的没问题,娱乐圈确实需要这样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奖项……

充斥着铜臭的青莲?

好吧,反正听着是没毛病。

几个人中要数程泰来最兴奋了。

也是,他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是处,杜安提到的这种完全用金钱来支撑的体系实在太适合他这种土豪了——他只要想想自己看上谁就用钱把她砸红,然后享受她崇拜的目光,体会着那种自己操控一切的感觉,这种感觉实在太爽了!

这可是玩人,可比玩什么网络游戏玩车的要爽多了。

“这样……能行吗?”

冯康犹豫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观众会为他们花这些钱吗?”

杜安相信这也是另外几个人的疑问,于是解答道:“会的。”

“你刚才的报告也提到了,剧场这种模式的观众粘着度非常高,70%的观众为固定观众,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同一部稍加修改的戏能让他们买了门票一看再看,可见他们的忠诚度有多高了,他们会买单的。而且我们的电影门票除了这部分的附加含义外,同时还有电影票本身的基础含义,并不是完全替代,只是一种促进增长的补充手段而已。”

“观众的忠诚度不需要怀疑,我们现在要操心的,只是该如何去扩大受众群体,而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多题材多元化的多部作品,显然就是一个接触外面扩大受众群体的好机会,所以我说,不能筛选,要上就全部上。”

杜安看了看显示器画面上几人的表情,最后说道:“当然了,前期的市场开拓单纯依靠他们的力量或许有点不足,我会采用监制的方式来辅助他们进行创作,保证影片的顺利生产。也就是说,暂定的四部电影全部要拍,我全部都担任监制,并且今年十月前四部电影要保证全部上映,以赶上暂定年底的奖项评选。”

如果说杜安前面所说的还只是计划的话,那么他最后说的这个无疑是整个计划的强力发动机,给整个计划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一年5部杜安作品……

冯康愣了半天,最后才喃喃地说了一句:“杜总,你这是要毁了中国电影啊……”

如果让杜安用暴力打开这个局面、把他设想的东西实现的话,冯康完全无法想象那样一个以票房为主流标准评价一部电影的世界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