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暴发户与“累世贵族”

刘墉以直隶总督的身份调动京师军队五千余人封锁了京师全部的城门,宣布关闭城门,又派遣军队用鸟枪、火炮威慑要出门的人,以此逼退他们。

在人群最多的广宁门处,刘墉亲自现身,带着兵马用武器威慑百姓。

百姓虽然惊恐,但也依然有勇敢的上前愤怒的表示要出城,情绪激动,眼看着就要冲击清军防线,结果刘墉举起鸟枪朝天鸣放,清军士兵也一起举枪朝天鸣放,吓住了人群。

见人群被吓住,鸦雀无声,刘墉这才点了点头,缓缓开口。

“兰芳妖国的确残忍嗜人,有些事情你们既然知道了,本官也就不瞒着你们了,你们知道的都是真的,之前离开的那些人,也的确都是京城里官员们的家眷,都是些老弱妇孺。

但是本官要告诉你们,京城里的官员们,包括皇上本人,还有本官本人,都没有离开的打算,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是大清的国都,我等身为官员,怎么能随意离开?

本官在这里,军兵也在这里,诸多官员也还是留在了这里,离开的只有老弱妇孺,青壮男子一个都没有离开,而是决心留在京城,与兰芳妖军决一死战!

他们虽然强横,但是我等大清男儿难道不是男儿吗?我等难道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吗?他们会用妖术,我等男儿难道就怕了他们,要让他们吃掉我们的妻子儿女吗?”

刘墉一番大义凛然的宣讲之后,把群情激愤的百姓说的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他。

也不等他们有什么反应,刘墉继续带起了节奏。

“我知道你们怕,怕,人之常情,这不奇怪,所以你们要走,本官也不想阻拦太甚,老弱妇孺可以走,十四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都可以走。

但是除此之外的青壮男丁不能走,青壮女子若有愿意留下的,本官欢迎,并将给予赏赐,本官与伱们一样留在这里,身为直隶总督,本官守土有责。

虽然妻子儿女离开了,但是本官这个人就守在这里,一步不离开,而这里不单单是本官的家,也是你们的家,你们如果不守在这里,被兰芳妖军突破了京师,你们的妻子儿女父母,能活吗?

天津已经失陷,大清军队正在和兰芳妖军做殊死之战,眼下战况不是很好,之前甚至一度被兰芳妖军打到了通州,京师告急,这都是真的。

本官也不敢保证接下来大军就能收复天津,更不敢保证兰芳妖军不会打到京师来,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坚守京师,不能让兰芳妖军越过京师,去追击我们的家人!”

刘墉说着说着便红了眼睛,流下眼泪,一边哽咽一边演说,颇有些撕心裂肺的感觉,叫人看了便受到感染,忍不住跟着一起流泪。

一番演说之后,刘墉下令军队打开了城门,然后军队分列道路两派,让开了道路。

过了一会儿,人群开始流动,但是离开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孺,青壮男子与妻子儿女父母相拥泣别,约定让他们先去山西,如果幸运的话,或许一家人还能再次相见。

如果不幸,那么此生就此别离。

一幕幕骨肉分离家庭离散的悲剧就在这里上演着,人间最真挚的情感就在这里爆发了。

而就在广宁门城墙上,和珅和王杰躲在城墙后面看着城下的一幕幕,相视一笑,脸上多多少少带着些嘲讽的味道。

“要么怎么说人家这名门出身的和咱们这些人不一样呢?”

和珅嘲讽道:“刘家四代为官,这数代做官的人家就是不一样,总有些这样那样的小窍门是家里的不传之秘,咱们这些人根本就没地儿学,只能眼睁睁看着。”

王杰也跟着嘲讽一笑。

“谁说不是呢?人家的爹可是本朝唯一一个被皇上承认为宰相的人,咱们这种半路出家的,可比不上人家那么底蕴深厚,眼泪说来就来,办法说有就有,你瞧瞧这把人给哄的!”

虽然两人一個是满人一个是汉人,但是和珅和王杰都是靠着自己的能耐走入官场的。

和珅就不说了,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能读书还是因为旗人的关系,能有今天还要算他自己聪明有天赋。

王杰也差不多,八岁丧父,家境贫寒,靠着自己的能耐成为清代陕西的第一个状元,地地道道的学霸,十分牛逼。

这两人都不算是什么好出身,在刘墉面前,他们的出身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所以素来瞧不起靠着家世上位的膏粱子弟。

但是有些时候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出身好,四代为官之家,还真不能说人家什么水平都没有。

就是靠着老爹上位的膏粱子弟,那人家也是有本事的。

就这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领,给人家骗的一愣一愣的居然还不知反抗,自己赚了名声好处还要得到人家的佩服,最后连命说不定都要搭上。

但只要操作的好,人家愣是能全身而退,最后还能有个好的结果,皇帝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把刘墉怎么着,甚至还会更加任用他。

此前梁国治病死之后,就有传言说刘墉要进入军机处了,但因为乾隆五十二年年初刘墉泄密事件导致弘历对刘墉产生看法,所以最后是资历不如刘墉的王杰被弘历选中,成为军机大臣。

所以严格来说,王杰和刘墉还是竞争关系。

眼下看着刘墉大放异彩,展现了属于家族的底蕴,王杰心里没点想法是不可能的。

和珅也差不多,刘墉仗着家世好,老爹很受弘历的喜欢,所以与和珅有过不少次的政治交锋。

也就这些年刘墉不断犯错而和珅不断讨好弘历,使得弘历更加信任和珅而不是刘墉,刘墉才略有些收敛。

除了阿桂,和珅最大的对手就是刘墉了。

而现在阿桂死了,只有刘墉能算是和珅的对手,军机处眼下连续失去两个人,要是让刘墉在这里立下大功,那么刘墉进入军机处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届时,军机处里又会是另一种局面了。

刘家四代为官,从顺治时期就开始做官,是带清最早的一批汉官之一,尤其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为官四十多年,以汉人的身份做到了首席大军机,在官场上有深厚的政治人脉,这一点是和珅远远不如的。

与刘家相比,和珅才是那个真正的暴发户,属于吃相难看、粗鄙不已的那一批,而刘墉则是“累世贵族”,实实在在的oldoney。

如果让刘墉进了军机处,在阿桂已死的当下,难保不会出现刘统勋之后的第二个汉人出身的首席军机大臣,难保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向他靠拢。

阿桂的确是死了,但是和珅重要的臂助福长安也死了,弟弟和琳也死了,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顿时感觉自己在朝中很是孤立,缺少政治同盟。

弘历的确偏好旗人,防备汉臣,但是刘墉是刘统勋的儿子,情况不一样。

弘历也是讲究特殊对待的人,比如当初他曾让汉军旗出身的李永芳的后人出任满军旗都统,引起很多满人的不满,但是弘历十分坚持,并表示李永芳的后人不能和其他汉军相提并论。

那也是自然,李永芳可是带明第一个投降努尔哈赤的将领,属于领头人。

而刘统勋作为第一个汉人首席军机,难保弘历不会对刘墉另眼相待。

有此先例,再加上刘家四代为官积累下来的深厚人脉,容不得和珅不小心翼翼。

于是和珅眼珠子一转,看中了同样资历浅薄、出身贫寒的王杰。

“王大人,您说刘墉进入军机处的话,对咱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和珅意有所指的看着王杰。

王杰看了和珅一眼。

“和大人这话可有点意思,刘墉是否能进入军机处,那是皇上才能决定的事情,与你我有什么关系?皇上愿意让他进,他就能进,皇上不愿意让他进,他怎么都进不去。”

“话是这样说,但是之前梁国治病逝的时候,朝廷里关于刘墉要进入军机处成为大学士的消息可是甚嚣尘上,而最后却是王大人您进入了军机处,您想啊,这刘墉心里能没点什么想法?”

和珅俊美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人畜无害的笑意:“刘家四代为官,他爹刘统勋数十年官场生涯,人脉深厚,刘墉自己也是多年宦海沉浮,也有自己的关系。

他不入军机处还好,一旦入了军机处,成了大学士,手上的权柄一多,原本那些对他避之不及的人可都会扑上去讨好他,求着他,哄着他。

到时候,什么好事儿都要紧着刘墉来,皇上也会更多的向他问计,然后咱们两个可就是门前冷落鞍马稀咯,您说是不是啊,王大人?”

王杰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而后扭头看着和珅。

“此前我听说刘墉曾经与和大人有些不愉快的地方?”

和珅点了点头。

“挺久之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资历尚浅,也年轻,刘墉仗着家世好,对我颇为不屑,不过事情都过去了,我也不怎么在乎了,倒是王大人您,顶了刘墉的位置,叫他期望落空,他这心里可不好受哦。”

王杰深吸了一口气。

“我的资历的确不如他,出身也不如他,但是那又如何?他自己触犯了皇上的忌讳,难道还能怪我不成?这难道是我的错?”

“事情是这么回事,奈何这人之心,海底针,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和珅缓缓道:“这件事情,咱们插不上手,甚至咱们要做的事情也要靠着刘墉这番操作给咱们打基础,坏他的事情是做不到,他必须要成功,而他成了,必然能进入军机处。

到时候,他锋芒毕露,咱们可不要避其锋芒吗?届时就看着他威风凛凛,而你我二人则要居于其下,闹不好,首席大军机的身份还要给他得了去,您甘心吗?

当初,您可是正儿八经的状元出身,而刘墉则是靠着乃父身份,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连跳四级,直接参加会试和殿试,比您寒窗苦读可要简单的多,您能咽得下这口气?”

王杰的目光变得有些阴沉了。

他这种靠着勤学苦读一路过关斩将、突破六级考验逆天改命的人,最讨厌最看不起的,就是靠着关系混进来的人。

我十年寒窗苦读,凭什么叫你一个纨绔子弟跟我同台竞技?

你也配?

但王杰并未失了分寸,他很清楚和珅的目的。

“和大人对王某说那么多,想来也是有些想法的吧?”

“和某的确有些想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为王大人考虑。”

“为王某考虑?”

“和某虽然年轻,资历浅,但是和某是旗人。”

和珅笑道:“旗人有旗人的仕途,刘墉再怎么劳苦功高,除非入了旗籍,否则也不可能真正威胁到和某这个旗人,皇上也不会让他威胁到和某,但是王大人,您就不一样了,您这个状元,可比他那个二甲第二名来的更有含金量啊。”

王杰抿了抿嘴唇,盯着和珅,心中思绪百转千回。

的确,和珅说的是实话,他再怎么年轻资历浅,他也是旗人,虽然不是上三旗的人,但是和珅所属的正红旗也是下五旗之首,地位也是有的。

在大清,旗人有旗人的游戏规则,旗人有自己的仕途通道,和汉人牵扯不到一块儿去。

刘墉再怎么牛逼,他也是个汉人,不是旗人,侵犯不到旗人的政治基本盘。

但是对付他王杰,还是颇有余力的。

如果他真的因为军机处的事情而对自己心怀不满的话……

思考了一阵子,王杰看了看和珅,向和珅露出了一丝笑意。

“过去,王某对和大人多有误解、诘难,和大人不会怪罪王某吗?”

“此一时,彼一时,阿桂已死,过去的事情,那就让它过去吧。”

和珅忍住惊喜的情绪,微笑道:“死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着,和某更想向前看,而不是盯着后面不松开,况且和某眼下也是势单力孤,王大人若愿意伸出援手,和某不胜感激。”

王杰点了点头,想了想和珅眼下的处境,

“既如此,往后,还请和大人多多照拂,但凡王某力所能及之事,还请和大人不要吝啬金口。”

和珅大喜,立刻伸手握住了王杰的手。

“若然如此,就是和某的荣幸了。”

两人相视一笑,达成了属于他们的协议。

旋即,王杰向和珅问了一个问题。

“董诰也是军机大臣,在朝中颇有些声望,和大人不想着与董诰携手吗?”

和珅冷笑。

“王大人有机变之能,我深深感到佩服,而董诰,虽有办事之能,却拘泥于酸腐儒道,终究非我同路人,不过我看他也未必能和刘墉走到一起,所以其人,无所谓。”

王杰对和珅的这一看法颇为赞同。

董诰身上的书生气太重,如果只是一个学者,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董诰同时还是一个大臣,一个军机大臣,如果书生气太重的话,显然不适合在帝国权力核心长久办事。

事实上和珅和王杰都为董诰能进入军机处感到意外。

虽然他确实有点理财的能力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