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侯世达以他最欣赏的三个痴迷于递归的天才为名,写就了一本有关递归形式的奇书——《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Godel, Escher, Bach),以下简称《集异壁》。这本荣获普利策奖的著作,探索了这样一种系统的特性:在这种系统里,系统会把自己的输出重新归入系统自身,创造出新的事物。《集异璧》用恰到好处的风趣和幽默,描绘出了这些“怪圈”。很难想象,在同一主题上,还有比它更好的其他著作。
递归的力量同样塑造着技术元素。如侯世达所示,计算机编程正是建立在怪圈和后退的概念之上。最极端的代表,就是错误编程中臭名昭著的“无穷后退”循环。技术和生物学类似,由“反馈回路”控制。几经曲折之后,技术会创造出了一些奇怪的“影响怪圈”,通过这个怪圈,技术元素被注入了新的力量。因此,递归循环便是自展和自创的主要动力。
进步、智能,以及生命本身,在本质上都是由自展、自创、自生、自源这些递归形式所推动的。在彼得·温尼沃特尔(Peter Winiwarter)1986年的论文《自我意识》(Autognosis)中,我发现了下面这个关于自组织种类的列表:
形式的形式。
维度的维度。
主宰自然法则的自然法则。
系统的系统。
控制的控制。
层次结构的层次等级。
循环的怪圈。
意识的意识。
组织的组织。
进化的进化。
结构的结构。
证据的可证性。
创造的创造。
乍一看,这些术语似乎自相矛盾,甚至还有着不必要的重复。但仔细玩味的话,它们就不会显得比“网络的网络”更加自相矛盾且重复罗嗦了,我们今天的互联网正是所谓“网络的网络”。在《宇宙奖金池:为什么我们的宇宙对生命来说刚刚好》(Cosmic Jackpot, Why Our Universe Is Just Right for Life)一书中,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向我们介绍了他对支配宇宙自然法则的法则的研究。像所有的元形式一样,这些元法则也有力量来自哪里的问题。它们的力量是在循环内部,还是在循环之外呢?当140亿年前宇宙形成时,元法则是在宇宙内部,还是在宇宙之外呢?如果塑造自然法则的法则是在宇宙的外部,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必有一个系统包含了所有的系统,必有一种形式包含了一切形式,必有一种控制控制了所有控制,必有一种组织方法组织了所有的组织。证据的结构必然可证,类型的类别必然会归入某个类型的类别。
是不是什么东西都有元呢?
那么有元的元吗?正如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所言的那样,创造的浮屠之上,必有一只乌龟,被另外的乌龟踩在背上;或许元也会成为其他元的垫脚,以此类推,扶摇直上云霄。塑造法则的法则被法则所塑造。但乌龟或元所组成的浮屠,却是对这种堆栈的错误思考,因为塑造“塑造法则的法则”最终会被最下面的法则所塑造。正如戴维斯所指出的那样,或许在事实上,人类的观察塑造了宇宙的法则。如果从正确的制高点观察,元循环就只会扩大到包含更多的元层级,因此所有的东西都会在一个更大的循环之中循环回来到自身这里。
宇宙在最大的尺度和最小的尺度中都有和量子力学相似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递归循环的例证。
对技术元素来说,这意味着潜在的递归循环越多,生成的元层级越多,被设计进入自生中的自生越多,技术元素就会像我们在类似的自生系统(例如生命和智能)中所发现的那样,变得越发栩栩如生。
除此之外,当回馈变得疯狂古怪的时候,会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在其中寻找基因控制基因、法规授权的法律、软件编写软件、智能设计智能的方法。在这些怪圈中,元是王道。
2008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