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风雷不及掩耳

前来议和的六人,俱是海内闻名的名士。便是为袁术下令所杀的阴修,也曾担任颍川太守,他曾举五官掾张仲方正,察功曹钟繇、主簿荀彧、主记掾张礼、贼曹掾杜佑、孝廉荀攸、计吏郭图为吏,可以说颍川年轻一辈的才俊,多为他旧臣。可如今遭遇身死名辱的境地,又有谁能料想呢?

陈冲最后挥袖说:"我们既然提兵上雒,不迎回陛下,是决计不会罢休的。诸公便回报董卓:二月之内,有山东将士二十万众,心怀忧愤,感念君恩,必赴国难!他若有胆,可尽提山西之兵,与我等会猎函谷!"

说完此言,陈冲不等袁术反应,下令将送韩融等人出城,自己亲自跟随。等到出得袁府,不再有刀兵跟随,韩融长舒一口气,他存了一丝侥幸,再问陈冲说:"庭坚,公路悲恸不能视事,如今当真不能休战吗?"

陈冲与这位世交伯父直言说:"元长公,刀戈即动,岂能轻弃?若我当真罢兵,赤血再流百年,后人将如何看待我等呢?事已至此,不死不休。"

韩融大为沮丧,他便和陈冲谈起如今长安局势,董卓坐镇前线,长安朝堂全是左将军董旻做主,但对朝中公卿尚算友善,便是荀爽、蔡邕等人都青云直上,因此朝堂尚算安稳。只是京兆迁去数十万河南百姓,大多无力求生,只能四处流散乞活,沿路来四处都是难民。

问他何时回命,韩融则说他还需往酸枣一行,除去与袁术的议和外,他还肩负与袁绍议和的重任,从此看来,董卓是打算全面示弱了。陈冲还在沉思董卓后续布置间,韩融已然上马,与陈冲拱手告别。

回到袁府前,阴修已被剐了一百余刀,显露出两根深白的肋骨。近五十年纪,已眼见不活了,却还要受这般苦难,陈冲看了也觉不忍,对正行刑的刀手说:"不必如此,给个痛快罢。"

他又说:"我自与骠骑将军去说。"刀手闻言松了口气,对阴修颈部干脆开了一刀,阴修很快就脸色惨白,气息消散。刀手则蹲在地上歇息,毕竟活剐对刀手的要求也很高,他也割得大汗淋漓。

让魏延等人将阴修尸骨收敛好后,陈冲再进屋与袁术言论,袁术得知消息,果然质问他说:"阴修如此小人,你竟也包庇他吗?"

陈冲只能好言劝阻说:"公路,此时非是复仇时机,讨董未成,汉室未安,阴修毕竟社稷重臣,杀之已过,奈何剐之?便是心有所念,也得等讨董事成之后。"

虽知陈冲所言有理,但听闻后袁术仍是闷闷不乐,他先说道:"不杀阴修,我念头不畅!"随后又觉无理,转而便追问陈冲道:"既如此,北路军准备何时行事?我等即下雒阳,总不能如你所言般,仰攻函谷罢。"

此时时机仍显稍早,距离河东大河封冻,少说也有一月之久,但陈冲为安袁术之心,也说可以开始准备了,只是仍有三事要做。一是在箕关虚张声势,再牵扯些董卓兵马;二是与袁绍等人交涉,避免入关时为其袭取后方,三是再与西凉韩遂马腾联络,与他们确认出兵的时日。

这三事都并非难事,与袁术合军后,中路军膨胀至十万兵马,孙坚领三万进驻至谷城,三万由袁术亲领坐镇雒阳,陈冲亦率军两万在雒阳协调,令魏攸别领两万,与田楷进驻箕关。

为了壮大声势,魏攸特意多建营房,令部众夜里退后,白昼举旗拖尘而来,箕关的凉人见之丧胆,竟直接放弃箕关,撤军至邵亭。斥候来报说,邵亭之众已据有近两万之人,领军主将似是南中郎将牛辅。

而与袁绍等人接洽,陈冲亲自往之,袁绍等人不知所措,唯有臧洪欢迎他到来。陈冲当众与袁绍立下誓言,以犬血再写盟约,望两军为讨董齐心勠力,若唯此誓,天人共戮之!

事后,陈冲又与众诸侯一一谈心,便连袁绍,都与他寒暄了两日,言及袁氏满门为董卓屠戮之事,陈冲假借袁术为名,邀请袁绍到雒阳拜祭,袁绍勉强应之。见他口是心非溢于言表,陈冲索性便住在酸枣,每日与雒阳书信联系。

如此一来二去,时间很快到了十月底,韩遂得知如今雒阳形势,很快便托信使回复说:"**至蒲坂,凉骑至槐里。"槐里距长安六十里之遥,言下之意也已准备齐全。

万事周全,陈冲当即遣使传信晋阳,信上内容不多,是两人早已约好的暗语:"白马下潼关,西风过茂陵。"

刘备接到信件后,按原计划做出部署:

奋武将军公孙瓒率军一万五千人,以幽州别驾从事田畴为辅,乌桓校尉严纲、振威校尉单经为先锋,阎柔、公孙越等人为中坚,走吕梁小路直取蒲坂。

白波将军郭大率军一万五千人人,徐庶亲入其军中为辅,其余四帅除胡才留守,李乐、杨奉、韩暹皆随军出征,他们绕路上郡,出雕阴直取华阴。

征西将军刘备自率两万余众,分为前中后三军,以东平校尉张飞与赫连凡莫领前军、并州治中从事虞翻与军司马刘德然领后军、军司马田豫、公孙范、孟建等随自己入中军,此路拒董卓最近,因此兵力最多,他们将先取安邑,再取大阳。

十一月初三,大军终于开动,犹如雷霆。公孙瓒自中阳先动,他们带了十日干粮,出中阳,绕通天山,接连越过蒲子、北屈,于十一月初七直抵采桑津,留下千人后,他随即从冀亭而出,沿汾水直下汾阴。

与此同时,刘备一行飞河跨山,连下永安、平阳、临汾,于十一月初九兵临至安邑城下,河东太守王邑正在城中,他虽服从于董卓,但因与陈冲素来交好,又听闻并人大军出河南,因而未曾对并州设防,刘备这才得以驰骋河东之间,如入无人之境。

刘备亲自策马至安邑之下,到城前呼唤王邑。王邑上城楼前说:"我与**虽素未谋面,但与陈君则有世交之谊,今君率军出州,无故犯我疆界,是何居心呢?"刘备仰望城楼,抬首高呼,字字沏清:"我率军勤王讨贼,需何居心呢?"

一句勤王讨贼,掷地有声,王邑无颜回答,周遭也一阵纷乱。只听刘备在城前继续承诺,只要王邑随军讨董,大军沿路不杀一人,不取一物,不扰一民。他如此承诺下,王邑斟酌形势,终究决定开门投降。

入城以后,刘备留三千军士驻守,将安邑郡兵遣散归乡,执意留下的则让他们北上闻喜驻守。

而后他马不停蹄,更换旗帜,假借王邑的名号,走吴山翻越颠軨坂,直至大阳城下,王邑亲自叫开大阳城门,领一万士卒入驻。

同时,刘备踏马大河,踩坚冰至陕县之北,陕县令远望旗帜,误以为是董卓自河东调来的援兵,也开城让刘备入驻,刘备于十一月十二,成功占领茅津,并继续向东西夺取险要。

此时董卓正屯兵于东部一百里处的渑池。自兵撤雒阳以后,他派董越领万人守函谷关,胡轸领两万守新安,牛辅领两万守东垣,自己领五万众在渑池休整。

十四日得知刘备占领陕县、大阳,董卓勃然大怒,他在军议上叱骂道:"我待王邑可谓推心置腹,他便是这般回报于我?"说到这里,他挥手折箭,对众人郑重道:"我不杀王邑,有如此矢!"

但如何对敌,众人却一筹莫展。此时众军休整数月,多已恢复战力,但渑池与陕县之间,却是一条极为狭长的山道,两县相距仅有百里,但跋涉之难却不逊于千里。

凉人又须自低处仰攻。一想到被并人占据高处,加以箭矢石雨,凉人便是数倍于敌军,也难以速克。更何况陈冲、袁术十余万大军正在函谷关东虎视眈眈,所谓进退维谷,前后失据,说得便是凉人此时的情形。

这时侍中李儒献计说:"刘备远道而来,翻越一郡,所用兵力并不能多,我军虽难以西行,在京兆却还有兵马,胡骑中郎将段煨拥军三万,羽林中郎将**率众二万,各自在扶风、冯翊。何不如诏他二人领军往东,渡蒲坂,断刘备之后,刘备四面受围,久不能持,其围自解。"

这计策大受众人赞许,但董卓使者走小路至华阴时,望见城墙上唐突飘起黑底红边的白波旗帜,又见不少黄巾打扮的士卒往来,观察打听之后,这才得知西河的白波军已夺下城池。

到临晋时,使者遇到流窜的难民,听闻蒲坂一带也为人攻占,打出的正是大司马刘虞的旗帜。

蒲坂以西,与长安只有三百里沃野,快马奔驰,一日便至,一时间关中谣言四起,人心浮动,朝中公卿多有暗中遣使至蒲坂者,为公孙瓒提供信息,鼓励他**长安。

被董卓牵往关中无处安家的难民,也都相互传说,大司马温恤黎庶,在幽燕安生流民,德化贼乱,天下皆为之归心,我等无处求生,何不去聚众归顺呢?于是长安左右,难民结伴依扶,东向成云。

段煨、**接到相国命令,不敢怠慢,只留一万军卒继续驻留长安,剩下四万军卒直趋蒲坂之前,但在临晋之前,他们便不得不止步了。

雒水以西,难民在城下多如蚁群,道路两侧多是冻毙的尸体,寒风如刀,乌鸦乱飞,疫病正飞速滋生,凉人军卒中接连出现咳嗽高热的症状,段煨与**商量后,决定先在此暂歇。

但与此同时,十一月二十六,韩遂率兵马四万出陇西,接连攻克汧县、渝麋,在三十日进围陈仓,陈仓令梁双率众五百死守,但兵力悬殊,恐将不日沦陷。

接连的坏消息传到渑池,董卓军心大乱,不少人都悲叹说:春夏时纵横大河,横扫万军,怎么半年以后,便到如此境地,是天意丧吾吗?

如吴匡等在雒阳政变中倒戈向董卓的,此时也向雒阳暗通书信,但为董卓抓获信使,相国毫不客气,将这些人拖至军前,五马分尸。

军中方才一时安稳下来,但如何破局呢?董卓拿不出主意,又不愿与陈冲死战,他日夜摩挲那柄项羽之刀,心想若是兵败如山倒,自己也当如霸王般自刎。

十二月初五,李儒下定决心,对董卓谏言说:"相国,如今我军身陷绝地,已到死中求生,乱里求活的境地,韩非曾言: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我等实无这般堪破是非,辨别虚实的才能,所以才到如此地步。"

董卓"哦"了一声,他拍甲上尘埃,面无表情地问李儒说:"文优,如此说来,你是有人举荐于我?"

李儒跪地三叩首,而后郑重说道:"禀相国,我举荐城门校尉皇甫嵩,出任司隶校尉兼车骑将军,与左将军录尚书事,都督关中总军事!"chapt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