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振兴燕国民生【三】

白皮猪的进口对容铮来说事关重要, 因为大燕朝的当地黑猪产量不仅不如白皮猪,而且每年生养周期起码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出笼宰杀,所以时间造价成本也比白皮猪高。

容铮现在需要的就是大量猪肉进行量产, 然后她要让整个燕国的人都能吃上猪肉,强身健体, 为一统天下做打算。

她不担心现在的燕人的口味是肥肉, 因为人的口味可以随着时间改变。但唯独这黑猪的量产是怎么改变也赶不上白皮猪的产肉量高。

同样,容铮给了雷云一个农作物历史的使命任务, 雷云也很快就出发了,他出发的时候还不忘记将种植土豆的地方告诉黄禹。

黄禹将一百亩土豆种植已经可以收成的事情告诉了容铮。

容铮很清楚土豆三四个月就能收获一次, 而她之前遇到雷云献土豆已经是差不多这个时间点了。

容铮当下就带着葛秋一起去看土豆的收割, 不出意料,一亩地收获了二千斤的土豆, 一百亩估计差不多二十万多斤。

葛秋看着巴掌大的豆子从土里被人用锄头给刨开, 然后一颗金色的豆子就出现在他面前,然后他拿着土豆端量了一下只觉得这玩意新鲜, 看起来就是可以吃的东西。

容铮见葛秋捧着一颗土豆, 她道:“葛大人想尝尝凉拌土豆的美味吗?”

“凉拌...土豆?”葛秋听说过凉拌黄瓜和凉拌松花蛋,就是没听说过这个金豆子也能凉拌。只不过陛下这么说了他当然要给面子了。

他立即点点头。

容铮就让黄禹去御膳房按照她说的步骤去做凉拌土豆。

没出一炷香时间, 御膳房的御厨们果然一流的厨师, 直接还原了凉拌土豆的美味。

葛秋只吃了一口, 他再端起另一个碟子将脸转过去,快速进食。

等吃完了,他擦了擦嘴角觉得要是来碗饭就更香了。随即他不忘道:“启禀陛下第一口的味道尚且怪异,可第二口第三口似乎逐渐让微臣尝到了此豆的美味。”

容铮拿着筷子盯着剩下的一盘,她想起燕儿最近总是食欲不振的样子,她便端起来用碗盖好, 让黄禹给燕儿送去。

黄禹便端着碗道:“陛下,我想娘娘应该是吃不上这凉拌土豆丝?”

“燕儿怎么了?”容铮立即担心起来。

黄禹见陛下误会了,他赶紧道:“您别着急,其实是莫夫人最近感染了风寒,娘娘又惦记着莫夫人,所以便出宫回娘家探望她去了。”

容铮听后忍不住松了根神经,只是她特别奇怪,昨晚她们亲热的时候大汗淋漓,也没有听燕儿提及过她母亲。

怎么好端端她今天就突然回去了?

还是等她忙完再问问燕儿吧!随即她让黄禹自觉去她的内库里拿一些名贵的人参,还有带着黄太医去替岳母诊脉。

说起岳母莫向容,她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正式见过她?上次她和燕儿成亲岳母也是抱病没来。

等不忙的时候,容铮觉得自己还是要亲自去看望那位岳母。

之后她又和葛秋说起这个土豆的产量。

葛秋表示非常震惊,他到底不愧是兵部尚书,知道当今陛下寻他陪同的用意。

当下,葛秋就道:“陛下,如果这土豆真的像您说的那样无论是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容易生存,那此土豆日后也会成为我大燕的军粮储备。”

“再者说去年的农民叛军刚过去,现在各处又大大小小地发生了粮荒,旱荒,早已经使得偏远地区的百姓不堪负重。朝廷哪怕每年取消当地田税也无法缓解粮食产量不足的危机。”

“不知陛下对这第一批土豆可有什么打算?”

容铮直接开口道:“拨三万斤送到北岛去吧。”

“那是容太皇的水师旧部。不知陛下您的用意?”葛秋其实心里已经明白了陛下有什么打算,但他没有逾越自己的本分。

容铮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卫国的炼铁技术是我们所需要的,而父亲在北岛留下的水师更需要和朝廷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今时不同往日,先帝时期北岛水师或有芥蒂,但现在不是先帝时期,大燕也再没有明确的党分。”

“燕国齐心同力就只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大燕快速崛起,然后...征讨舆国在西北犯下的罪过。”

至于卫国,她同样不会漏了这个国家。这是她一统九州园的地方之一。

葛秋当下就明白了,他身为兵部尚书武官的领军人物之一,自然知道北岛在大燕的战略非常重要。葛秋也表示土豆以后会成为他们各个军营农田要种的粮食之一,毕竟这土豆似乎还可以拌饭吃,要是刚刚再来碗饭就好了。

容铮知道他馋了土豆丝,于是,她就让人去吩咐御厨按照她说的食谱做出各种各样的土豆菜,无论是炖炸焖,土豆都是极好的主食之一和配菜之一。

这个土豆丝首先去了北岛,然后五千斤在朝廷百官那每人送十斤尝尝,其他的再拨一万斤送到了镇口城去了。

当天镇口城的战俘营也吃到了这么美味的土豆炖肥肉。

燕军们还告诉这些战俘这些土豆在京城只有大官才能有资格吃,他们这些战俘真是享了陛下的福。

战俘们经过那么长一段时间的关押,再加上每天好菜白饭供着,已经拱出了不少战俘胖子。

这些战俘日子过得好了,悲伤也逐渐忘记,反抗的心也在消失。

直到土豆都吃完了,舆国那边终于有消息,听说是舆国国主亲自发的文书希望燕国凰皋女帝陛下可以释放舆国的战俘,并且可以以黄金千两来交换这些战俘。

战俘听说了这时所有人才想起自己是舆国人了,那份已经逐渐和燕军打成一团的气氛也在当天沉寂下来。

战俘们听到回去的消息一时喜悦一时悲伤,一时又十分的迷惘。

孟如军听说战俘们回去的意愿还是有的,起码有一半人巴不得回去。现在所有人只能等陛下和百官们提出条件,让舆国赎这些战俘了。

然而,容铮听说舆国终于有了接回战俘的心思了,她没有太多的条件,只是告诉舆国国主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望贵国珍惜自己的子民。”

舆国国主接到这份书信,他只觉得莫名其妙,但凰皋女帝居然无条件释放俘虏让他们回来。

反而让舆国国主心生忌惮了,他还听底下的亲信说三千战俘在燕国吃好喝好,还和燕军打成一团,压根没有被虐待的迹象,也没有之前喊打喊杀,甚至舆国战俘还能自己种田种菜吃,这让舆国国主十分不解。收买人心也不必如此,况且战俘之所以是战俘就是那些打不过你的人,区区三千人何必再重视。

难不成燕国是在炫耀自己粮食多吗?但凰皋女帝无疑是在收买人心,但她杀了舆国那么多军人,难道区区的好吃好喝就真的能收买人心吗!

舆国国主是不信的,不就是过了几个月,舆国的战俘还能完全将自己当成燕人,更别说舆国才是他们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家乡。

于是,舆国国主装模作样地感激了凰皋女帝的宽宏大量,最后还怕她后悔,当夜他的人就直接到了燕国接他们去了。

而接战俘的舆国的一个将领,他见到一堆白白胖胖,气血健康的同僚们,还以为他们作为战俘会饥一顿饱一顿,还要经常遭虐待才是战俘该有的待遇。

现在他看见同僚们比他还要壮,他顿时有些傻眼了。

但他可不敢在燕地夸燕国伙食好,这不是反向打他们舆国的脸吗!

随即这名将领就直接过去哭起来,哭诉战俘们为国为民在异国受苦,真是同乡见同乡可歌可泣。旁边的舆国记录官看着白白胖胖的战俘们,他只能违背良心将战俘们写出面黄肌瘦,走一步,腰杆子都感觉要折了,一阵风吹来,估计都要飘走了。

真是命比纸薄的战俘,但在他们大舆却是值得敬佩的大英雄。

这名记录官写的时候,孟如军就站在旁边看着他胡编乱造,他直接翻了几个白眼,然后对战俘们说了几句相送的话,他便骑马离去了。

而好几个受孟如军恩惠的战俘则是对着他离去的方向深深地磕了个头,这直接让将领和记录官的脸色都变了。

随后,舆国将领就暗地警告那几个战俘:“胆敢有下次,等出了这燕地,老子非宰你们不可!”

那几个战俘只好不吭声了。

其他战俘见此也纷纷熄了感恩的心,他们逐渐麻木起来,麻木地跟着舆国将领回国。

战俘们走出西北的时候还有不少百姓要对他们扔石子,然后官府来了几个官差拦着他们,劝他们回去。

本来百姓们一个个仇恨地对着战俘,等官差报上女帝陛下的名号时,百姓们这才吞下这口气不再动手。

这让舆国将领和记录官们都十分的好奇这位女帝,她真的如各国传闻中那样,她的民心已经达到别人随口提几句就能让人崇仰的地步了?

战俘们一个个心里不是滋味,等舆国将领带着他们出了燕地的官道,将领才问道:“你们在战俘营的时候,有没有听起过燕国女帝的传闻?”

一个战俘将领则是回禀道:“将军,这位女帝陛下的民心在整个燕国早已风生水起,女帝陛下还是燕国的百姓上下,甚至是百官万民追捧的存在。”

“燕国人还奉若女帝为天帝之神女下凡。”

舆国将领顿时不屑起来:“不过是个女人罢了,瞧你说的那样,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也相信燕猪的鬼话,真把一个女人当神女了!”

此话一出,不少战俘的脸色都复杂起来,尤其是一些读书认真的,习得了几分书里的道理,知道凡事凡地都要讲良心。

如果一个人不讲良心,那他的良心还不如被狗吃了。

这也是不少战俘听说燕国女帝被小看,大家心里微妙不舒服,同时也感受到了舆国将领的那份傲慢,像极了他们攻占西北山区时的那份无知的傲慢。

而不同的是战俘们已经知道傲慢后的下场。但这位接他们回去的将领,肯定是高官之子,他连战场都没上过,怎么知道燕军的可怕?

又怎么知道燕国女帝在所有人心里宛如神明的存在?!

就连一些战俘都偷偷地将燕国女帝奉若神女,只是他们不敢说出来罢了。尤其是他们现在身上长的一身肉,养好的伤,一辈子都想吃肉和白米饭的愿望没有在舆国实现,却只有在燕国实现的事情实在是够讽刺的。

战俘们随着将领一句句肆意贬低女帝,诋毁女帝,似乎好像是这样他就能激起所有人战俘的士气一样。所以他就一时逞口舌之快。

就在他一个人在马上哈哈大笑,身边的纪录官都不敢看后面战俘的眼神了。

记录官觉得非常奇怪,明明是自己国家的兵,怎么将军开了几句玩笑,他们非但不领情,还有不少人十分愤怒地瞪着将军。

而那名将军见只有自己笑,他就转头道:“本将军难道说的不对吗?你们怎么一个个都板着脸的?”

舆国也有很多战俘急于回家,于是就勉强扯了一个笑声出来,因为对他们来说燕国的恩惠虽然很大,但他们毕竟是与国人,这辈子也不可能是女帝陛下的子民。所以他们唯有认清现实跟着将军回国,到最后哪怕恢复现状变成之前那般被其他军队轻视的地步他们也只能认了。

只因为他们在舆国还有家室在,他们无法抛弃家人,而投靠燕国。

更别说燕国也不一定接受他们。

就在不少人在沉默中度过时,舆国将领十分不悦地道:“等出了燕地,你们可要拿出骨气来,还是和从前一样对燕猪进行挑衅,可别回国就丢人现眼了。让大家说你们被燕猪养的好生似猪一样!!”

“舆国的饭菜难道就没养过你们!还养了几十年!再瘦舆国也是你们的家!”

这个将领也不傻他看出这些战俘已经失去了战斗,这会儿心里正惊骇着燕国的洗脑手段,但他不能说出来,而是以这种方式警告他们。

战俘们眼看边境就要到了,他们离燕地也越来越远了,不少的心也逐渐凉了起来。同样也逐渐在接受他们或许永远不能再过上战俘营那样的生活。

直到燕地的国境一出,舆国将领就让人清点战俘看看有没有漏的?因为之前已经点过好几次了,都非常工整,所以一路上将领还比较满意这批战俘。认为他们起码心里还有舆国的,不会因为几个月的饭就被收买了。

结果这次清点人数直接打了他一记脸,记录官在纪录人数的时候脸色也变了,因为这次纪录对舆国军史来说关乎脸面问题,甚至还牵扯到后世对舆国的评价

现在好了,这赶路的中途中居然逃跑了八十多人。

舆国将领脸色顿时充满了杀意,他拔出弯月刀命令道:“即刻搜索附近地带,一旦发现逃兵即刻处死!!!”

他要杀一批人好好震慑这些心散的战俘。

战俘们听说少了八十个人,他们也懵了,刚刚在途中大家在路边停下来解手,也没见少多少人,怎么一股溜还是逃走了那么多人。

当下其他战俘配合起来找人,找了好一会儿,才勉强看见二百米上的高坡,有个几个俘虏在往燕地返回。

舆军将领直接让人射箭,可箭射到了那几个人的腿,那几个人还是爬着也爬下坡了,等其他人跑到高坡抓人,人已经不见了。

这下子八十多逃兵一个都没杀死,结果还让他们跑回去了。

舆军将领当下要返回,记录官却拦住了他告诉他:“燕国不会再容忍我们出现在在燕地内,到时候回去性质就不一样了,更别说燕国眼下早就已经将我们舆国划到要讨伐的名单里,所以这个节骨眼上,将军...还是算了吧。”

舆国将领十分不甘心,但他也只能这么算了。

随即他命令所有人找根绳子将战俘们绑起来,以防他们再逃跑,然后剩下的战俘们就跟着舆国将领回了舆国地带。

而逃走的八十个舆军被附近老百姓发现时,老百姓们赶紧报了官,官府又通知了孟如军。

孟如军还以为舆军出尔反尔,居然还敢袭击燕民,于是他带了一百号人拿着一颗天拿命出营了,结果找到那股疑似要烧杀抢掠的舆军时,他发现是一些老面孔,其中一个还是跟着他宣传过陛下新战争法的小将。

他顿时下马道:“尔等为何没有回去?”

那战俘小将噗一声跪下来请求道:“求孟将军收留我们!!”

其他七十九人也纷纷地跪下来道:“求孟将军收留我们!!”

“求孟将军收留我们!!”

八十个战俘都非常紧张,怕孟如军将他们赶回舆国,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已经在舆国了无牵挂的人了,所以回不回舆国都是一样的。

而且他们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之所以当兵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将军们还对他们不好,更将他们当牲口一样使唤,最差的情况是他们的口粮都会被上将们偷换成猪饲料,压根不将他们当人看。打仗的时候只知道拿他们填命,自己争功。他们的命就不是命一样!

更别说优待他们了,而现在他们受过燕国女帝县的优待还有幸学会写字,他们再傻都知道哪个地方有前途,哪个地方才是把他们当有尊严的人看的。

与其回去再过那种狗都不如的生活,他们倒不如直接投靠燕国。反正燕国舆国三百年前还是一个国度出来的,大部分还是同文同宗的可以说曾经是一家子了。

孟如军在听说他们的拼死回来的原因,他自己也是穷苦人家出身,随即他答应了这些的人请求,只不过,他还得请示陛下。

毕竟他私自留下败军战俘实在是太危险了?

而孟如军也很快收到消息,容铮表示不可宣扬,舆国就不敢声张。

于是这八十号人留下来了,只不过他们还不如加入燕军只能为镇口城的修路工,要接受一年的免费劳改才能加入燕军。

这些战俘顿时感恩戴德,对他们来说劳改就跟种田一样,干完活就有饭吃,也不用担心被将军随意打骂的事情,还不用晚上饿肚子被偷袭。

与此同时,那些舆国战俘当中又一帮是舆国少民出身的,这些少民战俘在被自己的上官允许回家探亲一次,然后必须返营不能逃跑,否则直接抓他们的家人。

可等这一批战俘回到家里,发现他们家空了,听附近的邻居说,他们家人逃到燕国去了,现在是生是死都不知道。

这帮战俘们原本熄了的心又跳动起来,他们谎称回营,实际上在确定家里人都搬走了,他们纷纷也逃到少渠去了。而且还换了少民的衣服。

这些战俘们再一次见识到大燕一个边境,都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而且燕渠省会还运来了五万斤新农作物,听说叫土豆。

现在少民的大家族们纷纷都在抢购这些稀罕物。

还有人听说只要烤一烤,蒸一下,放点盐或者糖,就可以当饭吃了。而且成年男子吃二个就饱的要命,女儿家很多人胃口小点的更别说吃完一个了。

当然还是少民的大家族会跟进潮流,他们听说京城的老爷们都是用来当菜吃的。

这土豆既可以当饭也可以当菜吃,当晚不少人试了,还真的爱上了这个土豆,不过少民们大多数是爱用少民食谱进行煮的土豆。

那就是土豆炖野味,炖菌类,甚至是腊肉干。

这五万斤土豆一天之内被销售光了。

战俘们纷纷吞了口水,然后他们通过少民同胞找到了自己家里人,他们发现自己家里人浑水摸鱼居然已经被少渠登记为燕民了。

以后他们就是燕人少民了。

而他们的家人只要帮他们证明身份,很快他们就是燕人少民的身份。这件惊天喜事让这批战俘们十分庆幸他们没有一头热留在舆国。

只不过很对不起其他舆国的同僚,他们先过上好日子了。

同时放这批战俘回去的小官发现人没了,他们去村里搜人一个都没搜到,还在事后发现这批人投靠少渠了。

这小官顿时大骂少民就是个狗腿子!有舆人不当去当燕猪!还是当着舆国少民面前骂的。

少民纷纷愤怒起来,对他露出敌视的眼神。

很快一个月又过去了,燕国现在并没有上个月那样到处有发展的惊喜,相反还趋于平静了。

只不过还是发生了涝荒,这次灾荒居然在南方的一个省府内,听说是下的雨太多了,又遭逢台风,使得不少农作物被水泡发了再也种不了。所以农民只能用口粮代替播种,但没了口粮他们自然就开始闹涝荒了。

还有一半的饥荒。

只不过没出三天,一批土豆运过去让南方省府这些丘陵地带的百姓们充饥,并且还带了不少的都不少晒干的土豆磨成了粉,然后一道美味的土豆粉在这些地方开始发酵起来了,顺带解决了不少人的饥饿。

起码有口饭吃的受灾的人能活下来,虽然食物暂时有些单调,但总比饿死来的强。

而省府受灾的百姓总共有二十万人,这又是一次大救济,好在燕国上下现在还有一点粮食存储。各地的商人也为了当地能有个所谓的商会可以涨涨身份,他们就纷纷向官府开始投名状。

当地官府自然乐得这帮有钱人为国为民,于是官府就答应这帮人上报户部尚书大人可否在此处立一个商会?商人们听说此事,他们都开始纷纷捐钱捐粮,这些有资源的人一出手,二十万人的生计,起码半年算是不用忧愁了。

再者说朝廷的土豆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扩大到五千亩了,再过二三个月收成,到时候下半年的饥荒也会一并解决。

现在大燕到处处于发展欣荣的气氛,工部尚书袁汉在带领一帮匠师成功将陛下绘制的轨道图和轨道车给具象化了。

袁汉立即让人开始铺条圆轨在地上,总共一千米长,绕着整个校场转就回来了。

容铮听说此事,她飞降到工部。

工部上下现在早就习惯陛下时不时串门了,他们也被陛下允许工作期间不必叩拜,所以大部分颔首点头就算是行了叩礼。

容铮的眉梢现在是压不住地上弯,她看见还原有九成的轨道,她真是越来越满意袁汉和他手下这帮优秀的人才了。

她当下就赏了每人几十斤土豆给大家做菜吃,相信再过不久土豆就不再是稀罕物,她也不必再送了。

袁汉则是要亲自示范一木下轨车,木轨道,他上去后按照迷你版的操作木轨车,拉下了把手,然后手动摇杆,轨车很快就启动了,先是咔咔作响走的很慢,等持续了一段路就逐渐快了起来,直到最后他拐弯的时候压下减速带,等过了弯直接踩了刹车。

踩下刹车那一刻,木头都起烟了。

袁汉见此,他补充道:“果然如陛下所说的那样一定得要铁才行!”

容铮看见行车成功了,倒是刹车有点问题,于是她便建议道:“木和铁交换使用不要都用木头,并且以后刹车只需要在隔一段的铁轨上刹车就行了。”

“这样可以修补一些不足。”

袁汉心想也是,不过这轨道总算是成功了,只不过速度似乎没有那么快。

容铮瞧出她的疑惑,她便将自行车的图交给了袁汉,然后告诉他钻研一种滚珠,大小都要,越圆越好,以后在加速润滑保养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注意。

她觉得铁柱子也可以勉强使用一下讲究代替一些钢珠。

袁汉继续揽下新任务,然后请示道:“那微臣需要开始让下面的人进行选路铺轨吗?”

“选,当然要选。”容铮立即抬起指尖指向皇宫,她道:“从东门直接到京城门口为主干,小支线则通往京城各个大道,只要中间铺一条轨,出车的时候敲锣提醒行人避开即刻。”

袁汉立即给了容铮一个答复:“陛下,那正好我们做了很多木柜,现在只需要直接铺路就行了。”

容铮也隐隐期待起来。

于是袁汉将工部都会铺铁轨的匠师派出去,花了三天的时间铺出三条半铁半木轨路,甚至派了官兵日夜巡视保护道路。

然后,这铺设的木轨路第一天,由百官们使用了,他们坐在铁轨车上,一个车六个人,前面是开车的匠师,就这样进行手推转舵的姿势下,将铁轨车直接运输到东门。

东门旁边就是皇宫,百官们下车后,问身边的人过了多长时间,等有人报数说,他数到一百下,就到了,比他们平常坐轿子还要快一半。

而且轿夫是需要二到四个人抬的,而铁轨车只需要一个人就行了。

这直接让百官们纷纷称奇:“此车真乃神车,也不知道袁大人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肯定是陛下想出来的,他袁汉也不知道哪世修来的福分,竟然让他能获陛下的天赐之技。”

“那以后老臣我赶朝,不就可以省出时间吃早饭了。”

“不仅如此,还可以多睡一会儿。”

“不如我们为此车取个名字!那就暂时叫燕车快驹吧!”

“好好好,快时一阵风,宛马在行,又只有我大燕独一份,燕车快驹也是名副其实了,大人真是取得非常贴切!”

这个名字得到了百官们的一致认同,等上朝的时候,他们发现原先一直比自己早的陛下居然这会儿没来。

等陛下按时间准时到时,尤其是她看见百官们比自己还早,稍微惊讶一下,让百官们纷纷窃喜不已。

恐怕这车陛下还没有他们早做过。他们运气好先体验了一把。

然而容铮却私底下憋着笑意,瞧着他们做了铁轨车神气的样子,跟一堆乡巴佬一样,她就让这帮老臣们先得意一次吧。

毕竟这年头能逐渐适应她手下技术的官员,实在是难得,虽说以前百官们因为局势与她诸多不对付,但眼下她已经是大势所趋,聪明人会知道怎么跟随自己。

更知道怎么私下学习接受新事物,只要她大燕的官员对她制造的新事物适应的越快,日后这些官员推动新事物到基层去,将会彻底改变整个大燕的基础工业设施。起码她大燕已经知道如何用半工半辅助形式去淘汰掉部分利用牲畜助跑运输的形式。

起码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改变,等所有人都体验都好处,大家会对效率,会对自动化等等开始进行设想,从而开始纷纷有了向往,尤其是在对未来的描绘下,这批幻想家说不定就能出一个推动工业革命的人。

而她现在要做的是要让大家吃饱,只有吃饱了,不用再为一日三餐愁,有时间去学到了一定的学识才能在工业这方面进行钻研,并且改进现有的落后的技术。

总有一天滴水石穿,微小的技术会逐步逐步积累直到厚积薄发为止!

容铮很快就命令袁汉等人进行在京城来来往往的商道铺轨,尤其是一些专门接到外来供应货物的城门,每天天早都负责京城所有人日常采购的任务,可以说这批商家的任务量很大,虽然钱可以赚很多但效率慢。

然后每过几天,这些供应商被允许搭载铁轨进城,然后商人们和百姓们亲眼看见一排排的轨车拉着一批又一批货,然后前头和后头有两个大汉在拉车轨,中间就是百来斤的货物,还有人。最后他们是“咻”一下,快如闪电般冲出去的,吓得百姓们纷纷退后,而坐在车内的商人只感觉一阵风刮在脸上,然后眼前的景物快的有点模糊,等停住后,商人扶着帽子被人搀扶下了马车。

这商人还有点懵,但他抬头看见自己已经在送货的城点了,他顿时就一脸目瞪口呆的样子。

这,这也太快了吧!感觉刚喘口气就到了。

之后陆陆续续几十个商人被运过来,有的人不适应直接下车吐了。

有的商人见多识广认出这木轨车和大人们用的铁轨车不一样,但同样是燕车快驹。他们没想到自己也有幸体验这么快的神车。

听说大人们现在上朝的时候都爱搭这个车上朝,并且一路直接可以当皇宫里去了。比陛下还要早到!所以这阵子大人们大多数是为了体验顺丰快车的快乐感,几乎将每天都抱怨的早朝太早的念头抛在脑后。

果然是有了燕车快驹,上朝不迟到,大人们不担心晚起没吃早餐,甚至还能做过早操还有时间上朝。

商人们看着这轨道他们顿时眼热起来了,觉得商机来了。

可惜的是大燕现在这些铁轨都是公家所有的,还没有普及,等哪天普及了他们商人才有得体验。

同时,容铮也特地开放了小车供京城内的小朋友游玩,一瞬间整个京城的小朋友无论官家还是百姓纷纷往小车那边的轨道挤着。

不少孩子在当天体验到现代孩子云霄飞车的快感,当然这个无法比,但也足以让孩子们乐呵好几天了。

百姓家的大人们也纷纷稀奇,大人们也被允许做过几次,但凡做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少夸赞燕车快驹的速度。

为此容铮还让袁汉特地做了个速度测量,袁汉亲口告诉容铮一车速二十四米。按照现代话来说,也就是每小时可行使二十四千米,相当于两个自行车加起来的车速。

容铮觉得这样已经是不小的进步的!

她其实也想去体验一下铁轨车,但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她接收,那就是雷云时隔一个多月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好消息就是他已经找到她所要的农作物,还带回不少的海外小国的附属上贡书,自愿臣服大燕。

容铮很清楚这些所谓的小国估计很多都只是几万人的小岛,他们看见雷云十艘大船一艘千人,十艘万人,万人足以是军队,而且大船也肯定是小国造不出来的规模,那些小国看见他们大燕财大气粗,各个装备傍身,燕人们又孔武有力肯定会被万人随行船给震慑到。

因为这股万人船队几乎在那些地区相当于一个海上强国。

小岛国们哪能指望靠打仗捞生计,还不如臣服,获得海上与大燕贸易的权益来的实在。所以当雷云的船队到内洋转一圈时,岛国们的国王几乎都要在码头接雷云下来,然后奉他为上燕国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