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天京城的治安明显比以前好一点, 可没过多久又乱了。
因为京城又发生一件官员袭击案。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朝廷里一位三品外派官员正准备出京,却忽然遭到袭击导致他昏迷躺了一天一夜延误了外出的公务。
为了在外的公务能早点完成,陛下就派了另一个人代替他外出。
这件事私底下让不少人人心惶惶, 面对这发生了三品官员被袭击的案件, 童稚当然吓得脸色惨白, 他还以为自己的乌纱帽要不保了。
于是, 他就战战兢兢查案。
结果仔细一查,他发现这个三品官员是在自导自演生事,根本没人袭击他。
对方是想利用最近的治安案作为掩护,逃避自己被外放出差的任务。准确来说就是想偷一份懒。
童稚十分愤恨将这个吓自己的大人,简直目无王法, 他就将此事告诉了容铮。
容铮对他的查案能力还是有所认同的,为了避免再有人效仿这名官员来浑水摸鱼, 拖她后腿。
容铮利用巡察卫监察的权力对那名官员进行监视,当然巡察卫没权力入院, 她只用了一点小小的手段,那就是从厨房下手,直接吃的那官员上吐下泻,然后再也装不起昏迷不醒。
这件事让慕晋深知道了, 他勃然大怒, 立即将这名怠职的官员赶出了京城,并且终身不得回京。
然后容铮又开始着手调查开城候赵泸家传兵谱被盗一事, 为什么兵谱最后会被挂在沈元秋的府邸前?
这里面有着她种种假设, 目前她还不知道江湖贼人的动机,她也不认为是简单的挑拨。
一旦她发现动机,那她会很快抓到这个扰乱治安的罪魁祸首。
由于京城的作案犯不止一个, 导致整个京城到了晚上就实施宵禁,十分的不方便。
而且这些人时常频繁作案,作完案后,又藏匿一段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明显是在伺机而动,容铮还发现童稚记录下来的治安案,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共同作案的嫌疑。
可一时之间京城多了那么多治安案,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在团队作案。
这其中到底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容铮尚且未知。
容铮最近每天都会往顺天府跑,童稚也不得不直接在顺天府住下,再不敢回家休息,以免耽误公务害得自己乌纱帽不保。这世上他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乌纱帽。
而容铮这么多天反反复复查已经上报的案件,她看的倒是不嫌眼花,童稚在旁边已经快眼花了。
他忍不住问道:“太子殿下,为何您总是在这些案子来来回回地查?是否有可疑的地方。”
容铮放下案卷,又重新拿起另一份案卷,她问他:“童大人觉得这些治安犯人会藏在哪里?难道他们会比作为京城本地府衙的你,还了解京城?”
童稚不敢说自己掌控整个京城的动向,毕竟京城那么大,那么大府区,人又那么多,他根本不可能完全知道。但也知道至少三成的治安动向。
他道:“起码下官管理的区域当中,并搜不到那些人,而且大人们又不肯开放私院,哪怕下官已经有所察觉也无法去查证。”
容铮听罢,她哦了一声,又问道:“你想进去查吗?”
话到此处,童稚瞬间闭上了嘴巴,对他来说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反正到最后损失的是大人们。
只不过他也非常奇怪,京城里那些普通的百姓为何却没有受到贼人的滋扰?
容铮没有跟他废话而是道:“想去还是不想去?”
童稚当然不敢说个不字,他勉强点头道:“能查案的话,下官自然当仁不让,只是行动却不是下官能左右的。”
“那就让常子龙和赵思齐协助你办事吧!”容铮好不容易将自己正在培养的两个年轻人给拉出来,目前在她看来,赵思齐比较有前途,其次才是常子龙。
童稚当然巴不得两个毛头小子帮自己,哪怕坏事了,也轮不到自己背锅。
更何况查的治安案中还有开城候自家的事情,赵思齐赵巡都自然会对自己家上心点,那他就可以少费点力,多争点功。何乐而不为呢!
童稚当场就答应了。
很快容铮的命令就被人传到了巡察卫所,赵思齐听说自己也被殿下拉出去办事了,他心里还蛮高兴的。
可是在听说兵谱案,他内心又有些愤怒,当然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憋着一股气就等着破案的时候发泄出来。
常子龙自三天前砍了采花贼后,他在京城当中也算是个红人了,走在大街上,还有姑娘朝他丢水果。
从前他是小霸王的时候,人憎狗厌,连阿婆看见他都走的比往常都快,现在就不同了,阿婆看见他不仅夸他,还说想介绍孙女给他认识。所以常子龙自己可谓是享受到了被人追捧的快乐。
他道:“太子殿下既然给了我们机会,我们就一定不能让她失望,最好是今晚能将治安案的罪魁祸首给抓住。”
赵思齐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说:“目前为止,凶犯都是隔一段时间作一次案,然后又迅速消失一段时间。”
“最让我觉得可疑的是三品官员家的宅邸,如果凶犯逃到他们家去,以顺天府衙和巡察卫的权力,我们压根不能进去搜查。”
常子龙听罢,他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咱们都是京城土生土长的娃,怎么可能不清楚这些大人的龌龊,等一下去顺天府报到的时候,我一定要告诉太子殿下,那些人是多么的阴险。”
赵思齐点点头道:“坏就坏在他们不肯配合,陛下似乎也没有明确的态度。”
说着他就忍不住叹气了,他们大燕的圣上,总是会在党争的时候变得拎不清,但凡是牵涉保皇派,圣上总是会出奇的宽容跟随自己的臣子。
而跟随陛下的臣子自然忠心,但他们又何尝不是利用圣上怕自己少一份力量对抗太后的恐惧心理,来谋求自己的私利。
赵思齐又道:“眼下我们只能依靠太子殿下了。”
“可陛下又不喜欢咱们殿下,怎么可能会给殿下开放权利。”这点连常子龙这么粗心的人都能看出,陛下是多么明显的打压太子殿下,压着东宫的主权。再加上太后娘娘,虽说太后娘娘没有明显打压殿下,但却对殿下一直处于坐视不理的态度。
常子龙越想越觉得太子殿下的处境很难。
他道:“赵思齐,我们要快点多办点案积攒实力,获得声望,才能帮得上太子殿下。”
“我再也不想看见太子殿下一身才华,满怀抱负却无处施展。那样我看着心里都觉得憋屈!”
赵思齐欲开口告诉常子龙,太子殿下的处境确实很艰难,但太子殿下却也刻意让自己低调下来,为得就是降低她在南镜所掌握住权力的风头。
毕竟现在的南镜才刚刚开始,太子殿下得为南镜拖延点时间发展。
同时,赵思齐仔细分析过太子殿下布散的势力,就比如河间府,河间府地处粮要区,四周都是陛下亲信的军队。那太子殿下的那微弱的势力就形同一颗随时会被堵住的死棋,这也是为什么陛下不怎么针对太子殿下的原因,因为主导权还在陛下自己手里。
然而南镜不同,太子殿下的权力得到了一定的独立,但由于山高水远,从京城去一趟南镜都得半个月,所以太子殿下回到京城,她自己的势力又那么远,正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到时候出事,其他人只会随殿下这座大山而倒塌,所以这也是陛下又掌控了太子殿下命运的筹码。
同时也是陛下为何不急着打压殿下,反而有开始培养殿下的原因。
当然,赵思齐可不认为陛下是重新对太子殿下寄托起了希望,并不是,是正好相反。
这么多年下来,陛下压根都斗不过太后娘娘,以至于到自己的部分势力都被太后给削弱了。
更别说陛下最强盛时还只是勉强与太后娘娘达到一个势力平衡的状态,可现在不同了,现在朝廷上外戚势力开始抱团一致对外,比陛下的保皇派还要团结,估计随着形势的转变,陛下会以后变得举步维艰。
陛下意识到这点,当然会产生焦虑,恰巧,这个时候太子殿下忽然冒头,首先她肯定是直接被陛下打压,等打压后,也许陛下或者陛下身边的人就会意识到,只是一味地打压太子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
甚至会随着太子的势力壮大,而让其反噬。于是陛下才会松了口。
当然这只是赵思齐的一个假设,现在的太子殿下势力不小,但也不足以直接拉起一个队伍与陛下抗衡。
那样的话,殿下到时候面对的势力可不仅仅是陛下一个,还有太后娘娘。
如果殿下这个时候不沉住气,也许她会提前遭遇双方的打压,不仅陛下,就连太后娘娘都不会准她崛起,而面对外敌,陛下和太后娘娘会在共同的利益上达成一致,最后集体打压下就能让太子殿下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朝臣们宁愿观望,也不敢公然支持太子殿下的原因。
赵思齐身边有很多读书人,在他没有进巡察卫时,就已经对太子在河间府的壮举,充满了赞赏,并且让这些读书人开始默默地关注她。
不仅仅是文人,还有年轻的武人,他们听说太子殿下在巡察卫双轨试里大赞武人风骨,并且对文人武人一视同仁,就已经获得他们的认同。
目前为止,大家似乎都在观察着太子殿下,等待着太子殿下的一鸣惊人,等那个时候殿下再一呼万应,众人便会趋之若鹜地效忠她。
这些是他赵思齐看到的属于太子殿下的一大片潜力前景。
只可惜,他现在猜不透太子殿下在想什么,她现在压根没有主动招揽贤才的兴趣,甚至连慕名去东宫拜访的名士都拒之门外。
这个命令是容铮从杨忠义进城后就已经下了,没想到被黄禹执行到现在。
让赵思齐觉得太子殿下是不是在筹谋什么大计划?毕竟在他看来,太子殿下是不会做没有准备好的事情。
他大哥赵思年对太子殿下的看法也是如此,虽说他很生气,很讨厌太子,但大哥起码是认同太子殿下的能力。
只可惜大哥死了心要跟随穆王殿下,他也没办法阻拦了。
赵思齐想了想,他道:“子龙,从你砍下采花贼的头颅时,那一刻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常子龙说起这是,他便激动的脸红心跳道:“自豪!!以惩恶扬善,为民除害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