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将北方统一。此后不久,北周的大权即为杨坚所篡夺。581年,杨坚逼周静帝让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建立隋王朝,改元开皇,杨坚就是历史上的隋文帝。到589年,隋又将偏踞江南一隅的陈灭掉,终于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动荡局面,使天下重归一统。
就在隋统一全国前夕的583年,隋文帝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在南北朝后期,州郡的滥置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特别是州的大量增设,已使得郡一级的区划名存实亡。面对这种情况,北齐文宣帝在位时,曾有过一次大的整顿,省并了三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一百八十九县、三镇、二十六戍,几乎是当时所有郡县的一半数目。但是这种简单省并州郡的办法,并不能抑制日益恶化的政区混乱状态。对地方行政制度的彻底改革,已势在必行。隋朝取代北周之后,大臣杨尚希向文帝上表,他讲道:现在的郡县比过去多了很多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方圆,居然设立了好几个县,有的地方户数还不及一千,竟然要由两个郡来管理。针对这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他建议要对行政区划进行一番改革,“存要去闲,并小为大”。隋文帝对杨尚希的意见十分重视,但他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并没有采取将州郡省并的简单办法,而是把州郡县三级中的中间一级郡去掉,即“罢天下诸郡”,以州直接领县,简化了政区的层级,使行政区划又重新回到了二级制。隋灭陈后,又将这一举措推行到了全国。实行郡县二级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中央的政令容易通达到地方,从而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出现地方割据。
隋文帝的这项改革,虽然是成功之举,但是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州县数目过多的问题。经过魏晋南北朝,州、县的数目已变得非常多,州、县的区划也已经变得不能再小了。隋朝初年,仅州的总数就有三百多个。如此庞大的规模,让中央政府来直接管辖,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调整州、县的数目与范围,就成了隋朝中央政权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这项任务最终是由隋文帝之子炀帝来完成的。大业三年(607年),炀帝下令省并州县,随后又把州改称为郡,回到与秦汉相似的状况。经过这次调整,到了大业五年,全国变为了一百九十个郡、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县,县以上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相比,大大精简了。
隋代郡设太守,并且设置赞务(后改为丞)辅佐太守。之后又在太守之下、赞务之上,增加设立了通守一职,用来牵制太守。各郡在每年年底,都要由太守或上佐进京述职,这在当时称为朝集使。另外,又别置领兵的都尉、副都尉,不属郡管辖,在地方上形成了军民分治的体制。
此外,隋炀帝还很仰慕汉代的制度,因此他又仿照汉武帝当时的做法,在郡之上设立司隶、刺史,分部巡察各地的情况。
东晋以来,由于南北长期处于分裂之中,战争便大多发生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南朝虽然信誓旦旦地声称要早日收复中原故土,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实现。故土尚且不能光复,向域外的拓展就更谈不上了。北朝到了北魏分裂之后,成为东西对峙,也同样出现了南朝那种无暇外顾的情形。这一局面,在隋炀帝时终于被打破了。
炀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当时虽然天下已经一统,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一心想要开拓疆土,扩大帝国的领域。
先来看一下南方。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派大将军刘方率兵平定了南方的林邑国,林邑王梵志弃城而逃到海上。林邑国在今越南中南部,本是汉朝最南端日南郡象林县的领地。192年,当地人区逵建林邑国,脱离了汉朝。此后林邑国又不断向北扩张,到南朝后期,已将日南郡境全部占据。刘方平定林邑国后,隋在其地设置了荡、农、冲三州。不久,又改为比景、海阴、林邑三郡。在这三郡之中,比景、林邑设在故日南郡地,海阴郡的位置则更南,大致到达了今越南的南圻一带。几个月之后,刘方班师回朝,林邑王梵志恢复了他自己原来的领地,并派遣使节向隋朝谢罪。从此,林邑国朝贡不断。
除此之外,隋炀帝还将海南岛重新收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在前文曾经提到过,海南岛首次为中原王朝所据是在西汉武帝时,当时,汉武帝曾在岛上设置了珠崖、儋耳二郡。昭帝、元帝时,由于当地人民的反抗,这两个郡只得被先后放弃。三国时的孙吴与南朝的萧梁虽然也曾分别设立过珠崖郡和梁州,但都不是在海南岛上。隋炀帝时,海南岛之所以能够重归中原王朝,与当地俚族首领冼氏的活动密切相关。
冼氏世代为南越的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在当地声望非常高。南朝梁大同初年,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太守冯宝娶冼氏女为妻,此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冼夫人。隋朝初年,冼夫人迎隋将入广州,隋文帝册封她为谯国夫人,统辖六州兵马。海南岛就在这六个州中。谯国夫人去世后,隋炀帝便把冼氏所控制的地方收归中央政府。大业六年(610年),隋朝在海南岛上设置了珠崖、儋耳、临振三郡。于是,海南岛自西汉元帝放弃珠崖郡之后,历经七百五十年的时间,重新又成为了中原王朝的疆土。
再看北部。当时,隋朝主要是与突厥人在争斗。突厥原是匈奴的别支,552年灭掉柔然,建立了突厥汗国。北周末年,沙钵略当上了突厥的可汗,并与北周大贵族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结为夫妻。隋文帝夺取了北周政权以后,千金公主极为不满,她劝说沙钵略出兵中原,为北周报仇。开皇三年(583年),突厥四十万军队,大举入侵隋朝的西北边境,掠夺了大量的人口与牲畜。隋炀帝得知这一消息后,派杨弘、高颎和虞庆则等人率领军队,分路出塞进行反击,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大败沙钵略。之后,突厥内部发生争斗,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东突厥位于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住在阿尔泰山以西到雷翥海(今里海,一说咸海),包括了今天的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
隋朝对突厥实行离间的政策,把宗女安义公主嫁给了东突厥的突利可汗,反将前来求婚的突利可汗的哥哥都兰可汗拒绝掉,这就加深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争斗也就变得不可避免。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利可汗被都兰可汗打败后,只得转而投降隋朝,被封为启民可汗。没过多久,都兰可汗被他的部下杀死,启民可汗便占据了都兰可汗的故地,这样东突厥便全部归服了隋朝。
其时,西突厥的达头可汗一心想要统一东突厥,结果反被隋军打败。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的处罗可汗被他的叔叔谢匮击败后,率领部众投降了隋朝。
隋朝降服了东、西突厥之后,乘势占据了河套一带,设置了五原、榆林等郡来进行管理。
下面,让我们把目光从北疆再转向西部边陲。隋朝的西部边境与吐谷浑为邻。吐谷浑本来是鲜卑徙河涉归的儿子,西晋末年,率部西迁,占据了今天青海和新疆东部。后来他们征服了羌人,建立了吐谷浑国。
隋文帝初年,吐谷浑曾进扰边境。后来吐谷浑又控制了西域的鄯善等地,使隋朝通向西域的道路受到严重阻碍。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派杨雄、宇文述率兵击败吐谷浑,“自西平临羌城(今青海湟源境)以西,且末以东,祁连山以南,雪山(今甘肃岷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皆为隋有”。隋朝于是在吐谷浑的故地设立了西海(治今青海湖西伏俟城)、河源(治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治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大业六年,又在脱离突厥控制并已内附的伊吾吐屯设之地建立了伊吾郡(治今新疆哈密)。
上述五郡之地,包括了今天的新疆东部与青海大部地区,中原王朝在如此遥远的地区设立郡县,这还是第一次。
隋朝虽然对政区进行了调整,完善了行政区划的体系,又加上开拓疆域,经过文帝与炀帝两代的发展,国家也呈现出了富庶强盛的景象,但是历史常常演出惊人相似的一幕,隋朝又重蹈了秦代二世而亡的覆辙。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炀帝好大喜功、残暴无道、滥用民力,无疑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大业七年(611年),在今天的山东邹平境内,王薄率先起义。几年之间,大大小小的起义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兴起,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起义高潮。隋王朝的统治终于在这场起义大潮中土崩瓦解了。大业十四年,炀帝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杀死。隋朝存在了三十八年后,宣告灭亡。
隋朝疆域图
就在隋炀帝死的这一年,本为隋朝太原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