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文景之治”之后,汉代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到了武帝初年,国家已有了比较充足的积蓄,加上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朝内部潜在的分裂割据威胁也已基本消除了,在这样的前提下,胸怀大略的汉武帝便将注意力转向对付境外的敌人,开始了开拓疆土的活动。
汉时的西南夷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四川西部和西南部、甘肃南部、贵州西方、云南和今国境外相邻地区的各民族地区。当时分布在今乌江、金沙江流域的有夜郎、滇、邛等国。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命唐蒙率兵出使南夷,劝说夜郎国及其周围的小城归附汉朝,他们均表示愿意接受。于是以汉朝的广汉郡南部,合夜郎国及其周边小城,设置了犍为郡。其辖境初期范围很大,相当于今四川简阳、彭山等县以南,云南东部、广西西北部和贵州大部所组成的区域。
元光年间(公元前134——前129年),司马相如上书汉武帝,认为西夷的邛(今四川西昌一带)、笮(今四川盐源一带)也可以设立郡县,于是武帝派他出使西夷,在邛崃山以南设置了一个都尉和十多个县,隶属蜀郡统辖。后来由于西南夷地区交通极其不方便,虽然汉廷调集了许多人力来修筑道路,但并没有什么收效,加上当时武帝又忙于应对北方的匈奴,因此,只好暂时将所设的西夷十几个县取消;但是为了对付南越,从军事角度考虑,在南夷仍保留了所设的犍为郡,下辖两个县与一个都尉的范围。
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取得绝对胜利后,再度将开拓的重点转向了西南夷地区。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武帝让弛义侯从犍为郡征发南夷的军队,跟随汉朝的其他队伍平定南越吕嘉的叛乱。夜郎旁的小城且兰(今贵州黄平西南)的君长,因害怕自己的军队随汉军远征南越后周围的部族会借机对他们进行攻击,于是聚众起来进行反抗,杀死了汉使者与犍为郡的太守。汉朝于是用原来应当去打击南越的八校尉兵对之进行镇压,将且兰攻破。第二年,因南越已被汉朝攻破,便让八校尉兵就地平定整个南夷地区,灭掉了阻挡汉朝通往滇国道路的头兰,占领了牂柯江以南到劳水(今黑水河)一带的广大地区。于是,汉朝用犍为郡南部合新开的南夷地,设立了牂柯郡。随后,汉朝又杀掉了邛君、笮侯,在西南夷地区,依据各个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设立了四个郡。它们分别是:以广汉郡西部的白马氐设置的武都郡、以蜀郡北部的冉駹(今四川茂汶北)建立的汶山郡、以蜀郡西南部的笮都设立的沈黎郡、在沈黎郡以南的邛都设置的越雟郡(参见《武帝元鼎六年——天汉四年西南诸郡(部分)示意图》)。
武帝元鼎六年——天汉四年西南诸郡(部分)示意图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又调遣巴蜀的军队,将不肯归附汉朝的滇国(今云南东部滇池附近地区)旁的一些小城灭掉,迫使滇国国王投降,武帝于是以滇地合牂柯郡西部而设置了益州郡。又过了几年,汉朝降服了昆明,也将其地并入了益州郡的领域。至此,西南夷地区完全纳入了汉朝的版图,使汉的西南疆界达到今天的高黎贡山与哀牢山一线,而且按照郡县制的体制,由中央政府直接进行管理。
不过,由于在设立时缺乏周密的考虑,有的郡领域有限,人口稀少,不适合再存在下去,因此,在武帝末年,撤除了沈黎郡,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又撤销了汶山郡。两郡原来的辖地都并入了邻近的蜀郡。
前文曾经提到,秦朝曾在岭南地区设立过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在秦亡之后,这三郡之地被南海尉赵佗占据,建立了南越国。汉朝初年,由于国力还不够强大,没有力量对付远在岭南的南越国,这样赵氏政权便得以延续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到了武帝时,征服南越国的问题又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提上了日程。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叛乱,杀死南越王与汉使,陈兵于边界之上。武帝得知后,下令征集了越人与江淮以南十万军队,分兵五路前去讨伐。伏波将军路博德率一路人马从桂阳(今湖南郴州)沿湟水(今连江、北江)而下;楼船将军杨仆带领一路军队由豫章(今江西)出兵,经横浦关(今江西大余县大庾岭南)入南越。另外三路中,有两路军队是从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和苍梧(今浔江流域)出发,有一路则是在夜郎征集的军队,沿牂柯江(今北盘江、红水河)而下。这五路大军原计划在南越国的都城番禺会师,结果先到的杨仆与路博德两路队伍,不等其他三路人马到来,便完成了将南越国全境平定的任务。
于是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把原来秦国所设的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之地,分置成南海、苍梧、合浦、郁林、象郡等五个郡。又将原南越王赵佗在文帝时所设的位于象郡以南、在今越南境内的交趾、九真两郡,承袭下来,并在这两郡以南设立了日南郡,汉朝的南疆由此扩展到了今越南的中部地区。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军又渡海夺取了海中大洲,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在那里设立了儋耳郡与珠崖郡。至此,武帝在岭南地区先后共设置了十个郡。
但是,由于在今海南岛的民众不断反抗地方官的残暴统治,汉朝在那里的统治一直不能稳定下来。因此,到了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便将儋耳郡并入了珠崖郡;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珠崖郡的山南县人民又起来反抗,当地的政府无法在那里继续维持下去,元帝于是接受大臣贾捐的建议,将珠崖郡也最终放弃了。
秦朝末年,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趁秦军忙于应对农民起义之际,不仅将秦将蒙恬当年夺取的土地全部收回,而且还继续南下,控制了一部分战国时期秦、赵、燕的故地。等到刘邦消灭了竞争对手项羽,匈奴的势力已经十分壮大,对汉朝所构成的威胁自不待言。从高帝到武帝初年,汉与匈奴之间曾有过多次交兵,但由于汉的力量不够强大,国内又存在着诸侯王的分裂割据危机,因此无法将匈奴制服,只得采取权宜之计,用和亲等对匈奴有利的办法,换取暂时的边地安宁。然而,即使如此,匈奴在边地的小规模侵扰依然不断,成为汉朝北部边地很大的忧患。
武帝时,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对匈奴实施反击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开始着手调兵遣将,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向匈奴发起进攻。两年之后,大将卫青带领汉军从云中(今内蒙古土默特川一带)出发,夺取了河套南部的“河南地”,然后一直又打到陇西,俘虏了几千匈奴兵,武帝便在这一带设立了朔方郡,进行管理。这样汉朝的边界线便到了今阴山山脉一线。
汉朝在占据了“河南地”之后,又将进攻的重点转向了河西走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领汉朝的军队两次出击匈奴,攻入了河西走廊,匈奴的浑邪王杀死了休屠王,带领四万多人归降汉朝。武帝于是在其地设置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这样,汉朝便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阻断了匈奴与西羌的联系,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以便经营西域,进一步打击匈奴。
早在战国末期,燕国已开始控制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真番。秦朝建立后,依然没有放弃对这一区域的控制,将燕国遗留下来的行政机构划给辽东郡,作为境外的附属机构。到了西汉初年,则没有将秦在朝鲜半岛上的的旧地完全承袭下来,而只是以浿水为界(今朝鲜清川江)。后来燕国人卫满率领数千人,越过浿水,进入到朝鲜半岛北部,在秦朝防区的旧地定居下来,以在那里流亡的燕、齐(今山东半岛)移民为基础建立了政权,历史上称为卫氏朝鲜。其疆域范围大致有今辽宁东端、吉林西部及朝鲜半岛的北部。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武帝派彭吴率军越过朝鲜半岛上的秽貉朝鲜,秽貉君主南闾等率领部下二十八万人投降汉朝,武帝以其地而设立了苍海郡,范围大致在朝鲜东部临海之地。三年之后,公孙弘上书武帝,认为苍海郡地处偏远,对汉朝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可言。武帝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撤销了苍海郡的建置。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又让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地渡海,左将军荀彘从辽东陆路出发,分两路进攻卫氏朝鲜。第二年,朝鲜被迫投降汉朝。武帝在朝鲜半岛上设置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辖境到了今汉江流域(参见《武帝元封三年朝鲜四郡示意图》)。
武帝元封三年朝鲜四郡示意图
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由于朝鲜半岛北部的人口数量有限,许多地方还未开发,一些地方还由当地民族控制,所以,汉朝撤销了临屯与真番二郡,将其辖区一部分放弃,一部分并入了在此二郡之北的乐浪郡。玄菟郡也在此时将其境内的东部地区放弃,被迫内迁,将郡治由朝鲜半岛上的沃沮迁到了辽东半岛上的高句丽(今辽宁新宾西)。
综上所述,到武帝时,由于边地的开拓,新设置了许多汉郡,又加上从已有的旧郡当中分出许多新郡,因此汉郡的数目在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已高达九十一个,并将这一数目保持了七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