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忠义之人

面对李振急切的询问,明岳淡淡一笑,他将茶杯放在桌上:“只要叛军建立的这个大燕朝还在,那么洛阳急切间就无法攻下……所以,要除贼,先得除心。”

李振有些不解的看着明岳。

明岳将一份文稿递给李振:“殿下您看,过几天之后,这份东西,就会贴在洛城周围的城市里,甚至贴得更远……”

……

九天后的一个清晨,汴城刺史刘悦还没起床,就被手下的师爷慌慌张张的叫醒。

惊慌失措的王师爷大声喊道:“大人,大人,不好了,祸事来了!”

刘悦从床上爬起来,他懒洋洋的向王师爷问道:“发生什么事了,这么慌慌张张的,难道是南山的那些盗匪又来捣乱了吗?”

王师爷哭丧着脸说道:“大人,这比闹盗匪可危险多了,您看看这张布告。”

刘悦从王师爷的手中接过一张纸,他看了两眼,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这张纸上的行文格式,刘悦非常熟悉。

这是皇朝标准的公告格式,

发出告示的是皇朝的行军元帅府,上面记录了最近的战况。M..

布告上说,叛军的六万铁骑在香积寺被官兵正面击败,叛军死伤惨重,尸体延绵不绝。

告示上还说,官兵已经达到了洛城的外围,目前正在围攻洛城。

除此之外,告示上还提及了大燕皇帝安庆西残害忠良的事情。

告示上毫不留情的揭露,说安庆西为了争权夺势,竟将最忠心的大臣严松斩杀。

告示上的文字没有太多的慷慨激昂,但上面的文字让汴城刺史刘悦一阵胆寒。

刘悦用颤抖的手拿着告示,他低声说道:“王师爷,你看这些事情是真是假?”

王师爷连忙说道:“这种蛊惑人心的东西,当然没有半句是真的。”

刘悦苦笑着说道:“你以为一句真话都没有吗?”

王师爷哑然。

别的事情不敢说,严松在洛城被害的事情,绝对是千真万确。

据说安庆西给严松安了个“通敌”的罪名,将严松一党全部诛杀,死者多达六千人。

杀了严松之后不到一个月,安庆西就登基称帝了。

而所有人都知道,严松是极力反对安庆西称帝的。

至于告示上说,叛军在香积寺大败,被官兵斩首数万,汴城这边相隔千里,可就无法求证了。

王师爷倒是有个办法可以旁敲侧击的推断出事情:“大人,您还记得前天到的那份公文吗?”

前天,大燕皇帝安庆西的一份公文送到了汴城。

公文里要求汴城从水路,向洛城运送一些物资。

这批物资中,数量最大的是羽箭,其次是布料。

在清单中,粮食和草料的需求比平时大幅降低。

尤其是草料。

草料,是用半干半湿的牧草压成方块,并配一些豆料,用于饲养战马。

范阳军战马特别多,而战马的食量特别大,所以每次运送辎重的时候,草料占了很大一部分。

前天刘悦拿到清单的时候,还笑容满面的表示,这次洛城对草料的要求终于没那么多了。

现在看来,好像是因为安庆西那边损失了大量的战马,这才造成草料需求的减少。

而大量的需求羽箭,那就更加容易理解了:守城的时候羽箭消耗很快,必须大量预备。

刘悦皱着眉头说道:“看样子,洛城那边可真的出事了。王先生,你说我们要不要继续送辎重过去。”

刘悦的顾虑,来源于那份告示。

告示上说了,皇朝大军未至就率先起义的,是有功之臣,可以论功行赏。

皇朝大军兵临城下才开城投降的,是顾全百姓的父母官,可免一死。

但如果拼命资助洛城,对安庆西唯命是从的,是叛臣,当诛九族。

刘悦对这份告示深感忌惮,所以他已经不想将辎重送往洛城了。

但刘悦又担心这份告示是假的,那时候自己可能会被残暴的安庆西杀掉。

“辎重自然还是要送的……”王师爷奸笑着说道:“但现在可是枯水季节,一些地方还冰封了河面,咱们的辎重倒是想送过去,但起码也得等到河面上能够行船啊!”

刘悦哈哈大笑,连连点头:“行,那就这么办!王师爷,你挑几个可靠的人,快马加鞭赶往洛城,看看那边的情况到底如何了。”

王师爷点点头,在刺史府找了十几个比较能干、马术精湛的扈从。

从汴城到洛城,快马轻骑的走旱路,需要十到十二天能够来回。

但到第八天,扈从们就回来了。

扈从们说,他们在洛城东北一百二十里远的地方,就遇上了官兵的巡逻队。

官兵的巡骑抓住这些扈从一顿盘问,得知他们是汴城刺史的手下后,将扈从们放了回来,还让扈从带了一封信给刘悦。

“信在哪里?”刘悦焦急的说道:“快给我看看!”

扈从将自己的护心甲拆下来,将圆形的护心铁片拆开,从里面取出一封藏匿好的信件。

刘悦赞赏的拍拍扈从的肩膀,急不可待的展开信件。

信上的内容很直白,写信的人赞赏了刘悦的小心谨慎,并嘱咐刘悦暂时隐忍,不要为了他个人的忠诚而揭竿起义,等官兵在洛城大局已定的时候,刘悦可以选择起义——只是在这之前,希望刘悦不要再为洛城输送粮草辎重了,以免给官兵造成伤亡。

信的落款是“明岳”,加盖了当年太子府的夔龙印章,并在信上注明了,凭此信提前起义,官升一级。

“好大的口气!”刘悦板着脸说道:“他们这副腔调,倒像是大燕已经土崩瓦解了!”

王师爷拿过信件看了看。

作为专门写文书的人,王师爷比较注重书信的各种语言与格式。

王师爷不解的说道:“这信上为什么用的是东宫的印章?这东西皇帝不是该收回了吗?还有,明岳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