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瓶子谷伏击

见范阳王一箭落空,士兵们都不敢做声。

严松跟在安庆西背后暗暗叹息。

严松知道,安庆西的体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纵情酒色、肉食无度,安庆西的身形一日比一日肥胖。

现在的安庆西,跑一段路就气喘吁吁,不复当初挽弓射箭、百发百中的英姿。

严松骑着马,跟在安庆西的后面慢慢走着。

他偷眼看看安庆西,心中泛起一个大胆的想法:也许,安庆西已经松懈迟钝到了一定程度,自己也许可以趁机杀了他投靠朝廷?

严松正想着心事,忽然安庆西停下前进:“安平,这是到了什么地方?”

侍卫长安平朝向导问了几句,,然后向安庆西禀告:“大王,这里是瓶子谷。”

“瓶子谷?”安庆西皱眉看着四周险峻的山势:“斥候可曾打探过此地?不会有官兵或者流寇在这里埋伏吧?”

安平笑着说道:“大王放心,斥候已经放出十里,此地保证安全!再说官兵被堵在潼关,他们龟缩不出,哪敢到这里来搞事。”

安庆西听到潼关两个字,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安庆西哼了一声,拨马朝着瓶子谷走去。

安平被主人的脸色吓了一跳,讪讪不敢再多话。

安庆西的狩猎队伍刚进瓶子谷,空中忽然传来“咻”的一声风响,在外围的一名士兵轰然落马。

随后,更多的弩箭从两侧小山上嗖嗖嗖的破空而来,道路上挤出一片的士兵纷纷倒地。

“敌袭!敌袭!”

严松和安平惊慌的叫喊着,同时将安庆西胖大的身形拽下马,躲在一辆装猎物的大车后面。

瓶子谷两侧的山头上,密集而迅猛的弩箭不停射下,转眼间,已然有近百名士兵被射死射伤。

跟着安庆西身边的叛军,除了一些仆人,大多数是征战多年的勇士。

短暂的慌乱之后,士兵们趴在马匹或者车辆后面,举着盾牌仔细辨别着弩箭的数量。

军中使用弩箭的比例,如果是野战的话一般是弓七弩三,如果是守城的话通常是弓弩各半,而在瓶子谷伏击叛军的那些弓弩手,弩的使用超过了七成,而弓箭的数量则不到两成。

当然了,这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那些弩矢的速度很快:像是有五百弩手在轮番发射,嗤嗤咻咻的弩矢不停破空而来。

而弩矢的穿透力比羽箭更强,不断有战马和士卒中箭倒地,整条瓶子谷的道路变成了弓弩手尽情杀戮的狩猎场。

安庆西的副将吆喝着,命令手下的卫队举着盾牌朝两侧的小山冲去。

左右两侧的山谷上弓弩齐发,正在攀爬的叛军士兵顾此失彼,转眼间倒下了十几人。

但安庆西麾下颇多虎狼之士,他们攀登了一段路之后,借着树木的掩护开始有效的躲避那些箭矢。

瓶子谷附近的山峰上传来长长的呼哨声,然后一道道殷红的影子划破了天空。

正在攀登的叛军士兵亡魂皆冒:是火箭!

此时正是天气干燥的冬季,山坡上下满是枯黄的灌木和杂草。

再加上瓶子谷山峰间的狂风呼啸,很快就引燃了山间的大火。

烈火与浓烟里,传来叛军士兵凄厉的惨叫声,

安庆西吓得脸色惨白:“走,快走!”

说着,安庆西不管不顾的朝一匹战马爬去。

安庆西身形胖硕,那匹战马被安庆西拼力拉扯,顿时被压得四蹄发软倒在地上。

山上的伏击的人看到安庆西身上的袍服华丽,马上将箭矢大量的射了过来。

“大王小心!”严松和几个侍卫举着盾牌,跑过来拼死护卫安庆西:“保护大王离开,大家拼死护着大王,千万不能让大王受伤了!”

侍卫们簇拥着安庆西,盾牌层层叠叠的立了起来,安庆西向严松感激的点点头。

安庆西趴在盾牌后面不敢露头,缓缓策马开始走动。

因为盾牌太多,山头上的弓弩也打不到安庆西,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慢慢离开。。

逃出险境之后,安庆西颤抖着嘴唇大喊道:“痛死我了!”

众人这才发现,安庆西的胳膊和腿上都中了一箭。

只是刚才一片慌乱,谁也没注意到这个。

好在弩矢短粗而简陋,上面没有放血槽,所以安庆西出血并不多。

惊魂未定的安庆西坐在马上瑟瑟发抖,他脸上被浓烟熏得一片黝黑,看起来颇为可笑。

安庆西看了看远方烈焰冲天的瓶子谷,这是他弑父之后,第一次近距离遇上敌人的突袭。

心情稍定之后,安庆西充满了疑惑:这是谁在瓶子谷伏击自己?

自己出来狩猎的事情,也是兴之所至、临时出行。

是谁能够准确掌握自己的行踪,预先在瓶子谷设下埋伏。.

想到这里,安庆西不禁疑惑的看了严松一眼。

感受到安庆西的眼神,严松脸色惨白、毛骨悚然。

好在严松脸上也被熏得黑漆漆的,看起来并不明显。

安庆西和他的部属征战多年,安定下来之后,他发现伏击自己的敌人数量可真不少!

弩机发射比较慢,而瓶子谷中的伏兵射出的弩矢,简直就像是一场瓢泼大雨……

根据安庆西的经验估计,起码也要有两千弩手,才能造成如此密集的杀伤效果。

两千弩手,再加上相应的近战兵种、辎重运输,这支伏兵的总数应该在三千到五千左右。

而跟着安庆西出来狩猎的只有五百多人。

如果埋伏在山上的敌人一涌而出的……

想到这里,安庆西亡魂皆冒,连忙命令手下护送他离开。

而瓶子谷附近重重叠叠的山林延绵不绝,一支三百多人的义军趁着大火的阻断,已经离开瓶子谷,匆匆隐入山林。

这支义军没有统一的服装,铠甲头盔自然也都没有,一个个背着弩机和粮袋,在山林中艰难的跋涉着,远处看起来像是一群砍柴的樵夫。

在这些义军的身上,每个人都背着三到五张弩机。

义军的脸上烟熏火燎的,但一个个兴高采烈、精神振奋,大家有说有笑的谈论着先前的伏击。

领头的一个义军笑呵呵的说道:“刚才真是可惜了,要是一箭把那个大官射死,我们可就有了从军的投名状了。”

一个年长的义军苦笑:“张守瑜,别胡说八道!要是让官兵听到‘投名状’这样的黑话,没准直接将你投入大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