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政治改革

短短几天之内,天下哗然。

很快的,全天下的工匠都疯狂了一般的开始废寝忘食的研究所谓的科技,而随着秦宜禄回到洛阳,颁布了专利法之后,这些工匠们的热情自然也就变得愈发的火热,就连那些小孩子,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干脆舍弃了所谓的圣人学说,转而去研究工匠之道去了。

毕竟,圣人之学又不能让人封侯,这年头文官封侯可难可难的了,相对来说恐怕还真是远不如工匠之学来得容易。

而那些有钱的商贾之流,自然也受此激励,大笔大笔的银钱砸向了那些重资金的科研项目之中,当然所有的赛道之中最为拥挤的,无疑肯定还是秦宜禄亲自划定的,五大列侯项目了。

比较常规的做法,就是砸钱,散尽家财的砸,高薪聘请那些优秀的工匠,要啥给啥的砸,一口气把五大项目组都开出来,甚至每个项目组都砸俩,然后自己本人作为金主爸爸,在每个项目组都挂上项目负责人的职位。

全面撒网,重点捞鱼,捞着一个是一个,钱撒下去了,剩下的就交给运气,这对这些有钱的商贾而言本就有点类似于是在玩一种富人彩票,谁中了谁去当列侯,中不上或者研发的速度慢了一步的话那就愿赌服输。

不过有一说一,其实目前境内的商贾们手里也都没什么钱了,之前大家手里的先进就全都一股脑的砸在入蜀栈道这个大坑里了,哪还有钱啊。

所以这一遭,大家拿的全都是贷款。

可问题是银行里现在也没什么钱啊,秦宜禄的朝廷现在虽然很富裕,但是实际上还真是陷入到了严重的钱荒之中,所有的大宗钱款交易,现在一水儿的用的全是存款飞单,所以他贷款贷出去的也是飞单。

可飞单这东西终究是只能玩大票,玩不了小票的,最低最低的面额,也不能低于三千文了吧?

以至于现在市场上的情况就是,商贾手里面只有大票,没有小票。

甚至豪不夸张的说,现在他的这个大汉,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有钱,商业发达,物产丰饶,物价一跌再跌,新奇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老百姓幸福又安康,但大家好像是所有人都有钱,但实际上却是所有人都没钱。

大额的存单,欠条满市场的飞,但是真正的铜钱,却是早就都不够了,就算朝廷的铸币机构开足了马力,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刻不停的在铸钱,也依旧是填不满市场那永远没有尽头的无底洞。

国内的几个大铜矿现在全都是玩了命的在开采。

秦宜禄自然很清楚的知道,他的这个新政明明刚推行了一个开头,市场实际上就已经进入货币紧缩了。

所有的物价都在降,表现出来的就是钱在涨价,而且确实这铜钱也确实是不够用,实际上他银行的准备金已经是一降再降了,万一发生挤兑潮,说不定真能把他好不容易建好的太平盛世给挤兑得破产。

发行纸币,或是其他能代替铜钱的货币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然而闹心的是,根本没有足够多的,合适的贵金属。

东汉时朝廷不是没有白银,但是也真的很少,银矿的储量比金子都差不了多少,而且大银矿全在长江以南那些没怎么开发的地区,比如南中,南中就非常的盛产白银,但南中的白银不管是开采还是贩运,都终究是太难了,而且就算是开采出来,相对于朝廷的钱荒来说也依旧是杯水车薪。

白银这东西,真正大规模的充当货币在市面上流通,已经是宋朝以后的事了,身子宋朝的白银也是不会直接流入市场的,一般是铸成好大好大的大锭,国家和顶级豪强用来压仓库的,只在大额交易中使用。

说白了,唐宋时期,倭国的白银就已经陆陆续续的往中原运了,这东西国内是没那么多的。

而等到白银真正完全沦为货币,那要等明清以后了,一来是大量的美洲白银开始持续性输入,二来也是明朝的货币政策是在太过于混账,以至于钱币的信用几乎归零,大家不得不大量使用白银。

总之,秦宜禄的大汉现在就是没有白银,只有点铜,铜还一个劲的涨价。

他想发行纸币,但是想给纸币找个锚定物,实在也是太难了些,而如果没有锚定物,那不就纯是在扯犊子么?

这里是古代,没有锚定物的话货币肯定会乱发的,就他自己一个人懂点经济学的皮毛又有个球用,再说就算是他能控制住自己的手,自己的子孙后代呢?

即使是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国家发行货币的时候也是要有个锚定物,有个蓄水池啊,总不能真玩玉石吧,那东西纯纯是大坑中的大坑。

所以没有锚定物之前,秦宜禄肯定是不敢瞎印值纸钱的,再说就现在的技术手段来说,光是一个防伪问题,也能活活愁死他了。

不过秦宜禄还是让尚书台准备成立一个全新的部门,位在户部之上,专门负责统筹经济数据,为将来发行纸币做关键性参考。

然后,贾诩当着自己的面就把匕首给架在自己脖子上了。

直说,尚书台如果再不拆分,政体如果再不改革,他就要嘎了自己了,整得秦宜禄也是好一顿哄,才能把贾诩牢牢摁在尚书令这个岗位上。

不过他也确实是承诺,政治改革的这个事儿确实是必须要提上日程了,三年之内,肯定把贾诩从这个尚书令的位置上给撸下来。

如此,又过了几个月,入蜀栈道终于在秦宜禄的亲自指挥,全国上下,从官府到民间商贾的群策群力之下正式修通了。

想跑马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是推个四轮车,搞个毛驴,骆驼,骡子之类的,倒也终于能走了,从商路的角度这玩意终于算是通了。

整个益州大量充斥着的铁矿,茶叶,和丝绸,终于可以畅通无阻的出来了。

以至于秦宜禄几乎是马上就宣布要在蜀郡地区实施新政,增加公务人员数量,提高公务人员待遇福利,增强基层反贪腐的力度,然后全力发展蜀郡的工商业,同时取消蜀郡路引,放开人口流动限制,增加合理商税。

再然后,秦宜禄转过身来,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汉再改造之中了。

有书则长,无书则断,一晃眼的功夫,三年时间转瞬即过。

三年之中,朝廷又做了许多的创举。

一样是办了一个叫做报纸的东西,又分为地方报和中央大报,地方报目前只在颍川、司隶、南阳、长沙、蜀郡,这几个实施新政的地方各自发行,中央报则是洛阳发行,不过更新频率很差,基本上一个月只发行两次,上面全都是真正的国家大事,是要传遍全国,代替邸报的。

这东西能够印的出来,那当然也是因为铅字印刷机和汉子打印机的发明了有关了,而这两样东西,居然真的完全是民间自主弄出来的,也分别称为了第一年和第二年秦宜禄奖的获得者。

还特么是同一个人,叫孙殿,是出身于玄牝谷,专门负责印刷书籍的工匠,还是秦宜禄的云中郡老乡呢。

以至于这货第一年还是关内侯,第二年就已经是列侯了,秦宜禄看到他的汉子打印机也不禁是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万万没有想到,不借助任何电子技术,居然真有人能发明出纯汉字的,纯机械结构的打字键盘,其中的很多想法在秦宜禄看来跟五笔输入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个人才啊!

而且是真正的人才,毕竟水泥、火硝,实际上虽然重要性很高,但研发工作真的也不算是特别的难,这东西可就太难了。

这可是曾在民国,都难倒了一众英雄好汉的关键技术,甚至就因为汉字用机械结构做打字机实在是太不方便,当时的有识之士真的在讨论放弃汉字的问题。

这个放弃汉字还真不只是因为崇洋媚外,因为汉字打字太特么的难了,最后就算是做出来打字机,东西也大得跟巨无霸似的,完全不好用,一个专业的打字员打一宿,也打不出一篇完整的文章出来。

这特么相当于是被近现代科学文明给完全拒之门外了啊,可绝不仅仅只是报纸不好印这么简单的事儿。

听说林语堂曾经倾尽家财设计出来一款,不过很快因为战乱而流失了,也没有生产,算是失传了,也不知道这个打字机是什么样,但是想来,恐怕还真跟这货研究出来的差不多。

人才啊,真正的人才啊!

秦宜禄当即便想要邀请他来朝廷做大匠作,全面主抓科技部的事宜,结果他还不敢,给拒绝了,人家是一心只想搞科研,对当官一点兴趣都没有。

于是乎秦宜禄这下更喜欢他了,直接下诏确定他为大汉第一专家,然后根据他在机械结构上超级牛逼的天赋,给他量身定做了一个项目:机床。

当然,是脚踏的,简易的那种古代机床,不要求能加工钢铁,至少能肆意加工木头,也就行了,这样等将来如果真的能造出蒸汽机或者发电机的话,这东西直接升级换代一下也就能用了。

事实上这三年时间里不管是蒸汽机还是发电机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展了,只不过离实用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罢了。

另一件大事,就是中央政治结构的改革了,秦宜禄终于说话算话,把贾诩从尚书令这个位置上给撤下来了。

事实上这个尚书令现在根本就是常务副皇帝,权力大得吓人不说,关键是归他管的事儿,该他担负的责任,实在是太多,贾诩都快被繁重的政务给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倒是也没提拆分,只是尚书令这个职务以后不会轻易去设置了,就算是设,以后顶多也就是给快要接班的太子来练练手。

整个尚书台再一次的进行了扩建,直接将原本洛阳的南宫划了一大半都给尚书台了,剩下的那点区域也基本都给了别的区域,分成了兵、吏、户、刑、工、农、银、礼八个部门,负责实际处理天下政务。

原本比较粗糙的官职级别分类也被他给分成了九级,六部尚书则全部都是正二品,再往上的从一品基本就是那几个实权大宰和何进了,而正一品则只有秦宜禄一人,只留下了大将军这一个职位,以后应该也不会再设,而是成为篡位套装的一部分了。

刘秀那套小官大权的玩法,他没啥兴趣,纯是自欺欺人,除了让朝政变得更加的复杂和混乱之外几乎也没啥实际用处。

六部尚书之上的从一品官职,则只有贾诩担任的中书令,张杨担任的枢密使,全面总抓朝廷经济事务的三司使,暂时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人,由秦宜禄亲自兼职,全面负责全国监察事务的御史台,还是由司马防担任,一品和正二品的文官官职就这么多,剩下的都是武将。

农、银两部分别管的是农业集团和国家银行,算是他开创的小创举,户部则只负责户口、户籍等事务,礼部则多了个把控科学研发进度,提供扶持资金的差使,其他的大多跟后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差不太多,而全国的商业、税收、钱粮度支,则全部归三司使管,理论上三司使反而才是目前政治体系下权力最大的部门了。

这一套制度玩的差不多是个唐宋结合,顶层设计还是更偏向于宋朝,只是没像宋朝那样的瞎冗官,每一个文臣手里的权力都是实打实的,以至于秦宜禄还真的在考虑要不要另设一个锦衣卫之类的密探部门专门负责监察。

至于说中书令,因为是贾诩的缘故,实际上担任的还是宰相的活儿,也没个准确的界限,凭贾诩的威望还是什么事儿都能管,什么事儿都能问,只要贾诩本人跟秦宜禄商量好了,贾诩就可以直接以大将军的名义下台案,说白了,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跟以前唯一的区别,就是他虽然什么都能管,但也什么都不用管了,也就是这天下事他想管就管,不想管就不想管。

说白了还是在人治,没办法,谁让他是贾诩呢,这个职位的具体职责,等贾诩退下去之后再说吧,哪个文官敢跟贾诩谈什么权责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