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仁道与霸道

事实上袁术从来都没有逃过樊稠太远,刚才樊稠在大杀特杀的时候,袁术在惊慌失措之下一个不小心,居然从马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身边的护卫刚想要下马搀扶于他,谁料他却大呼一声:“都下来,都下来,把马都放了。”

一众护卫很快就明白了袁术的意思,然后纷纷有样学样,下了马躲藏了起来,没想到慌忙之间樊稠所部还真的没有发现他们,而且居然真的被引到汝南的方向去了。

见此,袁术才终于松了口气,只是一想到这仅仅一战,就让他苦心经营的势力尽数除了去,将他打得居然如此狼狈,又忍不住由衷地感到心底凄凉不已了。

“哎~,到底是咱家小觑了天下英雄啊。”

“本以为无论是武勇,还是军略,说到底不过就是那么些东西,一人勇力再强也强不过十人,军略之道再如何的深奥,也终究不过是一些基础的阵型变换之术,本以为咱们这些人就算都是新兵,也至少有能与之一战的资格,直到此时才知,在那董卓面前,我等可笑就宛如稚童一般。董卓都尚且如此,那秦宜禄又是如何呢?”

“大人莫要失措,我看……我看……我看大人您还是有着天命在身的。”

“天命么?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但也用不着如此,我还不至于只经此一败就失了斗志,关东底蕴胜关西百倍不止,一时的失利也算不得什么,昔日高祖与项羽相争,同样是屡战屡败,到最后不是也得了天下了么?有些东西以前不懂,但现在我却是已经懂了。”

“《淮南子》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日有此一败,固然是凄惨了一些,但能让我真正明白许多战场上的道理,也未必就不是一件大好的事情,我这种出身的人,只要不是当场死了,机会总是还会有许多的。”

说罢,这袁术当即便带着一众溃卒一路逃回了阳翟,同时也不由得暗暗在心中祈祷,自己那个素来跟自己不和的兄长袁绍可以争气一点,可以在酸枣那边搞出点真正的大动静吸引朝廷的注意力。

否则,如果董卓携大胜之势再去攻打颍川,就颍川郡那个一马平川几乎毫无阻碍艰险可用的地理环境,自己恐怕无论如何也都是坚持不住了的。

一路上,袁术一边行进,一边收拢着残兵败卒,很快的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大,到了阳翟的时候差不多还真让他捡回来了近万兵士,而且董卓军也果然没有再派新的骑兵来追杀他们,不由得让他们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口气。

而等到他们回阳翟时看到荀彧早已经先他们一步回到了城里,并且下令抽调全县刑徒、壮丁之流又重新整兵,俨然已经恢复了一定的根基的模样,不由得大为欢喜,袁术与荀彧两个人一时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然无语凝噎了。

“大人以为,今日之败居然败得如此之迅速,却又是因为什么?”

“哎~,还能是因为什么呢?无非是军队成军的还是太晚,各部兵马之间不甚熟悉,甚至各有体系罢了,说是一支军队,然而实际上却好似是无数支小军队捏合合成的似的,所以,才会被董卓一战而覆啊。”

“大人所言甚是,这,便是咱们的死穴啊。”

说来,这其实也是历史上袁术的弱点,甚至再退一步说,整个三国历史上,除了曹操和刘备两个人之外,其余的所有诸侯都差不多都是这样,只是尤以袁术最甚罢了。

说白了袁术对他的部将是根本没有实际的掌控能力的,他现如今在颍川这般的模样,其实都已经比历史上要强得多得多了,历史上的袁术对自己部下的掌控力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他手下的将领居然可以在战争期间和作为对手的吕布一块喝酒。

将心比心,客观站在他的角度去看的话,僭越称帝还真未必是因为心里没有B数,而是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对自己属下的掌控罢了。

事实上历史上袁术还真的是个好人,他在军需最为紧张,战事最为激烈的时候,仍然愿意用并不算多的军粮来进行赈灾安抚流民。

虽然不远处他的部队就在烧杀抢掠,恶事做尽,但这其实是因为他根本管不住他的部下而已。

客观来说历史上的袁绍也好袁术也好,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只要能统合了自身内部的力量,那恐怕至少单挑三个曹操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其实历史上的孙吴也有着类似的问题,说真的孙策也好孙权也好未必就比袁术更强,只不过是在刘备和曹操崛起的过程中,尤其是曹操在势力扩大的过程中其内耗也开始日益加剧,到最后曹魏集团都快把自己变成袁绍的模样了,内部势力乱得一塌糊涂,如此,才有的所谓三足鼎立罢了。

然而认识到了问题,不代表就能够解决问题,说到底他们这些人发展的实在是都有一点太快了,所谓的上层路线就是如此,东汉的实际社会情况也是如此,只要是没有不惜推倒了重来的勇气,就只能沿着这条巨大的社会惯性一路走下去,再怎么惊才绝艳的人也不可能真的超脱社会的局限性。

“大人,要想与秦宜禄,董卓之流争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立军法,赏功罚过,小婿以为,此战这败最大的过错便是许褚,他本人败了也就罢了,居然还将本部兵马全部撤走,此人不杀,不足以明正典刑!”

这就纯是在推锅了,然而这个锅推得其实也是非常有道理的,说白了就是杀鸡儆猴。

说到底许褚搞的着一些小动作,并不是说真的就特别高明,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甚至也正是因为许褚带头,其余的各部由豪强组成的兵马才会有样学样,遇到事情纷纷想着如何自保,否则应该就算是败,也不会败得这么惨才是。

如果说杀鸡儆猴的话,许褚也确实是非常合适的一只鸡,首先他名气很大,实力则是不小不大,而这个名气却并不是世家的名气,至少不是诗书传家,累世两千石。

剑术宗师的这个身份,其实在这个时代而言虽不能说是下九流,至少也是个粗鄙武夫

最主要的是,他其实是沛国豪强,而袁术目前的根基是颍川人和汝南人,这位沛国豪强实际上与袁术手下的其他人并没有什么牵扯。

也就是说杀了许褚既不会有太大的反弹,也还真能起到一点震慑效果。

“可是……杀许褚么?他毕竟是第一个追随于我的沛国豪强啊,况且……哎~,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主公?”

“容我想想,容我想想。”

“喏。”

袁术他纠结犹豫的理由也很简单,毕竟许褚明面上其实并没有真的犯什么太大的错,就是跟人家单挑,然后没打过跑了么,如果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杀人,震慑的效果是有了,但会不会显得他刻薄寡恩呢?

说白了,还是一个对手下势力要不要统合,捏合的一个问题。

对的明显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追求的是对手下势力的绝对掌控,如臂使指,所以他才会在眼下这么个节骨眼上跑到长安去亲自抓上计的工作。

这玩意其实有点法家思想的影子。

对那个路子去的,追求的是儒家思想中的仁,尤其是古文经学本就强调先家而后国,国家的存在本就应该为家族所服务。

袁家的根基就是儒学,尤其还是儒学中最为神神道道深刻难懂的《易》,他们的名声来源于此,甚至他们的全部也都是来源于此,就因为他们对共同联合起来对抗那个要把所有人的乌堡给拆了,将世家大族连根拔起的秦宜禄。

这叫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果袁术严苛的对待的豪强,杀鸡儆猴的效果倒是能够达到,但是其他的人又会怎么想呢?

他当然已经明白了秦宜禄的强大,但如果他也和秦宜禄做同样的事情,又怎么可能比秦宜禄做得更好,既然在你的手下也是战战兢兢,那我何不干脆舍了你而去转投秦宜禄呢?人家好歹还代表着正统的朝廷呢。

这岂不是成了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么,袁术又怎么可能会做这么愚蠢的事?

所以袁术虽然这一次被打得很惨,也确实已经开始吸取教训,但他所吸取的教训还真是远没有荀彧所想的那么极端。

他想的是如何在儒家,或者说宽仁的这个体系之内,如何考仁德二字,将所有的家族都拧成一股绳。

而且他还真的是已经有了一点点初步的想法。

见状,荀彧虽然嘴上称喏,却是也明白了袁术的想法,或是苦衷,也即是虽然这一仗已经败了,但至少袁术绝不会放弃所谓的仁德,至少是不会有太大的转变。

然而荀彧却认为,暴秦虽然无道且不能久持,但至少强盛不可撼动也是真的,他原先是对所谓的法家的东西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概念的,今天这一仗却是彻底把他给打醒了。

他已经认识到,今天这一仗他们所面对的甚至只是秦宜禄力量的冰山一角,秦宜禄真正所倚仗的兵马都还在关西屯田呢,等过个两年这些田都屯完了,那才是秦宜禄真正露出獠牙的时候,到那个时候天下人又要如何反抗于他?

然后荀彧在辗转反侧之际,终于明悟了,袁家根本靠不住,不管是袁术还是袁术,至多不过是苏秦之流罢了,一旦等秦宜禄腾出手来,底蕴再深,不能整合又有什么用,当年推崇儒学的六国联合不也被暴秦一一推翻了么?

如果有机会……或许,还真的应该良禽择木而栖。

只是如今这关东大地之上,除了二袁,还剩下了谁呢?

………………

另一边,奔着汝南方向追逐而去的樊稠也遇上了大麻烦。一路杀散溃兵之后,终于遇到了第一个硬骨头,而且是怎么也啃不下来的那种。

之间前方阵列之内,一杆李字大旗之下,近万的袁军溃卒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方阵,即使是以他麾下羌兵精锐,居然一时都找不到破绽,虽然也不是切不到阵脚,但每次阵脚被切都会很快的被补上,尤其是为首之人异常悍勇,往往亲自扛着盾牌大刀去补角,手起刀落只间总是能杀死数名骑卒。

“袁术军中除了许褚,居然还有如此勇猛善战这人么?阁下高姓大名,为何要助纣为虐,追随反贼反抗朝廷?”

那人闻言也是一阵阵的苦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道:“阁下便是樊稠将军吧?在下汝南李通,旧闻将军骁勇之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非是在下甘心从贼,实是身为汝南人,身不由己罢了,樊将军还请宽饶则个,给我等一条生路,若是不然,为求活路,吾等也只好死拼到底了。”

“李通?”

樊稠闻言笑了笑,心道此人与这袁术显然也并非是同心协力,否则如此精锐之兵卒,怎么破营之时没啥作为,反倒是到了汝南,却又这么能打了呢?

稍微想想其实就知道了,说来这李通还真不是什么豪强,相反,人家乃是游侠的出身,说白了就是和刘备那种人相差不多,越是乱世,往往也就越是这种人鱼跃龙门,乘风而起的时候。

当然,他的心肯定是没有刘备那么野的,争霸天下的想法他没有,但是霸占县城,收保护费,趁机做个小军阀的胆子他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汝南袁氏在汝南的影响力自不必说,各方势力基本上对袁术是传檄而定,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这个李通,更何况袁术本来就是中原一带的游侠头子,名望很足,但要说李通对袁术有什么忠心,那也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袁术的大营刚一破,李通立马就带着人跑了,他的阵型最严整,以至于伤亡也是最小,逃亡汝南的这一路上自然而然的就开始收拢溃卒,反而一路逃跑一路壮大了起来,说不定这次回去之后,还能多吞一两个县城,完成一个小小的进化,也做个一方小诸侯呢?

一头撞上樊稠的精锐骑卒,李通本人也是懵逼,这不纯是倒霉催的么?

你们怎么往汝南这头追啊,去颍川啊!

然而樊稠也是有苦自知,他的兵马虽然精锐,但毕竟人少,关键都太宝贵,这可都是董卓的私兵,死一个就少一个,用来追杀袁术自然是值得的,但若说跟这地方上的军阀互相厮杀,哪怕折损一个,他都要心疼好半天。

董卓马上就要退了,他在朝中又毫无根基,现在最大的倚仗就是手下这支精锐羌兵,这要是拼没了拼残了,以后还如何混呢?

想来想去,樊稠微微沉吟片刻,索性道:“阁下既是不得已而为之,可愿归降朝廷?我自当上表太傅,为你请封,如何?”

“若是如此,那当真是固所愿,不敢请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