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丰州城。
如今正是这座边地城池最好的季节,云淡风轻阳光明媚,更有草木生发,一片葱茏而有活力。身在房中,还能时不时闻到院子里的阵阵花草清香,这让正忙于案头事务的李凌都觉着精神爽利了。
到今日,粮草的调度已经上了轨道,他已经不必如之前那般忙得昏天暗地,现在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沿路的顺畅和安全问题。
北疆和中原、江南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地广城少人稀,这导致运粮在外有多半时候需要在旷野山岭间驻扎过夜。再加上这里的官道多年失修,导致道路难行,就让运粮一事的变数更多。
就算没有入侵大越后被打得四散流窜的鬼戎人,光是那些藏于穷山恶水,落草为寇的当地贼匪,就足够让人感到头疼了。倘若每一次运粮都是几千精兵护卫,当然安全无恙,可这投入实在太大,朝廷也好,边疆也好,都负担不起。
所以现在李凌所考虑的就是如何以更小的代价来打开这条运粮的道路,像驿站一样在运粮北上的沿途设下一座座粮站,再在里头驻扎兵马?修缮更开阔易行,且远离山岭的官道?
这些对策虽然作用极大,但需要的投入和时间也是相当之大,至少不少短时间里能推行的。但这并不妨碍李凌做出规划,加上一些运粮的规矩等等细则,李凌已经写了厚厚的一沓书文,只等出番战后,返回京师,将之上报朝廷,看看有没有一个试点推行的可能。
在其位则谋其事,李凌既然被授予这么个干系重大的官职,自当为大越军粮的调度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力啊。
在写完一些见解,又把前后连在一起仔细斟酌,确认无误后,李凌才搁笔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起身活动身子。只是他还没动两下,李莫云就脚步匆匆走了进来,一见着李凌,便把手中一份公文交递过去:“大人,这是北边来的急递。”
李凌稍微愣了下,这才接过文书,因为一般来说,北边战线的文书都不可能送到自己这儿啊,最多也就是派个人过来催粮要后勤什么的,哪有这么正式来文的?
正因如此,李凌才更不敢大意,拿着文书回到桌前,却见上头居然还有火漆密封,便果断拿刀挑开,这才看到了里头的内容,而这一看下,他的眉头就迅速聚拢起来:“竟出了这等事吗?”
那文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追究与问责——为何送到骁敢军的军粮不但少了三成,而且还有一半竟是发霉变质的?正因如此,导致大军在攻打霸州的战斗中接连受挫,损兵折将。
如此严重的后果,骁敢军主将崔双成表现得极其恼火,故下文书让负责其事的李凌给出一个交代,同时补上缺少的粮食。文中更提到,他们已经把押送粮草到前线的耿琦等人尽数拿下,若李凌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交代,那不光这些人要以死谢罪,他们还会在五月间上报董帅与朝廷,讨要一个公道!
这封文书的措辞极其无礼,有种让李凌立刻执行的意思。但李凌在看后,却并没有被文中无礼的说法给惹怒,反而是有些担心起此事会有多少不良影响来,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不敢保证送到前方的军粮一定能做到保质保量。
他固然是尽心竭力去把每一个细节都把控到了,但许多事情终究是要靠线短缺也不是不可能。这也是李凌最近在考虑的事情,押粮北上时,是否要有更明晰的监督。
然后,就是从中原各处送到北疆的粮食质量其实他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无错。毕竟经李凌之手到丰州的也就不到三成,而在入库时,虽有抽查,但总不能把每一袋粮食都打开了细细检查吧?
种种不足放到一起,便让李凌在看到这封追责的文书后不疑有他,反而是先自省起来,半晌才叹了口气道:“看来今后做事还是得更仔细些才是,至少在军粮送去前,得保证粮食的品质。”
之后,才考虑此事该当如何解决。李凌又把文书看过一遍后,便知道自己这回怕是真要去前线一趟了,当下看了眼还在堂下的李莫云:“莫云,你且去准备一下,明后日,我们就要北上,去一趟霸州。”
“啊?公子,那边战事还在继续,沿途也多有危险,你真打算冒险过去?”李莫云立刻有些担忧地说道,大有劝阻的意思。
“身在此位,到了北疆,就不该只缩在后头,有些险还是要冒的。”李凌笑了一下,“何况此去霸州又不是我们两个,同去的还有运粮的队伍,怎么也该有几百兵马,上前民夫,所以安全上应该大有保障。”
“公子,可是这文书里要求你去那儿?”李莫云这才想起前后因果,好奇道。
“是啊,我们送去霸州一带的军粮出了问题,本官身为此事的主办之人,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的。何况,他们还把耿琦等人给拿下了,我若不去,只怕他们就危险了,军营之中,杀几个人还不是一张嘴的事情?”对他,李凌是绝对信任的,便把文中内容随口道出,“好了,你也别操这心了,本来我就打算什么时候北上去看看,好歹要亲自走过那边的道路,才好向朝廷进言如何改进嘛,这次正好一起把事情给解决了。”
眼见自家公子已做出决定,李莫云便也不再劝阻,点头答应后,便自去筹谋准备接下来一路可能要用到的东西。而李凌,则随后出门一转,直奔旁边闻铭的公厅而去。
是的,李凌现在办公的所在正位于知州衙门内,紧挨着闻铭的公厅。得亏这儿衙门够大,官员却不多,所以倒能很容易让他找到一座单独的院落用以处理公务,而且还方便了他和闻铭间的商量。
在这段日子里,李凌有什么想法难处,都会去边上找闻铭商议对策,两人合作之下,倒真出了不少的良策。当然,这次李凌去找他却不是为了商议对策,而是请对方帮着看顾自己差事的。
“你是说想要暂离丰州,前往军前,到霸州一带?”闻铭有些担忧地皱眉道,“你可要清楚一点,北疆不同于中原江南,一旦出了城镇,外边可是极其凶险啊。”
“大人就不要吓唬我了,这次我是不去不行啊,不然难以让前方将士心安。何况,这也是我早有过的念头,到了北疆,若因顾虑害怕而连走这一程都做不到,我还拿什么让朝廷采纳我的种种建议呢?”李凌显得颇为坚定地说道。
见李凌如此模样,闻铭只能表示支持了:“好吧,既如此,你此去还须小心,多带兵马,以防万一。”
“那丰州的一切就交由大人全权处置了。”李凌趁机拜托道。
“这个你只管放心,军粮调运相关之事,还难不住本官,不过就是萧规曹随罢了。对了,还有一点,那些边将个个骄悍,你与他们打交道可要仔细着些,不可与之结仇,但也不能太软弱了,这些人有时候就是吃硬不吃软。”闻铭又叮嘱一句,这却是他在此几年下来的一点经验了。
李凌再度答应,称谢。然后两人又说了些交接方面的事情,他才告辞离开。接下来就是从仓库调取粮食,准备兵马和民夫,只等一切就绪后,直奔北方。
……
两日后,粮草已然清点备妥,五千多石粮食分装把百多辆车上,再加上其他一些物资,此番动行,光是民夫就足有一千多人。至于随队而行的兵马,则也是一千,其中一半是李凌从京城带来的禁军精锐,剩下那些则是本城守军,是奉了狄惊飞之命特来相助。
这狄惊飞对李凌确实挺支持的,之前但有所求,必然应允,这次更是把自己麾下最得用的几百亲兵都派给了李凌。当整支队伍出发时,他还跟闻铭一道送人出城,好生叮嘱了几句。
伴随着几声号角,李凌翻身上马,在李莫云和杨家兄弟的左右护卫下,一抖缰绳,便率领这支足有两千多人的队伍踏上了北去之途。
只是此时的他并不知道,随着运粮队伍一出,几只信鸽已扑棱棱直飞天际,以比他们车马更快的速度,朝着北方而去。一张罗网,已经开始在前路铺设,只等着他们自己一头撞将上去。
而另一边,送他离城后,闻铭和狄惊飞则凑在了一处,并没有各自回衙。
“闻大人看着好像颇为忧虑,可是担心李大人此去霸州途中会有危险吗?”
“果然是没能瞒过狄将军啊,本官确实有些担心这一路上会有宵小对他下手,尤其是那些尚在外流窜的鬼戎人,一旦没了城池抵挡,又有百姓拖累,那一千兵马当真能应付得了吗?”
面对闻铭担忧的说法,狄惊飞目光一闪,似乎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