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平线那边的山峰迎来金色的曙光,十四天的白昼开始了。
太阳并不是朝上,而是朝水平方向移动。城郭从西侧开始慢慢被照亮。最先闪耀的是银灰色的城墙。呈三长排、宽达数百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如同守护贵族公馆的墙体一般,闪闪发光。
紧接着是主楼西翼。伫立在电池板背后的圆拱屋顶平房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白色。由南到北共有三栋东西走向的长条建筑物,外形酷似耳堂。是逗留的游客以及工作人员的居住栋。墙面稍小的窗户以及使用弯曲混凝土砌块建造的拱形屋顶虽然主要用于承受外扩建筑物的内压,但其功能性的外形也为外观装饰加分不少。
屋顶和墙面砌块的连接部是韵律感十足的半圆装饰及伦巴第带。二者均由冰制成——通过精密的程序,控制形似消防车的密封用喷水设备。这是御鸟羽综建的建筑设计师们呕心沥血设计出的作品。
西翼之后是厚重的主楼,主楼地板面积约为三栋居住栋大小,是第六大陆最大的建筑物。可容纳三十人会餐的宴会厅等等,娱乐生活设施基本一应俱全。
再接下来是主楼东翼——大教堂。名副其实的二十米尖塔高高耸立。站在圣坛中望去,祭坛上方的半拱窗户洒下铅制彩色玻璃柔和的光线。室内装潢风格较为庄严,而非华美。
各栋建筑恬静的氛围、拱形设计、别出心裁的石造少窗结构,设计师投映出地球上流传久远的传统建筑风格。罗马风格的特征尤其明显。第六大陆主楼一方面作为凝结了先进科技的月面基地,同时也拥有着媲美中世纪城郭的美丽外观。
出于装饰和功能两方面需要,尖塔总体上被设计为华丽的哥特风格。尖塔上隐藏了一个重力下落式的水箱,其高度充分保证了设施内的水压,重量则将高高的教堂压得严严实实,保证了密封性。
太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绕转,一周之后接近地球,照亮了位于地球近端的全体城郭。主楼东侧是密闭环境维持栋(CELSS)的平房。空气、水、电、热、排气、废弃物等等全部在这栋房子里生产、处理。吸取昆仑基地的教训,循环流体流通的管道收纳在巧妙组合起来的外墙砌块缝隙中,既不会断裂,也不会在居住空间中显得碍眼。日常维护由管道内的机器人操作实施。当然,所有的流路是环状式的,即便某个部位堵塞了,也可以从反方向维持供给。
废弃物只要在能源方面有价值就会被回收利用。即便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也不会被丟弃到户外,而是在压缩成块状之后整齐地摆放到开采月壤留下的洼地中。虽说是废弃物,但肯定含有月面上无法采集到的元素。只要好好地保存管理,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
密闭环境维持栋的东边是西王母六号,水泥制造模块、冻土分解模块等建设设备群以及大型投射器投射冻土形成的冻土集聚处。不可否认,它们没有为景观做出贡献,但是它们并不是永久性设施。等到哪天条件成熟后,它们就会被搬至别处或者解体。眼下,只好在它们前面堆积混凝土砌块,好让它们不被路过的人看到。这些混凝土砌块正好也可以为边上的设施挡住飞来的月壤。
设施群的最东边是起降坪。建设初期,只考虑到防止月壤附着在发电板上,海龟号四处降落。随着起降坪建成后,海龟号随即转移到坪内,整整齐齐地排列好。直径三百米的土地上,闪耀着兼用于降落引导的彩灯灯火,俨然成为主楼外围设置的庭园。从上空俯视下去,无疑为设施外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以上的配置都是基于分区的理念决定的,也就是考虑各部分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区域划分。首先,避开月壤污染是首要命题,身为污染根源的起降坪和冻土投射集聚处被划到一起,远离主楼。之后是相对不受污染影响的密闭环境维持栋。再接下来分别是教堂、主楼、居住栋。离重型作业区域间隔如此之远,万一发生事故,也不会受到影响。离污染区域最远的自然是发电板。从居住栋的窗户望出去,只能看见这些面板。面板的对面,白天是白沙遍地的月面,夜晚则是浮在星空中蓝白交织的地球。
而这样的配置同时也是迎接访客的最佳配置。
“真漂亮啊……”妙透过苹果号登月舱的潜望镜俯视着灯光闪耀的起降坪,自言自语地说道。
燃烧着逆向喷射火焰的苹果号着陆之后,没过多久,侧边舱门打开了。没有必要穿宇航服,如果提出要穿当然也可以——乘客走出舱门,朝方形的屋子移动即可。
那是连接起降坪和主楼的航天飞机探测车的密封集装箱。六个人转乘完毕后,集装箱自动下落到探测车的背部。自动驾驶的探测车开始行驶。
景色从窗外掠过——混凝土砌块防护墙、墙体缝隙中间隐约可见的建设设施群、密闭环境维持栋、主楼,由煞风景到韵味十足的顺序渐变排列着。不久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乘客及妙惊叹不已。
那是庄严的主立面,上面画着《圣经》描绘的乐园。大教堂正立面是挑战喷水设备精度极限的冰雕。其对面是由圆柱体混凝土砌块制成,模仿回廊造型的主楼入口。太阳光从背后射过来,它们就这样浮现在逆光中……
在一步步接近的过程中带给客人惊喜——连研究出这种心理效果的妙本人都实实在在地被感动了。
但同时,她也非常害怕。
“桃园寺小姐,您此刻是什么心情?”
一位佩戴记者臂章的男子将录音笔对着妙。墨镜式摄像机屏幕上显示着一位女子透过航天飞机探测车的窗口向外眺望的美丽侧脸。
妙把黑发撩到耳后,注视着外面,回答道:“感恩。多亏了大家,才可以来到这里……过程太漫长了。”
“是啊,本来四年前您就应该来这儿了,您高兴吗?”
“当然。”
妙静静地点点头。电视局工作人员似乎对妙的回答有些不满意,猛地探出身子,将录音笔凑到她面前。
“您看起来有些紧张,是不是害怕?”
“洲本先生,很危险哦。”
“啊?”
隔壁座位的老人说了一句,男子回过头去。突然,探测车咔嚓一声猛然停了下来。男子试图抓住椅背站定,但还是手滑了,身子整个向前倾倒。
对面的妙看着脸撞到自己膝盖上的男子,笑着说道:“膝盖被男人当枕头,还是第一次。”
“不……不好意思。都不知道是亏了还是赚了……”
“您忘记啦?微重力条件下,根本无法岔开双脚站住。”老人拉过男子的衣袖,缓缓地说道。
男子尴尬地挠了挠头,一拍脑袋:“对了,我要第一个下车。”随即朝舱门口走去。
老人——亚伦——询问留下的妙:“你很害怕吧?当然,不是害怕宇宙的环境。”
“……是啊,那天之后,只通过电话。”
“别担心,好好沟通,没事的。”
窗外,教堂主立面巍巍耸立着。对面的窗户整个挨着墙壁,一阵登机通道密封连接的响声之后,舱门打开了。
传入舱内的除了风声,还有基地工作人员的声音。
“各位已安全抵达基地,下车时请您携带好随身物品。”
驾驶员、记者洲本以及此次增派的两名女性工作人员相继下车。妙站起来眯着眼睛,鼻子轻轻嗅着空气,开心地自言自语:
“是教堂的香味,石头和蜡烛……”
“向导手册里说是混凝土和燃烧除臭机的气味。”
“不是拉面店的气味就好。走也,真的替我实现了……”
妙扶着亚伦走出舱门。穿过通道后,走进一个宛如高级酒店的入口大厅。
“墙壁施以结构色加工,质感柔和得完全不像混凝土。辅以多个拱形壁龛和巧妙的间接照明,极好地营造出大于实际的建筑进深。一侧墙壁满是常春藤及轮廓安详的浮雕。浮雕看起来既像圣母,也像观音,是卡朋特机器人用NC激光在混凝土砌块上雕刻出来的。地板是由中径月壤烧结而成的瓷砖,存在着一些空隙,整体犹如软木般温软柔和。
妙还在寻思着常春藤也许用不着雕刻,记者洲本和亚伦早已瞪大眼睛,呆在原地。
“欢迎光临,主人。”
基地工作人员身着白色功能性连身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着藏青色礼服的婚礼工作人员,都排成一排恭迎妙一行人。
“请各位多多关照。”
二〇三六年二月十日,妙踏进了半年后正式竣工的第六大陆主楼。
“啊,真烫……”
电热器上的水壶突然冒起滚烫的浓汤气泡,走也匆忙往后退。一名穿着厨师服的胡须男飞奔过来调低火力。
“你在干什么呢?烫伤了这里可没有医生!”
“哎,没想到它会突然冒泡啊……”
“由于重力小,锅底产生的气泡不会上升而是慢慢变大。你连这个都不知道?第几次来月球了?”
“那时候,用锅煮汤简直是痴人说梦。奇怪的反倒是你,第一次来月球就如此驾轻就熟。”
“这里和富士基地差不多。那儿也是海拔三千八百米的低气压,一不留神,锅盖都会飞起来。”
妙从南极基地挖来的柏原主厨一副了如指掌的表情点了点头。走也算上这次已经第四次登月,而柏原比他早三个月来到基地着手月面料理的开发。不愧是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中锻炼过的人,面对连水的对流方式都不一样的月球,他居然一下子就适应了,早早地像一个老手一样进驻厨房。
柏原边朝汤里大把撒盐,边骂:“连火候都掌握不好,怎么放心把锅交给你?”
“那个……会不会太咸了?”
“游客得太空病后味觉会变迟钝,这点盐算什么!滚去外面,礼宾部估计都忙不过来啦!”
“我就是不想去礼宾部才来厨房的……”
走也发着牢骚走出厨房,来到宴会厅。
摆设圆桌的婚礼会场,一位穿着制服系着蝴蝶领结的男子一不小心把香槟洒在地板上了。他慌慌张张把酒瓶往地上一放,瓶内的酒像喷泉一般喷到近两米高。
“啊啊,怎么会这样!”
“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走也走上前去,将黏糊糊的瓶子放在桌上。男子一脸沮丧地捏着制服的下摆。
“我只是正常打开它,里面的酒突然就喷到杯子外面去了。”
“不是说了这里是低重力嘛……”
“知道是知道,但是太难啦。哎,浪费了一瓶库克年份香槟。”
“纪和,振作起来,不然可对不起你东京大伊风餐厅领班的大名。”
“没错,我是领班,不是侍酒师。”
放在地球上的餐厅,大可掌管大厅一切事务的纪和,叹了一口气继续擦桌子。没一会儿,突然隔壁的新娘化妆室传来一声惨叫:“主任,我动、动不了了。”
“是御木本小姐吗?”
走也飞奔到新娘化妆室,只见同样作为礼宾人员的一位女子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竟然穿上了新娘的婚纱抬着小碎步原地踏步。
走也吃惊地问道:“你在干什么?”
“没干什么。就是想穿上婚纱正常地走两步,没想到动不了。”
御木本的动作就像是在室内跑步机上跑步。走也绕到她背后,捏起婚纱长长的裙角,御木本踉踉跄跄地踏出两三步。
“啊,能动了!”
“裙角的接地摩擦力比鞋子摩擦力要大。体重轻的新娘还真是走不动“……”
“那怎么办?果真还是需要人帮忙拉裙角啊。”
“哪有那么多人手。有了……要不在裙角缝上多功能建机的备用钼轴承?不过可能会伴随着一点滚动的声音。”
说完后,走也盯着自称在宇佐神宫担任过祢宜的御木本问道:“话说,都忙不过来了,你还有心思扮成新娘,想干嘛?”
“啊哈哈,我穿过白无垢,但还没穿过婚纱。”
“……”
“看在我提前发现了婚纱缺点的份上,能不能一笔勾销?”
“那就替我改进婚纱吧,千万不要弄破了。”
“好——!”
御木本离开后,走也长出了一口气。无法容纳任何闲人的第六大陆不得不征集可身兼双职甚至三职的人才。御木本可在神道婚礼时辅助亚伦,纪和则不知道在哪儿考取了一级电工的资格证,还可以兼任基地工作人员。山际除了基地队长之外,还是外务大臣指定的驻外使馆长。
妙下令必须保证工作人员自身的舒适生活,但实行起来没那么容易。现阶段,员工无不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着,所以不能管理得太严。
第六大陆计划进入第三阶段,建筑设施已基本完工,该阶段的主要任务为训练工作人员,整备软件设施。这两年,走也忙着基地的建筑建设和内部装修,待在月球的时间比待在地球的时间还长。
要做的事堆积如山。工程指挥自不必说,返回地球期间,走也仍旧不分昼夜地奔走于御鸟羽各个部门。虽然有人可以靠数字和模型了解月球,但是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亲身体验现场情况。从螺丝钉的强度到免洗马桶的水压等等,无一不需要征求走也的意见。
他一个人独占数次登月的宝贵机会,会社内外难免有一些不满的声音。但发生某件事之后,那些声音逐渐消失了。那是走也返回地球期间,有一位现场作业员被困在建设中的居住栋一角,三天左右无法脱困。经过调查,原来是喷水装置程序出错,错将他所在的那块区域冻结起来了。
那块区域,若使用多功能建机救助,就必须破坏整栋建筑,否则无法进入该区域内部;但若使用适合精细作业的卡朋特机器人,则需要花费三天时间。被困的作业员手上只有玛纳式宇航服、手摇钻以及医药箱。氧气倒是有,但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电池电力不足。御殿场地面支援中心的医生指示作业员:将手摇钻的电池用于二氧化碳吸收装置,之后注射医药箱中的胰岛素,进入假死状态减少呼吸量,原地等待救援。
走也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现场没有医生,从假死状态恢复过来存在一定风险。而且,手摇钻的电池是用于宇航服保温的,清醒地等待救援才是理智的做法。面对医生反问如何解决二氧化碳问题,走也据理力争,坚持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营救。
七十小时后,作业员顺利获救,身体几乎没有大碍。生还的关键在于那块区域的墙壁。那里的墙壁是经过构造色加工的混凝土墙,表面有细小凹凸,表面积增加了数倍,而混凝土本身又含有吸收二氧化碳的特性。现场作业经验丰富的走也老早以前就注意到构造色区域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少,才敢大胆推断没有必要使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人们终于明白,让他一个人积累经验不无道理,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人,作业才能顺利推进。需要改进的是可一次性送上月球的人数,那也是将来的一大课题。
如此一来,走也在建设和运营两方面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完全无法好好休息,忙得团团转。
监督完婚礼工作人员而筋疲力尽的走也离开宴会厅来到大教堂——剧场还没建好。他正休息着,新上任的基地队长山际走了进来。
“青峰,原来你在这儿啊。晚餐准备好了吗?”
“能推迟一个小时吗?工作人员才到一半,厨房和宴会厅的同事都忙疯了。”
“我这边也是,整备密闭环境维持系统费了好大劲。空调传感器还将新增人员的体温误认为是火灾,停止了氧气输出。我待会儿过去密闭环境维持栋重启一下。”
“哎呀,再也不能嘲笑昆仑基地了……对了,游客怎么样?都知道了吗?”
“已经把NBS的记者关到居住栋了,但还有一个人。”
“……不会吧?”
走也猛地从长椅上站起来。
依旧穿着单色衣装的妙出现在山际的身后,脱下贝雷帽。
“走也……别来无恙。”
弯腰的姿态、上翘的睫毛,如水仙一般端庄贤淑,妙并着脚尖,两手相握,慢慢走到走也跟前。裙角在身后轻轻飘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二十四岁,妙已经成熟了。
走也微微点了点头,一脸诧异地凝视着她,之后结结巴巴地蹦出一句:“啊……好久不见。”
时隔两年零八个月的重逢居然发生在大教堂,走也不由得紧张了起来。
2
二〇三三年七月,伊甸环形山中发现非为人类所用的人工电波辐射,至少在全世界的一部分人群中掀起了空前的骚动。
最激动,自然也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传承乔治·亚当斯基观点的外星人接触者——也就是所谓的飞碟追随者。另外,由于发现的地点正好位于他们自古以来认定的飞碟秘密基地——月面南极,一下涌现出五十多个团体。他们大肆宣扬月球是一个空洞,飞碟的基地藏匿其中。宣称ET很早以前开始就以月球为据点前来地球,变成人的样子,策划一项世界规模的阴谋。CIA和KGB(他们还相信这两个已经消失很久的组织仍然存在)刻意隐瞒封锁信息,现在在日本工作人员的接触之下终于有了反应。第六大陆和自由女神岛决不能刻意隐瞒信息,而应该对世人公开。
对此,世人置若罔闻,因为就算公开了所有信息,那群人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就是想怀疑点什么。
对于飞碟之类的超自然现象,一直以来都半开玩笑调侃的媒体在首度播报之后,沉寂了一段时间。外星人对于他们来说,与幽灵和尼斯湖水怪无异。外星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应该出现在综艺节目而不是新闻节目中。况且,第六大陆发现的只是无法解读的短电波,似是而非的信息更加让媒体踌躇不前。一名老主播和一名电波天文学家嘉宾在一档深夜报道专集节目中的对话很好地表现出了媒体的困惑。
“这次的电波是外星人发出的吗?”
“不清楚。”
“就算是人类的东西,也不是纯天然的,对吧?这样不就意味着外星人在呼叫地球吗?”
“电波的方向并没有对准地球,而是从第六大陆边上的环形山朝南面天空的一点——银经负二十二度、银纬负五十度的方向发射的。”
“那个方向有什么呢?”
“什么都没发现。”
“那么,发出电波的金色的……电荷吸收性栅极(ENG)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嗯,这个也不清楚。”
“目前看来毫无头绪啊。我稍微说一下个人想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请大家注意,电波从月球南极发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个宇宙机构在那儿安装了那种装置,也就是说,不是人类制造的东西。但巧的是,那里建了第六大陆和自由女神岛,也正是他们发现的电波。问题来了,假如,您要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建一个电视局,您会选择建在沙漠或者海洋的正中央吗?”
“视周波数和输出功率而定。如果配备了频宽达到兆赫以上的振荡设备以及转接局的话……”
“不,我不是那个意思。一般来说,大家都会选择将电视局建在观众比较集中的城市,对吧?”
“没错。”
“那么,好了,电波从广袤的宇宙中,像是精心挑选过一般,从第六大陆边上发射了出来。这是不是意味着电波发射者注意到了人类这群观众呢?”
“您这么说,我也无法予以置评,毕竟不是我发射的。”
“您作为学者,不发表任何意见吗?”
“现在一切都还不好说。我个人不能说意见,只能算是个人的期望……抱歉,还不方便说。”
主播试图追问他欲言又止的内容,但终究以徒劳告终,只好以一副消化不良的神情结束了节目。大部分像他这样的媒体认为,即便不懂电波的内容,也可以迅速推测出发射电波的目的。这也难怪,毕竟,人类总是抱有一定目的才发射电波。媒体通常的作法是在第一拨播报之后,紧接着发出第二拨、第三拨的后续报道。但这次,没人知道目的。高调的第一拨播报之后只剩下揣测,和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如出一辙,后续报道逐渐低调。在这个过程中,一般大众无法从学术圈而只能从媒体获得信息,所以他们也慢慢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当然科学家和一般大众不同,各个领域的科学家随即开展调查。电波天文学家也参与了进来,但不是主力。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天体释放的电波,而这次的电波明显是人工电波,最起劲的当数通信工程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在进行SETI活动的科学家。当然,也有人比他们先行一步,那就是天体地质学家和电子工学家。这群人一直在研究七年前第六大陆的毒蛇探测器带回的冻土样本,不过,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ENG是一种金属机械,金属本身可从月球提取。这点坊间早有传言,但之所以没有形成公认意见,是因为它的运转条件太过微妙。直截了当地说,它只在实验室运活动一次,还是在加利福尼亚周边发生七级地震时,接近震中的加州理工学院记录下来的,数据不是很精确。地震前和地震后,冻土中的ENG重量增长了好几个百分点。它似乎还能增殖。
借助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开展的研究陷入了停滞。初期研究表明,ENG有与植物细胞相似的粗糙构造,但在进一步放大到原子大小的纳米级之前,电子流和探针的状态被打乱了。加拿大某个团体声称,是因为用于扩大探测的能量被ENG吸走了。ENG内部似乎可以积蓄电荷及力学能量,这些能量就是电波的来源。但是,没人能解开其积蓄能量的方法,试图人为地命令其发出电波也以失败告终。
宏观一些的层面上而言,ENG纤维的编织方式有助于电波振荡及调制——自由女神岛的人通过调查发现。虽然他们开始着手调查时,青峰走也等人发现的电波振荡已经结束,但还是根据环形山内的ENG浓度分布发现了一些情况。从地表进行精密的雷达测定之后,他们发现冻土内近地表处,存在无数个由ENG密集形成的棒状构造物体。该物体长二点五米,从中部断开。
自由女神岛的调查小组立马察觉,该物体和最基本的天线——偶极天线构造一模一样,长度也同样对应六十兆赫的周波数。ENG正是在这种构造上接通电流后才发出电波。
青峰等人记录的电波发射时间只有四十秒多一点。他们在作业用的兆赫带收发器蹿入高次谐波之后才发现情况异常,之后利用十五分钟左右紧急制作了一个临时接收装置进行记录。电波内容就是强弱两类脉冲信号的简单罗列,没有复杂的周波数调制和偏振,但毕竟时间太过短促,而且又是从中途开始记录的,内容无法解读。
发射天线还能作为接收天线使用。发出电波的ENG能接收电波,一点也不值得惊讶。但是,几乎没有报告显示六十兆赫的电波来源于外宇宙。其周波数遭遇氧分子吸收带后,无法进入大气圈内。利用相近的周波数进行通信的轨道卫星也不是没有,但没有装备相应的接收器检测出星际通信的微弱电波——约为电视电波的一千亿分之一。而本可实现检测的电波望远镜却没有监视无线通信使用的频宽。
可以接收电波的天线只有一架——妙设置在第六大陆的SETI模块。查阅该模块记录后,他们发现之前曾接收过五分钟左右同样周波数的电波。之所以没有报告给地球,是因为接收时间太短,无法判定是否是智能生命体的信号。幸好该模块使用的是收录了全部记录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可以倒回去查询,否则连信号的方向都无从得知。
不过,SETI模块也无法解读信号的内容。有一说认为,也许本就不该对解读信号抱有希望。虽然存在异议,但众多SETI学者选择支持该观点。毕竟,如果是寻求接触的信号,肯定有附带解开的钥匙。
换句话说,这些信号只是往返于ENG和太空中的某些东西之间。
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ENG的偶极天线构造简单,效率不高。如果ENG想进行星际级长距离通信——也许事实就是如此——锥形天线或者抛物面天线是最佳选择,但它却没有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偶极天线的优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在没有可动部分的前提下改变定向性。这意味着ENG其实是一架相控阵列天线——将几种存在电子位相差的电波合成一种定向性的电波。
为什么要改变定向性呢?在地球上,相控阵列天线一般用于雷达。因为它只需要一块固定的板,就可以实现大范围扫描,所以非常适合雷达。这就意味着,ENG在形成天线时,并不知道对准哪边好。不,更加合理的解释应该是,ENG为了实现不论目标在哪儿都能顺利收发信号的目的,刻意制造出相控阵列天线——一种灵活、耐久并且制造所需资源少的构造体。
还有人探讨过一种可能性,即ENG是一种自然产生的生物,在冻土中发育成长后,和其他星球未知生命体通信。不过,这种猜想似乎也不对。的确,ENG会成长,既具备特定的结构,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灵活适应周边环境,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可以构建出这种起源于彗星的冻土中、并由金属元素汇聚发育而成的物体模型。应该有一个种子。
而播散种子的人正是太空中收发信号的人。
在深夜报道节目中,电波天文学家欲言又止的正是这种想法——ENG也许是地外生命播撒的种子。他之所以闭口不谈也是为了保护这种想法。为什么环形山中会出现那种物体?为什么月球上有地球上却没有?为什么在第六大陆旁边发射电波?又为什么在发射电波之后陷入沉寂?如果不能解释这些疑问,即使作为新见解提出来,也只会遭遇更猛烈的质问。正因为希望如此之大,所以他才更不想希望被摧毁。
忙于建设作业的第六大陆对这些疑问视若无睹,隔壁的自由女神岛也没有新发现。大部分的地球人就像当初在地球南极发现微生物化石一样,认知停留在“原来还存在这种物体啊”的层面上,除此以外,大家的生活和以往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政界、经济界、宗教界等领域的反应也基本大同小异,因为ENG没有宣称要侵略地球,也不是纯金打造的,更没有预告世界末日的来临。
但是,对于一部分好奇心强烈的人来说,现在是等待来信时怦然心动的时刻。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知道写信的人真实存在,即便信不是写给自己的。
正是为了探索这类现象而存在的设施——自由女神岛——展开了积极的调查,而率先发现ENG的第六大陆却没有任何相应的行动,非常讽刺。
方针上的差异使得双方在伊甸环形山内发生了微妙的争执。
二月二十日,早晨。
在密闭环境维持栋深处,机器排列错综复杂,如同化学工厂一般。走也和热能·电力部门的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观察水电解装置的反应槽。
“喂,电极断啦。”
“还真是。一、二、三……差不多断了一半啊。不可能是发射的时候震断的,这么看来是个次品。有备用零部件吗?”
“没有,因为不是计划消耗物品,只能等待下一次补给了。”
“在此之前,输出功率只能达到原计划的一半,储备氧气的消耗量是……”
走也正操作着可穿戴电脑,突然眉头紧锁。屏幕上的内容正在消失。
“电池没电了。想想也用了好多年了。充电器还在地球……”
“我房间有一个充电器。如果需要的话,用我的充电吧。”
“那就拜托了。”
走也将可穿戴电脑收进口袋后,基地工作人员开始用自己的电脑计算。
“常用氧预计在两周后用完。”
“即使启动备用的固态燃料氧气发生装置(SFOG),也需要不断从地球补充燃料……屋顶的温室呢?可不可以利用温室想想办法?”
“您说的温室是指螺旋藻吗?它产生的氧气量实在不多啊。”
他们利用多余的资材在密闭环境维持栋的屋顶搭了一个简易的温室,目前温室正在试运行中。以现阶段的规模还无法种植食用植物,只能先培养光合作用能力强的藻类——螺旋藻。利用植物的碳酸同化作用净化空气,从长期来看,比起物理化学的手段更加节约能源成本,第六大陆也正在努力实现实用化。
“利用集光镜提高日照量。代谢更加活泼之后,氧气发生量也会相应增加吧?既不费时也不费力。”
“这主意不错。我计算一下环境变动。”
“对了,集光镜能用吗?混凝土制造已经告一段落了……”
走也拿起墙壁上的内线电话,呼叫监控第六大陆所有系统的控制室。操作电脑计算环境变动的基地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说道:“没问题!”
然而,控制室的回复却让他高兴不起来。
“已经有安排了?什么安排?科学实验?而且还是自由女神岛的实验?”
“啊,忘了这茬了。”
基地工作人员咂了一下嘴,解释道:“上个月谈判的时候,不是达成协议将集光镜以小时为单位租借给他们吗?”
“原来如此。不过,我们现在面对的可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控制室,帮我接通自由女神岛,我直接和他们交涉。”
内线电话的画面一分为二,控制室通信员的旁边出现了一名满头金发的白人女性。
走也不禁大叫一声:“你是……卡百丽小姐!”
“又不是第一次见面,叫我卡罗就好啦。”
喷气推进实验室无人机械运用负责人卡罗琳·卡百丽,将其独特的墨镜架在额头上,眨了一下眼睛。
“好久不见,最近还好吗?”
“为什么你会在这里?”
“肯定是为了工作啊。自由女神岛也建好了充气式载人驻留设施,直接操控机械群。比在地球上摸索尝试效果不知道好了多少。”
“既然是你的话,那我就开门见山了。请把集光镜还给我。”
“那事我有所耳闻。听说要一直等到下一艘补给船到来?真够漫长啊。”
卡罗琳瞄了一眼,嘴角浮现出一丝笑容,摇了摇头。
“又不是什么重大故障。你们至少有三种解决方法。好好想想吧。”
“集光镜可是我们的东西!”
“目前是我们的。契约是神圣的。如果不服的话,去和华盛顿说吧。”
“卡罗!”
通话结束了。
走也继续和控制室交涉,但没过多久,还是挂断了电话。“见鬼!”走也踢着地板骂了一句。
“怎么啦?”
“连控制室的那帮人都替卡罗说话。肯定是因为没能进行学术探测而心怀不满。说什么也有氧气低温保存在环形山内的气罐里,用那些氧气就好。还说多功能建机无法进入斜坑,让我们自己去搬。”
说完后,走也回过头。只见妙正站在机械室门口。刚才那句话是她问的。
“原来是你啊。起得这么早,还不到四点呢。”
“时差还没倒过来。发射上天前去了一趟温哥华。百忙之中打扰了,但是……”
“不,没关系,刚才只是在谈事情。”
“这样啊。”
妙微笑着走到他的跟前。
“刚才那通电话和自由女神岛有关吧?发生什么事了?”
“嗯……算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走也概括说明了装置的故障以及之后同卡罗琳的对话。
“NASA一直想开展ENG的科学调查,而第六大陆的冻土开采作业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阻碍,因为他们认为环形山中的ENG要直径达到两千米才有意义,还说地球上的样品之所以没有任何活动就是因为量太少,就像人类不可能只靠一个细胞活动一样,ENG也要有一定数量之后才能运转。”
“可是,为什么要借走集光镜呢?”
“具体借去干什么我就不清楚了。非要说的话,我想应该是作为一种牵制吧。我们一旦不能使用集光镜,相关活动就会受限制。第六大陆因为轨道清扫还是其他什么事欠了NASA一个人情,正好预算也比较紧张,于是就把集光镜租借给他们,收取一些使用费……”
说到这儿,走也停住了,凝视着妙。
“你不是参与了那次交涉吗?”
“啊,是的,没错。”
妙点了点头,稍稍移开视线。
“我只不过想听你说话……”
旁边的基地工作人员拿起工具箱,刻意地扬起手。
“啊,主任,这里好像没什么事儿了,我去回收系统那里看看……”
“哎,反应槽的盖子还没盖好呢。”
走也叫住他,再次拿起内线电话。
“控制室,我是青峰。我要开月球车去取储备的氧气。和我一起去的还有桃园寺妙。”
“带我一起去?”
“你不是还没见过ENG的实物吗?”
“嗯,是啊。”
“行,那就这样定了。去上一下洗手间吧。”
“好!”
妙急忙冲了出去。基地工作人员吹起口哨。
“很有一套嘛。”
“哪里?都交往十一年了才到这种程度。”
走也苦笑一声,朝作业舱口走去。
吱的一声月球车打滑了,走也急忙反打方向盘摆正车身。坐在旁边的妙尖叫一声,紧紧抓住他的手臂。
“快……快翻车啦,走也!”
“让我想起了那时乘坐过山车的时光。”
走也笑着加大油门。通过超导光纤从大教堂的尖塔接电的月球车最高时速为十八千米。由于是作业用车,所以没有客舱。另外,为了防止翻车,车体被设计成紧贴地面的扁平状,动不动就弹起来或是打滑,颇有些跑车的速度感。闲睱的时候坐着月球车兜风也是基地工作人员最喜欢的活动。
车子离开设施,爬上闪着白光的外轮山。前方的山脊上,如同帆船的风帆一般的长方形物体呈一定间隔排列着。
妙问道:“那是什么?”
“一种名叫定日镜的集光镜。四十片,总面积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平面镜通过远程操作实现联动,将日光集中在第六大陆的一点上。最高输出功率约两千千瓦……”
说到这儿,走也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现在还在动。”
正面朝向自己这一侧也就是太阳一侧的集光镜群正以肉眼无法分辨的速度转动着。应该是现在手握控制权的自由女神岛在操作集光镜吧。
快到山顶时,妙说道:“能停一下车吗?我想看看山下的景色。”
“我正有此意。越过山顶时要重新接驳供电电缆。而且……”
顺着走也手指的方向望去,妙不禁有些震惊。那是侧面破了一个黑洞的苹果号核心舱。
“我习惯在它面前祈祷平安。”
“……哦。”
月球车停了下来。走也着手连接供电电缆,妙一道下了车。
高达十米的集光镜林立于山顶。山峰一侧漆黑一片,另一侧则是白昼,泾渭分明。妙漫步在二者的分界线上。苹果号也在线上。着陆舱的前面供奉着罐头、酒以及书等等。没有墓碑。
“泰还在里面吗?”
“如果埋掉的话,不就看不见宇宙了吗?况且,尸体也不会腐烂。”
将电缆连接到附近的继电器上后,走也走到妙的身旁,双手合十。
妙问道:“这样不就看不见地球了吗?”
“你不是说过他一直想去宇宙嘛。”
“……”
砰的一声,妙的肩膀碰到了走也的宇宙服手臂。他注视着倚靠在自己身上的妙。
透过遮光面甲,隐约可见泪水滑过她的脸颊。走也平静地说道:“他去世的时候,你好像没哭,对吗?”
“是啊,事到如今是不是太晚了?”
“为什么现在会哭呢?”
“因为在你们到来之前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抛下他一人留在这里,而没有考虑这样做是否真的对他好……”
“他再也不会一个人了,永远都不会。”
妙转过头,发现走也已经往回走了。她迟疑了一会儿。她还以为走也会更加责怪自己,但他没有。
坐进月球车的走也召唤她过去。
“走吧。我想在五点半之前抵达那儿。”
妙再次看着背后,看着泰眺望的光景。
缓坡的下面是妙近在咫尺的城堡。纯白的沙漠无比广阔,对面是相隔不远的另一座环形山。山顶上空的漆黑宇宙,一个闪烁着白色火焰的球和一个镶着红边近乎黑色的球几乎重合在一起。
没错——从这里望去,一切都尽收眼底,大家也都会来这里。
妙往回朝月球车走去。
车子刚开动,二人的无线电响了起来。
“青峰,我是山际。有一件事虽然不是很紧急,但还是通知你一下。ISES来电称——”
“我是青峰。不好意思,我要暂时关闭无线电。抵达斜坑后,再用有线电和你联系。预计抵达时间为五点三十分。”
“什么?青峰,你再说一遍。”
走也关闭了无线电,拉出有线通话用的电线连接到妙的背包中。
妙惊讶地问道:“真的没事吗?”
“有事,但我和你正是为此而来的。”
二人一动不动地互视着,不知不觉间又消失在对方的视线——月球车进入了永久阴影区。
走也打开月球车的投光器。轮廓鲜明的扇形光芒一下照亮了前方。那是一个在地球上绝对有可能翻车的陡坡。走也神情一肃,开始谨慎驾驶月球车前行。
妙咕哝了一句:“那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
“哪件事?”
“泰的事。我以为你一直在生我的气。”
“那不是你造成的。如果你错了的话,我也和你同罪。实际上,我确实很生气,但冷静下来想想,其实是在生自己的气。”
“这么说,你确实有在生气哦?”
“是啊,情不自禁地想发泄一下怒火。”
“对不起。”
妙小声地说道。走也转过头盔中的脑袋看着妙。妙又说了一句:“对不起。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心哀悼。”
“是啊。”
“我不会求你原谅我。但是现在,我确实在真心悼念他。我只希望你明白这一点。”
“刚才我都看见啦。”
语毕,走也只手将妙拉到身边。妙的身子有些僵硬,但终究还是松开劲依偎在走也身边。
“谢谢你……”
“不用了。”
妙的头盔紧紧地压在走也的肩膀。来月球两天了,两个人还没有机会独处。自己病倒之后如此,不对,十一年间都是如此。
时光回到游乐场的那个傍晚,妙和走也再次走到一起,只有他们两个人。
走也说道:“你真的变了。”
“能看出来吗?”
“行动上能看出来,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耍小聪明了。E阶段募捐一事,换作以前的你,在尝到一点甜头之后肯定会想着收集更多捐款;将集光镜租借给自由女神岛的时候肯定也会争着让对方提供抵押吧?”
“过去的我有那么爱耍小聪明吗?”
从她的语气就能猜到她脸红了。妙正在逐渐褪去老成的光环。
内心不加掩饰的纯朴让走也喜出望外。
“我是在夸你不再矫揉造作啦。是什么改变了你?果然还是你的父亲?”
“我还不是很擅长处理同父亲的关系。”
“哎哟。”走也歪着脖子有些不解。
妙立刻补充说道:“但是,我和他都在努力走近对方。光这样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那个时候让我说中了吧?”
“似乎是的。我太固执了,满脑子净想着干成一件大事,让我父亲大吃一惊……”
“虽然敢于承认过去非常难得,但这次你似乎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完成第六大陆的热情。”
“老实说,我有些迷茫。”
妙怯生生地说道:“第六大陆已经不再是我一个人的东西,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一直在接受大家帮助的我是否还有资格留在高层?”
“是不是你父亲说的?”
“……是。”
妙抬起头。
“走也你呢?你现在还有气力完成这项事业吗?”
“当然。我想挺起胸膛向世界证明,第六大陆不会像阿波罗计划一样只是一个石冢,而是一间支撑大家继续前进的山间小屋。”
“真羡慕你。”
“你不也说过吗?月球上的人会越来越多,和依旧荒凉的南极不同,月球会成为下一个大陆。”
“但是,现在……我已经不知道该期望什么了。”
“只要找到下一个目标就行了。比如,这个——”
嘎噔一声,月球车猛然摇晃了一下,随即恢复平衡。妙这才意识到地面的颜色变了。投光器的灯光延伸至远方,照耀着被山地包围的冬夜雪原。右手那边,一个光点正在远去,兴许是一台多功能建机。
走也指着不断从月球车下方划过的冻土。
“将隐藏在这里的秘密作为下一个目标吧?”
“调查ENG?那不是自由女神岛的目标吗?”
“光凭他们绝对应付不过来。人越多越好。第六大陆有足够的能力,远大于调查ENG的能力。将来,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第六大陆终将发展为调查的基地以及中国开采氦-3的基地。路还有很多条。”
“将来?……那时你会怎样?”
走也沉默了。妙也说不出话来。走也是第六大陆的建设主任。项目结束后……
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打破沉寂。两个人都心知肚明。
但是,两个人都错失了说出那句话的机会,错失了太久。双方的交往充斥着太多无言,以致无法想象那句话说出口后,究竟会有什么变数。他们心里是如此害怕。
月球车载着沉默的二人疾驰,不久之后停了下来。那是一个采集完冻土的洼地。旋回的投光器呈现出周边的景色。旁边伫立着大型投射器宛如长颈鹿一般的身影,洼地底部有一台多功能建机在默默地工作。
月球车开入斜坡,驶向远离大型投射器的洼地边缘。多功能建机如同打卡交班似地驶离了洼地,建机没有装载冻土,似乎是专门为了照顾二人而故意离开的。
在洼地角落有一处仿佛早期挖掘的三米左右的断崖,在其下方有一扇看起来挺结实的活板门。
“是斜坑。利用海龟号使用完的罐子储存的液氢和固体氧就藏在这里——啊,别用手打开。”
走也拉出宇航服的安全绳系在活板门的下方,将门抬起来。高约一点五米的黑乎乎的洞穴一直朝里延伸。
用立在旁边断崖的一根棒状物体支起活板门后,二人进入了斜坑。
仅仅过了数秒,斜坑的周边开始微微亮了起来。
从刚才走来的方向,几十束光芒接连在地球一侧的山脊上闪耀,仿佛一组白夜的连拍照。可是,二人都没有看到。
3
斜坑的倾角不大,长度还不到二十米。尽头是一个边长五米的小屋,摆着二十几个直径八十厘米左右的金属球。
妙的问题比走也预想得更有深度一些。
“建造这些设施,会不会很浪费建设机械?”
“我还以为你会先问建造的目的呢,我一个一个说明吧。这里是利用冻土的低温保存氢气和氧气的地方。将气罐放在地面,容易受宇宙尘侵蚀,很可能会破损,所以得存放在地底。建设机械用的是卡朋特机器人。那种机器人只要没有堆砌混凝土砌块的任务,都是空闲的,于是就让它过来加班了。”
“哈哈,原来是加班啊。”
妙轻轻一笑,目光停留在近旁的墙壁上。她肩上的投光器照射过去,裸露的冻土闪闪发光,就像往浓稠的咖啡果冻填埋了无数根钢丝。她伸出手去。
“这就是ENG吧?”
她试图体验一下触感。走也抓住她的手臂,缓缓地拉了回来。
“零下二百二十度。ENG都是这个温度。一不小心摸到,手指隔着宇航服也会被冻坏。暖气开足了吗?”
“应该开足了,马达的声音很大。”
“记得不要蹲下来。冷媒会堵在关节处,把腿脚冻伤。好了,我们赶紧搬运出去吧。”
走也正要往墙边的月球车底盘挂上操作钩,妙说道:“在那之前,真的不用联系一下山际吗?”
“对哦,都忘记这事儿了。”
妙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准备拿起挂在胸前的可穿戴电脑,突然想起来现在用的是宇航服的通信器,于是转而看着左臂上的宇航服附属面板,自言自语地说道:“似乎接收不了电波……”
“没错,四周的ENG导致了电场屏蔽。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特意安装了这个东西。”
走也捏了捏从天花板吊下来的端子箱。箱子连着从外部牵拉进来的电缆。二人把宇航服的有线通话电线连接到端子箱。
“控制室,我是青峰。现在已抵达斜坑。二人状态正常,抱歉,刚才关闭了无线电。”
“青峰,没事吧?”
山际的声音非常急切。走也不觉大吃一惊。
“嗯,没事。发生什么事了吗?”
“我还以为你们出事了。现在在斜坑中对吧?去斜坑的路上没发现什么异常情况吗?”
“没发现……”
“情况有一点危险。自由女神岛正在操纵集光镜将焦点对准环形山里面。”
“里面?”
走也不禁反问:“怎么会对准环形山里面呢?自由女神岛的位置在第六大陆旁边,也就是环形山外面啊。”
“不,就是里面。你回想一下送风机的狭缝。集光镜就是像那样调低对阳光的角度并将阳光反射到环形山内的。虽然和几乎垂直反射的平时相比,整体的集光量有所减少,但是人一旦进入焦点区域,分秒毙命。”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说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做?”
“我觉得是为了做实验,但具体细节我也不清楚。想联系他们也没联系上……”
“等等,我去外面看一下。”
走也拔掉电线,指示妙在原地等待,跑到斜坑出口。此时的他心里还在抱怨控制室浪费自己的时间。
抵达斜坑出口后,走也发现出口被硬铝活板门堵住了。不对劲。
自己打开活板门后明明用了一根棍子支住门。
活板门的作用不在于防止侵入者和外部空气——二者都不存在——而是为了防止断崖崩塌堵住斜坑。而横开门极有可能因为外框的压力而打不开,所以才设计成活板门。门打开后还可以作为房檐使用。
活板门关上的话,岂不意味着断崖崩塌了?
走也顿时不寒而栗,但又很快冷静下来。自由女神岛和第六大陆都有很多人。求救的话三十分钟内就能赶到。即便不求救,时间也差不多。
要不,还是先开开看吧……
不可以直接接触。零下二百二十度的超低温,玛纳式宇航服虽然有金属外层,但是几秒内就会丧失弹性。不会被冻坏的只有厚厚的鞋底。于是,走也踢了一脚活板门。
就在那一瞬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
走也犹如被笼中放出来的猛兽袭击一般,身体被整个震飞,倒在地板之后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当他意识到是因为受到冲击而跌倒后,敏捷地站了起来,不过那只是条件反射式的动作,头脑并没有真正反应过来。
门还是关着。走也站起来后呆呆地盯着门,回想刚才那个瞬间的感觉。
强烈到穿透遮光面甲的光线扎进来,一瞬间,活板门近乎被掀到水平方向。宛如花边窗帘一般的东西随风飘舞,不断膨胀,直至蜂拥而来,将自己震飞——
“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走也再也不想去开门,而是像从封印着妖魔鬼怪的石洞中逃脱出来一般,慌慌忙忙地往后退,翻身往斜坑深处的小屋跑去。
斜坑深处,妙正背着身,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盯着墙上的ENG看。也难怪,通话电线插在端子箱了,也没有大气传播声音。
只要没有直接目击,就不会察觉。
直到走也跑回妙身边,将电线连接到端子箱,她才反应过来。通话线路恢复后,妙问道:“发生什么事了?”走也没有理会她,而是直接呼叫山际:“控制室!紧急情况。斜坑外面发生了爆炸或接近爆炸的现象,现在我们两个人出不去!”
“刚才问过约翰逊航天中心后终于明白了,原来自由女神岛那帮人在做ENG的大规模加热试验。”
山际的声音急促地传来,几乎和走也的声音重合。
“你说什么?爆炸?”山际震惊了。
走也语速飞快地说明:“斜坑的活板门外面有气体存在,一打开门立马灌入斜坑,都把我震飞了。”
“还有这种事?你没事吧?”
“嗯,没事。有活板门挡着,斜坑里面暂时没有异常。只不过,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说到这儿,走也突然想起了什么,将妙的电线从端子箱扯了下来。
但下一个瞬间,妙又把电线重新插了回去。
走也不想让妙听见,但还没来得及和山际商量,山际便接着说道:“太不走运了。据说那帮人为了从正侧面观察冻土地层,把加热实验的焦点聚焦在了挖掘后的断崖,也就是斜坑的附近。搞不好就在你们边上。在放射热的作用下,冻土蒸发,转化为狂暴的气流。青峰,千万别走出斜坑!”
“别走出去?……还是先替我通知自由女神岛吧!让他们把焦点移开!”
“来不及了,他们现在不在自由女神岛的控制室。焦点附近的观测队估计也已经在回去的路上了。”
“那辆月球车。”妙自言自语。他们在进入环形山时,曾有一个光点与自己擦身而过。
走也穷追不舍:“不在?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在的话,第六大陆把控制权收回来操作集光镜就好了啊。再要不然就乘坐月球车出去,手动转动集光镜。”
走也拼了命地吸收接二连三传来的信息并试图找到解决方案,但当他听到接下来的一句话后,脑袋也终于转不动了。
“我们无法外出,因为接到了太阳耀斑警报。”
“太阳……”
“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传来的消息。X级的X射线倾泻下来,暴露在日照地带极度危险。你在去斜坑的路上,我联系你就是想要告诉你这个情况!”
走也愕然失色。进入环形山之前,自己确实中途挂断了山际的来电,但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妙细声问道:“辐射线……会致癌吗?”
“不会立刻致癌,但只要晒上一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一个人一年能承受的最大辐射量,所以肯定有害。但是,桃园寺小姐,这点你无须担心,你们那儿没有日照。正因为如此,刚才我才说‘不是很紧急’。”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之后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二人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的一番话又让他们再度紧张起来。
“环形山内以及由厚重的混凝土建成的第六大陆没有辐射线的危险。但是,自由女神岛是纤薄的充气式构造,控制室等主要单元无法抵御辐射线。那帮人现在估计正躲在专用避难所等待警报解除,从避难所操作用于学术任务的机器几乎毫无可能……只要他们不主动交回集光镜的控制权,就无法从外部进行操作。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防止来自地球等的外部力量对其程序进行篡改或破坏。”
“不会吧……”
走也绞尽脑汁试图理解那番话的意思。
“也就是说……在警报解除之前,或者在月球公转转移集光镜焦点之前,我们都不得不困在这里?”
“听好了,冷静下来,别慌!……坏消息还不止这些。”
山际的声音冰冷得令人不寒而栗。
“焦点的冻土会从表面开始汽化。根据你刚才的描述,目前似乎正处于这个阶段。但是,集光镜的光线会持续射入冻土内部。不仅是表面,几十厘米深的地方一样会被加热。内部的热量可以从表面散出倒还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散热跟不上加热的速度时,只要是光线所能照射到的地方,一旦超过熔点——”
“液化?会变成洪水?”
“不是。你回想一下毒蛇探测器着陆时的情形。那儿没有大气压可以将水液化。冰会直接变成气体。”
山际沉默了约三秒钟说道:“会发生升华爆炸。”
一时间,三人都没有说话。山际那头混入了疑似基地工作人员的报告声,之后山际说道:“刚才……我们得到了精确的计算结果。果然不出所料,爆炸是铁定会发生的,其强度视焦点的聚焦情况而定,但就算是最乐观的情况,斜坑都会被整个炸飞。”
说完后,山际立刻追加了一句:“一定要保持冷静,青峰,你在听吗?”
走也惊恐地注视着妙的头盔。出乎意料的是,妙正紧咬双唇,眼眸散发着理性的光芒。
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掩饰颤抖的睫毛。走也径轻地抱紧妙的双肩。
“妙,你没事吧?”
“……,嗯。”
山际慎重的声音传来。
“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听我说,你们还有方法可以得救。现在正好在发生月食。”
二人迟疑了一会儿,完全不知山际所言何物。
“月食?月食……月缺吗?”
“没错。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部分就是月食。进入地球的阴影部分,也就意味着地球挡住了太阳光。集光镜自然就会停止运转。明白吗?”
“哦哦……”
走也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但随即又闪出一个疑问:“你不是说正在发生月食现象吗?怎么现在还有太阳光照到月球啊?”
“认真听我说,月食是从刚才,也就是二月十二日五点三十一分开始的,那会儿月球才刚刚碰到地球的影子。现在也才到月球赤道附近,位于月球南极的伊甸环形山要进入地球阴影部分还要再等一会儿。”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
“这次月食理论上会是一个超级月全食。现在从地球上观测的月球视直径是三十三秒二,本影大小为九十一秒八,月球通过阴影南端时,就是月全食时刻。极短的时间内,月球上的日照完全消失。你们就在那个瞬间。”
“跑到外面赶紧逃走就好了,对吧?”
走也对着头盔内的麦克风大声喊道:“时间呢?什么时候?”
走也和妙等着山际的回复。十秒、二十秒过去了。二人生怕自己的声音掩盖住对方的声音,等待了好长一段时间。
走也突然感觉左眼一阵疼痛。原来额头的急汗流到了眼睛里。眼睛的痛感驱使着走也轻声问了一句:“……山际?”
没有回音。
“山际,喂,山际!控制室,回答我啊!”
还是没有回音。妙轻轻地摇了摇走也的手肘。
只见妙手指着端子箱的电缆,之后沿着电缆指向天花板、斜坑、斜坑外。
走也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喃喃自语:“难道电缆……断了?”
“斜坑外的电缆延伸至大型投射器并在那儿连接无线通信器。估计是外面强烈的日照或者崩塌的冻土切断了电缆。”
“见鬼!”
走也用力敲打着端子箱。二人的电线几乎要被扯断般从端子箱脱落下来。但似乎这样还不解气,走也又对着冻土壁痛打了两三拳。
“怎么这么不走运……他究竟……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诉我月全食的时间?”
“恐怕说了我们也不懂吧?”
无线电轻轻地传来妙的声音——轻轻地颤抖着但却凝聚了全身的力量。
“首先向我们说明情况,防止我们恐慌,之后再介绍艰难的逃脱方法……很合理。”
“小妙……”
走也看着妙。妙眨巴着眼睛,眼眶中的泪水数度掉落下来。她直直地看着走也。
“只有那种办法,走也,不能怨他。别自暴自弃,冷静下来。”
“哎,我其实很冷静……”
走也的声音越来越小,惭愧得简直想把脸遮起来。想要守护她的想法与压力不知不觉把自己击垮了。
大方承认才能让自己恢复。“……刚才我惊慌失措了,对不起,你说得没错。”
“看来情绪稳定下来了。”
妙在头盔中微笑着,既像母亲又像幼儿一般紧紧地抱住了走也。
“我们战成平手了。一直以来都是你守护着我,所以我也想守护你。那是我当下最想做的事。现在,我想对你说。”
声音的震动透过二人互相紧挨的聚碳酸酯材料传递过来。
“我喜欢你,走也。”
妙闭上眼,凑上嘴唇。走也多少有些吃惊,但渐渐地,感情占据了心头。和妙一样,十一年的情意只为凝练成一句话。他也闭上眼。
“我也喜欢你。”
除了嘴唇的柔软与温暖之外,一切的一切都相互感知到了。
那是一个长长的拥抱。因为没有理由分开,也不可能分开。
但也恰恰是彼此的情意让拥抱戛然而止。
不能让对方死。要救对方。
“……好好想想。应该还有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好。”
二人松开拥抱互视着,确认双方都回归理性后,妙率先说道:“要不要稍微打开活板门观察一下外面的情况?”
“不,那样做太危险了,想必活板门周围的冻土已经松动了。刚才我试过,打开活板门需要非常大的力气。再说了,现在断崖崩塌下来一点都不奇怪。所以最好还是离门远一点。”
说完后,走也提了一个建议。“不知道能不能从反方向挖一条近道。利用宇航服的加热器融化冻土……”
“电池够用吗?在零下二百二十度的环境里,光保温似乎就消耗了相当多的电力……”
“真(见鬼)……真是啊。”
“山田等人会不会用多功能建机破坏集光镜?”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还是要想一想我们自己能做的事。”
“要不燃烧存放在这里的氧和氢融化冻土?”
“这儿的氧是固态的。首先得把它熔化,这个过程也要消耗电池电力。你看这个办法怎么样?……”
一时间,两人把能想到的点子都验证了一遍,但都不尽如人意。两人的对话也越来越无力,最终双双陷入了沉默。
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走也喃喃自语了一句,看来还没有完全丧失热情。
“到最后,还是只能蒙一下月全食的时间冲出去啊……”
“不能计算出来吗?”
走也被问得有些猝不及防,眨巴着眼睛说道:“计算?”
“月全食的时间。”
“可是你我都不懂天文学啊……”
“不试一下怎么知道?你的可穿戴电脑呢?”
“我的电脑……”
走也习惯性地摸摸左手腕,咂了一下嘴——电脑交给基地工作人员充电了。
“不在。不然的话,电脑的程序库里兴许有相应的软件。”
“我的电脑还在,不过现在只能作为一个计算器使用。仔细回想一下山际说的话。月食开始的时刻好像是今天五点三十分左右,对吧?”
“对……没错。三十一分。之后,月球会经过地球阴影的南端。”
“视直径是三十三秒二,本影是九十一秒八。这两个是什么时间?”
“不,不是时间,而是角度。一秒是三千六百分之一度。二者分别是月球外观大小和月球轨道上的地球阴影大小。数字只有这些吧?”
“好像就只有这些……”
“好嘞,那就让我们开始计算吧。目标是算出月食持续的时间。中间点就是月全食的时刻。”
“是!”
妙的回答充满了力量。还有一些事是自己力所能及的!
“月食随着月球公转进行,所以需要知道月球的轨道速度。这个我还记得,是每秒一点六八千米。”
“月球的直径呢?好像是三万五千千米。”
“确切地说是三千四百七十六千米。一个三千四百七十六千米的东西以每秒一点六八千米的速度移动。”
“阴影的大小是……九十一秒八……直径多少千米呢?
“这个时候用比例来算就可以了。三十三点二分之九十一点八乘以三千四百七十六,等于多少?”
“九千六百一十一点三四九四千米!”
妙迅速用可穿戴电脑计算出来。走也一只手摸着头盔,闭上眼睛。
“月球以每秒一点六七千米的速度横穿九千六百一十一千米的阴影。”
“嗯……啊,不对。月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不是应该分别对应月缺开始以及月满结束的时间吗?这样一来,就要多加一个月球的直径,也就是说……月球总共要转一万三千零八十七点三四九二千米,月食才结束。”
“不,那是月球经过本影中心的情况。现在的情况是月球以内切阴影南端的方式经过……内切圆和外切圆,极其简单的图形问题。你计算一下我待会儿要说的几个数字。用勾股定理哦。”
妙将走也报出来的数字好一番计算。
“答案是一万一千五百六十点一一二……千米。用它除以一点六八千米每秒是吗?”
“没错。”
“六千八百八十一秒。月全食的时刻为月食开始三千四百十四秒之后,也就是……六点二十七分。”
二人像是发现了珍稀生物一般,盯着可穿戴电脑。
“终于……算出来了。”
“不知道对不对。”
“计算过程应该没错,而且月食一般也是指本影食,但只要漏算了一个参数……就是前功尽弃。”
“千万别算错啊。”
“我们重新过一遍吧。你负责验算。”
“好。”
二人花了几分钟进行验证。不一会儿,二人再次看着对方。
“计算结果没错,但是小数点以下有点乱……”
“我也漏掉了一个因素——太阳活动的扩大。日照将会如何变化不得而知。”
瞳孔闪烁着不安。没想到两个门外汉计算的结果竟事关二人的性命。
走也看着妙的电脑,表情僵硬起来。已经没时间了,再过几分钟,计算出来的时间就要到了。
妙快要哭了。走也再度抱紧她。
“小妙。”
“嗯?”
“之前你与全世界为敌,一直都是赢家。之后,你又和全世界联手打造出了第六大陆。我相信你。”
“我也相信你。克服重重困难,帮助了许多人的你。”
“既然这样……”
他们再次松开怀抱,用力而坚定地抓紧对方的手。
“走吧!”
“嗯。”
二人迈开步子。
走过斜坑,站在活板门面前。妙盯着可穿戴电脑。令人窒息的几十秒钟之后,妙说了一句:“就是现在。”
走也大力踢开活板门,没等任何响声响起,便用尽浑身力气拉着妙的手跑了出去。
“……晚霞!”
是错觉。直到刚才都应该还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地表淹没在鲜艳的橙色雾气中。
雾气粒子灿烂夺目,是廷德耳现象。如同星星粉末一般的微粒子慢悠悠地落到地上。升华后再冻结的水粒子,是钻石尘。
橙色的光从山脊照射过来,证明直射日光已被完全遮挡。只剩下长波长的红色光经过地球外围薄薄的大气层折射后,照耀着月球。
走也大声欢呼:“我们没算错!”
“真……真的……”
“快跑,过不了多久月食就结束了。”
二人将塌落的门留在背后,奋力蹬踩因水分挥发而变得松垮的地面。飞起,落下,但就是寸步难行。就像在噩梦中,动作非常迟钝。训练有素的走也拉起跌倒的妙。脆弱的地面埋葬着一些金属管道和箱子等物品——是月球车,但看起来已经启动不了了。二人越过月球车继续往前跑。
正跑着,突然感觉脚下一阵不可思议的震动。也许叫蠕动更适合一些——如同地底的蛇解开盘成一团的身体尽情伸展着。看来某种东西在诞生之后开始生长了。
从晚霞中狂奔出来的二人倒吸一口凉气。
货真价实的星空下,一望无际的雪原闪烁着几千个金色的光点。不是自然现象,它们分明在联动、律动、脉动着。
“到底是什么东西?”
就在那一瞬间,故乡的行星开始从情同兄弟的卫星身上撤去影子。
压倒性的闪光朝冰雾涌去。光迅速转化为热,重新点燃了悠悠晃晃的水分子。爆发式的膨胀正朝奔跑的二人袭来。
走也扭过头看见背后的一切,本想用身子护住妙趴到地上,但气体旋涡电光火石之间将二人拋到空中,之后又以近乎毁灭的气势将他们震飞。
那种感觉犹如骨头散架,内脏变形。一番短暂但浓烈的苦痛之后,一种漂浮感包围了身体,一如暴风雨前的宁静。妙的喉咙挤出一丝微弱的声音,她已然没有力气喘气或是尖叫。走也和她在几十米的高空中不约而同地看着掠过眼前的地表。在六分之一的重力下,即便身上裹着坚硬的玛纳式宇航服,从几十米的高空摔下去,照样摔得面目全非,就像用力扔到地上的罐头内容物。
二人相拥着划出一道美妙的抛物线从空中掉落。
就在拋物线的轨迹碰到地表的前一刻,救星出现了。
“快抓住!”
强有力的臂膀一左一右将二人救起。抛物线的方向反转上升。如同被鸟儿抓起了一般。可是,这里不用说鸟了,连飞机都没有一架。
走也还没回过神来,但听到声音的那一刹那,抬起头,脱口而出对方的名字。
“亨德森!”
“还有我——哈丁。哟,还是第一次和你见面呢。”
两名男子骑着和女巫扫帚一模一样的工具——一款制式化的个人飞行器,名叫火箭彗星——揽起了走也和妙。纯白的硬式宇航服袖子上印着一个标志:绯红的箭头与蔚蓝的宇宙。
“奉卡罗龙卷风之命前来营救二位。”
原来二人是从自由女神岛专程过来的。
走也将妙扶起来让其坐到哈丁的彗星上,自己则跨坐在亨德森的彗星上,紧紧抱住他的背包。两名NASA飞行员无视复杂的重心变化、两个人的重量以及乍起吹到高空中的冰粒疾风,以完美的编队飞行方式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走也心里充斥着感叹与安心,说不出话来。
亨德森说道:“大概三十分钟前,你们的多功能建机来到避难所外边,隔着墙说明了你们俩的情况。真是对不住。没想到在发出避难通知之前,居然有人在环形山里。正想赶过来,又赶上太阳活动警报,只好瞄准月全食的空当过来实施营救。”
“你们难道不是瞄准了过来看好戏的吗?”
走也长叹一口气。亨德森报以欢快的笑声,但走也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我们俩差点就死在这儿了。要不是逃跑时机把握得好,恐怕早就连着宇航服一块儿烤焦了。你们为什么要做那么离谱的实验?”
“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ENG的有力假设,说是ENG会利用月面的元素增殖。增殖需要能量,但是永久阴影区的冻土能源潜力极低。热能、电荷、光、风,什么都没有。如果在那种地方都能增殖,给足光线的话,岂不就能观察到它们茁壮成长的样子吗?”
“那种实验不是已经在地球上利用样品做了好几百次吗?”
“这里有地球上无法复制的实验条件——六分之一的重力。在地球上的唯一一次增殖还是因为地震导致重力加速度发生变化时观测到的。”
走也倏地想起来确实如此。
亨德森继续讲道:“但是,把样品带到自由女神岛之后结果没有任何变化。这样一来,样品和环形山的ENG之间的差异就只剩一项,那就是一群ENG的绝对量。”
“所以,你们就给本家ENG喂足了饵料,是吗?真是的,你们美国人,就喜欢硬来。”
“二百五十年来可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亨德森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无奈,走也只能苦笑。
“真是一次惊险的意外,还好没有出现伤亡。话说,ENG会怎样——”
“快看那个!”
妙大喊一声。大家纷纷将视线转回斜坑附近。
随后,这一天最长的沉默开始了。
建设作业——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开始了。数百根金色的柱子矗立起来,数百根金色的横梁相连其中。数千张网挂在柱子上,形成数千堵墙。无数的凉台、无数的屋脊、无数的尖塔目不暇接地不断出现。以光线的焦点——直径三十多米的区域作为奠基地点,如同巨船、如同堡垒,又如同大树树枝一般的东西正呈东西方向不断壮大。
正在这时,宛如微速摄影一般令人瞠目结舌的成长突然停下了脚步。四十张闪光卡片相继撤离雪原。加热试验中止,集光镜的焦点被转移开了。伊甸环形山短暂的白昼宣告结束。
留在原地的是高十五米、长轴长达五百米、浮于黑暗之中、壮丽却未完工的城堡——出自非人类之手的圣堂。
对眼前的景象一直梦寐以求的亨德森和哈丁静静地将火箭彗星悬停在上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不和我建的东西一模一样吗?……”
妙说出了当时现场的唯一一句话。
译注:栅极意为由金属细丝组成的筛网状或螺旋状电极。本书中,作者将出现在月面的神秘栅极设定为可通过吸收电荷实现生长增殖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