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图书馆,席云飞是有点痛心的,这个时代读书人终归是太少了,让他们跟着先生学习已经是千难万难,至于让他们去图书馆自学,说真的,堪比登天。
席云飞在朔方的时候,不时的催促程处默等人去图书馆多看书,但是,那帮杀才竟然不理解自己的苦衷,实在让席云飞哭笑不得,又感到深深的无力。
至于像马周和诸葛青等这样的大才,他们偶尔会去图书馆解惑,但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实践中寻求真知,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都是学习,他们更喜欢在实际操作中验证所学。
因此,让席云飞很是无奈的事情便发生了。
图书馆里,无人啊
抬头怔怔的看着崔干,席云飞就像千里马遇到了伯乐,心中涌起些许温暖的感动。
果然大唐还是有识货之人的,难怪人家能够成为这天下士族的魁首,就这见识和气度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为什么说气度?
因为,席云飞知道,崔尚、王寿、裴寂之流,虽然也知道朔方图书馆的存在,但他们并不认为席云飞在藏书的体量上,能够与他们这些传承千百年的世家比拟。
一直觉得席云飞的图书馆只不过是面积大,藏书多,可是,藏书品类和内容深度肯定不及他们各大世家,所以,也谈不上去求知了,之所以有那么多书,也是赖于席云飞独特的印刷技术而已,并不值得他们上心。
这就是为什么席云飞将上百万本不同类型的书籍,花了上亿元从光幕上采购下来,最后却几乎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
究其一点,大家都知道席云飞能打,但所有人都认为,席家终究底蕴不足。
席云飞心中有苦说不出,没想到竟然在遥远的博陵找到了知音。
“崔郡公是怎么知道图书馆的存在的,好像我并没有对朔方以外的人开放图书馆权限吧?”
席云飞虽然挺高兴有人对图书馆感兴趣,但也要问清楚消息是如何走漏出去的。
倒是崔干,莞尔笑过之后,从怀里掏出一本册子。
“呵呵,不瞒郎君,这是我一位子侄从朔方送来的手抄本,因为只是凭借记忆抄录,所以有些参差不齐的地方,但尽管如此,老夫也是被上面的内容惊得三天三夜食寝难安啊。”
席云飞愣了愣,接过册子翻看了起来,半响,蹙眉道:“这内容好像是兰亭集序,怎么封面却是临河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嗯,郎君果然大才,这临河序失传两百余年,许多人都没见过,郎君称之为兰亭序也是应当。”
说着,崔干双手相合,轻轻拍了下手后,席云飞便见到院门口两个丫鬟打扮的俏丫头端着托盘走了进来。
“郎君请看。”
崔干激动万分的站了起来,将其中一副卷轴展开,慢慢放到桌子上。
“这是我崔氏珍藏的临河序原本,但因为百年前一场大火,此贴的后半部分已经被烧毁,王右军先生的千年第一行书就这样毁在我崔氏,如何叫我等面对天下学士。”
席云飞低头看去,果然是一张帖子小心拆了下来的帛书,然后镶嵌在卷轴上,但是帛书的后半部分漆黑还带着焚烧过后的痕迹,着实触目惊心。
但更让席云飞惊诧的是,这副帖子,竟然是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原本!
“咳咳”席云飞突然觉得自己喉咙发干,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崔干并没有注意到席云飞的窘态,拿过另一个卷轴摊开,笑容满面的说道:“郎君请看,这是老夫根据郎君所藏的临河序,临摹右军行草写出来的新序!”
席云飞闻言,扭头朝崔干手中的卷轴看去,当看到那副后世流传为无价之宝的帖子就在自己面前是,席云飞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真迹被烧毁,流传下去的却是临摹本,而这临摹本又是从自己手中抄过去的。
那这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席云飞心跳慢慢加速,这种改变时空的荒唐感觉,让他几乎窒息,但想想又觉得不对,或许真正的兰亭集序已经有手抄本流传,就算自己没有出现,它的内容也会为世人所知才对。
自我安慰了一番,席云飞呵呵笑道:“崔郡公的书法果然了得,不仔细分辨的话,这两幅帖子的字迹几乎一模一样,哈哈不知道这焚毁的帖子能不能送给在下?”
特娘的,这可是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本啊,就算烧毁了也值老鼻子钱了,自己无论如何也要为子孙后代谋点福利不是!
崔干见席云飞对残缺的帖子感兴趣,想了想,也没拒绝,只是试探道:“那图书馆的入馆名额?”
席云飞大手一挥:“我给你五百个名额,时间不限,不过,相比于我的付出,这半毁的王右军真迹可就有点不够看了,不知道崔郡公手上还有没有其他大家的手稿或者真迹?”
“呃!”见席云飞突然两眼放光的看着自己,崔干忽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博陵最繁华的地方虽然只是一个县,但这深州古县却传承非凡。
春秋为鲜虞地,后属晋,战国初属魏,后并于赵,秦并天下后,为上谷、钜鹿二郡地。
深州汉初设县,隋初置州,历史悠久,是形意拳的发源地,武术之乡,大业二年606年州废,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于安平置深州,在博陵崔氏的带领下,这个传承千年的古城平和富饶,昌武盛,让第一次踏足此地的外邦之人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上国的威仪。
相比于长安的博纳,朔方的繁华,深州城就像是一个垂暮的老者,略显沧桑,但却底蕴深厚。
黄土夯成的城墙厚重而踏实,让往来的旅客商人仿佛一瞬间走进了传承千年的史书中一般。
城市的主干道虽然没有朔方的整洁,也没有长安的宽广,但每一块青砖,每一颗古树,都仿佛在书写着千百年的轨迹,让人流连忘返。
对于半岛三国的人,还有倭国的商人来说,长安和朔方还是太远了,能够走到深州城就已经让他们管中窥豹,见识到了天朝上国的根基底蕴。
再加上这一年来,博陵崔氏不断与朔方进行往来贸易,垂暮的深州城在新事物的不断刺激下,又焕发出了新生的契机。
不少外邦的商人都会定期到深州城采购一些来自朔方的物资回去,转手便是几倍几十倍的利润,因此,原本商道不怎么昌盛的深州城,渐渐取代了长安城,成为半岛和倭国人的最佳贸易集合地。
而就在半个月前,一队来自倭国的使者扑扑而来,为首之人自称大臣,其名为:苏我虾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