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中书令一职,舍我其谁

杨轩一番话喷得满朝文武无人敢应声,别的不说,光凭人家一个通商就解决了边患问题,这就能算得上是军功。

之前是杨轩没在,皇上被他们挤兑的无话可说,可是现在杨轩回来了,说辞也没多大变化,但是面对杨轩,真就无一人敢与之对线。

杨文定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臣以为,开北伯的功绩仅次于开国功勋,封侯爵并无不妥。”

楚党和浙党那一拨人全都无言以对。

谁敢反对?

杨轩马上就能喷你个不能自理,在场诸君可还记得当初冯太师?

然后祝节也出班表示赞同:“开北伯武有却敌于关外之功,文有充盈国库之绩,可谓是劳苦功高,臣以为开北伯不但可以封爵,便是官升一级也合情合理。”

一旁的薛宗恒人都站出来了,却没想到祝节把好话全都说完了,不禁幽怨地瞪了祝节一眼,你都说完了我说啥?

于是他只能干巴巴地说了一句:“臣附议。”

紧接着,几名保皇党的大臣也都出来表示附议,那雍王和覃王两人只能面面相觑,谁能想到杨轩竟然亲自下场邀功请官,以至于情势瞬间反转。

原本雍王的想法是真要是杨轩晋爵之事无可避免,也要从皇上这里换取一些好处。

可是没想到,这一点好处都还没捞着,杨轩那边事都办完了。

他就是再心有不甘,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他也拿不出什么借口来反对啊。

与其垂死挣扎,不如卖他个人情,抱着这个念头,五皇子雍王站了出来:“臣也觉得开北伯之功绩,可当侯爵之位。”

他都开了口,楚党浙党这些人哪还有谁敢反对?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都是赞美之词,纷纷同意杨轩晋升侯爵。

然而正当皇上喜滋滋地准备下旨的时候,雍王又说道:“至于刚才丁大人所言之重启中书省,臣也以为十分合理,就比方说开北伯,不但应该晋升爵位,便是这官职也该拔擢一级,以开北伯的功绩,一般的官职已经不足以体现开北伯的能力,应该在中书省择一职务任之,才算合理。”

包括杨轩在内,笑容顿时就僵在了脸上,这雍王在此时再提重启中书省的建议,分明就是借机省事,顺便还搭上了杨轩的名头。

如果是反驳他,就等于是在否认杨轩的功绩,刚才杨轩把一个质疑他功绩的官员喷得狗血淋头,这会儿谁还敢表示反对呢?

不得不说,雍王这个时机把握的非常到位,就连杨轩此时,恐怕也不好出言反对。

总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吧。

杨轩看着雍王的眼睛,逐渐地眯了起来,这家伙不声不响地,出手就是杀招啊。

“哈哈哈哈,多谢雍王夸赞,雍王殿下的这番提议,实在是令人赞叹,我也是这么想的啊,就比方说这中书令一职,压根就是为我量身定制啊,除了我,还有谁有资格坐这个位置呢。”

中书省的一把手便是中书令,等同于宰相一职,那可妥妥的就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这个职位除了要有功绩之外,还得有威望,德高望重之辈才能得担任。

大盛朝有这个资格的不多,但是怎么算都轮不到杨轩的头上啊。

尤其是杨轩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言不惭地说中书令这个职位舍我其谁,别说是雍王楚党那一伙的了,就连惠亲王杨文定等人都皱起了眉头。

雍王看着杨轩洋洋自得的样子,微微一笑说道:“开北伯固然功勋卓著,可是这中书令一职还需从长计议,以开北伯之功绩,倒是可以任平章政事一职,或许几年之后,开北伯便会成为我大盛朝最年轻的中书令呢。”

他这意思是说,杨轩你想当中书令,还不够格呢。

杨轩哪里不知道自己想要当中书令肯定是不够格的,这可不是光有功劳就行的,你还得有资历啊。

不过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胡搅蛮缠,重启中书省肯定是不行的。

而他也能听得出来雍王话里的意思,就是我捧你加官进爵,你也要让我重启中书省,我还可以给你在中书省安排一个平章政事的职务。

中书省最高级官长就是中书令,宰相之职,宰相之下便是平章政事,说起来这个职务就跟内阁大学士是一样的,与皇上一道参议国事,只不过权柄更重,品级更高。

不过对于杨轩来说,这种层次的收买,明显还是不够的,他直接说道:“照雍王的意思,我还不能当这中书令了是吧,那敢问雍王心中可有合适人选啊?”

雍王提出重启中书省一事,自然是早就预备好了人选的,不过看杨轩这笑眯眯的模样,一看就没憋什么好屁,这会儿把人选说出来,恐怕是要被杨轩喷得羞愤难当。

于是雍王笑了笑说道:“我一时之间倒是没有什么合适人选,中书令一职至关重要,还需百官一同推选才好。”

杨轩哦了一声:“原来你还没想好选谁啊,那不正好嘛,我愿不辞辛劳,暂代此职,若有合适的人选,我立即退位让贤。”

百官再次哑然,尤其是楚党一方的人,个个面露不忿,你就盯上中书令这个职位了是吧,咱们辛辛苦苦谋划的大事,你想要摘桃子?

杨轩一看众人都不作声,便开口问道:“诸位这是怎么了?雍王殿下提议重启中书省,我毛遂自荐这中书令一职,大家有意见尽管提啊,或者是谁也想做这中书令,大可以站出来,让大家评选一番嘛,如此重要的职位,总得让人心服口服才行吧。”

“还是说,你们对我当这个中书令都没意见?”

雍王此时已经皱起了眉头,杨轩一下就把自己谋划多时的事给搅黄了,若是再不加以阻止,恐怕这中书令一职就真要落到杨轩头上了。

那不等于是把武器塞到对手的手里去了嘛。

其实提出这个建议,压根就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决定下来的事,肯定还要经过多次协商,暗中博弈,互相妥协之类的,最终由楚党一方拿下这中书令一职,届时就能架空皇上,执掌大权了。

可是没想到这杨轩横插一竿子,把事情摆在了明面上。

而雍王为了给杨轩面子,连平章政事这个仅次于中书令的职务都许出去了,杨轩竟然还不知足。

于是他朝身后那一帮官员们使了个眼色。

然后就有一个御史站了出来,朝皇上拱了拱手:“微臣有个疑问,中书令乃是宰相之职,统领百官,至少也要是个进士出身吧,否则恐难服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