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五章 直亲王的忧虑

直亲王不想开口,但在场中却有人注意到了他,淳亲王发现直亲王微微皱眉的时候,当即开口询问:“大哥,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淳亲王这句话一出,顿时提醒了建兴皇帝,他同时把目光投向了直亲王。

“耿大人同九弟刚才已说的极为清晰,奴才何来什么看法,一切由皇上作主便是。”直亲王低下头如此说道。

“大哥,这话可不像是你能说出来的。”淳亲王有些不满道:“皇上招我等前来,不就是为了商议此事?大哥年少时就跟着先皇征战四方,对于军事自然是我等兄弟中最为了解的,何况当年大哥还受过费杨古大人的指点,其将才当年先皇在的时候也是夸赞过的。如今我等谈的是国家大事,大哥如有所见何不畅所欲言?需知我等不仅是大清臣子,更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为我大清基业着想,就算说错了又有何妨?”

“老九这话说的没错。”建兴皇帝知道淳亲王这几句话既是表面上的意思,同样也是暗中提醒自己,顿时点头说道:“直亲王久历军阵,对于军事可谓出类拔萃,何况又是朕的兄长,今日尔等所言又不在朝堂,不必有什么顾虑。”

建兴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直亲王不表态也不行了,他迟疑片刻喏声道:“皇上,奴才心中确有些话,不过……。”

“但说无妨!”

直亲王想了想,组织着语言道:“其实奴才觉得不用调山西和四川之兵,静观其变即可。”

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顿时一愣,尤其是建兴皇帝差一点儿以为自己听错了话。

正当众人疑惑不解地看着直亲王,只听得直亲王继续解释,他的解释是这样的,关中地形和其他地方不同,遏制关中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就是函谷关,除去这条路外,向东向南都是秦岭,秦岭隔绝了关中同中原的道路,是一道天然屏障,使得关中平原被保护在其中。

至于北边,那是满清控制的区域,也就是鄂尔泰的驻地。明军要想从北边打过来除非先拿下山西才行,只要鄂尔泰保住山西不失,那么这个方向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在南边是四川,陕西同四川的通道正是当年岳钟琪出兵平叛的那条,所以明军现在也不可能飞过秦岭从这个口子深入关中。

至于西边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甘肃,明军如果在西边出现,这陕西早就拿下了,何来现在还讨论什么?

由此可见,明军要攻进关中,必须先拿下函谷关一带,但是自古以来函谷关就是易守难攻,当年战国时期秦军就是凭借这样的地势屡屡拒七国于关外,而保关中太平。

所以直亲王以为对于明军出兵陕西的举动根本无需担心,只要派一员大将牢牢守住关口,那么明军就势必寸步难行。至于兵力方面,因为函谷关的地势险要和特殊性,过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所以除了眼下守关的部队外,只需再增援万人足以。

更重要的是,直亲王觉得这一次明军由冬季出兵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只要清军牢牢坚守不出,和对方拼消耗,最终明军只有退兵的一条路可走。

“一万人?直亲王,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耿额顿时有些不悦道:“难道您不知此次明军大举来攻足有十万精锐?而且明军占据中原后一直在不断调兵,其兵力甚至还有可能再增。仅仅靠着一万多人就想守住,更以拒明军于关外,呵呵,您莫非是糊涂了?”

“耿大人,你为本兵,当知关中地势之要,更应该了解函谷关的情况。”直亲王用着低沉的声音道:“如此关口,双方怎能摆开大军,这根本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如何用兵的问题!明军再强就算派再多的人上去也是无济于事。”

“直亲王,我难道不知这个道理?”听直亲王直接指责他根本不知兵,耿额顿时就恼了:“正面交战自然不可能如此用兵,但你不要忘记如今已同七国之时大有不同,当年秦军可以拒关而守,几百年前或也可以,可是如今明军所拥有的火器却是威力无穷,如果明军动用大量火炮猛攻关口,我军又如何抵挡?这两年直亲王一直为我大清研制火器,铸造火炮,更当明白火器的威力。一旦兵力不足导致关口陷落,明军就能直入关中,难道那时候任凭对方长驱直入?等到那时候再调兵哪里还来得及?直亲王!所谓兵事无常,明军早不出战晚不出战,偏偏挑这时候进攻陕西,分明就是要打我大清一个措手不及!难道明军统帅是不知兵的傻瓜?他们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耿额恼怒之下甚至连您都不称呼了,直接用你来直斥直亲王。听到这一番话,直亲王心中一片苦涩。

别看他现在似乎身份尊贵,不仅有着亲王爵位还有大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在清廷中却没什么权利,他这么一个堂堂亲王说白了就是建兴皇帝的工具人罢了。一方面是用启用他来安抚其他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借重于他让他负责火器的仿制。就算是后者,平日里也有老九真正当家作主,他这个名义上的负责人只是个空架子罢了。

再者,他现在提出无需增兵的建议,更让人怀疑他是否有什么私心。毕竟当年他也是争储的一员,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大阿哥的身份,和后来康熙之死的蹊跷,直到现在满清王公贵族中依旧有不少人暗中对于建兴继位有所非议。说不定直到现在直亲王对于皇位还有什么想法,想趁此机会坑朝廷一把?

这个念头在建兴皇帝脑海里一闪,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假设。就算直亲王对于自己当皇帝有所不满,可如今早就木已成舟,君臣之位已定。再说了,坑了大清对于直亲王又有什么好处?他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一旦丢是关中,这大清就差不多彻底完了,到时候他那个皇帝又去哪里当?

思来想去,建兴觉得直亲王应该不会有那种想法,可是他提出不用过于调兵,仅凭关中兵力足够的看法又让建兴皇帝觉得不妥。毕竟明军声势浩大,这些年来清军和明军交战大小已过百次,一直都是胜少负多的结果。

尤其是之前的中原大战,虽说其中有着岳钟琪投敌的原因,可明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得中原清军溃不成军,使得清军各部损失惨重,从而丢掉了中原,仅此一战就让清军胆战心惊。

换句话来讲,如今的清军对于明军早就没了当年入关时的气势,甚至可以将当年的明军是如何对于清军畏敌如虎,眼下的清军就是如何看待明军的。

现在,明军在冬季突然出兵,而且以如此强大的兵力攻击关中,听闻这个消息后建兴皇帝就吓得不清,他满脑子都是怎么保住关中的念头,别说从其他地方向关中增兵几万人了,假如有能力的话,他甚至还想多多增兵,只有兵力越雄厚,他也越放心。

沉咛了片刻,建兴皇帝看了眼不再出声的直亲王,又瞧了瞧其他几人,最终向同样一直未说话的张廷玉问。

“张衡臣,你又怎么看?”

“皇上,耿大人执掌兵部,他所提出的建议自然是不会错的。不过依臣看,直亲王久经战阵,其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一时间臣倒也是两难,但臣不擅军事,不如皇上再招些人商议商议?”

张廷玉这番话让众人哭笑不得,这家伙分明就是两边不得罪,同时和稀泥。不过建兴皇帝也没勉强于他,的确张廷玉虽然治政能力极强,但对于军务却是从来没有实质接触过,要他对此发表意见着实是难为他了。

“马齐,你看呢?”建兴皇帝再一次询问马齐。

马齐正想说还是根据耿额的建议来办,但他看见站着一声不吭的直亲王,心里顿时微微一动,想了想后道:“奴才以为直亲王同耿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一个是从战场判断,另一位是以稳妥出发,不过皇上,如今我大清兵力不足,如一下子调动那么多军队恐怕也是难事,倒不如按耿大人的意思让范时捷领兵三万先行救援,然后再由山西和四川两省各调一万兵力,同时再做好其他准备,一旦前线有变,也好随时继续增兵。”

这句话说到了建兴皇帝的心里去了,马齐的主意出的不错,这样一来既能保住前线,同时也有了后手,再说调兵也不是说调就能调的,这需要时间。既然如此,建兴皇帝心里有了底,见其他人没有再有异议,当即就把此事给定了下来。

就此,由陕西提督范时捷率兵救援,同时向四川隆科多下旨,由川中调兵一万五千人火速入陕,并且做好随时继续增兵的准备。至于山西和蒙古那边,建兴皇帝考虑到一系列的因素,觉得还是暂时不动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