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棉布的战争(上)

深秋时分,朱瞻墉终于再次登上了回北京城的船只。

广州府这边的事情,继续交给于谦负责。

大方向基本上已经确定下来了,不需要他特别的担心。

再说了,现在飞鸽传书那么的方便,有些事情也可以及时的再沟通。

“王爷,这段时间北京城传递过来的一些消息,显示出太孙党那边有什么大动作想要搞。”

“我们估计要提前考虑一下如何应对。”

张軏跟朱瞻墉一起站在甲板上,看着海上的风景,说着北京城里头的一些消息。

虽然情报调查局每天都会收集北京城的信息,但是朱瞻墉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全部都去了解。

现在要回去了,自然得补充了解一下情况。

“我那大哥又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了吗?”

两兄弟之间,现在的冲突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朱瞻墉也想开了。

斗就斗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这种储君之间的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如果朱瞻基登基了,越王党的人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朱瞻墉自己被圈养一辈子就是最好的结局了,甚至直接就是肉体毁灭。

这绝对是不能接受的。

自己登基的话,多少还能考虑把那帮人全部流放到海外去,给大明开疆拓土。

至于太孙党的人会不会觉得流放海外比杀了他们都还要难受,那就不管了。

没看到自己两个叔叔在北美,似乎过的也不错嘛。

“太孙党如今以英国公张辅为首,正在拉拢各方的人员。”

“别说是朝中的文官,就是三大营的将领,他们都在打主意。”

“除此之外,在商业上他们也是动作频繁,似乎想要压过我们的风头。”

“特别是在棉布这个行业,他们拉拢了不少的商人依附在太孙党四周。”

“按照现在的情况,他们应该是准备在棉布上面做文章,把棉布的降价当成是自己的政绩。”

张軏和张辅虽然是亲兄弟,但是在讨论情报的时候,他已经彻底的把他当成自己的敌人。

没办法,这个时候他的立场要是不够坚定,他在越王党里头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毕竟对方的头号大将,就是他的大哥啊。

“拉拢文武百官,这是预想之中的事情,没什么好担心的。”

“爷爷不会允许他们做的太过分的。”

“不过他们居然想要在商业上跟我们斗一斗,我倒是很佩服他们的勇气。”

“到时候要想办法好好的教训一下他们,让他们知道商业这一块,还是得老老实实听我们的。”

搞商业,朱瞻墉还真是谁都不怕。

就太孙党那些人,怎么可能是自己的对手?

“确实是有必要好好的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吹牛的。”

“当初棉布的产量能够有那么大的提升,跟我们推出来的纺织机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他们想要把棉布价格下降的功劳放在自己身上,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

张軏对棉布行业的发展也算是比较了解。

毕竟当初朱瞻墉搞出那个纺织机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小跟班了。

“蒸汽机研究所不是已经运输了一批蒸汽机到纺织城吗?”

“正好可以让他们尽快的用起来,不管是羊毛线、羊毛布还是棉布,最好今后都使用蒸汽机去替代大部分的人力。”

“特别是在纺纱那一块,蒸汽机的效率比人力要高很多。”

“到时候他们要是敢降价,我们就让他们降到吐血为止。”

在工业化的工艺面前,太孙党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让步,都不可能把成本做到比越王府更低。

这一点他们估计是做梦都没有想到。

毕竟,按照他们的理解,自己旗下的棉布作坊,成本控制已经有优势。

虽然不是特别的大,但是只要让出一部分的利润出来,这场戏还是可以好好的演一下的。

但是如果越王府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来个降价三成甚至更多的方案的话,他们就真的只能干瞪眼了。

到时候热度炒作起来了,结果胜利果实被越王党拿走了。

那个场景,想必很有意思。

“王爷,蒸汽机如今在广州那边已经正式的量产了,给棉布作坊先提供一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就是我们使用了蒸汽机之后,真的可以实现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吗?”

‘’毕竟,蒸汽机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哪怕是速度比较快,到时候把设备成本分摊进去,短时间内价格也是下不来。

张軏也是担心到时候弄巧成拙,那就尴尬了。

所以现在他就直接把自己了解到的东西给说了出来,免得到时候难做。

“你放心,蒸汽机的使用寿命很长,各个作坊没有必要一口气就把蒸汽机的购买成本全部分摊到当年。”

“正常来说,像是这种固定设备,都是按照十年来进行分摊。”

“哪怕是保守一些,至少也是要按照五年的时间进行分摊。”

“所以蒸汽机的价格哪怕是稍微贵了一些,分摊到十年或者五年里头,每年的分摊费用就不是很高了。”

“再把分摊到每年的费用平均的摊销到每一批次的产品上面的话,就更加微不足道了。”

“使用了蒸汽机纺织机之后,生产效率的提升不是一倍两倍,而是五倍、十倍。”

“这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产量,还能减少人工。”

“这么一来,原本产品上的一些摊销费用,无形之中也下降了。”

“所以除了购买原材料的费用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之外,其他的都会有很大的下降。

“保守估计,我们的棉布成本至少是可以下降三五成,甚至多很多。”

朱瞻墉这么一说,张軏心中的担忧减少了不少。

要是成本能够降低三五成的话,那么这一次跟太孙党在商业上的竞争,绝对就是赢定了。

对方哪怕是再努力,把所有的利润都让出来,也做不到自己这边的成本。

甚至他们都亏本价售卖了,越王府这边还能有个两成的利润。

这种商业战争,注定是打不长久的。

或者说,这种商业战争,注定是对方要惨败。

“王爷,那我们暂时就让太孙党的人继续宣传,把棉布的热度炒作起来。”

“到时候他们正式开始大降价的时候,我们顺水推舟的给出一个更低的价格,逼着他们跟着我们降价。”

“只要他们的价格一直还比我们贵,就没有办法把胜利果实摘了。”

“到时候他们肯定会陷入到进退两难的局面。”

张辅想象了一下一两个月后的场面,脸上满是笑容。

自己这算不算是赢了自己大哥一把?

……

越王朱瞻墉回到北京城了。

这个消息在《大明日报》的报道之下,很快就传遍了北京城。

满朝文武都明白大明的储君之争,肯定又要掀起一股新的高潮了。

不过,始作俑者朱瞻墉在见了朱棣和老爹他们一面之后,却是迅速的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当中。

朝堂上的你争我斗,大家一直都在进行,继续搞下去就是了。

但是商业上的竞争,朱瞻墉一定要把对方给狠狠的打压下去。

一直以来,大明的商业都是越王府在主导。

这种势头一定是不能破坏的,要不然带来的连锁反应会很大。

充分的意识到商业重要性的朱瞻墉,对太孙党想要垄断棉布行业这个事情还是非常重视的。

作为工业化初期最有利的贸易产品,棉布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

不管是当年的英国,还是工业化初期的倭国,都是把棉布当成最主要的拳头产品来发展。

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方面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另外一方面又需要使用到一些机械设备。

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初级产品。

大明如今的棉布,大部分都还是自产自销,但是完全有潜力成为超越丝绸,当成出口的拳头产品。

这种东西,不管是哪个国家,都是有需求的。

虽然利润率不可能跟丝绸这种奢侈品比较,但是胜在量足够大啊。

哪家那户不得有几件棉布衣服?

但是又有几家是有丝绸衣服的?

关键是棉布行业要是发展好了,不仅仅是各个作坊和各个商铺及贸易商能够挣钱,种植棉花的农户也能过上更好日子。

这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还有一点朱瞻墉从来没有跟人说的,那就是棉花在哈密卫往西的西域,其实也是非常适合种植的。

如果将来棉花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种植棉花还有比较可观的利润的话,完全可以吸引一大批人去西域种植棉花。

到时候,对于稳定大明的边疆,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甚至可以直接将棉布作坊设在西域,走丝绸之路来售卖棉花。

这么一来,可就一次性达到了好几个目的了。

“王爷,这种纺织机跟蒸汽机连接起来之后,一台蒸汽机就可以带动原本十个人干的活。”

“后面我们的作坊要扩大规模的时候,就不用担心数量的匠人数量不够了。”

杨士奇陪着朱瞻墉在纺织城的作坊里头待了好些天。

不管是羊毛线的纺织,还是棉花的纺织,现在都在做各种改进。

北京城外的纺织城,现在可以说是大器已成。

不仅吸引了不少的人口,还为大明提供了不少的赋税收入。

“你说的没错,蒸汽纺织机的运用,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是最明显的。”

“以后同样规模的棉布作坊,棉布的产量却是可以上涨好几倍。”

“最终的价格下降,以及对棉花的需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经过了这几年的推广,大明各地棉花的种植面积一直在增加。”

“已经开始出现棉花价格下降,有些人在纠结要不要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的事情了。”

“有了这个蒸汽纺织机之后,棉花的价格算是稳住了,百姓种植棉花的收益也就稳住了。”

“勋贵富商投资棉花种植园的热情可以继续下去,甚至掀起新的一轮棉花种植的热潮。”

朱瞻墉觉得现在大明的棉花种植面积是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别说翻一番,就是翻几番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幸好我们现在有了玉米、土豆这些高产粮食作物,各地已经不缺粮了。”

“要不然继续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估计朝中会有不少人反对啊。”

杨士奇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历史上,由于江南地区大量的将良田改用来种植桑树,就引起了不少的讨论。

本质上就是因为粮食产量不够,担心出现粮食危机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现在大明不仅有高产的粮食作物,在南洋还有不少的统治区域。

这么一来,粮食问题就已经不是问题了。

甚至因为这几年粮食产量不断上升,粮食价格一直下跌,有些人已经在着急了。

谷贱伤农,粮食价格太低的话,也不是好事的。

“让《大明日报》安排一些写手去哈密卫那边做一些调查,看看那边是不是很适合种植棉花。”

“本来棉花就是西域传播过来的,如果证明那个地方很适合种植棉花的话,朝廷完全可以考虑在那里设置棉花种植园。”

“不管是由朝廷出面,还是由勋贵富商出面,对于稳定哈密卫的局面都是很有好处的。”

朱瞻墉开始打西域的主意了。

毕竟后世的新疆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种植区域所在。

完全可以现在就去搞一搞,实现多重目的。

历史上能够有羊吃人的故事,朱瞻墉觉得搞个棉花扩张疆域的故事出来,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没问题,虽然我们大明的粮食产量很高,但是一味地把良田改为棉田,似乎确实也不是很合适。”

“如果西域那边适合大规模种植棉花,那就最好不过了。”

杨士奇很能理解朱瞻墉的目的。

这种对于大明,对于越王府都有好处的事情,自然是值得大力去搞的。

特别是这个事情如果上升到朝堂上面,还有很多的文章可以做。

这对越王党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好事。

到时候太孙党有意见也只能憋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