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提要求

婉宁不由抬头惊讶地看向嫡母,接着婉宁想解释,自己并没有伤心,但想想也知道秦太太并不会接受自己的解释,于是婉宁笑了笑:“是,母亲的话,我记住了。”

“你就是太过乖巧了,不然……”秦太太伸手按上婉宁的肩,话语中似乎有许多要叮嘱的,婉宁已经对秦太太道:“母亲对人向来都好,明日,我想回去看看我姨娘。”

“也好。”秦太太没想到婉宁会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愣了下也就应了。婉宁看着在那接受众人恭喜的陈觉蓉,这会儿,她心中定是十分欢喜,婉宁不由笑了笑,而这笑,正好落在陈觉蓉眼中,这笑,看在陈觉蓉眼中就是婉宁的无奈,她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荣光了。

这样的荣光,只属于自己。陈觉蓉真是得意极了,现在自己有儿子,丈夫有了前程,婆婆想来也不会再好意思偏心了。

“我敬婆婆一杯。”陈觉蓉端起酒杯,走到张太太面前,恭敬地说着。张太太扶住陈觉蓉:“你刚出月子,还是要小心保养。”

“这是婆婆对我的体贴,我自然会小心保养,只是我也晓得,若没有婆婆,也就没有这会儿我夫君的前程,所以,必定要敬婆婆一杯。”陈觉蓉这句话说得漂亮极了,说得旁边的人都笑了,都在夸陈觉蓉这话说得不错。

张太太也笑着举起酒杯:“好,好,以后你们夫妻,可要互相扶持,好好过日子。”

“定不会辜负婆婆的期望。”陈觉蓉说着就把杯中酒喝干,还对婉宁道:“大嫂也来,我们一起喝一杯。”

这是故意要让婉宁在众人面前出现了,婉宁心里叹气,但还是笑着走上前,对陈觉蓉道:“恭喜恭喜。”

“我们是一家子,我夫君的喜事,自然也是我们一家的喜事。”陈觉蓉说着就要端起酒杯,接着陈觉蓉把酒杯放下:“我竟忘了,大嫂有身孕,自然不能喝酒。”

“还请都坐下吧。”张太太在一边察言观色,怎么瞧不出陈觉蓉的喜悦得意呢?但张太太也晓得,真要叮嘱陈觉蓉一些话,只怕陈觉蓉又要往别的地方去想了,于是张太太只能请众人都坐下。

众人这才重新坐下,这回若竹坐在婉宁身边,对婉宁叹气:“瞧二嫂得意的那个样,这中了进士,做了官,只是个开始。”

“你哥哥中了进士,难道你不欢喜?”婉宁笑着给若竹布了一筷子菜,若竹点头:“欢喜自然是欢喜的,但我一想到,二哥中了,以后你们在这家中……”说着若竹就自己捂住了自己的嘴,婉宁笑着拍她手一下:“你是跟谁学来的,怎么动不动就捂嘴。”

“我才不是跟谁学来的。”若竹把手放下,就靠在婉宁肩上,婉宁推了她一下,没有推动,不由笑骂:“方才还说要规规矩矩,这会儿,就不规矩了。”

“我只是想起小时候的事儿。”若竹的声音闷闷的,明明小时候,兄妹三人那么亲密,大哥老成,若竹原先和二哥还要更好一些,可长大之后,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人总是会长大的。”婉宁说完就又补了一句:“特别是成亲之后。”

“不,成亲之前,二哥就和原先不一样了。”若竹的声音越发郁闷了,那时候,自己的二哥可不是这样的,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若竹也说不清楚,但若竹也晓得,时光不会倒转,自己的兄长,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

张玉竹中了进士,自然欢喜极了,接受了众人的恭喜,又要出去外面应酬,而张尚书却对张青竹道:“你跟我去书房吧。”

张青竹轻声应是,但眼帘低垂处,却藏着一丝叹息,自己的父亲,还真是从来没有任何变化。

小厮把张青竹扶进书房,也就垂手退下,张尚书看着还依靠着桌子站在那的张青竹,轻声道:“你先坐下吧。”

“儿子还是站着听父亲训话。”张青竹平静地说着,张尚书的眉皱起:“你的腿脚不方便,我要和你说上许久。”

“父亲要和我说什么?”张青竹反问,张尚书原本还在心里打着那些腹稿,听到张青竹的问话,抬头,正好和张青竹四目相视。

张青竹的眼睛和张尚书长得是一样的,但现在,张尚书在这双和自己长得一样的眼睛里面,看出了嘲讽,还有,了然,甚至,可能还有一丝失望。

张尚书不去理会儿子的失望从何而来,只是对张青竹道:“你兄弟,中了进士。”

“是,方才儿子在外面,已经听到了。”张青竹的话让张尚书不晓得该怎么接下去,但这是张尚书答应次子的,于是张尚书长叹一声:“你也晓得,你们兄弟二人,你才学更为出众,从小,我就对你寄予厚望。”

这点,张青竹当然是知道的,正因为知道,所以张青竹在腿断之后,晓得父亲的决定,才会那样失望,甚至想要伤害自己,好让张尚书后悔,但幸好没有伤害自己,不然以张尚书的脾气,就算真得伤害了自己,张尚书也只会恼怒,恼怒于张青竹的不听话。

张青竹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张尚书,张尚书被儿子的眼神盯的不晓得该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张尚书才心一横:“只是,你偏生遇到了这样的事儿,再也不能出仕,你的满腹才学,也全成了泡影。”

张青竹依旧站在那,这让张尚书恨不得上前摇儿子的肩膀,让他不要这样平静,但张尚书还是忍住了,只是对张青竹道:“只是我从小教了你那么些,也不能……”

“父亲直说就是。”张青竹打断张尚书的话,张尚书这才轻声叹气:“所以你以后,就跟着你二弟,去任上吧。”

“父亲以为,我会接受?”张青竹尽管知道自己父亲的打算,但知道是一回事,亲耳听到又是另一回事,他的声音已经带着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