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此次华夏行来到了第四天。
华米科技企业代表依然还都在杭城,今天上午大家去了阿里,吉利等总部在杭城的企业,同时去了一趟杭城的科创城中城。
等到下午,大家来到了杭城的最后一站,西湖大学。
对企业家来说,不管是商研学,还是人才,都是吸引他们想去西湖大学看一看的原因。
而西湖大学之行,除了米国科技企业的代表,米国高校代表团也来到了杭城。
刚吃完午饭,孟谦就在酒店的大厅看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伊斯格鲁布以及多名米国高校领导已经到了。
“孟先生!”伊斯格鲁布上前热情的跟孟谦拥抱,虽然之前只有短暂的接触,但伊斯格鲁布似乎对孟谦已经有了很深的认可。
两人打完招呼后,孟谦又一一跟其他几名高校领导握手。
“这两天在我们华夏的高校感觉怎么样?”孟谦笑着问道。
伊斯格鲁布从自己的角度说道,“华夏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但是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惊喜。
而我听说西湖大学是很多理念的先行者,这次一定要好好见识一番。”
孟谦拍了拍伊斯格鲁布的肩膀,然后跟其他来自米国的高校领导们一一握手打招呼。
下午1点,大家一起出发前往西湖大学。
刚到大学门口,大家就看到了在这里等着大家的学生们。
大学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不过眼下最大的视觉特征无异于肤色。
此时西湖大学的校门口,有着不同肤色和外表的学生,大家都在这里欢迎着两国代表团的到来。
“西湖大学正式建校还不到十年,竟然就吸引了这么多海外学子。”伊斯格鲁布站在孟谦的身边感叹。
“因为除了直接报考的学生外,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交换生。”孟谦把事实说出来,也没必要让别人有错误的认知。
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感受到了西湖大学的吸引力,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别人也不愿意交换过来。
走向教学楼,在这里大家看到了师资介绍,西湖大学的师资特征同样非常鲜明,有大量商业精英都是这里的教师,全职或兼职。
比如孟谦每个月至少会来上五节课。
“这几个家伙每个月都会过来?”纳德拉看到几个名字忍不住问道。
众人看去,他指着的几个人不少人都认识,他们是欧洲几家公司的高层,也不乏能看到几家欧洲企业CEO的名字。
孟谦确定的点了点头,“哪怕是兼职教师,也是要签署协议并且保证出勤率的,大家能在这里看到他们的名字,那就说明他们每个月都会抽时间过来。”
伊斯格鲁布突然看了比尔盖茨一眼,并调侃道,“比尔先生欠了我们好几堂课了。”
比尔盖茨做了个抱歉的表情,孟谦带头一笑,大家继续往前走去。
教学楼里很多教室都有在上课,大家远远望去,就能看到AR眼镜,5G远程操控设备等科技产品。
“西湖大学是现代科技辅助教学的标杆高校,也是先行者。”孟谦算是自夸了一句。
也没人反驳,大家找了个没人的教室进去仔细看了看都有哪些技术。
“每个学生都配有个人智能教学辅助系统?”比尔盖茨最关注的就是这个东西。
孟谦点头表示确认,“学生入学就会绑定个人智能学习辅助系统,在整个在校学习期间这一智能系统会一直陪着他们。
毕业后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直接传输到云端或者他们自己的设备,后面怎么利用就看他们自己了。”
大家在教室里倒腾了一会儿设备,之后跟着孟谦前往实验楼。
实验楼分为公众实验室和专项实验室。
公众实验室就是为有需要的人免费提供的,提前预约就行。
专项实验室则是有着明确目标,并且有团队长期使用的实验室。
“专项实验室大部分都是跟企业合作的?”科兹安尼克转了一会儿就看明白了。
“嗯,这里大概有70%的项目都是企业跟学生一起立项,并且共同参与研发的。”
“这也就意味着,西湖大学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频繁的接触企业项目了。”
“而且这里的设备也非常先进啊。”
“毕竟跟这么多巨头企业合作,穷不了。”孟谦用调侃的语气说着,但大家是能听出更多背后的意思。
“西湖大学跟企业之间的合作非常紧密,和传统大学的区别非常明显,难怪西湖大学一年能有这么多的捐款。”比尔盖茨在伊斯格鲁布耳边小声的说着。
伊斯格鲁布同样小声道,“我们米国的高校跟企业更多是靠人才链接,但西湖大学是用人才,师资,项目进行全方面链接的。
这一点我们回去可以好好探讨一下。”
“这就是西湖大学的基础科学研究中心了吧。”继续往前走,伊斯格鲁布指着一片区域说道,语气都有一些不一样。
看得出伊斯格鲁布非常在意这个地方,而且同行的其他高校领导们也都很在意这个地方,这反而让那些科技企业的代表们有些懵逼,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个地方。
直到他们跟着进去参观了一番,再加上伊斯格鲁布的讲解,大家终于慢慢意识到这里的价值。
“这里居然有这么多一般高校都不敢碰的专业……”比尔盖茨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孟谦,“你们是如何把基础科研的面铺的这么广的?
难道华夏要走基础科研大而广路线?不对,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
你们这些项目……师资团队怎么建设?立项根据是什么?资金扶持方案又是什么?”
“这大概就是你们觉得疑惑的原因吧。”孟谦笑着说道,“你们想的太多了,现在的人做事情好像都有一个习惯,做什么都要有个目的,都要有个结果,甚至都得有回报才行。
我之所以要先带各位去净土实验室,就是想让大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多理由的,或许就是因为喜欢,或许就是因为好奇,或许就是一种说不清的使命感,类似天选之子。
我们现在在做的,确实不是什么基础科研大而广路线,而是科研文化建设。”
“科研文化建设?”
“绝大多数科研领域,尤其是基础科研领域,其实都是一条看不见光芒且到处都是陷阱的危道,你们应该都很清楚,现在的大学看似专业很多,涉足很广,但事实上我们还未触及的领域远不知是我们现在这些专业的多少倍。
未来的发展到底需要什么,人类的科技到底能走到哪一步,现代科技的突破到底要等多久,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们应该要知道,搞科研,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正确的。
至少从我们这十几年的经验来看,在这个领域,不要想太多。
就像现在很多高校喜欢刷诺贝尔奖,这一点各位其实应该也清楚。
诺贝尔奖发展了这么多年,很多规则开始被大家摸透了,哪些项目更有可能被评为诺贝尔奖,哪些突破是近期得诺贝尔奖的高概率领域,高校每年都会去针对这个问题开会,并在相应的领域加大投入,以提升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概率。
说实话,不少人都用诺贝尔奖这个东西来嘲讽我们国家科技落后,毕竟诺奖的影响力和含金量依然是在那的,正如霓虹国一个诺奖就拯救了出版行业。
但是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我们还是决定把重心放在科研文化建设上。
不是说我们不在乎诺贝尔奖,更不是说我们看不起诺贝尔奖,而是在我们华夏科技刚刚开始爆发的当下,我们要做出一个优先选择,毕竟我们的精力和财力也是有限的,而我们的选择是科研文化优先。
至于诺贝尔奖,后期有就有了,没有,也就没有了。
毕竟,华夏未来十年少拿几个诺贝尔奖,或者哪怕未来十年都出不了诺贝奖,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反正拿几个还是会被嘲讽。
但是如果华夏高校能全面推动科研文化建设,通过十年的时间推动一批人积极主动的进入更多的科研领域,从而形成滚雪球效应。
那么我相信,二十年,三十年后,我们当下的这个决定,对华夏,对人类来说,一定比多拿几个诺贝尔奖要更有意义。”
孟谦平静的解释着这一切,而他身边的一些人,内心有些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