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孤月独照清魂

(一)

擒贼先擒王,北府兵以雷霆之势夺下云陵,战乱竟不过数个时辰。兵戈消弭之际,方值黄昏。南岸城陵矶下,焦虑一日的步雍听闻捷报,大为愕然,良久之后回过神,才大喜赞道:“北府军真乃神兵!”他心事暂了,正待回巴陵城中运筹粮草之事,尚未上车,迎面见有一小卒匆匆赶至,手中高举一枚玉令,长呼道:“有人执令求见步大人!”

步雍接过令牌,凝眸一望,微微失色:“来者何人?”

“那人头戴斗笠,面蒙黑纱,并不可见容貌,看其身量,应只是个少年。”小卒叙述至此,忍不住啧啧道,“不过那少年岁数不大,架势却极了得,竟传命步大人前去江畔见他。”

步雍闻言却无分毫恼意,只急急上车,命人赶赴江畔。

黄昏赤霞下,小卒口中所说的少年正孤立烟波水色间,面朝北方,紫衣飘动,身形逸美非常。听闻车马声,少年回首,黑纱下隐约可见其双目明如晶玉,望着下车迎来的步雍,略略颔首致意:“阁下便是临湘太守?”

“是,在下步雍。”步雍不敢托大,以双手递还令牌,揖礼道,“此令从不离郡王身侧,公子今日执此令前来,必定是郡王有紧要传命?”

“此令从不离他身侧?”少年微怔了一下,轻笑摇头,“步大人见谅,我并非奉郡王之命前来,原也不知此令是如此紧要之物,当日他赠送给我,本只是一时玩闹之举。”

玩闹?步雍震惊,盯着少年,满面不可思议。

那少年却是一派坦然,收好玉佩,淡言道:“请步大人前来只为一事。我想渡江北上,不料寻遍周遭数十里,却不见一叶渔舟。官船倒有几艘,只是无论我出得多少金铢,他们都是不愿一送,只道是奉太守之命,不敢妄自渡江。我寻思无法,只得惊动步大人。”

区区此事便动用权驭江州七郡的至高令箭?步雍提在心头的一口气无处消散,竭力隐忍怒火,劝道:“这位公子,云陵虽战事已定,但北去荆州之地,处处机关暗伏,怕是……”

少年言语柔和,打断他道:“步大人勿忧,我北上是为寻郗元帅,有重要军情告之。”

步雍目光暗闪:“军情?”

“是,”少年在他怀疑的目光下极度无奈,自袖中又取出一枚金令,低声道,“实不相瞒,我乃云阁令使。”

步雍端详金令,查实无误,叹息一声道:“既是如此,我即刻安排官船送公子北上。”

“有劳。”少年一笑,微微扬起脸,望向北方山川。晚风不经意拂过那层罩面的黑纱,步雍转身上马之际,惊鸿一瞥,秀雅清绝的颜色赫然映入眼底。

果然是个女子。步雍暗叹一声,登车离去。

此少年正是乔装南下的夭绍。

自江夏至巴陵,水路通畅,陆路却多山道,崎岖难行。她驰马赶了一夜一日,也不曾追上郗彦一行,至此日傍晚,方至城陵矶下。因闻北府兵在北岸攻打云陵,她便想寻舟渡江。岂料战乱之下水域封锁,渔舟难见,官船不行,夭绍无奈之际,想起昔日萧少卿取笑她为“梁上君子”时赠送的令牌,便取出引来步雍,这才得舟北上。

抵达云陵城外时,圆月初现天幕,半掩在烟云之后。十六之夜本该明亮的月光于此时有些雾雾蒙蒙,一丝不见清透。

夭绍入得城中,只觉夜下城池寂静异常,问过引路的侍卫,方知北府大军已奔袭洞庭。云陵城中留守将士并不多,虽如此,连排碉堡森冷环竖东南,城墙内外甲兵驻守,长槊锋锐,映带篝火红光。目所及处,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丝毫不似劫后余生的战场。

至北府中军暂住的官署前,侍卫入内通传,夭绍静候石阶下,不时见将士进出匆匆。想来是因战时信报传送频繁,此夜城门并不曾关闭,数骑绝驰而去,马蹄踏飞尘土,月色下卷起一道又一道漫漫长烟。

那是去往西南方向——

她若有所思,正自出神,忽听身后有人诧异道:“郡主怎么来了云陵?”

夭绍回首,见是偃真迎出府外。她微笑着道:“我路过此处,便来看看。他在吗?”

“路过?”偃真愣住,片刻才缓过来,说道,“少主已率大军去了洞庭,此夜一战不同夺云陵,想必不到明日午后,不会有胜负战报。”

夭绍点点头,又道:“军师在吗?”

“阮公子随大军一同去了洞庭。”

“七郎也去了?”

“没有。”偃真道,“小侯爷领三千精骑北上,去断乌林、江陵两镇南下的粮道。”说到这,他想起一事,笑道:“郡主却不知,小侯爷是午后第一个杀入云陵城的,立下了南行的首功。”

夭绍笑着摇摇头:“七郎心中赤诚,武力惊人,只是谋略尚缺。阿彦本不该过于偏宠他,如此一来,他会愈发不知天高地厚的。”

偏宠?只怕小侯爷却当是无止休的折磨。偃真笑了笑,引夭绍至前庭堂上,问道:“郡主是要在此等少主吗?”

“不等他,”夭绍道,“我留封信便走。”

“你……”偃真嘴角抽搐,一时隐生内伤。他盯着夭绍,想问又不敢问:你千里迢迢追过来,面也不见,就是为了留封书信?

夭绍入得堂内,见烛火中旗帜鲜明、令箭高置,便知是郗彦与诸将议事的正厅,不愿久留,转身去了堂侧偏阁,在长榻上落座,摘下斗笠,露出一张疲惫不堪的面容。她自斟了一杯茶,喝尽,缓了缓心神,这才发现身前案上堆放的卷帛信函,微笑道:“他以此处为书房?”

“是。”

夭绍垂首,指尖轻触卷帛上飘洒苍劲的字迹,心生无限温柔。阁中隐闻药酒香气,恰似那人的气息缠绵周身,夭绍转目,望见案侧摆放的酒囊,怔默片刻,问道:“他今日服了两次药散?”

“是,”偃真面容微黯,叹了口气,“这两日正逢月半。”

阁中窗扇大开,夜风之中,偶有虫蛙之声。偃真久不闻夭绍言语,抬首,方见她默望窗外夜色,飘摇的烛火下,眉眼间尽是不可消散的沉郁忧色。

“这样的话,酒就不够了。”她低低出声,言词温婉依旧,“大军离开云陵之前,请偃叔再准备些好酒随行。”

她越是这样的淡静,偃真不知为何心中越不是滋味,点点头道:“属下知道。”

夭绍这才提起笔,从案上抽出一张藤纸,刚要落字,却见案边放着一个锡印密封的锦盒,似曾相识,念光一闪,伸手便要开启。

偃真忙阻止道:“郡主,这是云阁密函,非少主不得妄动!”

夭绍略一思索,不改初衷,径自取出里面的绢帛,说道:“无妨,若他问起,自有我担当。”

虽说夭绍毕竟不同他人,但想起往日有人妄动此匣密函的下场,偃真还是忍不住面色发白。眼睁睁看着夭绍阅罢密函,再度陷入沉思中。他暗中揣思良久,实在禁不住好奇,冒死探询:“密函所书何事?”

夭绍不答,只卷起绢帛放回锦盒中,笑了一笑道:“我终于知道该怎么与他分担了。”不顾偃真饱含疑惑的目光,她提笔写就一封信,叠好放置锦盒下,起身戴了斗笠:“偃叔,领我去见陆老将军。”

她言止从容,显是决心已下、谋划已定。偃真不知缘由,更无从劝阻,想着自家少主在此郡主面前也常是无可奈何,自己又何德何能,敢逆她的心愿?

没有退路,只得奉命领路。

却不料此行一趟,无意竟也成就了西破荆州的大功一件。

(二)

五月十八日,拂晓,江陵城。

天色微明,细雨飘动,街道上尚不见行人,一匹枣红色的烈马却踏踏行于道中,奔至贺阳侯府前,一浑身血污狼狈的士卒自马背上滚下。

“来人……”他嘶哑吼道。

贺阳侯府前侍卫早觉异常,疾步下阶,皱眉打量来人一身染血模糊的铠甲:“何人喧闹侯府前?”

“我乃陆宁将军帐下郎将,有要事求见殷夫人!”那士卒费力扯下腰间牌令,递给侍卫。

“陆将军?”那侍卫面有讶色,忙入府通传。

自昨夜收到云陵失守的败报起,殷夫人一夜无眠,天色未亮,便至书房观看战图。她陪伴殷桓一生驰骋沙场,自知利害得失,暗忖北府兵南下奇袭的目标所在,只怕不是云陵,而是洞庭。想起幼弟凌蒙狂躁冒进的脾性,殷夫人更是忧虑——如今北府兵深入荆州,若绕道洞庭水军之后,必断凌蒙退路,如洞庭江面另有敌军相阻的话,两面夹击,只怕洞庭迟早会失守。

而洞庭一失,荆州西南门户大开,北府兵沿江西进将再无阻碍,到时江陵城不过孤城一座,仅南面房城、北面景城可稍作缓冲之地。

念及此处,她心忧如焚,正苦思应对之策时,却闻侍卫来报陆宁帐下郎将求见,不禁大为疑惑,沉思片刻,才道:“请他在前庭稍候。”

“是。”

侍卫走后,殷夫人去里阁换上深衣,至前庭偏厅,垂落竹帘,才传入郎将禀叙。

郎将在外稍稍洗净了污秽,跪坐竹帘前,自怀中掏出一封染血的帛书递上,言道:“云陵失守当日,危乱中,陆老将军遣我与左中郎将各带书信一封逃出城外,西上禀知战事内情。”

“内情?”殷夫人看过书函,心平气和地微笑道,“他都投降献城了,如今却还有脸面书信于我,让我饶他的两个儿子?”

“老将军并不是有意献城的,以那时的形势,却是不得而为之。”郎将道,“北府兵统帅郗彦曾在灵壁杀降,世人皆知,老将军当时若不降,枉累一万荆州勇士的性命。如若能暂保性命,却能有机会图谋后路,伺机待发。”

殷夫人放声一笑:“他陆宁是什么心思,贺阳侯或许不知,却当我还不清楚?且不谈他之前对朝廷态度的暧昧不清,便说他一生三番两次的弃主求荣,这样心胆不忠之人,孰能深信?”

郎将面容微变,抬头看向珠帘之后的模糊人影,乞求道:“殷夫人……”

“他的两个儿子必死无疑,非如此不能震慑军心!”殷夫人字字清冷,毫无周旋余地。

郎将一个战栗,虽隔着竹帘,却仍可感觉帘后那人凝望过来的冰冷视线。

“至于你,”殷夫人言词一顿,话锋忽转,“你方才说,还有一位左中郎将?”

“是,”郎将伏地道,“他带着陆将军的信,去了房城。守房城的袁禁将军是陆将军的八拜之交,陆将军深知自负重罪,因此书信袁将军告知北府兵行军路线,让他及早准备。”

竹帘之后久久无声,而后忽见寒光一闪,耳畔爆裂声起,眼前青竹四飞,散落在地。郎将猛然一个寒噤,忙匍匐在地,殷夫人冷道:“陆宁既是被困受降,你也说是危乱中逃离,那么写这两封信时他怎会得知北府兵行军路线?”

“末将……”郎将声音颤抖。

“你好大胆子,竟敢蒙骗我?”殷夫人重哼一声,挥袖之际,利剑寒芒至刺肌理,已迫在郎将颈侧。

“夫人饶命!”郎将闭着眼睛大叫,“末将不敢再有所欺瞒……陆将军的确是降了朝廷,且写信劝降袁将军,并令我前来,以拖延夫人领兵出城的时间。”

“劝降?”殷夫人尖声笑道,“袁禁却比陆宁忠心多了,这样拙劣的离间计,岂能瞒我?”

“夫人明鉴!”郎将连连叩首,“末将不敢有半句妄言,北上的路上,北府军前锋大将谢粲已率精兵五千人,逼近房城外百里。就算袁将军不肯降,谢粲也会死攻房城,且北府兵大军于后,殷夫人若不早日领兵出城相援,房城危矣。”

一口气说尽,惊喘阵阵。那利剑的寒锋近在寸毫,郎将面色如土,不敢妄动一分,良久,才见惊光掠过眼前,长剑入鞘。眼前但见深衣飘动,脚步渐远,那素淡的香气连带着惊魂的杀气终于消散,郎将双目一闭,抹了抹满额汗珠,失力瘫倒在地。

前庭事态突变,一场风雨呼卷而过。殷夫人步入内庭时,目望楼阁深深,静立许久,才收敛住杀气激越的心神,步入凤鸣轩中。

“湘儿醒了没?”

“未曾。”轩中侍奉的侍女轻声道,“不过公子一早就起来了,正为女君熬药。”

殷夫人点点头,轻步走入里阁。四壁窗纱皆卷,轩外细雨疏疏,湿气微染室内。殷湘卧在榻上,睡颜深深,眉梢眼角隐带柔和笑意。外间廊檐下,韩瑞正轻摇蒲扇煮着药汤,见殷夫人进来,忙起身揖礼。

“我来看看湘儿。”殷夫人对他颔首,目光慈蔼,坐在榻旁,指尖轻抚殷湘的面庞,“湘儿脸色好看多了,伤势恢复也极快,幸赖你这些日子的照顾。”

韩瑞淡淡一笑,不语,转过身,将炉中火势减弱了些。

殷夫人走到廊檐下,看着轩外雨色,忽道:“昨日苏汶自上庸送来了密报,粮草已夺,正启程南下。”

韩瑞微笑道:“恭喜夫人。”

“你还不肯唤我一声娘亲?”殷夫人回首望着他,静默片刻,长叹一声,“罢了。”

韩瑞端详殷夫人的神色,轻声道:“苏将军既是得了粮草,夫人为何还看起来心事重重?”

殷夫人愁容满面,苦笑道:“粮草虽得,城池却失,此时此刻,只怕北府兵已夺下洞庭,倾军西进了,江陵城如今几乎是孤城一座,我如何能够不忧?”

韩瑞道:“江陵城南尚有房城,城北也有景城,二城为佐,怎是孤城?且前几日夫人已备退路,将江陵城中粮草辎重俱运至景城,倘房城不幸失守,北府兵围攻江陵,景城有粮可救。”

殷夫人摇头道:“房城与江陵互为犄角,断不可失。只是如今东阳侯谢粲已引精兵攻至房城下,若不尽快将他逼退,待北府兵大军自洞庭沿江北上,两军合围时,我们就无任何优势,徒守空城了。”

“如此说来,夫人要引兵救援房城?”

殷夫人沉默,良久才道:“救援是必行之策,只是我心中另有二事未定。一者,我若出城,谁来守城?二者,房城袁禁虽说对贺阳侯向来忠心,但与陆宁也是私交深厚,如今陆宁已降,且有密信传与他,袁禁心志是否丝毫未变,我却不能确定。”

韩瑞想了想,轻声道:“第一件事,韩瑞身负重罪,不敢擅自请缨。至于第二件事,韩瑞或可前去房城,为夫人一探确实军情。”

殷夫人面容欣慰,微笑道:“你素有急智,心思缜密,有你前去,我自当放心。”

韩瑞一笑不言,将炉中煎好的药仔细倒入碗中,以薄纱覆盖,回阁中再望了一眼殷湘,便穿了斗篷,带上斗笠,疾步而去了。

“母亲……”听那脚步声远去,殷湘缓缓睁开眼,看了眼窗外风雨,再望向廊檐下的妇人,轻轻叹了口气,“你何苦要这样试探他?但若袁禁有一丝反心,他便必死无疑。”

殷夫人目光深远,淡淡道:“袁禁不会反。”

“那你……”

“傻孩子,你竟还不明白?”殷夫人柔声叹息,“我领兵出城时,这府中断不能有任何心机叵测之人。”她看了一眼殷湘,怜悯,而又不忍,“就算那个人,是你的丈夫。”

殷湘面容微白,眼睫轻轻一颤,默然无声。

奔走一趟,韩瑞自房城返回江陵时,已近日暮。归时但见城门前衣甲泱泱,旗帜飞扬,将士齐整待发。殷夫人驰马自城中而出,英气飒爽,眉目含霜,身着的绯红铠甲是这阴沉雨天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韩瑞下马至殷夫人面前,垂手一礼。殷夫人静望他的面容,笑道:“瑞儿,探察如何?”

“房城防守甚坚,袁将军清晨已与北府兵交过手,以利箭飞石将敌逼退十里,北府兵暂已停攻。”韩瑞低着头,声音缓和清晰,“我进城看过,袁将军身先士卒、部署严密,绝无任何反意。”

殷夫人满意颔首:“袁禁果不负侯爷一片诚待之心。”

韩瑞自袖中取出一卷书函,递给殷夫人:“这是袁禁让我转交夫人的信。”

殷夫人取过信函,见密封完好,方打开浏览。袁禁在信中道,今夜子时,他将趁黑引精兵出城,由山间密道而出,自背后奇袭北府兵,与殷夫人相约举火为号,双面夹攻,内外相应。殷夫人阅罢,深思片刻,微笑道:“倒是条好计策。瑞儿,你若愿戴罪立功,便随我身侧夜战东阳侯,如何?”

“夫人有命,韩瑞自当随往。”韩瑞淡然应命,跃身上马,不经意回首瞥过城墙。他一眸已眇,视线受限,却仍可见飘动城墙一侧的紫色衣袂,清澈明媚,隐隐映亮了那方天色。

暮钟敲响之后,江陵城横穿南北的长街一派寂寥,凄雨恻恻,阴影浮动,愈衬出夜色的漆黑深远。街道尽头,树荫沉沉,笼罩着一片残垣破壁,夜风吹过处,几只燕鸟惊飞于破碎瓦檐下。

说不清过了多久,夜深人静,此处草木却潇潇而动,一条人影自萧条败落的池馆中飘飞而出,风雨中渺然成烟,直奔城南方向。

人影于南城门下停驻,站在城墙下的一刻,恰闻远处隐隐传来的鼓号杀伐声,纵是雨夜,那边火光仍盛,彤然遮天的烈烈红晕,便是连数十里之外的此处,也被照出几分光亮来。

空气中有异样浓重的血腥气,雨水飘落不住,却也丝毫冲散不了这气味的刺鼻。那条人影怔愣片刻,慢慢自城墙下的阴翳中踱出来,借着远处的火光,正望见脚下尸骸满地、血流成河。

人僵立在雨中,再也动弹不得。

“发什么愣?徒然耽误战机!”身后传来一人冰凉无温的声音,金衣飘行夜色中,华光夺目,“你不是想趁机夺得江陵空城?为师已为你杀光了此处的守兵,你只需打开城门,让埋伏城外的兵马进来便可。”

“是你做的?”那人蓦地转身,斗笠之下,却是一张惨白的面孔。

金袍男子负手看着一地尸骨,微微一笑:“怎么?你还想兵不血刃夺得城池?”他转目,盯着她手中的令箭,又望向她的面庞,笑容了然,“你以为凭此令箭便可控制全城?此处是殷桓老巢,你虽奇谋骗得殷夫人出城,然城中留守将士都是死忠殷氏之人,若无武力压制,谁能听你的号令?”说到此处,他笑叹道,“夭绍啊夭绍,如你这般心善,但上战场,只会为阿彦添忧添乱,又如何谈为他分担?”

夭绍面上青白不定,咬紧牙关,难辨愤怒、怯怕还是后悔。满地尸骸的魂魄一时都似围绕周身,令她心底寒气浮动,身子忍不住地发抖。

“既知承受不了,以后不可再妄为了。”沈少孤轻道,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从她袖中摸出响箭,迎天射出,而后足尖轻点,飞身至城门处,洞开穹顶,落下浮桥,放任以谢粲为首的兵马驰入城中。

“阿姐,等我先占了侯府和其他三座城门,再来找你!”殷桓老巢竟就此唾手而得,谢粲难掩兴奋,飞马掠过夭绍身旁,急鞭溅飞风雨,直奔贺阳侯府而去。

夭绍看着火光下那张锐气难挡的年轻面庞,怔愣片刻,高声叮嘱道:“不得伤任何老弱妇孺,不得伤任何手无寸铁之人,不得伤殷湘!”

谢粲扬鞭回应:“知道!”

千匹战马自眼前飞奔而过,并不多的人数,却有着急潮汹涌的气势,瞬间席卷至整座城池。寂静的夜色倏忽被城中四起的火光点燃,夭绍呆呆站在无人顾望的暗影中,听着耳畔不断传来厮杀哭喊声,忽觉精疲力尽,双腿一软,身子摇摇欲倒。

“累了吗?”沈少孤将她扶住,微微一笑,“随你奔波四日四夜不曾合眼,为师也累了。”

夭绍看着他:“师父,你这次南下,究竟是为何而来?”

“你说呢?”沈少孤拉着她往城东而去,随口应道。

夭绍轻声道:“师父杀人开城门,想来不仅仅是帮我那样简单。”

沈少孤笑道:“我早说了,此行南下是为找阿彦。他性子太过清冷无情,为师先给个见面礼,不好吗?”

夭绍道:“是要求他何事?”

“求?”沈少孤扬了扬眉,眸色奇诡,笑而不答。

(三)

袁禁与殷夫人皆不曾想到,房城之下的北府兵只为疑兵,江陵城中却另有细作,竟乘满城空虚时打开城门,放入了如狼似虎的北府骑兵。偌大的江陵城,殷桓九年经略所在,通衢南北的分陕重镇,竟在一夜沦陷。待二人察觉不妥想要回援之际,南方却有重兵压至,郗彦率领北府铁骑日夜奔驰,终在十九日清晨抵达江陵百里外。

北府兵连夺云陵、洞庭,据守西南关隘,此时又智得江陵,兵锋正盛,所向披靡。殷夫人揣度双方兵力,虽顾念江陵城池和殷湘性命,却深知此刻绝非决战之机,只得命袁禁坚守房城,另引军回景城,等待殷桓援军。

是日傍晚,郗彦入江陵城处理完城中诸事,便驰马径至城东采衣楼前。暗淡天色下,眼前所望,门垣残旧,亭阁破败,景象一片萧索。早知殷桓查封了荆州各地云阁,却不知是这样洗劫一空的蛮横。郗彦在楼前静立了一刻,飞身飘至楼顶,望向楼后庄园。

此刻正是灯火初上时分,庄园里却草木森森,一片光影暗淡。他默然等待半日,不见园中动静,正待离去时,却见竹林后有晕黄的烛光慢慢渗出。

不假思索,黑绫大氅掠过夜色,人飘至林边。

竹林后是一碧浅湖,园中虽久无人打理,此汪湖水却未干枯,水泽青幽,绿柳横波,夜下飞动着几只萤虫。湖畔小屋门扇半开着,灯火微燃。郗彦行至门边,望见屋中正北摆着一方长案,案上供奉着法相庄严的佛祖。那紫衣少女便虔诚地跪在案前,双手合十,面容平静,嘴中在轻轻祷告。

她说着什么他听不清,也不想听清,只慢步走入屋中,将她拉起,静静望住她的面庞。

“阿彦?”她在一时的愕然中疑似幻觉,伸手摸了摸阴沉的头盔下那人的脸,才终于微笑起来,“你怎么知道我在此处?”

郗彦不语,视线流转在她眉眼间,凝视深深。烛光下少女面容姣美,笑颜盈然的背后,浑然还是往日那缕清澈的灵魂。他看了她良久,轻轻松了口气。

“除了此处,你还能去哪里?”他无奈低叹,伸出手臂,将她抱入怀中。

冰冷的锁甲抵着脸颊,隐隐生疼。夭绍低下头,正望到他雪白甲衣上的斑斑血红,忍不住问道:“你从洞庭兼程赶来,此刻甲衣也未换,是不是还不曾休息片刻?”

郗彦道:“不必担心,我精神尚好。”

他说话时,有冰凉的气息拂面而至。满室纯净祥和的檀香早不再纯粹,自他衣襟上散发的清冽酒香这一刻愈发清晰起来。夭绍依偎在他肩头,怔忡片刻,慢慢将抱着他的手缩回。

“甲衣脏了,先换下吧。”她抬头微笑,取下他的头盔,为他除去锁甲。自一旁的包裹中翻出一件淡青长袍,让郗彦穿上。

室内光线昏暗,郗彦转顾左右,见屋中陈设不过两三小案,数块灰毡,角落里安放着一张古旧长榻,其上铺着素色锦衾。里里外外,虽则简陋,却被人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净得很。

“你收拾的?”郗彦倒也不觉讶异,于案边落座,“为何独居于此?七郎处处寻你不到,已着急了一整日。”

“找不到就干着急?”夭绍笑叹道,“那是他笨。”她坐在他身边,盛了一盏茶汤递过去,说道:“江陵城经此大变,到处兵荒马乱的,贺阳侯府更有将士进进出出,不得一刻清静,实在不比这里好。何况我也并非独居,酉时前师父还住在隔壁,不过刚刚离开了,这才剩我一人。”

“沈少孤?”郗彦沉默了一下,烛影投在他冰玉般的面庞上,神色不复先前温和,“七郎说昨夜在你身边见到一金袍男子,果然是他。”

夭绍道:“我当日为你送行时遇见师父,叙聊未久,便又分别。而后我南下找你,并不知他一路尾随。直到昨夜夺江陵时,他现身援手,我也才知晓。”

说到这里,她面上露出惭色,歉疚道:“阿彦,我此番擅自看了云阁密信,妄自调动七郎的兵马,还自作主张潜入贺阳侯府窃盗兵符……本是想为你分担,却不知自己实在怯懦无能。昨夜事到关键时,我竟畏缩不前。若非师父在旁,只怕我要给你捅个大窟窿,白折了七郎的兵马,白费了韩瑞一番苦心了。”

“你原来也懂得是任性妄为。”郗彦扬唇浅浅一笑,语重心长地道,“战场上诸事莫测,你再聪慧也只是一人之力,此番有惊无险,实属天幸。况且妄动兵权触犯大忌,传入朝廷必然又是一场风波,今后不可再为。”

回想昨夜种种,血雨腥风下的残酷杀戮实无可恋,夭绍认真点头:“我今后断不会再插手战事。”

郗彦又是一笑,道:“不过这次能夺下江陵,你的确居功至伟。”

“你不要取笑我。”夭绍脸红了红,“我不过自作聪明,你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我没有给你添太大的麻烦,你该庆幸这个。”

郗彦笑笑不言,低头饮茶。夭绍看着他,忽挪动双膝凑过去一些,柔声道:“其实细论起来,韩瑞才是功不可没。是他事先设计让殷夫人将江陵城中的粮草辎重等运至景城,由此分散了兵力。前日我潜入江陵,和他商讨如何调离殷夫人时,也是他想到袁禁有勇乏谋,且昔日曾为他父亲韩奕的部属,由他向袁禁献计,必能事半功倍。而后战局果然如此,殷夫人与袁禁齐力攻打房城外的北府兵,七郎这才能寻得空隙悄悄绕道江陵,与我里应外合。”

郗彦声色不动:“韩瑞确是功不可没。不过——”他指尖轻抚茶盏,转顾夭绍,“你肯为他说这么多,想必还有后话。”

“是,”夭绍轻声道,“韩瑞有一事相求。”

郗彦道:“勿伤殷湘?”

夭绍忙点头:“是,我已代你答应了。”她目不转睛看着郗彦,想要望清他这一刻的神色转变。然烛光下茶雾氤氲蒸腾,却映得他面容朦胧难辨。

郗彦道:“九年前,殷湘不到十岁,旧事与她毫无干系。但可惜殷桓罪孽如此,必是坐诛满门的结局。就算你我能求得朝廷网开一面,以殷湘刚烈的性格,怕也难苟活于世。”

夭绍低声叹了口气:“我也料到了……那时我答应韩瑞,私心只想让你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郗彦咀嚼这四个字,忽而一笑,看了眼长案上的佛祖,“你原来就是为此,才跪在佛前为我赎罪?”

“不是赎罪。”夭绍摇摇头,“世上很多事情,对错难分,不得已而为之,已是万分无奈,更莫谈罪与恶的惩处。”她抚摸手腕上的佛珠,颇为落寞地道,“我只想求个心安理得,哪怕是自欺欺人也好。”

她脸上有难以磨灭的伤愁,郗彦心弦微震,望着她眸眼深处的挣扎和茫然,生平第一次,竟为逝去九年的阴冷无情、弥天杀戮蔓生悔意。他苦笑,走到如今,又岂能后退,只能将她的手紧紧握住,微笑道:“如此,只能辛苦你了。”

夭绍抿起红唇,笑了一笑,道:“不辛苦。”看了他一会,她起身离案,“我随身带了药,现在就去熬,你喝了药再休息。”

“且慢,”郗彦道,“我还有一事问你。”

夭绍心如明镜,问道:“事关师父?”

郗彦颔首,缓缓道:“北朝大乱,鲜卑铁骑正和乌桓人争战中原,塞外诸部蠢蠢欲动,北柔然断难独善其外。沈少孤为何能如此清闲,千里迢迢地南下江左?”

“自是来者不善,图谋不轨。”夭绍笑了笑道,“师父此行专为找你,说有事相商。不过傍晚他收到一封飞鸽传书,却匆匆离开了。”

郗彦皱眉:“未有留言?”

“他只说若无意外,一个月后与你我邺都再见。”夭绍见郗彦面露疑色,不由道,“我也奇怪呢,一个月后我们能回邺都吗?他又去邺都做什么?”

郗彦想了一刻,才笑道:“若无意外,一月后你我已在邺都。”

此后郗彦宁神打坐,夭绍在案边燃了艾香驱蚊,掩上门,便去后园熬药。半个时辰后端了碗回来,人刚至湖畔,便听小屋内有人笑声放纵,正戏谑道:“我在城外军营偶遇义桓兄,听说你马不停蹄进城会佳人,我还以为是在殷桓侯府的雕梁画栋间情意绵绵,却不料是在这片寸草不生的废墟。阿彦啊阿彦,你果非常人!”

这声音放荡不羁得厉害,实在是熟悉过甚,夭绍大喜,忙施展轻功掠入室内,放下药碗,朝侧案后的白衣男子走去,笑道:“伊哥哥!”

紫衣飘洒而至,惊如闪电,下一瞬间却幻化为眼前的清丽笑靥。沈伊迅速反应过来,也是欢喜无限道:“小夭!”起身便朝夭绍扑过去,欲熊抱一番,不料那女子脚步微移,灵活闪开身,任他朝门框撞去。

额角离门框寸毫之际,沈伊生生收脚,转身瞪着那灯火下笑意嫣然的少女,佯作愠怒:“我千辛万苦地赶来,你就这样戏弄我?”

夭绍还未言语,与沈伊同来、此刻正站在郗彦身边的偃真冷冷提醒道:“沈公子,非礼勿为。”

“非礼?”沈伊正色板起脸,“我与小夭的交情比你家少主与她还要深厚。他若从此不碰夭绍,我便也不碰。”

夭绍面色顿时一寒,轻斥道:“伊哥哥胡说什么呢!”

“你……”偃真则指着沈伊,手指发颤。他断未想到,此人背负着“盛德日新”的名声,德行竟如此不堪。人厚颜无耻到这个地步,也是所向无敌了。

独郗彦镇定无比,一面看着沈伊带来的圣谕,一面头也不抬道:“她是我的未婚妻子,你今后离她三丈,不可妄近一步。”

沈伊闻言愣住,夭绍面庞微红,却忍不住悄然一笑。偃真低头看着自家少主,眼中满满地都是宽慰——终是再无后顾之忧了。

沈伊从目瞪口呆的状态中缓过来,自叹弗如,朝郗彦揖手:“你厉害!难怪人人都说是独步江左,横行无忌了。”他转身,却望着夭绍微笑,柔声道,丫头,这小子如今改头换面了,也不枉你这一年随他到处奔波,憔悴了这么多。”

夭绍既欢喜又羞赧,无言接他的话,只得转开话锋道:“你好歹也是朝中大臣了,举止还这般毛毛躁躁的,怕是不好。”

沈伊道:“连你也来教训我?”虽是质问,却也不生气,正了正衣襟,道貌岸然状在案后落座。

夭绍微笑,这才给他送过茶去,说道:“朝中常有臣子携旨来军中,想不到这次是你来荆州。”

沈伊道:“我一人在邺都实在无聊,尚书省每日要处理的文书堆积如山,旁边还有我父亲盯着,要么就是更为不苟言笑的赵括,平时与我说话的人都没有。若再不出来走走,我该在尚书省抑郁而亡了……”他夸张地叹息,说到最后,又破了一脸肃容,忍不住挤眉弄眼起来,笑道,“不过好在阿憬和阿彦频送捷报至朝中,陛下犒军总要派遣大臣,我便借个缘由出来透口气。”

夭绍如何不知他的心性,由衷道:“的确是难为你了。不过常听憬哥哥和阿彦说,这次战事从不曾为兵饷发愁,却是你在邺都灵活周转之故。”

沈伊被她一夸,有些飘飘然,咳咳嗓子,勉强从容道:“过奖,这是我分内之事。”

夭绍笑道:“只是有一事我想不明白,伊哥哥这次若只是为犒军,来去路程不能多耽搁,断不该犯险孤身深入荆州腹地。”她话语顿了顿,低声问道,“你其实是来找我的吧?是婆婆让你带我回去,对不对?”

“这……”沈伊笑容褪去,喟叹,“你心思愈发缜密了。”他慎重点头,“是,我奉懿旨带你回邺都。”

夭绍垂眸,默默地想:荆州战事至此,殷桓败局已定,想来不会再生大的变动。自己此时离开,也不必太过牵挂担忧。何况阿彦方才也说,若无意外,一个月后必回邺都,离别也不是很长,自己回去,除能侍奉婆婆膝下,也正好能寻个清静的地方,琢磨尚教的针灸之法,好让他以后戒除药散时少受几分痛苦。

想到这里,她和郗彦对视一眼,见他目中尽是了然之意,她微微一笑,轻声道:“好,我随伊哥哥回去。”

此言一出,沈伊和偃真都怔了一下,虽是诧异她难得的心意转变,却也没有多做劝说。

此事议定,室中另起话题。偃真将带来的两封帛书递给郗彦,说道:“一封是洛都云阁的密信;一封是殷夫人方才派人送到城外军营的,说韩瑞是荆州军叛徒,本必死无疑,但如今事出无奈,暂留他一命,想与少主交换一人。”

郗彦看过殷夫人的信函,一笑:“以韩瑞交换殷湘?”

“是,”偃真道,“阮公子说,这未必是殷夫人的主意,怕是韩瑞的主意。昨日夺江陵城的计划隐秘,韩瑞并无可疑之处,除非是他自己向殷夫人坦诚。而促成此事只有一个原因,韩瑞对殷湘,确实是有深厚的夫妻之情。”

郗彦并不曾犹豫,道:“不管是谁的主意,回信殷夫人说我答应。约明日午时,北城门外交还殷湘。”

偃真应下:“是。”

郗彦这才翻开另一封洛都密信,目光掠过其上字迹,先是一怔,而后微微拧眉。

沈伊见状惦记到一事,忙问道:“洛都云阁有没有子野的消息?”

郗彦摇摇头:“还没有。”他将密信凑近烛台,又细细从头再看,说道,“不过洛都日前却发生了一件奇事。五月十三深夜,紫辰宫骤然起火,火势绵延至邙山,至次日傍晚,惊扰洛都一夜一日的火光才被完全扑灭。”

“起火?”沈伊抚着下颚想了想,道,“以子野对北帝的恨意,纵火之事倒像是他的作为,何况他曾为禁军统领,对北朝宫廷了如指掌。只不过火势这么大,绝非一人能成。而且虔伯父写过信给我父亲,只道子野是孤身离开,洛都鲜卑族人又都尽入囹圄,想来他不会有帮手。”

郗彦合起密函:“说得很对。”

沈伊又道:“但若纵火的人是子野,云阁密报既未提有人落网,想来他也侥幸逃脱了。”

郗彦继续表示赞同:“有这个可能。”

沈伊于是下定结论:“如此说来,暂时没有子野的消息,就是好消息。但问题是,他何时竟有了这等通天的本事和细密的心思,竟能逃出云阁万千细作眼线?此事最为怪异。”

“不怪异。”郗彦唇角微扬,笑意却并不明朗,说道,“当今能明目张胆潜入北朝皇宫,在后宫纵火,且没有留下蛛丝马迹的,唯有一人有此能耐。”

沈伊看他一眼,慢慢道:“你是说裴行的幽剑使?他为何要这么做?”

郗彦揣度须臾,索然一笑:“个中缘由,我也想不清楚。”

“裴行……”一旁沉默已久的夭绍忽喃喃出声。沈伊和郗彦都朝她看去,却见她目光恍惚,看着屋外绵延无尽的漆黑夜色,怔怔不语,似陷入了深思。

算算时辰已晚,偃真想到夭绍将回邺都,那今夜与少主一起的时间着实宝贵,便忍不住以眼色频频示意沈伊离去。沈伊却视若无睹,眼巴巴地看着夭绍和郗彦,一脸祈求:“我今夜不歇于此处吗?我要与你们彻夜长谈。”

夭绍不说话,只微微一笑。郗彦站起身,握住夭绍的手,言词利落:“我们送你一程。”

沈伊欲哭无泪道:“世态炎凉,皆是忘恩负义之辈啊……”眼看那二人在烛光中相视一笑,对自己仍毫无挽留之意,他只得独自哀怨凄凄地去了。

(四)

江陵城这一夜频生事端,或喜或悲,波澜仅存各人心中,难成风浪。不同江州夏口,此夜却是战火如荼,烈焰飞腾,怒江风浪湮没在飞石箭雨间,江心通红,帆樯森耸,愈发显出涛卷烟云、吞灭天地的凌厉疯狂。

且说北府军攻云陵、破洞庭,并深入荆州腹地的战报传到怒江,殷桓怒不可遏,欲掩军回防,不料未及行动,此日午后阮朝又率北府水军攻袭乌林。荆州军为雪前耻,北府军深怀大恨,两军俱是殊死奋战,一战势同水火,迅速蔓延。攻入石阳的荆州军望见对岸狼烟,难忍憋居此地不得辗转的恶气,也发起攻势,与凌泽滩外的豫州铁甲军厮杀一团。

敌已攻来,殷桓避无可避,亲自领军杀退阮朝,乘胜追击,荆州军倾巢而出,乌泱泱似墨云飞坠,直压夏口而来。萧少卿早令各处水门部署妥当,只等殷桓攻来。两军一旦交锋,便是海枯江竭、日月无色的架势。由此,江夏城外怒江百里水岸皆成箭石飞纵的战场,相峙半年的决战在此夜骤然爆发。

直到子夜,前线仍在艰辛鏖战中,双方咬紧牙关寸土必争,绝无退却。夏口营寨,萧少卿巡视过把守西山各峰岭隘口的人马,略微松了一口气,回到中军,登上哨台观望江中战局。

此刻正是争战到最为紧要的关头,水上风送火势,焰飞千丈,箭光走石密布天罗,漫江血流滚滚。萧少卿触目所及,或暗或明,或浓或烈,无一不是深深浅浅的红色,望得久了,只觉眼底刺痛,胸间蒸腾的杀气直欲化作一柄锐光四溅的长剑,破鞘而出。

还不是时候——

他背负身后的双手死死握住,竭力按耐心绪,冷看风云变幻。震耳欲聋的搏杀嘶吼声中,腰间长剑忽轻轻颤吟,下一刻,便在临近的阴诡风声夺然而出,流光横劈夜空,挡住迎面而至的劲烈掌力,冷冷指向哨台上的不速之客。

“这等情势下还如此警觉,郡王当真好身手!”来人由衷赞道。

“孟道?”萧少卿凛然一惊。映天彻地的红光可让他清楚望见来人清癯的面容、皓白的须髯,以及掩藏在斗篷阴翳之下,一双淡远苍老的眼眸。

萧少卿还剑入鞘,悠悠笑道:“孟老倒是稀客,如此乱世却弃裴相南下,想来不只是找我切磋武艺这般无聊。”

“郡王说笑了。”孟道揖手,“我受主公所托,领二人来投靠郡王。”

萧少卿回顾江中战火,淡淡道:“你也看到了,今夜不论何事,我都走不开。”

“那二人正在营寨前,见一面不会耽搁郡王太多时间。”孟道话语清浅平和,“且郡王今夜不见,只怕会累一人丧了性命。”

“性命?”萧少卿冷冷一笑,望着战火中飞溅弥天的血雾,懒得与他纠缠不休,下了哨台往帅帐走去,“本王即将上阵杀敌,却也不知多少性命会丧于我手。此刻无空与你周旋。孟老请便。”

孟道紧随其后,不紧不慢道:“那二人是郡王故人,姓慕容。”

“子野?”萧少卿脚步一滞,望一眼孟道,身影当即飘飞出去,急急赶往营寨外。

西山峰影沉沉,一辆马车停在远处壁岩下,车厢中烛光微微,正照清孤立车旁的那人身影。萧少卿疾步至马车前,望着那人消瘦苍白的面容,默然一刻,才勉强压住心中怒气,缓缓道:“你可知自己突然失踪,多少人在为你担心?”

“阿憬……”慕容子野漂亮的眉目间一派消沉,脸上虽有愧疚,更多的却是悲伤和无奈。他叹了口气,并不解释,打开车厢门扇,看着躺在里面那面无血色的女子,轻道:“北朝追兵上万,我无法至河内与尚会合,只得南下找你。晋阳痛失了孩子,又被北帝幽禁在冷宫,我找到她时已奄奄一息,随我逃出洛都那夜又为我挡了一箭……如今她只余一口气息,我想天底下能救她的人,或许只有灵姨。”

“晋阳未死?”此夜见到的人一个比一个更出意料之外,萧少卿无空思虑其间缘由,立刻道,“你带晋阳先去江夏城,到官署将她安顿好。我这就派人去豫章请母亲连夜过来。”

慕容子野灰败的脸色这才有些明亮,感激地看向萧少卿:“阿憬,有劳你。”

萧少卿不再多说,丢给他一枚令牌:“这是开城门的令箭。今夜正逢决战,我无法抽身,便不送你了。”说完朝远远站在一旁的孟道走过去,“劳烦孟老,再送他们入趟江夏城。”

“是。”孟道躬身应下。

萧少卿盯着他道:“只是有一件事,请孟老为我解惑。”

“不敢,郡王请问。”

萧少卿慢慢道:“裴相和鲜卑是世仇,何故这次如此热心,竟帮子野救出晋阳?”

“世仇?”孟道微微一笑,叹道,“只怕是累世牵绊的愁结难解吧。”

“什么?”萧少卿愕然。

孟道不再多说,退后两步,长揖一礼,驾车自往江夏城。

今夜到底不比寻常,萧少卿只在原地怔了须臾,又马上赶回营寨。入了中军行辕,迎面正见一脸焦急的魏让四处顾望,嘴中不住嚷嚷道:“小王爷去哪里了,竟哪里都找不到!”

“魏叔!”萧少卿高声唤住他,“何事?”

魏让忙禀道:“夏口之南两座水门已被攻破,苏琰大人也派人来报,石阳浅滩一带的防线也是岌岌可危。荆州军正在厮杀登岸,诸将皆请元帅令下。”

听闻浅滩即将失守,萧少卿不但不急,唇弧反一扬,道:“也差不多是时候了,殷桓大军已搏杀五个时辰,早已精疲力尽。传令除赤水津五座水门、夏口水寨中军把守的三座水门外,各处防线都徐徐后退,引荆州军杀入西山。”

“是!”魏让抱拳,入帐领了军令,飞马而去。

“恪成!”萧少卿唤来帐外随侍,给他一条军令,“传命阮将军,子时之后,等荆州军大部兵马杀入西山后,放火将岸边的荆州战舰烧毁殆尽!”

恪成领命应下,诧舌道:“西山从谷早已机关遍布,一旦烧了船舰,那些荆州军岂非都是有来无回?”

萧少卿声色不动,只淡淡看他一眼。恪成吐吐舌,忙闪出帐外。

萧少卿转身抚摸屏风上悬挂的铠甲,心中忍不住轻轻一叹:今夜此战,山河失色,血污遍地,往日隽秀出尘的西山烟雨,怕是可追忆而不可再得了。

以大军溃逃之计诱得荆州士卒攻入西山,是萧少卿筹谋已久的计策。西山各处要害之地皆有重兵把守、机关暗伏,荆州军一旦靠近,断然是如恪成所说的有去无回。但等荆州军被杀得魂飞魄散,想要退出山岭而逃回江中,至江畔却见火光熊燃,来时战舰俱沉没在烈烈赤焰间,化成腐朽灰烟。后无去路,前为死地,任荆州士卒再是狰狞,阳关之路业已断绝。

此战大胜,杀敌五万,降者十数万,荆州士气荡涤一空,殷桓领残军逃回乌林,无空修整兵力,对岸阮朝再率各路水师攻来。不得已,殷桓撤军乌林北逃沔阳,想要从东面渡过襄水绝地反击,隔水一望,却见对岸铁甲密密麻麻,箭楼高耸,却正是八日前北上截断苏汶粮道的萧子瑜驻军在此。

苏汶当日在上庸城九死一生夺得粮草,捷报刚报往乌林,下一刻便被萧子瑜重兵围困,不得已全军降之,苏汶被斩军前,粮草送还北朝。郗彦购买的五千战马,以及北府三千悍卒,却打着苏汶的旗号,旁若无人地穿越荆州北地,绕至江陵城侧,虎视景城之下。

阮朝攻占了怒江北岸,等待萧少卿的大军合兵一处,而后二人再行分道。阮朝率北府水师沿江从洞庭西进荆州,援助守在西线的钟晔。萧少卿则领江州十万将士,自内陆步步逼近沔阳。

如此,东面萧子瑜把守襄水,钟晔与阮朝在西侧横陈怒江上游,南有江州重兵驻扎,郗彦更早已北占江陵城,殷桓陷入四面楚歌,被困沔阳孤城,断粮缺水,大军无援,军中不时生出哗变。

内忧外患重重袭来,殷桓既牵挂在景城的妻女,又自恨当初不该在韩瑞身上下那最后的赌注,乃至今日生死不能的困局,一步行差、步步皆错。

他自是焦虑万千,与之相比,郗彦与萧少卿却甚为悠闲,两人都不急着攻打沔阳,一人在北慢条斯理攻夺房城和景城;一人在南收拾荆东残局,收览人心,教化万民。

未过数日,北府军攻陷景城,殷夫人冲锋陷阵时中箭而亡,殷湘于府衙内庭自缢而死。消息传入沔阳,殷桓悲愤之下口吐鲜血,顿时昏厥过去。诸将手忙脚乱,将他救醒。殷桓睁开眼,目光浑浊,面容惨白,只直直望着青云白日,良久,才指天恨叹一句:“天公不平,不除无能昏君,却欲亡我——”

英雄末路,竟是如此孑然一身的悲凉。

(五)

江陵城,入夜,孤月清朗,洒照一地银光。郗彦走入贺阳侯府西庭凤雏轩,室内灯火未燃,幽香隐淡,借着轩外湖水的粼粼波光,依稀可见一修长人影正凭栏而立,衣裳萧索,背影孤寂。

“韩瑞。”郗彦慢步走近,与他并肩而立。

韩瑞缓缓侧过身,朝他一礼:“少主。”他微微低着头,斑驳波色正映上他的面庞,水光幻化处,苍无血色。未眇的右眸也是空空茫茫地,却是黯淡成灰后的恋无可恋。

郗彦轻轻叹了口气:“对不起,我不曾做到当初夭绍答应你的事。战乱之下,未能保得殷湘周全。”

“少主言重了。”韩瑞没有喜怒,神情淡淡地道,“就算保得她一时的性命,也保不得她的长久。这是预料中的事。”

郗彦看他一眼,没有再说。韩瑞沉默了片刻,却又启唇道:“韩瑞斗胆求少主一事。”

郗彦点头:“说吧。”

韩瑞道:“若有朝一日少主在战场杀了殷桓,他的尸首,可否交给韩瑞?

郗彦皱了皱眉:“你要他尸首何用?”

“我要亲手埋葬他。”韩瑞声音微微颤抖了一下,随即将话止住,再开口时,言词已恢复平静,“一来,我要祭祀父亲,告诉他我亲自处置了殷桓的尸首,虽不是我杀了他,他或多或少也因我而亡,父仇已报了;二来,殷桓教我养我九年,我虽恨他,却也……敬他;三来——”

说到这,他不知想起什么,竟轻轻笑了笑:“荆地风俗,人死之后,拾骨者须为女婿。我答应过湘妹妹。”

他说得风轻云淡,显是自然而然之事。

郗彦看他片刻,颔首道:“好。”知他就此再无话可说,便转身离开。

刚出西庭,瞧见阮靳风风火火一路急登石阶而来,脸上难得的有些慌乱,至他面前犹气喘不定,郗彦略有诧异:“难得见你这般行色匆匆,出了何事?”

阮靳长吸一口气,飞速道:“刚从西面传来战报,殷桓发兵突围,倾全军攻打西线。怒江上游有钟晔和阮朝一同把守,本是防线稳固,不料后方竟突然杀出上万西蜀兵,为将者为勇冠绝伦的夏侯雍。”

郗彦面色一变,目光骤冷,立即朝前庭走去,微怒道:“西蜀兵力上万,前线斥候竟没发觉?”

阮靳匆匆跟上去,喘息不停地解释:“你也知道殷桓早在荆州地界荡空了所有朝廷的眼线,尤其是荆州西南、西北等地,蛮山荒岭,我们的斥候都不甚熟悉此处风土民情,极难探清敌人的行踪。”

“当前战事如何?”

“西蜀与殷桓里应外合,奇袭得逞。殷桓已率主力突破防线,向西面夷陵逃去。钟叔弃舟上岸,率三千风云骑追杀殷桓。”

“殷桓主力多少人众?”

“据军报所说,不下五万。”

郗彦听到此刻,面色更寒,至前庭换上战甲,吩咐侍卫先行飞骑出城,传命前锋营士卒整装待发。将要走时,他想起一事,不得不转身折回来,拿起书案上一瓶药散服下。阮靳早知他的心思,及时送来一囊温酒,嘱咐道:“荆西地势险恶,毒瘴甚多,切记穷寇莫追!”

郗彦一语未发,执过酒囊,至府外骑上战马,急鞭而去。

因时间紧迫,距离又远,郗彦未点步兵,只让谢粲领着前锋营八千骑兵随行。一路追风赶月,尘土漫扬山道,谢粲背负着长御弓和玉狼剑两件重物,紧随郗彦身侧,不时偷瞥他凝重的脸色,满心疑问,却又不敢乱问。

这一路,全军上下皆是沉默,唯闻马蹄重踏贯穿山岭。心中的极静与身外的极噪不住冲突,每个人皆被压抑在这不可逆转的双重洪流之下,气血沸腾,直想放声嘶叫。及至亥时,遥望见远处苍原上燎腾的红光、冲天的杀喊,诸人心中难以排解的躁动终于被彻底点燃。

郗彦看到远方战局,却驻马停了停,高处观望片刻,微微拧眉。

“荆州军为何是轰散四逃之势?”谢粲看着苍原上乱作一团的战场,努力分辨各方形势,疑惑不已道,“那战场中央飘飞的蓝色旗是西蜀军旗,还有西蜀皇子祖偃的大纛……元帅,蜀兵怎么来了荆州?”

任他如何发问,郗彦只字不言。谢粲横他一眼,再望去战场上,忍不住仍是低低嘀咕:“围困风云骑的多为蜀兵,荆州军四处逃散,继续争战者不过一二,看来西蜀是决意要报灵壁坑杀之仇了……”他忽然语歇,看着战圈中那个一马当先、所向披靡的西蜀大将,隐约觉得是似曾相识,穷尽目力,待看清那在红光下华彩四射的流金白玉面具,脑中轰地一响,咬牙切齿道:“夏侯雍,灵壁之围中他竟未死?!”

“原来祖偃也来了……”郗彦若有所思,冰寒的面容至此才松缓了几分,淡淡出声道,“谢将军。”

“末将在!”跟随他身边久了,谢粲无须他吩咐,已明白其意,取下背上玉狼剑,一拍马背,呼喝大军随之冲入苍原,沿途所遇荆州士卒,横剑立斩。不过一刻,飞溅的血液已浸透了他的袍袂。

乱战之中,处处是惨哭哀嚎。那紫袍少年将军却如同是蛟龙入海,翻腾舞跃,透着不可争锋的英勇骄傲。八千铁骑跟随其后,犹如淹没万物的洪潮,遍踏整个战场,直奔烽火最盛处。

战局中的诸方自察觉了突发状况,力量本寡的风云骑见到援军,愈战愈勇,近万蜀兵与剩留的荆州军无一不与北府兵有深仇大恨,杀红了双眼,尸骸横陈,也无人愿退半步。

蜀将夏侯雍望见谢粲,更是恨意盈胸,眼下也再容不得旁人,紧勒马缰横冲而来。谢粲却不慌不忙地搭起长御弓,仰天放出四支长箭,将祖偃的四面大纛全部射落,而后迎着破风飙至眼前的枪锋侧开脑袋,斜身拔出玉狼剑,挥臂挡住夏侯雍的攻势。

二人都是年轻气盛的好战少年,一经交手,锋芒四溅,虽则各自恨不能一招结果了对方的命,却也心知肚明彼此的武艺正在伯仲之间,严阵以待,无人敢小觑对方丝毫。正杀得兴起时,蜀兵后方却猛然传来“救驾”的呼声,夏侯雍心中一凛,朝谢粲虚晃一枪,恨恨道:“下次必取你性命!”

谢粲朗声大笑:“我却今天就要你的命!莫逃!”想要追上夏侯雍,无奈马前围拢过来数十名蜀兵,待杀尽眼前的敌人,谢粲抬头一望,那身银甲金袍已在百丈之外。

“便暂留你一命!”谢粲悻悻道,待朝夏侯雍赶往的蜀军后方望去,不禁愕然失色。

雪白甲衣,黑绫大氅,那人孤骑奔入敌阵中,如入无人之境。虽上千蜀军将长矛槊刀朝他横刺过去,却挡不住他分毫。谁也看不清他如何杀人,只望见那条人影幽如鬼魅,轻如长烟,手擎长剑幽光静谧,划过眼前时,只是衣袂挟风的悄然动静,那寒锋却已锐利遮盖漫天月色,让自己眼前沦为再也无法醒来的黑暗。杀戮下的血雾笼罩他的周身,戾气阴厉如自地域而出的修罗,伸手索命,翻云覆雨,只是顷刻,便将蜀皇子驾前的守军屠杀殆尽。

纵是夏侯雍率大军飞驰回援,及到后军,却见那人的长剑早已抵上祖偃的脖颈。他救驾心切,抡起长枪便自那人背后攻去。岂料那人头也不回,左袖微扬,枪锋便被一股柔力禁锢半空。

夏侯雍紧咬下唇,凌空跃起将长枪下压。那人终于回过头来,月光照上头盔下的面庞,俊美的容色令夏侯雍也不由微微一怔,还未反应过来,“喀嚓”裂响,长枪枪锋已折断在那人掌中。未见那人有其余动作,却有一股猛力隔空袭至夏侯雍胸前,扼住他的呼吸,十分霸道地将他逼退三丈之外。

“……郗彦?”祖偃在青锋剑下颤然出声。眼前此人虽素未谋面,但他在战场的风仪却与自己记忆深处年少所遇的那位东朝名将吻合一处。只是昔日的郗峤之驾驭沙场时如从天而降的凛凛战神,而此人,却似神又似鬼,更令人胆战心惊、魂飞魄散。

郗彦横眸,望着长剑下的年轻男子,淡淡开口:“南蜀三皇子?”

祖偃青白着面色道:“是。”

郗彦道:“放心,我不会要你的命。鸣金收兵吧。”

祖偃自持皇子尊严,一时只抿着唇沉默。郗彦也不催促,手腕微微一动,青锋剑上有鲜红的液体缓缓滴落尘土,却是先前在此剑上命丧者的血液。祖偃心中战栗,喉结也忍不住下上滚动,只得朝身旁副官看了一眼。那副官默默扬了扬手臂。长号吹响,战场上蜀兵早就瞧见了这边的一幕,已然人心溃散,无心再战,听闻鸣金之音,忙步步后退,渐止兵戈。

副官小心翼翼道:“郗元帅,已然止战了。”

郗彦声色不动,长剑仍抵在祖偃颚下,说道:“我若令你此刻退兵回西蜀,永不再犯东朝,你答应不答应?”

祖偃咬着牙道:“答应。”

“我能相信你吗?”郗彦目光如冰,唇角却轻轻勾起,“你与我东朝曾数度盟约,却又三番两次地背弃不顾。如今更在危急之下权宜应承此诺,怕更是信不得。”

祖偃捉摸不透他的喜怒,无奈道:“那元帅待要如何?”

郗彦慢慢道:“你既来了东朝,便是我们的客人。既有意与我朝再订盟约,也不妨再表现出点诚意,走一趟邺都如何?”

祖偃面色一下涨成通红:“放肆!你是要囚我为质子?”

“也可以这么解释。”郗彦无波无澜道,瞧见谢粲已领军赶来,嘱咐道,“连夜差人将三皇子送入邺都,重兵守护,路上好好照看着。”

谢粲应命,挥手让人将祖偃“请”走,又瞥着跌坐在地的夏侯雍,问道:“此人如何处置?”

“这是你的小朋友,”郗彦收剑入鞘,微微一笑,“随你处置。”

“谢元帅!”谢粲大喜。

郗彦驰马至风云骑前,却不见钟晔踪影,正要询问,已有将领上前禀道:“钟将军率五百将士往西南追殷桓去了。”

郗彦闻言皱眉,命谢粲留驻原地,自己调转马辔,孤身朝西南赶去。

(六)

越过一座高原,月光下铺陈出一片浩瀚的芦苇浅滩。沿浅滩南下,扑面的水汽中有血腥味愈渐浓烈。芦苇丛的尽头,几束未灭的篝火静静燃着一地狼藉,浅滩之上,利器散落,密密麻麻的都是死人的尸首。几匹坐骑受伤横卧地上,自鼻中隐隐透出哀鸣。

触目所望不见一个活人,郗彦面色一凝,正待快马赶过去,马蹄却被脚下蔓草所绊。那战马就这样止步不行,只面朝西面,低低长嘶。

郗彦怔了怔,想起这马素日便是钟晔和偃真照顾,心中猛地一跳,忽生不祥之感。他朝西面望去,但见一浑身浴血的人面朝东南、双膝跪地,将长剑插在身前的土中,又以剑柄支在胸前,将身子挺得笔直,宛若石塑一般。

那人衣甲破损,全身上下七八处血洞,殷红的液体至此刻还在流淌,纠缠着一地草根,汩汩汇入不远处的河水。他的面庞沾着污血,已然看不清原来的面目。然而那颚下的三寸长髯、支在胸口的三尺长剑却是再熟悉不过。郗彦眼前微微一黑,僵坐马背片刻,才飞身掠去那人身旁。

近在咫尺,方敢认定此人就是钟晔。

郗彦跪在地上,不顾钟晔的气息还有没有,冰冷发颤的手指紧紧握着他的手腕,摸出那一缕微弱的脉搏,运功将内力源源不断打入他的经脉。

“少主……”叹息淡缈不可寻,似自远方而来。风吹动散落的发丝抚过眼帘,钟晔动了动,紧抿的唇轻轻张启,黯黑色的血液从嘴中溢出,气若游丝,缓缓挪动着左臂:“少主……殷桓首级在此……”

郗彦移目望去,方见他手中紧握着的、残秽不堪的头颅。殷桓双目圆瞪,紧缩的瞳孔中怒哀皆存,昔日的兄弟这一日终于对阵沙场,你死我活,毫不留情,心中的滋味该是如何,郗彦想不到。只是心心念念九年的大仇一朝得报,他看着殷桓死不瞑目的头颅,却忽然感触皆无,整个身躯都似空乏下来,心中更是空洞,神思皆惘,不知将去之路。

“本该是由少主手刃此贼的,不过事出突然,我逾越了,少主勿怪……”钟晔努力再三,终于将眼睛微微睁开一条细缝,看着月光下面色惨白、一言不发的年轻男子,唇边露出笑容,“大仇得报,少主……从此之后该是主公了。郗氏复兴在望,可惜钟某却不能再陪着主公继续走下去了……”

郗彦紧抿双唇,眼神冷冽无尘,紧紧盯着钟晔,仍是不语。

“主公不必为我伤心……钟晔,身为郗氏家将,能轰轰烈烈在战场上流尽此生的血液,是死得其所……”钟晔断断续续地道。他清晰感受着血液在身体内奔流得越来越慢,筋骨也在渐渐僵冷,虽然有郗彦不断打入的内力,他的魂魄却仍在尖叫着远离尘世。

他瞳中早已没有光泽,只是水雾凝结,被月光及篝火映照,浮飘出虚幻的光彩。

“主公为什么不说话……”钟晔看着郗彦,看着这个自己照顾了一生的年轻人,心中不舍而又哀伤,泪水终于自眼角悄然滑落,慢慢说道,“主公自幼如此,每逢伤痛过度,都是这样一声不吭……主公不必为我伤心……”他再一次说完这句话,眼睛便无力阖上。

郗彦传入他经脉中的气流似入大海,没有回应,无从着落,大吃一惊,忙点了他身上诸个大穴,锁住那最后一口气。

夜风寂寂吹过耳畔,钟晔听着自己最后一丝属于人间的声音,轻轻道:“郡主……她在西山答应我了……她会是那个陪伴主公一生一世、永不言弃的人……我,放心了。”

话音戛然而止,声息全无。而后不管郗彦如何运力打入他的经脉,如何揉搓他周身的大穴,他的灵魂却毅然决然地离开躯体而去,升腾至半空,悲然一叹。

月光清朗无垠,照耀这片无声的大地。芦苇随风飘动,夜空盘旋来几只秃鸠。浅滩上那老者身躯已成坚石,眼眸紧闭,脸庞上的表情停留在最为慈霭的一刻。那身着雪白铠甲、在战场上无人不为之丧胆的年轻元帅此刻却无助地抱着他渐渐冷却的尸首,怔怔望着夜色深处。

他眼中干涸,未流一滴眼泪,漆黑的瞳中有某种情绪漫溢深刻,常人却无法分辨那究竟是彻骨锥心的恐惧,还是无处所依的孤独。

四周死寂,忽听不到一丝动静,他全身冰冷,如被置入了不见天地的坟墓。

他终于张了张口,想要放声嘶喊,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入夏,五月辛巳,北府钟晔杀殷桓于夷陵,被困沔阳荆州士卒粮草紧缺,五日后悉数归降,独殷桓亲信一部密联蜀兵冲破防线,入荆地西南,成流寇余患,贺阳之祸由此遗存……”

——《东纪三十二 成皇帝永贞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