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鸽携带华夫子的信函传至萧少卿手上时,正逢公主舆驾至豫州颍上郡的行宫。
颍上郡接临东朝与北朝分划疆域的天险怒江,此处行宫虽不大,却尽得捭阖万象的恢宏大气。萧少卿在宫门外忙着安排随驾人马,他的亲随侍卫恪成却靠过来挤眉弄眼,偷偷将搂在衣袖间的信鸽给他看,低声说:“华容来的信。”
萧少卿皱眉,对随驾礼官吩咐几句,与恪成走到僻静树荫下,迅速看罢华夫子的来信,一言不发揉碎绢书。
“何事?”恪成惊骇于他瞬间冰冷的脸色。
“老贼欲动了。”萧少卿淡淡道。
时值暮晚,江风甚烈,浪潮飞涨,谧沉乌云压上茫茫江水,将最后一抹迟暮残光无情地湮没于水天之际——萧少卿感受着长风席卷的磅礴气势,仿佛在这一瞬间,便已预见殷桓最终的命运。
只是当下却并非谋划这件事的时候,行宫各门已大开,留守在此的侍卫、宫人俱出来见驾。萧少卿疾步返回,等他们参拜过明妤鸾驾,便命诸人退回职守,又令护拥公主舆驾的仪仗先行入宫。因朝廷下旨特许明妤公主在东朝最后一郡颍上停留三日,是以侍从、侍女卸下了贵人们常用的行李,有条不紊地分派至各个宫殿,而随驾的三千侍卫被分三拨调派,环守行宫四周。等安置好北朝使臣们歇息的宫殿,萧少卿巡视行宫一圈回来,天色已然黑透。
他在正南宫门前下了马,恪成上前禀道:“汝南王刚刚到了行宫,已去芜华殿见公主,说今晚在此处用膳,请小王爷忙过后,也去说说话。”
“小叔叔倒是好热闹的性子。”萧少卿微笑,刚想入宫,却见官道上有快马急驰。来人身着月白锦袍,手执令箭疾过数道禁卫防哨,直奔行宫而来。
“祈千钦见过小王爷,我家主母可在此?”沈氏家仆祈千钦翻身下马,对萧少卿匆匆行过礼,问得甚是着急。
“在,”萧少卿没有多话,转身道,“随我来吧。”
“有劳小王爷。”
颍上宫芜华殿,此时灯火明照。明妤与萧子瑜坐在上首说话,舜华正领着侍女们整理宫殿,见祈千钦跟随萧少卿入殿,不由也是一怔:“千钦,你怎么突然来了颍上?”
“夫人,这是相爷的信。”祈千钦先递上沈峥的信函,这才解释道,“少主离开了邺都,留书说北上见识中原的繁华,随身只带了祁连一人,相爷不放心,特让我北上寻觅。相爷猜测少主此行应该是与公主出嫁有关,不知少主有没有来见过夫人?”
“他自由散漫惯了,纵然都是北上,又怎肯与我在一起受拘束?”舜华蹙眉,想着那个放荡不羁的儿子,捏着信帛顿时是一阵头昏脑涨。
“哎呀,是我糊涂了。”安坐上首的萧子瑜这才想起受人嘱托的事,重重一拍额头,对舜华笑道,“华姐姐也莫着急,我倒是见过沈伊,他和阿憬在一起。”
舜华意外:“阿憬?”
萧子瑜解释道:“三日前我曾来颍上铁甲营巡视兵务,正遇到阿憬和沈伊两小子在渡头等船。沈伊请我传话,如果邺都有人来寻,便告知他和阿憬在一起,说如此就不会担心了。”
云氏商酬天下,沈伊既和云憬在一起,路上接应的人必然不少。舜华当真就此放心,对祈千钦道:“你一路赶来也累了,先下去歇着吧。今日入夜无法江渡,你明日一早过江,我这里有云氏玉令,你入了北朝找到任何一处云阁,执令应可问出沈伊的行踪。找到他也莫要多劝,他若喜欢周游天下,便随在他身侧吧。”
“是。”
舜华这才恢复往日的精明利落,见萧少卿已经回来,忙命侍女收拾案席准备膳食,又喊来宫人去书房叫夭绍。萧少卿道:“不必他去,我去唤她。”
“也好,”舜华笑道,“方才刚收到东阳侯的来信,郡主此刻正在回信呢。你去看看吧,她若没写完也不要紧,我们等她一刻也无妨。”
“我知道。”
相比正殿的热闹,侧殿书房分外安静,夭绍在灯下伏案疾书,萧少卿推门而入,走至夭绍身边不声不响地站着。夭绍头也未抬,漫不经心道:“小王爷又有何指教?”
萧少卿并不作声,俯下身,双臂撑着书案,将夭绍圈在怀中,饶有兴致地看着她写信。
夭绍气息平稳,声色不动地继续落笔。
“好定力!”萧少卿微笑,“不过你的字却不见平日的力道,臂上伤还没痊愈?”
夭绍冷道:“湘东王府的暗器天下无双,区区半月,怎能就此好全?”
“难道你还委屈不成?”萧少卿不由失笑,“无缘无故爬上别人府邸的墙头,传出去人家必然不信,原来东朝郡主受的是这般礼仪教导。”
夭绍横了他一眼,抑制恼意继续回信。偏偏萧少卿的声音却在她耳边阴魂不散:“广霁营洛将军的责罚是严厉了些,七郎入营七天受的这二十军棍还算轻的,想当年我也是这般受苦磨炼过来的。只是,你若撺掇七郎逃避军规,想必得不到什么好处。”
“洛将军虽铁面无私,但有些时候确实过于死板,我只是让七郎识时务而已。”说完,夭绍看了他一眼,摇摇头叹道,“想不到你也被洛将军罚过,原来天下还是有人敢欺负豫章郡王的。”
“天下敢欺我的人没几个,负我的人倒是不少,眼前就是。”萧少卿的手指有意无意碰触到夭绍右臂包裹厚重的地方,忽地重重一按,“上次伤的是这里吗?”
“萧少卿!”夭绍倒吸凉气,又疼又怒,挥了左掌朝他胸口拍去。萧少卿手指如风,紧扣住她的手腕,清透的双眸映照烛火灼灼,直逼得夭绍一个激灵,只听他缓缓问道:“上次救你的人是谁?”
“原来是想追问这个?”夭绍笑起来,眨眨眼睛,“偏不说。”
“那就不说吧。”萧少卿盯着她看了一会儿,满不在乎地松开手,站在一旁任她写完回信。等夭绍封了卷帛放入锦盒,他拉拉她的衣袖:“晚膳后我带你去个地方。”
夭绍想也不想,拒绝道:“不去。”
萧少卿点点头,也不勉强,嘴里慢悠悠道:“听说安风津在颍上宫东侧数里之外——”
“且慢!”夭绍心头一动,脱口唤出。
见萧少卿似笑非笑的表情,夭绍自知食言,压住羞恼的情绪,故作镇定道:“出去一趟……其实也没什么。”
“说得是。”
就此定下了约定,两人陪明妤和萧子瑜用了晚膳后,很有默契地各自回了寝殿。夭绍换下宫裙,穿上暗紫长袍,戴了帷帽闪闪缩缩地探身出来。萧少卿在长廊的阴暗处一把握住她的手,将她领到东侧宫门。四周的防守巡逻是萧少卿一手布置的,自知道松懈处,两人溜出宫外,萧少卿促唇清啸,他的坐骑黑骊便从远处飞驰而来。夭绍皱起眉抱怨:“就一匹马?”
“你臂上有伤,不能使力。”萧少卿翻身上马,将手伸到夭绍面前,“上来吧。”
夭绍倒也未久迟疑,打落萧少卿的手,自己提气跃身,坐于他身后。
萧少卿褪下身上的斗篷让她披着,又拉过她的双臂环在自己腰间,轻声道:“抱紧了。”说着一紧缰绳,黑骊急奔如风,夭绍身子在马背上颠伏不稳,只得收了收双臂,紧紧抱住了身前的人。
江风自耳畔忽忽吹过,隐约中,夭绍听到萧少卿低沉轻微的笑声,不由脸一红,刚要把手松开时,萧少卿却猛地落下一鞭,黑骊痛得嘶鸣,四蹄撒开更是烈若破风般迅疾。夭绍闭紧了眼,心中暗自恼火,手臂却再不敢松开半分。
夜色下的安风津幽静空旷,江风猎猎,纷涌的波浪不断拍打着江边黑石筑就的堤坝。堤坝之上,有苍青大石屹立高耸,银月悄悄隐在云层之后,清光朦胧洒落,依稀可见青石上密密麻麻的殷红字迹。
“到了,”萧少卿停了马,“要下来吗?”
夭绍不语,在马背上僵坐片刻,才翻身而下,走上堤坝,来到青石之前。
这样空寂的夜色江岸,再是寻常不过。若无这块铭刻史实的青石,怕是谁也想不到,此处在十三年前,曾有一场旷世大战,血流弥江,无尽悲壮。
江风吹起夭绍帷帽上的软纱,她伸手抚摸青石上那一笔笔用刀石刻下、凝着那场战争中无数人鲜血的字迹,神色黯然。
青石上的字迹是她父亲谢攸当年记下的关于安风津一役的长诗铭志。她的手指每抚摸过一个字,便似触碰到那场战争的零光碎影,一字一字,一幕一幕,那杀气冲天、挥刃苍穹的厮杀,那败马鸣悲、征衣卷霜的壮烈,还有战后那满江漂浮的横橹死尸、碎羽断枪,好似也正随着青石上的字迹,在她指下慢慢还原。
那是自己承受不了的悲壮,北朝数十万将士全军覆没,东朝也只剩下了残兵破甲。回首夕阳,尽是血色凝成的殷红。
夭绍长吸了一口气,抚摸到最后一字时,手指自青石上无力而落。
此刻,明月竟倏然飘出云层,银泽如霜,天地皆凉。
“他们也曾兄弟情重过——”萧少卿拴好坐骑走过来,手指也摸上青石,于刻着萧璋和郗峤之名字的地方,指尖重重一顿,怅然道,“安风津一战的惨烈,世人常提,当年身为此战副帅的父王却从不曾说起,有时喝醉,隐约只会提一句。即便是那一句,也是感慨万千,泪满衣襟。”
夭绍问:“哪一句?”
萧少卿轻阖双目,唇微启:“峤之,救吾命。”
夭绍一怔,饶是萧少卿的声音清淡到极致的平静,她却听得心神俱震。
“少卿。”夭绍忍不住唤道。
“嗯?”萧少卿睁开眼,轻笑道,“你第一次这么叫我。”
夭绍微微垂首,咬唇许久,才低声问道:“八年前你父王为何要……”
“你问我八年前的事?我又何尝不想知道。”萧少卿笑声微凉,目色渐渐暗淡,“你忘记了,八年前的事,我早都不记得了。”
夭绍这才从伤感和失落中回过神来,忙道:“对不起。”
“无碍。”萧少卿神色却是愈发冷淡,不耐烦地按了按额角,转身离开,“不早了,回行宫吧。”
八年前——八年前发生了什么,脑间一片空白,偶现的画面如浮光掠影,总是一逝既过。而一提八年前的事,一旦试图回忆八年前的事,他便头疼如斯,仿佛是血肉撕裂之痛,又仿佛是千针倾扎之苦,叫他神魂难安,心绪狂躁。
今夜,也是如此。
冷月孤照,江天夜色苍茫,萧少卿沿着岸边一路策马疾驰,凉风扑面,一点一滴地消散了他脑中骤起的痛楚和烦乱。腰间环绕的那双胳膊柔软纤细,那人静静地依在自己身后,安宁,温暖,甚至还带着几分难以言语的熟悉,萧少卿有些茫然,却又有些清明。
八年前,自己是该认识她的。
前方宫门在即,他却紧了紧缰绳,放缓马速。
“夭绍。”
“嗯。”
“方才我……”
“没关系,我知道你的头痛之症。”夭绍听他难得软下来的语气便知他要说什么,轻声道,“是我不好,不该在你面前提以前的事。”
萧少卿微微一笑,小心翼翼道:“八年前,你认识我吗?”
夭绍愣了片刻:“不认识。听说八年前你一直与你父王住在江州,未曾到过邺都。怎么了?”
萧少卿只苦笑了声,不再言语。
舜华徘徊在芜华殿外多时,等得已起焦虑,见二人此刻又俱是带着几分魂不守舍地回来,自是更加恼火,嘴里却仍是笑道:“郡王和郡主这是去哪了?两位送亲大臣一起失踪,这差事当得可真是出色。”
“姑姑莫怪夭绍,”萧少卿面色有些异样的苍白,勉强一笑,“我们去了趟安风津。”
安风津?舜华脸色微变,沉默片刻,才道:“北朝那边来了密旨,赵王在殿中久侯,正等两位回来商议。”
萧少卿容颜一肃:“何事?”
“北朝皇帝请公主舆驾即日过江北上。”
夭绍疑惑:“为何要赶得这般急?”
“北帝自也是有苦衷的。”舜华叹了口气,“此趟北朝之行怕不会一帆风顺。两位还是先入殿,再商谈其中细节吧。”
原来公主舆驾自邺都出发后一路走得极是缓慢,每日巳时而起、申时而歇,每过一郡必有各郡太守率辖内诸官叩首相迎,光是那些冗长连绵的贺词,一听便要半日之久,而鸾驾每至一处行宫更要多停一日,如此下来,鸾驾出了扬州至豫州颍上郡时,本是三五天的路程,竟走了整整十二日。而明妤与北朝皇帝的大婚是在下月初,若按照原先的计划在颍上行宫停留三日再启程,将逢十五十六江潮大涨,届时无法渡江,就又得拖延两日。而此去北朝后,需经轩辕山脉、嵩山山脉、三崤山脉,道路难行,驿站较少,要费的时日肯定不短。北帝司马豫当心延误了婚期,失信天下子民,这才密旨传给赵王司马徽,请求公主舆驾尽早北上。
萧少卿听完司马徽的陈情,想了想,方道:“我会与阿姐商议,夜半之前会给赵王回复。若是明日启程,需连夜调度船只,我们这边人手怕是不够,豫州铁甲营的将士一时也赶不过来,到时还请赵王予以协助。”
“自然,”司马徽深深揖礼,“让郡王费心了。”他直起身,目中却是隐藏愧疚和担忧,轻声嘱咐萧少卿道:“请向公主解释,本王也是身不由己。”
萧少卿清淡一笑,没有多言,命人将赵王送出芜华殿,自转身去寝殿找明妤商谈。
“即日北上?”明妤坐在妆台前,正在卸头饰,眉目间满是提不起精神的倦色,缓缓道,“这是谁的主意?”
“北朝皇帝来了密旨。”
明妤望着铜镜中的自己,一时笑颜如花:“我还未曾嫁过去呢,竟要先听他的旨意行事?”
“这中间却是有缘故的。”萧少卿叹了口气,将司马徽先前的说辞重复了一遍,又道,“赵王殿下让我向阿姐解释,他也是身不由己。”
“说什么身不由己?”明妤冷笑回头,“世人都有苦衷,我就没有?他是这样地迫不及待让我嫁去北朝,是这样地担心自己的差事无法复命!少卿,那司马徽自是没心没肺的人,你难道也是如此?”
话一出口,才觉出其中的刺耳伤人,见萧少卿瞬间青白的面色,明妤后悔莫及,僵坐妆台前,抹去眼角的泪水,握住他的手柔声道:“对不起,阿姐心中太过难受,不是故意说这些话伤你的。”
萧少卿涩然一笑:“阿姐,我自然知道你的苦,若是可以,我宁愿护着阿姐一世在东朝。可是如今……我只能让阿姐尽量不受别人的伤害。”
“不受别人伤害?”明妤蹙眉,“什么意思?”
萧少卿自怀中取出一卷帛书,递到明妤面前,轻声道:“这是父王临行前给我的,说在必要时,须呈给阿姐一阅。阿姐看完,再考虑考虑提前北上的事情吧。”
翌日巳时,潮缓浪轻,数百官船自颍上渡江而出,声势浩然鼎盛。明妤乘坐的舟名翔螭,朝廷为公主北嫁特制而成。翔螭舟位于诸船中央,金粉玉缀,雕镂绮丽,穷极奢华。只是新舟不免漆木味重,又因公主提前行程而燃了诸多香料怯味,舱内香气馥郁浓烈,让极少乘舟的夭绍大感头晕目眩,走出舱外独自上了翔璃舟的顶层阁楼,凭栏而立,在迎面而至的江风下舒缓气息。
此刻船已行到江面宽阔处,放眼望去,正见满江流帆如云,锦旗映天。在浩淼水天之外,那些连绵高耸的巍峨青山如今仅成淡淡如烟的黛色,旭日当空,偶见鸿雁翩然掠过,缈缈似纱。
夭绍自幼深处在东朝的青山秀水间,何曾感受过这般乘风破浪的恢宏景象,一时感慨连连,倒忘记了先前晕舟的不适。
江上的风远寒于岸边,凛冽如飞霜飘雪,时间一久,她抚在栏杆上的手指便被冻僵,正要转身回舱阁取裘衣时,身后竟突然一暖。她吃惊回首,却见身上披了件金丝踞纹的黑狐裘氅,再抬眸看清为自己披衣的人,讶异之余忍不住浅浅扬了唇角,欠身道:“商之君,许久不见。”
确实是许久不见。这一路虽说同行,她常伴着明妤在车舆里,商之不知为何也很少露面,两人相见仅有一两次,那也是在不能私下说话的庄严场合,此刻能在这里遇上,对二人而言,倒是难得的意外。
商之见她双颊已被江风吹得发红,笑道:“郡主既如此怕冷,怎么不在舱中陪着公主?”
“阿姐已休息了,不让人打扰。”夭绍微笑解释,“其实我也并不是很怕冷,江左枫叶飞红,尚是深秋,只是没有想到江上却寒似隆冬。”
商之遥望江北,道:“此去过江,到了北朝,中原地带怕早已是初冬了。”他踱步走近栏杆,江风缓缓牵起他的衣袍,流袂似云,身影极为清绝,只是那一袭黑丝绫衣如此单薄,夭绍在旁望着也不禁替他觉得冷,脱下身上的裘氅,便要披去他的身上。
“我不冷。”商之止住她的动作。
“不冷?”夭绍蹙眉,显然是不信。
商之将裘氅罩回她的肩上,淡淡道:“我从小在冰雪之地长大,并不怕冷。”
冰雪之地?夭绍在他的话语下若有所思。他为她系着斗篷时,衣袖柔柔拂过她的下颚,隐约一缕冷香幽然散发——这是似曾相识的熟悉。夭绍不由有些怔忡,抬头时望见那双凤眸正近在眼前,如此漂亮,却又如此冰凉,看得她心跳猛地一慌,忙不动声色地退后一步。
商之手臂垂落,负在身后,依旧静静望着舟外江色。
夭绍不知为何有些局促,咬着唇一直沉默。岂料她不说话,商之竟也再无开口说话的意思。长久的寂静下,气氛愈见尴尬。夭绍目光胡乱四飘,不经意望见商之系在腰侧的玉笛,顿时被吸引住。那玉笛翠光清澄,色泽莹润,尾端系着的湖水色璎珞。
“好精致的笛子,”夭绍感慨,“你上次在清林苑湖边吹曲时就用的此笛?”
“是。”商之取下玉笛,递至她面前。
夭绍想起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是这般将月出琴送到自己的面前,怔了一瞬,忽退后一步。商之莫名地看着她,夭绍眨眼,笑道:“不许再送。”
商之记起了前事,不由也是轻笑:“好,那就不送。”
夭绍接过玉笛,那笛身映在她雪白的掌中,愈见青翠盎然。尾端垂荡的璎珞不断晃悠,夭绍触之,竟是如冰的寒澈。她念光一闪,指尖细细流连在玉笛中间箔着的金环处,诧异道:“这莫非是传说中战国时的王者乐器,宋玉笛?”
“郡主眼光不差。”
得遇千古难逢的乐器夭绍自是心起爱慕,珍重万千地捧着玉笛,询问商之:“我可以吹吗?”
商之颔首:“当然。”
夭绍卷袖拂过宋玉笛,将笛孔靠近唇边,轻轻吐气。气出翠玉,流音飞旋如月染明珠,格外清润。夭绍未想这笛声是如此悦耳动人,一时兴起,执笛面朝大江,再次起调。
明润的笛声绚烂而出,音色欢快飞扬,像是清溪飞柳下,百花悉悉绽放,莺鸟盈盈而唱。笛声回转江面,与金色的阳光、白色的江浪腾飞而舞,白鹭停歇,大雁痴留,横刮江面的北风仿佛也在一时止歇,于静静的等待中期盼最后一刹那的璀璨华色。
商之听着入耳的乐曲,目光慢慢冷如冰封。
夭绍一曲吹罢,颇觉尽兴,扬眉笑道:“我吹得好听吗?”
商之没有回答,夭绍也不以为意,用衣袖仔细擦净了玉笛,还至商之面前:“你的笛声我听过,我知道自己吹得不及你。”
商之将玉笛插入腰间玉带,依然一言不发。
他突然是这样的冷漠,夭绍难免叹息。眼前的男子冷若冰山,不禁让她无比怀念起邺都城外初见的毓尚来。那时的他温文尔雅,却似美玉一般的风度翩翩。
她轻轻叹息一声,脱下裘氅递入他手中,转身道:“我走了。”
“明日过了江便入轩辕山脉,”商之突然开口,“晚上会营宿山林中。”
夭绍脚步一滞:“我已听说了行程,那又如何?”
商之道:“晚上敢溜出营帐吗?”
夭绍怔了怔:“为何不敢?”嫣然一笑,快步离去。
她步履轻盈地下了阁楼,回到舱中正厅时,萧少卿正和沐奇坐在窗旁悠然对弈,舜华则坐在书案后,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卷书简。厅中静悄悄地,唯有棋子落盘的叮当声。夭绍不欲打扰舜华,也不想去观摩那二人的棋局,一个人坐到角落,静静煮茶。
“方才可是郡主吹笛?”沐奇在等候萧少卿落子的空隙,心思稍从纵横莫测的棋局上分了一些,对夭绍笑道,“那曲子极好听,像是郡主小时候常吹的。”
“三叔竟记得?”夭绍微笑。
“我看未必是曲子好,也未必是吹笛的人技艺了得,”萧少卿话语淡凉,“而是那支宋玉笛音色无双,不枉被古人称为王乐天下。”
夭绍冷哼,不轻不重笑了声:“不简单,你竟能听出是宋玉笛。”
萧少卿将指间黑子掷入棋局,慢慢道:“别忘记我和商之君也曾相处过一段日子,自是耳熟能知。”
沐奇闻言讶异:“原来小王爷与北朝国卿竟是旧识之交?”
“算是。”萧少卿声色不动,这才斜眸瞥了眼神色紧张的夭绍,轻敲着棋盘转移开沐奇的注意力,“三叔,该你下了。”
“是。”沐奇捏起白子,对着棋局不住沉吟。
夭绍这才知萧少卿原来如此神通广大,不知何时已然猜晓了商之曾化名毓尚曾为殷桓军师的事。而他方才险些说漏嘴,怕也是故意为之。夭绍自然瞪着萧少卿,眸间满是嗔责之意。萧少卿不慌不忙拢了拢衣襟,懒懒靠向舱壁,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按在唇上,对夭绍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夭绍蹙眉,恨恨挪开目光,将暖炉中煮沸的茶汤盛出一盏,递给舜华。
舱中诸味混杂,窗扇大开透气,只是江风灌入,极是寒冷。舜华握着书卷的双手也未免被冻得发凉,此刻捧着滚烫的茶盏,才稍稍觉出丝暖意,思量道:“渡江到北朝后,怕该换上裘衣了。”
“是啊,听说中原地带已入了初冬。姑姑,随驾将士们的冬衣怕是在明日抵岸之前便要发下去。”夭绍随口答话,又给萧少卿和沐奇各送去一盏茶汤。回身坐到舜华身边,看了看她方才读的书,不由兴致勃勃:“北朝重臣的名册?姑姑,我可以看看吗?”
舜华笑道:“你对哪位北朝重臣感兴趣?”
想必方才自己和萧少卿的小动作全然被她看在了眼中,夭绍只当听不出其中揶揄之意,径自取过书简,垂眸细览。
“丞相裴行,太傅姚融,大司马慕容虔,尚书令苻景略,当先这几人便是如今北朝皇帝的四位辅臣?”
舜华颔首:“正是。”
夭绍对着书简思虑:“听说那裴行可是裴太后的亲兄长。”
“不错,”舜华注视着她微笑,“你觉出什么问题?”
“姑姑授夭绍学业时,曾讲北朝吸取前朝因外戚擅权之祸亡国的教训,定下祖制,新皇登基时,若生母尚在人间,为免母壮子幼之虞,皇帝生母必随先帝陪葬。司马皇族这么做就是要防止外戚掌权,如今的裴太后虽非北朝皇帝的亲生母亲,却仍有太后之尊,为何司马宗室还会选裴行为首辅之臣?如此一来,裴氏一族身为外戚,在北朝不是可只手遮天?”
舜华赞许点头:“郡主见解透彻。”
夭绍合起书简道:“我其实对闻喜裴氏一族向来好奇,在十五年前未曾叛变时,裴氏便是东朝权重一时的大族,如今身为逃降之臣,在北朝竟是照样的如日中天,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确实如此。”舜华望着窗外茫茫江色,有些出神,“闻喜裴氏能人辈出,尤其是如今北朝的这位丞相裴行,心思之缜密,谋智之深刻,天下鲜有人及。”
“却不知是何等的心思和谋智,能让北朝一贯水火不容的帝权和外戚之权如此平衡?姑姑不妨从十五年的事说起,我也想知道,此番北嫁之后,将要面对的北朝朝臣们都是怎样的人物。”明妤幽凉的声音忽然传来,舱中诸人一惊回头,这才瞧见她不知何时已站在屏风之侧。
“阿姐。”夭绍和萧少卿同时起身。
沐奇是外臣家仆,不敢冲撞公主玉颜,施了一礼,悄然退出厅阁。
明妤洗净了妆容,纤瘦的身躯倚在屏风上,不堪风吹的柔弱。夭绍忙扶着她躺去软榻上,萧少卿关了窗扇,轻声道:“阿姐怎么不再睡会?头还晕吗?”
“好多了。”
夭绍坐在榻侧,愧疚不已:“阿姐该不会是被我方才的笛声吵到了?”
“与你无关。”明妤勉强笑了笑,转眸望着舜华,“姑姑,请说吧。”
“既是公主问起,我自当如实相禀。”舜华话语温和,“十五年前东朝诸族之间形势复杂,裴氏那次北逃,说全然是因为叛心倒也是冤枉,这中间自是有不少利害冲突逼迫的。北上之后,裴氏本也不受北朝以乌桓胡族为首的贵族待见,直到当时的裴氏族长裴道熙将女儿裴媛君送入了宫中为妃,得到了北朝皇帝的喜爱,这才有了些转变。十二年前,北朝先帝去世时,遗旨裴媛君为太后,因此当时首辅大臣并非裴行。当时留旨的辅臣有五位,首辅大臣是丞相慕容华,其次是太傅姚融、大司马独孤玄度、尚书令苻景略,最后才是这位如今的丞相、当时的御史大夫裴行。”
明妤道:“那后来为何大变如此?”
舜华迟疑了一瞬,轻轻叹息:“这事说来话长,怕是要从十三年前安风津一战说起。”
此话一落,厅里的三个年轻人俱是神色僵凝。
舜华道:“现在公主还要听吗?”
明妤眉宇坚决,微微颔首:“有劳姑姑。”
“不敢。十三年前,北朝疆域四面不安,北方有匈奴作乱,南方又与东朝交恶。当时的北朝司徒裴道熙因是自东朝降归北朝的大将,对东朝的军务了如指掌,北朝先帝便派他南下与东朝作战,派大司马独孤玄度北上抗击匈奴。战火一起,便从此烽火弥漫,民不聊生……”念及旧事,舜华感慨万千,身子后倾倚上软垫,双目轻轻阖起。
“因那年夏季怒江水汛惊人,东朝与北朝战事胶结,长久不分胜负。裴道熙在东朝为大将军时,曾入太子学舍讲解兵法军阵,安风津之战中东朝的元帅郗峤之、副帅萧璋、监军谢攸,此三人俱是裴道熙曾经的授业弟子,师徒相对,其中的煎熬和矛盾可想而知,而两国朝廷唯恐前线有变,一日九发急旨促战。于东朝永贞二年七月初六,怒江水汛稍稍有缓,两军终在安风津兵戈交锋。此战两军势力本相当,因裴道熙忽然失去了北朝的粮草和军备援助,是以苦战十日之后,终在七月十五那夜潮汐大涨的风浪下落入东朝军队的重重包围,北朝军队死不投降,受东朝军队的阻截拦断、火烧战船,因此无法渡江回岸,一战之后,几乎是全军覆没,北朝将领除了数人抓住浮木捡了一命,其余尽数战死。自然,这战死的名单中,也包括裴道熙。
那时的裴媛君,就是如今的裴太后,年轻貌美,入宫后荣宠无限,也刚诞下了皇子,北朝先帝本想借裴道熙大捷之威封小皇子为太子,可惜事与愿违。裴氏在安风津一战落得惨败,北朝先帝受此刺激一病不起,正逢病入膏肓之际,大司马独孤玄度却携漠北大胜的捷报凯旋而回,朝野声望无与伦比。北朝先帝弥留之时考虑朝中局势,终是立了故皇后独孤氏的儿子司马豫为新君,遗旨让慕容华等五位大臣辅佐少帝。”
说到这里,舜华话语一顿,睁眸望了望夭绍,见到她失神的模样,不由暗自摇头叹息,沉默片刻,才又接着道:“原本,北朝如此下去也是长治久安之道,可惜八年前北朝也发生了那样的祸事……”
终于说到那事了——夭绍心神发抖,紧紧咬住唇。
舜华道:“北朝皇室是乌桓胡族,因此朝中贵族大都来自塞北,其中独孤氏和慕容氏也正是草原鲜卑族人。百年前乌桓胡族的领袖司马氏南下夺取中原时,独孤氏和慕容氏为其两翼,功勋辉煌,世袭王爵。八年前,独孤一族被指与东朝郗氏暗自私连,存不臣之心、图不轨之举,因叛逆之罪被诛满门,几十万鲜卑族人因此被赶出北朝疆土。慕容氏与独孤氏骨肉相连,难逃干系,族主慕容华猝死狱中,其弟慕容虔本被流放塞外,不过当时的朝中大乱却给了司马氏诸封疆王爷们契机,竟趁此引发了更大一场乱事,清河王、乐安王、北海王等八王谋划起兵,势如涛浪。北朝朝廷当时难有震慑八王的将才,这才特赦慕容虔戴罪立功。在慕容虔平八王之乱时,裴媛君以太后之尊任命裴行为丞相兼首辅之臣,大势初定,裴氏自此掌控朝野,权势滔天。”
话音一落,舱阁安寂如死,唯听舟外哗然起伏的江浪声隐约传来。
夭绍闭着眼眸,泪水无声滴落。明妤握着夭绍冰凉的手指,沉默半晌,却蓦地一笑,声音浸透了飘浮江天的寒冷,徐徐叹道:“原来如此。”
一日江渡,迟暮时分,舟行至江中央,站在船头已隐约可见对岸那连绵起伏的轩辕山脉。夜色匆匆降临,江上不刻便见雾气弥漫,虽是如此,舟行仍不歇,环卫翔螭舟外的百船灯盏齐亮,放眼瞧去,漫江灵火摇曳,宛若坠入人间的璀璨星河。
赵王司马徽站在甲板上望着北方出神,冰雹般的凉雾极轻易地打湿了他的面庞,他却毫不自知。
“赵王。”身后有人无声无息地走近。
他回头,看着身后含笑静立的宫装女子,唇动了动,声音忍不住发颤:“明妤……公主。”
“你的脸全湿透了。”明妤柔声道,抬起衣袖,轻轻擦上他的面庞。
司马徽身体僵硬,面色愈发青寒,连身上的金袍也失去了往日的耀眼夺目,更不说能对她言谈从容。
周遭静得异常,他转目看了看,这才发现甲板上已一片空旷,先前守卫俱已退去。
明妤微微一笑:“赵王但可放心,方才那些都是少卿的亲卫,绝不会胡言乱语。”她将留恋的目光从他脸上挪开,慢慢走去了船舷处。江风大起,吹动她的裙裾妙曼飞扬。想是她身姿太过孤弱,于夜风地席卷下竟如将要离逝的云烟。
司马徽望着终是不忍,脱下外袍披在她身上:“这里太冷,有话我们入舱再说。”
“冷吗?”明妤茫然四顾。
司马徽叹息:“好,如果你有话,那就这里说吧。”
明妤对着江水发呆,喃喃问道:“三年前,你不告而别后,可是回洛都娶妻?”
“是。”
“后来可曾给我写信?”
司马徽怔了片刻,才道:“未曾。”
“你还撒谎!”明妤忽然笑起来,笑声尖细冰凉,一反平日的温柔之意。她回头盯着司马徽,一字一句道:“我都知道了。三年前,你被裴太后突然召回洛都,她让你娶妻裴氏,你拒绝了,请旨去了代郡守边关,一去三年未回。可裴太后还是做主在洛都为你纳了赵王妃,你这三年从未回过洛都,怕是连你妻子样貌如何也不知道吧?”
司马徽心头猛震,脸上的青寒褪去,转而微微发白,抿紧唇一言不发。
“你说你未曾给我写信?可三年前的中秋之夜,我却收到了你的信。”明妤取出袖中帛书扔到司马徽怀中,强忍心中的苦涩,轻声道,“但这信并非你写的,我也是昨日才知道。你写的信都被裴太后命人中途扣下,一封也未到我的手中,是不是?”
司马徽依然不言,只紧紧捏着那卷帛书,用力到指骨森森凸出。
明妤盯着他,毫无退却的坚决。
“明妤……”他在她刺人的目光下唯有苦笑,“如今说这个,还有意义吗?”
“我与你先有情,又与你的弟弟后有婚约,如今更是你来为你弟弟迎亲,裴太后的心思我不想猜,也懒得猜。”明妤冷笑,目光锐利,“我只想猜你的心思——你是为了你们司马氏的家国,还是为了成全你弟弟的皇位?你不想让那些要你们兄弟反目的贼子趁心,所以甘愿舍自己,甘愿舍我,只为保他,对不对?”
司马徽摇头道:“明妤,够了。”
“够了?还不够!”明妤望着他,眉目涌出一丝得意,面庞也倏然有了光彩,“我早就该知道,你根本不是那样无情的人。”
司马徽沉默,明妤的信任和情意在此刻只能让他愈发觉得悲哀和无奈。他摇头叹息,低声说:“明妤,事已至此,你不要再做傻事。”
“能做什么傻事呢?”明妤不禁莞尔,手指轻轻抚摸他俊美刚毅的面庞,低声道,“我只想保护你,我也可以不惜一切。你不要再担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何苦——”司马徽悲彻心肺,下意识握住明妤的手,纤细的冰凉融入掌心,令他一个激灵猛然清醒。
他放开她,转身疾步离去。
明妤只追了一步,旋即驻足。
此时此刻,什么也不必再说,什么也不能再说。
从今以后,她自能明白他的难,他也能明白她的苦。
夜下巨舟破浪,江水却依旧静静流逝,从容不迫地卷走了万千涟漪。
次日中午,诸舟于北朝兖州襄城外泊岸。许郡太守崔安甫一早领着百官迎着江风哆哆嗦嗦地候在岸边,想恭留公主舆驾在襄城多留几日,谁料送亲仪驾车马不歇,午膳之后,便启程往北。
沿襄城以北走的是深山密林间的宜阳古道。十月北朝已入冬,古道上行人稀少,两侧峻岭苍苍。行至未时,日头渐斜,山风愈发寒烈。因五十里内没有驿站停留,司马徽和萧少卿拨调了两千禁卫由中尉裴伦带领着快马加鞭,先行于前方的伽下谷安置营帐。
伽下谷是群山之间的一处平野,地势宽广,三面环山,恰能抵挡住呼啸的北风。舆驾于黄昏时抵达此处,晚霞余晖中,谷间平野已营帐连绵,篝火遍起。
昨日行舟,今日山路,众人又累又冷,晚膳过后,除了营帐外巡守将士的脚步声外,夜下的伽下谷早早便陷入了一片静籁。
这日恰是十四,明月将圆,清晖朗朗。时过戌时,夜色愈深,月光愈盛,伽下谷外不远处的高山上,突然断断续续飞散起清幽细微的笛声。
笛声片刻既歇,一只黑鹰从远处飞来,拍翅徘徊了片刻,终于找到目标,俯冲而下,落于山腰密林间一白衣布袍的中年男子肩头。
男子微笑着抚了抚黑鹰,摘下它腿上系着的竹筒,取出里面的细薄藤纸,借着穿透树枝的月光匆匆阅罢,对倚着古枫缓缓擦拭玉笛的商之道:“少主,是塞北来的信。云阁的人已将长靖公主送至云中,拓跋轩说,他已派了使者前去和柔然女王交涉贺兰将军一事,事情进展还算顺利。”
“顺利?”商之收好宋玉笛,淡淡道,“但愿如此吧。”他看了看月色,沉吟:“今日是十四了……石族老南下时可曾带上雪莲?”
鲜卑族老石勒道:“带了,不过为防路上行程不便,经过雍州永宁时,我已将雪莲给了离歌。云公子在两日前到了永宁城,离歌来信说已和他见了面,那两朵雪莲此刻想必也到了云公子手中。”
“那就好。”商之略微放心,又道,“让离歌在刺史府办的事进展如何?”
“一切皆如计划。”石勒笑意从容,“雍州刺史令狐淳素来清廉节俭,目前正苦于筹备恭贺陛下大婚的礼物,得知云公子此行北上必会停留永宁城查勘云氏将要开采的那座铜山后,他已采用了离歌献的计策。离歌来过密函,说令狐淳七日前已致信在青州琅琊做郡守的弟弟令狐恭,命他在青州利城借故查封了云氏的三处盐池,而令狐淳自己,此刻应正于雍州刺史府坐等云公子前去见他。”
商之道:“令狐淳一向谨小慎微,这次好不容易诱得他出壳,绝不能叫他再缩回去。让离歌小心应对。”
石勒道:“离歌年纪虽轻,处事却极老练,况且云公子也在永宁,应该不会出纰漏。”
“未免万一,你先行北上,于永宁城接应。”
“是,少主放心。”说到这,石勒想起一事,忽地肃容撩袍,单膝跪在商之面前。
商之俯身扶住他,不解:“你这是做什么?”
石勒神色愧疚,道:“贺兰将军被柔然俘走后,本该属下看好贺兰无忧,岂料一时大意,竟让无忧寻得空隙偷偷跟着少主去了东朝。少主此行本就极凶险,以无忧的个性这段日子必是给少主添了不少麻烦,属下有罪。”
“就这事?”商之不由一笑,“起来吧,无忧在东朝并没有惹事。”
“当真?”石勒不敢置信,“可我前天在渡口接到他时,他一脸沮丧的模样,我以为——”
“你以为是被我骂了?我何曾骂过他。”商之道,“不过是他的鹰被沈伊强行带走了,他怎能高兴得起来。”
石勒恍然点头,这才站起身,也是好笑:“原来为这事,看来沈公子倒是童心不减。”
眼看时辰不早,商之又嘱咐了石勒几句,正待下山,却见山脚有人影飘若清风,正朝这边赶来。他微怔了一瞬,道:“族老,你先离开吧。”
石勒此刻也看到山下来的人,迟疑了一下,方转身消失于密林间。
月光皎洁,远峰积雪,山间夜色清透如画。身披黑色斗篷的夭绍不时便站在商之面前。她摘下帷帽,露出被冷风吹得微微发红的面庞,微笑道:“商之君,我来迟了。”
商之戴着面具,不辨喜怒,唯有那双凤眸在淡凉的月色下流淌着冰雪般的光泽。他望了夭绍良久,却又不发一语,夭绍被他注视得不安,奇道:“你怎么了?”
商之淡然转身:“既来了,那便问吧。”
夭绍含笑道:“问什么?”
商之道:“你今夜敢溜出来见我,难道不是因为心存诸多疑惑?昨日江上郡主吹笛,想是为了投石问路。”
夭绍不禁笑道:“原来你们佛家弟子学的都是占卜测算么,个个都是神机妙算的。”来意既被他一下点明,她也不再踌躇,背着手走到他面前,“我的确是有问题请教商之君,你上次送我的丝桐古琴……”
“月出琴。”商之打断她,摘了脸上的面具,在古枫树旁的大石上坐下。
月色下那突现的容颜俊美至极,夭绍不敢多看,侧身坐于他身旁,疑惑道:“你怎么知道那琴的别名?”
“那琴也是别人送我的,而他对月出琴的渊源知晓得一清二楚。”商之在寒夜里微微一笑,看着夭绍道,“当初送给你,不过原物归主罢了。”
原来只是为了原物归主吗?夭绍咬了咬唇:“那能否告诉我,当初那琴是谁送给你的?”
商之的目光在她脸庞上闪烁半晌,才道:“澜辰。”
“憬哥哥?”夭绍怔住,想起那日自己问云憬时得到的否定回答,不由紧紧蹙眉,“月出琴为何会在他手里?”
“或许下次见面时你该好好地问问他。”商之笑意忽有些飞扬。
夭绍在他的笑容下愈发困惑,思索良久,才又慢慢出声道:“除了月出琴,还有一个问题。”她将要出口的话在心中流转萦回了千遍,才低声问道,“你……你是鲜卑独孤族的人,对不对?”
商之不语,转目望着她,那素来冰寒的眸光深处有锋芒凌厉,但又仅是一闪而过。
夭绍似浑然不察他复杂的心绪,慢慢道:“飞鹰,柔然,还有……你精通音律……”
“不必再说了,”商之打断她,轻笑,“原来那时你便知道了。”
“我知道,但不见得事实就是清楚明白。”夭绍盯着他,一字一字柔软出唇,“独孤玄度,是你的什么人?”
商之面容异乎寻常的平静,在夭绍的目光下沉默长久,眸色忽幽忽明,深邃莫测。夭绍见他如此,早已认定答案,一时心情激荡,竟是无法言语。商之却蓦地放声一笑,振袍起身,戴上面具。
“时辰不早了,臣送郡主回营。”他的语气瞬间清冷,也不顾夭绍答应,疾行如风,就此下山。
夭绍忙起身跟随,一路走得匆促,她愈靠近,他愈远离,最终,他远远在前,她遥遥在后。山路崎岖,那袭黑袍在夜色中飘飞似云,月光下,他修俊的身姿虽望得真切,夭绍却又恍惚觉的那是一抹不可捉摸的幻影,不论何时,似乎只要她一旦企图靠近,他便会莫名消失。
不过,从小到大,她也确实不曾有过靠近的机会。
她长长叹息,正胡思乱想之际,自然不曾发觉前方商之已停了脚步在等她。待她发觉时,商之突然回身掠过来,揽着她避至一处暗岩之下。
“你……”夭绍刚开口,嘴却被商之的手捂住。
商之垂首看了她一眼,夭绍醒悟过来,眨了眨眼睛。
商之缓缓将手自她唇上移开,暗岩之下的藏身之处颇为窄小,他的手臂紧紧抱住她的腰,挪动不得。夭绍在他怀中喘了口气,此刻倒也没心思去避讳这亲密的姿势,因为山岩外,正有两人一前一后自伽下谷间走出。
这两人夭绍和商之都认识,走在前面的正是今日在襄城外见过的许郡太守崔安甫,而跟在他身后的,却是北朝的中尉裴伦。
到了岩外一处矮坡,裴伦驻足,开口时语气很不耐烦:“崔大人,到底是什么事,非得要神神秘秘地引我出谷?”
崔安甫站定,低声赔笑道:“裴将军莫急。”
“莫急?”裴伦性格暴躁如雷,哪里忍耐得了。
崔安甫忙道:“是丞相大人今早有密信派人传给我,让我带给将军。”
裴伦一声冷笑:“二哥有信给我?何必又要通过你传信这般麻烦?拿来!”
“是是。”崔安甫忙自怀里取出一卷帛书恭敬递上。
裴伦迅速阅完,却捏着帛书长久不语,崔安甫忍不住问道:“丞相大人的意思,裴将军可明白?”
“明白什么?”裴伦皱眉,双掌运劲,手中帛书顷刻碎成了在风中四散的碎末。
崔安甫一介文士,怎见过如此武功,当下一个哆嗦,费思道:“那裴将军的意思是……”
“本将军没功夫理丞相的大谋小谋,”裴伦冷道,“我只知道自己奉了皇命来护送东朝公主的鸾驾,便要尽职。什么路上借故拖延,本将军人笨,不会!我答应了陛下在这月底把明妤公主送到洛都。这是圣旨,不可违抗。”
崔安甫愣了好一会,轻笑道:“裴将军难道不知道丞相大人的苦心?”
裴伦双眼瞪得浑圆,上前揪住崔安甫的衣襟,喝道:“丞相大人的苦心?我看不见得。怕都是你们这些小人从中挑唆,逢迎拍马,让我二哥和五姐脑子越来越昏,我还没找你算帐!”
“将军……此话怎说?”崔安甫看出他眼中遽然而起的杀意,不禁浑身冷战。
裴伦怒哼了一声,双臂抡起,将崔安甫甩在一旁。
“滚!”
崔安甫身子发软,站起来未走几步,又跌倒在地,他回头战战兢兢看了裴伦一眼,果真连爬带滚地走了。
裴伦怒气难消,松了松衣襟,站在冷风中深深呼吸了几口气。半日,他才低叹出一声,手掌自脸上一捋而过,似哭似笑道:“真是作孽……”
好不容易等裴伦也转身离开,商之靠着岩壁一动不动,似在沉思,夭绍犹豫片刻,出声问道:“丞相为什么要裴伦借故拖延路上时间?”
商之道:“若婚事延期,天下人笑话的唯有皇帝。”
“这样,”夭绍看着他冷静的面容,质疑道,“那你为何却似不担心?”
商之唇边一扬:“裴行还不至于这么笨,敢在联姻的事上出如此周折,想必是有人暗借他的权令行事。只要裴行不出手,此行路上虽则不会风平浪静,但也不至于会出什么大错。”
夭绍莞尔:“听起来你倒很有自信。”
“当然。”商之低头,亦是一笑。
两人对望之际终于意识到此刻姿势的暧昧,想要急步后退时,受空间所累,未免手足失措。商之闪身出了岩外,等夭绍从阴影下慢慢走出来,他动了动唇,欲言又止:“方才……”
“权宜之计,我明白。”夭绍微笑,目色明净无尘。
商之微觉释然,戴上面具道:“我送你回帐。”
夭绍却道:“不必了,我偷偷溜出来的,两人一起回去倒容易被人发现。”话音落时,身影便在月色下掠起一道潇澈云烟,直朝伽下谷飘去。
四周的空气里似乎还有她遗留下的灵动馨香,淡淡一缕,却仿佛就此漫入了心肺。商之有些失神,一时沿着那道紫影掠过的路径,慢步走回伽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