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状元公还是那么能忽悠……

看着自己那青葱稚嫩的亲儿子赵桓,还有那仍旧很年轻,却已经气度不凡,儒雅俊逸的爱徒连袂而来。

他们的年龄差不了几岁,可是不论才华学识,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赵佶终于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若是能够有小高的教导,让桓儿可以在耳濡目染之下,好歹近朱者赤。

哪怕是他学不了爱徒那一身的本事,可是未来,桓儿能够听得进小高的意见和建议,也才好延续自己开创的大宋中兴盛世。

毕竟,自己将会立下犹如李唐的太宗皇帝那般的赫赫之功勋,倘若没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又怎么能继往开来,将辉煌持续下去?

赵佶控制住躺在那榻上睡个天昏地暗的冲动,强打精神,听着身边的长子赵桓讲述向小高请教辽国大败的因由。

看到他复述得有理有据,赵佶亦是听得精神大振,两眼放光。

怎么也没有想到,那对于大宋的君臣以及无数百姓都甚是忌惮的辽国,因为败给了那个小小的女直部落。

不过好在,方才高璋的分析,总算是让赵佶明白,辽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辽国已经虚弱到面对一个小小的部落都战胜不了。

而是因为辽国自己内部的各种问题综合,这才导致了这一场惨败的发生。

赵佶抚着短须,打量着坐在跟前的两位年轻人,满意地点了点头。

“小高所言,你能够听得进去,并且还能记在心中,这是再好不过了。”

“小高,为师事务繁多,难有时间对桓儿言传身教。桓儿若是有何疑难,还需你多多教导……”

听到了师尊这句近乎于明示之言,高璋老实乖巧地点了点头,表示师尊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要你让我跟大皇子殿下好好亲近,我就一定会跟他蜜里调油难舍难分。你让我教他追狗,我绝不教他撵鸡。

一旁的赵桓又不是傻子,自然也听出了亲爹的想法,满脸皆是难掩的喜色。

……

“喜怒形于色,这孩子,还是太沉不住气。”

看着那告辞而去的赵桓背影,赵佶忍不住又嫌弃地吐了一句槽。

高璋只是笑了笑,也不多劝,只是继续向师尊继续聊起了那辽国的问题。

现如今,有了这来辽国惨败于那女直诸部的消息,而且那位金国国主完颜阿骨打意欲与大宋联盟相约伐辽。

这些东西,让赵佶当真是有些怦然心动。

毕竟大宋立国以来,光复燕云十六州,可是历史宋朝君王的执念。

只是随着那西夏冒出来之后,大宋的君王们就完全息了那股子野望,毕竟一个小小的西夏就把整个大宋搞得焦头烂额。

哪里还有闲功夫去管那被比大宋实力更强的大辽所掌握的燕云十六州。

可是现如今则不一样了,西夏已经直接被搞掉,现如今西夏国主李乾顺已经被赐名为赵乾顺。

老老实实地呆在那赵佶赐给他的府邸里边居住,现如今他的老婆曹氏都已然怀上了孩子。

不久的将来,他的孩子,也会降生在大宋繁华的东京汴梁,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街溜子。

总之,大宋的敌人,已经只剩下了那辽国,虽然之前,一听闻那辽国的使节南下而来。

上至君王,下至臣民,都纷纷色变,惶惶不安。

可是现在,一听闻那辽国居然败给了一帮生活在白山黑水中的蛮夷。

瞬间信心又支愣了起来,似乎感觉,蛮夷都能够搞得定辽国,我大宋凭什么不行?

看着师尊的表现变化,高璋已然将师尊的心理活动揣摩得八九不离十。

万万不能让师尊这种危险的想法继续下去,或者说,一旦让师尊将他的这种想法泄漏出去。

必定会有一大票趋炎附势之辈跳出来,摇旗呐喊,官家好,官家妙,官家要搞辽我们就搞辽。

自己的布置还未完成,绝对不能因为师尊一个念头而被打破。

说时迟,那时快,看到师尊即将张嘴吐气开声,高璋第一时间在师尊跟前纳头就拜。

“师尊,弟子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大宋既可以不会因为与辽国兵戎相见,而被天下人指责朝廷背信弃义……

甚至会有机会不费一兵一卒,笑纳那辽国主动献上燕云十六州。”

高璋此言一出,赵佶足足愣了得有七八息的功夫,这才扶着额头,哆嗦着嘴皮子问道。

“小高,朕,为师不会是在做梦吧?”

“……”高璋心头一梗,昏君师尊你做的春秋大梦多了去了,不差这一个好不好?

高璋面对着这位封建迷信思想十分严重的师尊,当场就举起了手,开始对天立下毒誓。

“师尊,弟子皆乃剖心之语,肺腑之言,倘若有半句虚话假话,愿受五雷轰顶……”

……

杨戬呆愣愣地看着高璋,仿佛看到了高璋那开合不停的嘴里边冒出了一头牛的虚影,越来越大,越来越肥。

甚至整个御书房都承载不了,开始向着无穷无尽的虚空飞去……

而官家此刻听得心神摇曳,两眼发直,并且还在散射着令人不可直视的金光。

不知何时,赵佶已经死死地握住了高璋的手,满脸认真地听着高璋继续讲述着他那个大胆的计划以及想法。

一如当初,小高状元在官家跟前吹牛逼他要为师尊荡平西夏,光复旧土一般。

只是,上一个牛逼已经梦想成真,这个莫非,也能够梦想照进现实吗?

杨戬作为旁观者都听得小心肝犹如老鹿乱撞,两腿发软,呼吸急促。

更别说那被高璋直面晃点的大宋官家,更是不堪,听得两颊发红,两眼发赤,整个人都有些哆嗦。

是啊,朕乃是大宋仁义之名不亚仁宗皇帝的的中兴之主。

扫荡西贼,那属于是正义的,有理有据的,可是大宋与那辽国已经承平一百余年,两国已修永世之好。

在这样的时候,贸然兴兵,的确很有可能会被人攻讦自己不够仁义。

可听小高的意思,似乎真的有把握,能够让大宋不费一兵一卒,令辽国主动献上燕云十六州。

哪怕是只有一成的可能性,也都足以令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