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王甫又有新的潜伏任务(下)

听得此言,王甫差点呵呵出声来,谁踏马乐意要你那阴暗而又令百官厌弃的皇城司官身?

可是跟前站着的是笑容显得宽和而又富有亲和力的高枢密,还有那笑得阴恻恻,犹如魔鬼一般的赵押班。

面对着这二人,王甫丝滑无比地双膝一软,拜倒在地。

“下官岂敢有他念,只是没有想到,居然能够得到高枢密垂青,又得赵押班之看中,实在是令下官感,感激涕淋,不能自己……”

“好好好,快快起来吧,来,你自己把名字填上去,如此一来,你也就成为了我大宋皇城司的中层了,这可是别人一辈子都到不了的高位啊……”

高璋坐到了屋内,看着那王甫强颜欢笑,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那张空白告身上,这才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很好,接下来,本官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交托给王外指挥你。”

“还请高枢密明言,下官愿效犬马之劳。”

“你随本官去见那辽国降将萧嗣先,之后,你要设法结好于他,最好能够让他对你言听计从。”

“他乃是辽国权臣萧奉先唯一的亲弟弟,弟兄二人的关系十分融洽。”

“他的妹妹还是辽国天子的爱妃萧贵哥。”

“总之,接近他,讨好他,成为他的心腹,明白吗?”

“下官,下官尽力而为。”

王甫心中又是一梗,难道说,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又要被扔到辽国去继续玩潜伏不成?

赵押班不满地瞪了王甫一眼。

“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必须要做到,皇城司从来不养废物。”

“而且你别忘记了,你可是弃了我大宋之籍,背叛朝廷,投奔了西夏的叛逆之臣。”

看着这位脸上满是狰狞笑容的赵押班,王甫两眼一黑。

这是自己想干的事吗?当然不是,自己是在皇城司的胁迫之下,被迫背国投敌的好不好。

看着一旁神情平静得怕人,目光深邃地盯着自己的高璋。

王甫的眼眶湿润了,忍不住想要仰起头颅向天长啸,我王甫到底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以至于有今日?

……

出了这座改建成战俘营的村庄,高璋回头朝着北方望去。

在自己的向师尊的建言之下,师尊赵佶力排众意,将那在登州做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的宗泽调了过来,成为了平夏路经略安抚使。

另外,师尊赵佶还委任种师道与那姚古,一个是平夏东路置制使,一个是平夏西路置制使。

而高璋在宗泽过来之后二人可是就这平夏路的诸多经营方略交换了许多的意见。

至于种师道与姚古,皆是武将,虽然也位高权重,但是他们也要遵从于宗泽这位文臣的管辖。

有这么一位精通军略,历史上被金国人敬称为宗爷爷的大佬在此坐镇,高璋自然也是放心了不少。

不得不承认,这就是刷BOSS带来的好处,师尊赵佶对自己可谓是言听计从。

不然,自己安排的许多后手与布置,倘若是落到像奸相蔡京,又或者是其他那些官吏手中,根本就施展不开来。

例如裁汰西北厢军,然后让裁汰下来的西北厢军在平夏路屯田。

足可以解决西北超过二十五万厢军的生存问题,而朝廷也能够极大的减轻财政负担。

再加上平夏路需要大批的官吏治民,朝廷养了许许多多未有实任的官吏,也总算是可以择其优者前往任职。

总比过去白养着那些家伙光吃饭不干事要强上太多。

……

第二天,大军终于开拔,一路南行浩浩荡荡荡,这支精锐的大宋虎贲之师中,看押着两票俘虏。

一票是以李乾顺为首的西夏君臣等人,足足有一千八百余人,光是嵬名氏,就占到了大部份。

可以说西夏王族嵬名氏已被一网打尽,一个孩子都不留。

而另外一票,则是以那萧嗣先为首的辽国战俘也有五百来号,至于辽国的降卒,也被扔在了那平夏路,轰轰烈烈地搞起了开发。

大宋西北诸州县的百姓,受西夏之苦多矣,有不少的百姓,都是经不住那边战争之苦而内迁。

而今大宋终于扫平了西夏,再无战乱之苦,百姓们早就已经奔走相告,而今这支百战之师还朝。

一路之上,无数的大宋百姓们,都来夹道欢送。

咸鱼正使也终于不再咸鱼,每每有州县官吏出迎,他必然会成为主角。

高璋甚是谦虚低调,什么功劳,都往郑居中的身上推。

就连那童智胜与蔡老六也是大出风头,与高璋一起,三位年轻人现如今也算得上是大宋年轻一辈风头无二的杰出人物。

大军进抵到了京畿之地时,官家就已经遣使相告,约定了入城的日期,官家将会在大宋东京汴梁正南的南薫门接见这只百战之师。

……

秋初之时,北地一片丰收的景象,而这个时候,大军也终于来到了东京汴梁外。

先是渡过了黄河之后,在阳武修整了一番之后,再继续南下,进抵到了东京南的青城整军。

就在入城当日,东京汴梁万人空巷,在东京城南,从南薫门到青城之间的道路两旁,皆被大宋的百姓们围得水泄不通。

而大宋天子,则立身于那南薫门城门之上,打出了全副仪仗,看向南方。

此刻,已经能够听到了正南方传来的喧嚣之声,透过手中的千里镜,官家赵佶已经能够看到了队伍最前方的郑居中。

此刻这位名义上的大宋有功之臣,正策马而行,朝着左右的大宋东京百姓拱手连连。

那张菊花老脸也笑得犹如深秋怒放一般。

而高璋并没有呆在这位老司机的身边抢风头,而是落后在百步之外。

饶是如此,当看到了这位传奇的神童状元,官道两旁的百姓欢呼之声可不亚于第一波。

特别是那一声声的状元公,神童状元,状元小郎君啥的,更是此起彼伏。

重点是,大宋的禁军与西军将领们,看到了无数的朝着这位英明神武,俊逸儒雅的状元公飞去的绣花鞋、丝帕,头花,甚至还有一些眼很熟的女性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