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大宋与藤原国二十一条

反正这位藤原忠井也是一位有能力的倭国枭雄之才,相信他很懂得如此收拢人心。

将这些杂七杂八的人聚拢到他的手底下去卖命,也算是让他有了一个造反的班底。

另外嘛,还可以让那方肥率领船队去协助藤原忠井作战。

毕竟倭国是岛国,没有水师肯定不行,正好可以让方肥好好地操练这一支隶属于自己的私家舰队。

将他们打磨成一支精锐的海军舰队,未来也才能够派上用场。

而且现如今这些舰队的规模实在太小了点,回头再跟那方腊和方肥打打招呼,让他们多招募一些义勇之士加入舰队。

当然,有些事情,必须得先敲定下来,第一,大宋将会对藤原国国王以及亲属的安全给予保证;

第二,藤原国国王,承认大宋对于对马岛、北海道岛以及一个不起眼的佐渡岛之主权……

此刻,回到了住所的藤原忠井,就将今日那高璋所讨论的那些条条款款,一条条地全部落于纸上。

与叔父静觉大师,开始一条条地讨论起来。

叔父静觉大师,对于那对马岛着实有些舍不得,不过,作为藤原氏最为杰出的才俊,藤原忠井看待事物,远远比自己这位叔父更加的懂得轻重。

在他看来,对马岛本就不属于我们藤原国,这是重点。

第二,我们的目标是要推翻现如今实力是我们藤原氏十倍甚至百倍的倭国。

仅仅凭我们自己肯定不够,哪怕是那位高宣抚支援武器,我们仍旧处于被动和劣势。

将对马岛交给大宋,请大宋驻军,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有了大宋驻军,对于藤原国军心民心,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安抚作用。

更何况,万一军事方面遭遇重挫,哪怕是后撤,好歹还可以躲进大宋的怀抱里边,而不用担心直接被那倭国的报复给碾压成渣。

……

听了那藤原忠井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这让目光与眼界远不如对方的静觉大师满脸心悦诚服地朝着这位侄儿恭敬一礼。

“主公深谋远虑,远在贫僧之上,看来,我藤原氏当真有建国之希望。”

已经定下了名份的君臣二人,继续就后续的那些条款进行着讨论。

例如与大宋确定朝贡体系,每年向大宋朝贡黄金万两,白银五万两,硫磺十万斤,换取十万贯铜钱,以及茶叶、丝绸、瓷器、布匹等物资。

另外,大宋在藤原国国都设立大使馆,另外,允许大宋商贾在藤原国投资矿产,税率锁定在二十取一,不得再另外征收各种苛捐杂税。

这些条条款款仔细地数下来,一共是二十一条。

其实按照藤原忠井的看法,这些条款内容,怕是都远不止二十一条。

可是那位高宣抚却非要作出限制,多出来的条款,那就并入其他相应条款里边,总之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此奇怪的执念,让藤原忠井都怀疑这位差点成为自己义父的高宣抚是不是有强迫症,或者是对于二十一这个数字有什么执念。

经过了足足六七天的光景,这才将所有的条款,以及这些条款如何实施推进都一一确定之后。

不论是藤原忠井还是高璋都如释重负地卸下了心中的重担。

接下来,则是藤原忠井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高高举起造反,啊不……是高高举起藤原国的正义旗帜,推翻那腐朽不堪的倭国朝廷。

推翻那沉重的压迫,让那倭岛上的无辜百姓们从鬼变成人的艰苦历程。

高璋这位大宋第一神童,无私地为藤原忠井集思广益,查缺补漏,提出了大量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

例如你藤原忠井想要在倭岛之上,造反成功,那么最应该做的就是联合新的利益阶层,打倒旧的利益阶层。

什么是新的利益阶层,就是地主阶级,旧的利益阶层是权贵阶级。

只有拉一批,打一批,才能够在倭国获得广泛性的支持。

例如你的造反宣言里边,就可以加入你的政治理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你要让地主阶级,看到利益。

此时,在那大宋苏州知州府邸隔壁一间不起眼的三进宅院。

这里已经成为了倭国造反派的大本营,以及造反派治政思想培训基地。

而正在对他们进行培训的,就是那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武兼备的大宋神童状元高璋。

此刻,坐在屋子里边的,已经不仅仅只有藤原忠井和那静觉和尚。

还有那藤原忠井麾下几名忠心耿耿,即使他们这一支已经没落,仍旧不离不弃的家臣。

此刻,他们也都完全地被这位大宋神童状元的政治智慧所倾倒。

每一个人都显得无比的认真,至于那静觉,更是下笔如飞,将那高璋的每一句话都抄于在纸上,日后此物,将会成为他们藤原国奋发强大的国策与治国圣典。

“高宣抚,下臣已经听懂了,只是却不知道,我们该当如何拉拢那些地主阶层?”

“很简单,你们效法我大宋不就完了?”

高璋呵呵一笑,笑容显得那样的意味深长,可是看到这帮倭人还一个二个傻头傻脑的模样,干脆翘起了手指头指了指自己。

“诸位莫非忘记了,本官乃是科举入仕,只要你们能够让倭岛之上的那些地主阶层明白。”

“你们推翻掉那旧有的政治势力之后,就会在倭岛之上,全面推行科举入仕,必然能够吸引那些拥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的地主阶级转投向你们。”

只此一言,藤原忠井及其麾下诸人都不由得面露喜色,恨不得当场弹冠相庆,高歌一曲。

他们何尝不清楚,现如今的倭国政治体制,完全被所谓的公卿阶层所掌握与把控,这让倭国的诸多拥有土地与人口的地主阶级。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却永远也没有机会去分上一杯羹。

可是,如果真的效法大宋这样,科举入仕,这就等于给了那些倭国的地主阶级一个晋升之阶。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他们抄着四书五经成日埋头苦读。

远远比他们成日舞枪弄枪,时时刻刻想要抄刀子玩命博功利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