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封来自于耶律宏光的书信,书信里边写的很是情真意切,意思也很简单明了。
虽然高璋明显知道对方是瞎鸡儿鬼扯,但是好歹这书信写的颇为感人,总之,他萧奉先病的很重,但是,肯定会坚强地活着。
只要等他的病好了,他就会继续兢兢业业地履行身为大辽使节的责任和义务,继续干好外交工作。
“这很明显就是这位萧奉先,已经被我儿的算计给吓坏了。”
“他不敢再照前之前辽国天子的想法来行事,可是又没办法自己拿主意,所以才会派出快马,飞驰往辽国禀报。”
“至于他自己,只有装病来拖延时间,希望能够熬到辽国天子的回应。”
身材高大健硕的高俅,慈眉善目地打量着跟前的亲儿子高璋。
心里边满满的全是作为高家文曲星亲爹的骄傲与自豪,甚至恨不得此刻就蹿去宗祠烧上几刀纸给祖宗报个喜。
一开始,自己根本就没有抱任何的希望,毕竟大宋朝堂是个什么情况,对待辽国又是个什么态度。
作为一位文武双全,能够玩球玩成太尉的高俅焉能不清楚?
可是作为一位慈父,很清楚官家对于亲儿子高璋的重视,而高璋似乎又有着自己的打算和考量。
高俅自然是无条件地支持,因为他也希望璋儿能够不辜负官家对他的青睐,希望他真的能够办成这件事情。
哪怕是让自己这个当亲爹的率领着大宋的禁军陪着他演上一出戏,那又如何?
而今日,看到了眉开眼笑的亲儿子,一想到璋儿居然真的能够扭转乾坤,着实让高俅明白了,孩子虽然是亲生的,但是其才干,却远在自己期望之上。
不过虽然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唏嘘与感慨,高俅还是尽力地为自家亲儿子提供意见,供其参考。
面对着亲爹的关怀,高璋乖巧地倾听着,不管亲爹给出的建议有用没用,重要的是亲爹的心意,自己要去感受。
“孩儿多谢父亲提点,那孩儿一会就入宫,去给官家禀报这个好消息,看看官家那边有什么要求,也好考虑清楚,接下来该当如何应对。”
……
这些日子,酒照喝,仙照修,妞照泡,狗照画的昏君赵佶的小日子过得仍旧相当的滋润。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已经有好几日没能感受到高璋这位爱徒的嘘寒问暖。
听不到他那犹如抹了蜜的小嘴跟自己愉快地聊天,令自己感受到身为师长的快乐。
此刻,那条哮天,正乖巧地坐在一块上面平整的大石头上方。
目光警惕而又有神地看向远方,纹丝不动,而它的形体矫健而又不失曲线。
此刻,就在距离它约十步之地,大宋官家赵佶正在奋笔疾书,时不时还开口说上一声。
“哮天听话,不要动,对对,就一直乖乖的坐着,等朕画好了,赏你一大块的羊肉……”
哮天犬就真那么坐着,纹丝不动,只有官家赵佶开口跟它交流的时候,才会让那条尾巴耍成虚影。
一人一狗,配得默契到令站在一旁的杨戬都觉得羡慕嫉妒恨。
就在官家赵佶挥毫泼墨终于接近尾声之时,高璋在宦官的引领之下进入了这座深宫内的园林。
远远地就看到了昏君师尊正在那里挥毫泼墨,而他所绘的,正是那杨戬的好朋友哮天。
这个时候,无所事事,东张西望的杨戬已然看到了高璋。
正欲开口招呼,看到了高璋冲自己比划了噤声的手势之后,杨戬识趣地微微颔首,继续保持安静如鸡的姿态。
官家赵佶美滋滋地继续画着,还时不时地提醒一下哮天,让它把下巴抬高。
问题是哮天真特娘的依着官家所言,真的就只是抬高下巴,身体其他部位都不动上一下。
看到这一幕,让高璋不禁想到了那些短视频里边那些甚至能说人话,懂事到让人自愧不如的各种神犬。
终于,官家赵佶满意地撂下了手中的毛笔,美滋滋地看着自己这张大作,朝着身边的杨戬道。
“若是小高在此就好了,正好让他点评一二,看看朕今日之作,与朕之前所绘的《哮天神犬下山图》……”
话音未落,杨戬笑眯眯地抬手指向了远处朝着官家赵佶道。
“官家,小高状元早就已经来了,只是看到官家您在专心作画,便没有上前来打扰,您看。”
官家赵佶一扭头,就看到了高璋正站在远处,朝着这边张望,不禁带着嗔意地抬手招呼道。
“你呀,既然来了,怎么也不过来跟为师招呼。”
“弟子参见师尊,因为看到师尊正在作画,弟子担心会扰到师尊专注于创作时的灵感,所以才会在那里等候。”
说到了这,高璋扭头看向那幅刚刚完成的大作,然后又看了一眼还端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继续维持着姿势的哮天。
“师尊作画,不但让人觉得身临其境,让此犬那灵动的神韵也跃然于纸上,当得尽得以形写神之精髓……”
高璋站在那里侃侃而言,对于师尊的画作,从艺术风格到细节,到笔触,都作出了精辟而又到位的点评。
让这位艺术大师级别的官家赵佶,听得骨头都轻了好几两。
重要的是,这位爱徒所说的,都绝对不是那种虚无飘渺的无脑吹捧。
而是言之有物,发人深省,甚至还能够让作者本身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评论家的功底,官家赵佶满意的回味了好半天,这才心满意足地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你真不愧是为师的爱徒,你我虽为师徒,可是你却让为师明白何以俞伯牙得遇钟子期,能为流传千古之佳话。”
用力地拍了拍高璋的肩膀,官家赵佶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看着这对在自己跟前蜜里调油、温情脉脉的师徒二人,杨戬终于深深地明白了,这就是有文化与没有文化的差距。
看看人家小状元公怎么称赞人,再想想自己,人比人,果然能气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