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只剩下七天时限,第六届冰城冰灯游园会的图纸即将截稿。
杨立春的资金到位后,很快冰冠冰雪雕刻公司步入正轨,开始运营,不但把设计图纸顺利交了上去,并且开始接新活。
姚立冬还在为借钱发愁,店铺已经选好,距离红旗中学挺近,价格合理,一年租金500元,他衣兜里的钱正好够用。
但注册一个公司,公司还要运转,仅仅这点租金怎么能够。
姚立冬已经租下了店铺,他没有退路了。不开个冰雪雕刻公司,他终是不甘心的,他知道,开这家公司,未来,他可能面临负债累累,他宁愿背着饥荒,也要实现梦想。
晚上睡不着觉想的是去哪里借钱,姚立冬的朋友不多,近几年,除了杨立春之外,他的朋友都是脚蹬三轮车的车夫、扛水泥沙子的力工,他们比他还穷。
在有限的几个熟人里面,姚立冬数了又数,最终确定可以借钱给他的只有两人,老井和威海的姥姥。
老井是姚立冬在雕刻厂的工友,那人脾气虽然不大好,但为人不错,从前姚立冬困难的时候,跟老井借过二十块钱,不久便还上了。
除此之外,只有威海的姥姥了,那个冰城郊区的乡下老太太。姚立冬希望他们过的很好,这样,他才能借到钱。
姚立冬趁着老井下班后,他去了趟老井的家里,这几年,虽然他不在雕刻厂上班了,但跟老井一直没断了往来。
老井很热情,拉着姚立冬非要吃晚饭,让他媳妇去市场买菜,又买了酒。
从去老井家的一路,姚立冬的腹稿已经打好,可是,见到老井,他却怎么也不好开口借钱的事情。
酒过三巡,姚立冬仍没有勇气说借钱的事情。
老井看出了姚立冬有心事,当即问道:“立冬,你来,是不是有事儿?”
姚立冬喝了一大口白酒,借着忽忽悠悠的酒劲儿,终于鼓起勇气,“我要开个冰雪雕刻公司,手头紧,想跟老哥借点钱。”
“冰雪雕刻公司?你不是有春冬那个工作室吗?”
“黄了。现在我出来单干,地方找好了,租了个店面,但办理手续,还有别处需要钱——”他低着头,不敢看老井,恐怕被老井拒绝了。
“立冬,冰雪雕刻公司能行吗?投资要慎重啊——”老井一边吃着花生豆一边提醒着。
“冰雪这个行业,比从前受到重视了,在不被重视的时候,我都坚持下来了,你说,现在政府都重视了,我能半途而废吗!”姚立冬这时抬眼看着老井,一脸的窘态。
老井点点头,“立冬,别人对冰雪的付出我不知道,但你付出多少我是看见的。只是,至今,也没看到回报,立冬不是我不借给你钱,而是你坚持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没看到回报,你不觉得这么多年的投入白搭了嘛!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精力时间,体力,等等,可你,你看你现在过得好吗?要钱没钱?要家,连个媳妇都没有,立冬,我是你最好的朋友,才跟你说这些话,要不然,你放弃冰雕,干别的吧。我敢保证,如果你去卖里道斯的香肠都比你做冰雕赚钱。或者,卖俄罗斯列巴,卖列巴也很赚钱的。立冬,干啥都别干冰雪,我看好了,这是个赔钱的玩意儿。”
姚立冬叹口气,又周了一口酒,酒杯重重的放到了餐桌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老井,你想想,从前政府不支持的时候我都坚持了,现在政府开始支持,你说我能放弃吗。是看不到赚钱,这些年我也没饿死啊,形势好转,要赚钱了,我能放弃吗。其实,更重要的,跟赚钱无关,是我喜欢雕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件幸福的事情。”
“可是,你穷啊,你没有钱,还没有咱们那时候当个雕刻工能攒住钱呢,你最好听听我的劝,别做冰雕了,政府再重视,不也是一个冬天的活儿吗,过了冬天,闲着三个季节,我总感觉不妥。发展不到哪里去。”老井说着,摇着头。
“老井啊,如果只为了钱,那咱们木雕这行怕是都失传了,冰雕也一样,需要传承,需要坚守,我虽然不是啥伟大人物,但我还是愿意为冰雕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如果大家都为了钱,想必冰雕也不会延续到今天了。冬季做冰雕,其他三个季节我也没闲着,统筹兼顾吧。”姚立冬说着,心里七上八下想着的是老井能不能借给他钱的问题。
“立冬,你还是老样子,一根筋!我就是说再多,也劝不动你的。既然劝不动你,那我就支持你一次吧。你需要多少钱?”老井看着姚立冬问道。
“二百块钱。”姚立冬艰难地开口。
老井陷入沉思,想了想,对他老伴说,“你看看,家里还有多少钱,立冬需要二百块钱,看不能不能凑够两百元。”
老井的老伴应了一声,便翻箱倒柜,当着姚立冬的面,拿出一个布包,左一层右一层地翻找,终于从里面拿出一个小塑料袋,仔细打开,里面一打一块两块五块十块的皱皱巴巴的钱,老井老伴数了数,说,“160块钱。”
老井想了想,“立冬,你拿去150块钱,给我留十块过河钱。至于啥时候还,反正最近不用,用的时候我再跟你要。”
实际上,姚立冬资金缺口300元,他没好意思跟老井借那么多,大家都穷,谁能有那么多钱。何况,老井家他一人上班挣钱,他老伴有病常年吃药,好在几个孩子都成家分出去过了。孩子没了经济负担。
姚立冬踉跄着,从老井家走了回去,次日,又去威海姥姥家借钱,发现威海姥姥病了,舅舅外出打工,威海的舅妈照顾着老太太,最终姚立冬没有开口借钱,反倒给了老太太五块钱。
威海的姥姥强调,徐缓仍是杳无音信。她以为,姚立冬去找徐缓,殊不知,姚立冬是去借钱,没好意思开口,磨蹭着,坐了一会儿便离失望的离开了。
还有150块钱资金缺口,姚立冬有一种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感觉,他实在太难了。
无奈之下,他硬着头皮去找杨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