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写白露,大多数喜欢通过萧条的秋意来衬托内心的悲凉。
比如白居易写的“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以及杜甫笔下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然而,对于农民而言,白露和秋分却正是为秋收秋种做准备的忙碌时期。此时,当年最后一波农作物逐渐进入成熟期或已成熟,同时也要为明年的小麦和菜籽等作物翻地播种做准备,提前准备种子、肥料等。
一旦过了秋分开始秋收了,那真是一刻都不得闲,什么也做不了。
在这个桥头村的村民们都在埋头检查谷子和自家稻子的时候,程明月在忙活她的玉米。
如今的程明月是既没有时间去关心花残叶落,也没有心情抬头望月、低头思乡。
她此刻满心所想的,是如何将两亩地的玉米一根不剩地收完,以及收完后如何储存和出售。
程明月再次感慨幸好她赶在收玉米前把叶云峥买了下来,不然她一个人是真的干不完。
叶云峥的腿已经结疤,涂完三次药之后,他便说腿伤已经结痂,程明月担心他强撑,还曾用主人的身份逼着他把腿伤给自己看。
看到伤口确实已经愈合,程明月才放心下来,开始让他承担一些较轻的体力活。
别看叶云峥只是女尊世界的男子,干起农活来比程明月老练多了!他就和程明月以前见过的农村大娘一样勤快能干。
除了因生理因素导致力气不如程明月大之外,他干活非常利落。
想想也是,叶云峥出嫁后在妻家可是正经下过地的,而程明月这个农业研究生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真正干农活的熟练度肯定比不上农村大娘。
她以前的学校很好,学校花费大量资金培养农学生,是希望他们能研究出更新的知识,比拼的是谁的种子毒性低、价值高,以及研究成果推广后能造福多少农民、提高多少产量,而不是谁真的能下地干几亩地的活。
以前,只要是实验所需,研究生可以向学校申请找周围农民作为教工来帮忙,程明月他们都是抽样观察结论,知道操作方法,写好论文就行了,她其实没真正完完整整的独立干过农活。
想她以前连收割机都没开过几次,但现在为了生存,却要亲手一个个的把玉米扭断掰下来。
对于一些长得比较高或者比较粗壮的玉米秆,则需要用镰刀先将玉米秆砍倒,再掰。
掰下的玉米会先放入背篓中,当背篓装满后,还要把玉米集中堆放到田间地头。
光是收玉米就已经完全占据了程明月所有醒着的时间了,现在家里烧火煮饭,打扫养鸡是叶云峥干自是不必说,连挑水劈柴这种活都被叶云峥接过去了。
他忙完这些后,还能过来帮程明月把田间地头的玉米用推车一趟趟地推到晾场。
叶云峥只要是醒着,手上的活就没停过,程明月总是感慨买他真好,这个决定做的真睿智。
这种农忙时分,两个人对伙食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了,能吃饱就行。
昨天晚上叶云峥用最后一点白面蒸了一大锅野菜包子。
中午,他馏上几个包子,带着几根煮玉米和饮水,拿到田间地头,和程明月肩并肩坐在充满生机的“青纱帐”下随便对付几口。
瓦罐里的水是煮玉米的水,玉米捞出后,剩的水可不能浪费,正好可以当作饮用水。喝上一口,透着玉米的清甜,非常解乏。
程明月喝了好几大口,转头看到叶云峥脸上手上被玉米叶子划出来的细小伤痕,心疼的对叶云峥说:“这两天辛苦你了,等玉米卖完,我们好好歇上一天,再收棉花种土豆。”
叶云峥嘴里还嚼着包子,不便说话,便仰起脸冲程明月笑了笑。
程明月总是把 “辛苦”“谢谢” 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或者变着花样地夸赞他。起初,叶云峥还会红着脸辩驳两句,后来听多了也就习惯了,也懒得与她争辩,只是每次都会冲她微笑。
日头偏西,昨天说好要来帮忙的吴俏才推着辆小推车慢悠悠的从山下上来。
程明月对吴俏说:“你要是来的再晚一点,我们都收完了,你也不用来了。”
两个人的速度还是很快的,而且只有两亩地,如果不是怕把棉花踩坏需要避着点,他们能干的更快。程明月和叶云峥两个人从清晨干到下午,便能把所有玉米都摘完了。
吴俏笑着说:“正好你们干完了,我来帮你们数玉米,不然明天万一数错了就不好了。”
程明月忍不住在心里翻白眼,推了下叶云峥说:“阿峥,你去晾场上数玉米去,吴俏你过来跟我一起掰玉米。”
吴俏看着吊儿郎当,干起活来倒是靠谱,毕竟是个农村长大的女人,在她的配合下,两个人很快就把要掰的玉米掰完了。
吴俏觉得干的不过瘾,看着还剩的一小片地说:“明月,这些你真不摘了?”
程明月推着小推车说:“不摘,那些是我留的种子,走了,去晾场帮阿峥数玉米了。”
玉米的收成比程明月预料的要好,光收下来的就有四千多根,按比例算程明月留的那些有几百根,挑出来四五袋种子应该没问题。
程明月看着堆积如山的玉米说:“山下的酒楼掌柜能收得了这么多吗?”
如果不是那个掌柜说有多少他要多少,而且点明了要新鲜的,新鲜的给的价高。她是打算把玉米放老了之后再收的,那样的话,玉米存储的时间久。
吴俏说:“你放心,那掌柜的又不是只供自家,她还可以往乡里酒楼,隔壁县酒楼送,还能往县里头的大家门户里送。”
程明月道:“最好是这样,不然这些鲜玉米可放不了太久。”
吴俏眯着眼睛笑:“放心吧,她肯定一次全给你拉完。这剩下的说不定还会给你一笔封口费,让你答应不要卖给别家去呢。”
程明月明白了,这不就是垄断嘛:“以防有人跟她出一样的菜色。”
吴俏挑眉:“就说明月是聪明人,要是胡二那个木头疙瘩,卖三年都想不明白。”
程明月失笑,说:“趁着天还没黑,一块去看看胡二在做什么吧。”
她想去看看这里的人是怎么收谷子的。
叶云峥说:“那你们去吧,我回去做晚饭了。”说完他便转身想走,被程明月一把拉住:“吃饭早点晚点都一样,走,一起去看收谷子去。”
他们收拾好东西,准备过河去胡二娘家的田地。
来到必经的桥边,河水在夕阳的余晖下波光粼粼,河面不宽,水流也较为平缓。
程明月看到这条河,就想起自己已经很多天没吃肉了,不由得想和吴俏聊聊抓鱼的事情。
“钓鱼很看天气的,晴天要钓浑水,钓远水,钓深水;阴天要钓清水,钓近水,钓浅水。”
吴俏点头称是。
程明月接着说:“还有,鱼饵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根据不同的鱼种选择合适的鱼饵。比如鲫鱼喜欢吃蚯蚓,鲤鱼喜欢吃玉米。”
鲤鱼喜欢吃玉米?吴俏一脸学到了的表情,这个她还真不知道,央求程明月一会给她一筐玉米。
程明月自然满口答应,这次玉米能卖出去,吴俏出了大力。
“到时候我教你怎么用玉米做鱼饵,不过说起来,还是打窝后用渔网捞最省事。”
“那不行,捞鱼就失去钓鱼的乐趣了。”
三人说着话一同来到了胡二娘的田里,令人意外的是,胡二娘不在田里干活,找了两圈才发现她和一位老妇蹲在田边聊天。
“娘?你怎么在这儿。”吴俏惊讶道。
早上吴俏还以为吴村正会好奇跟她一起来程明月这儿看玉米,谁知喊她时她不动,说什么自己家的地也正是收谷子的时候,她要去盯着,不能让外来的长工种坏了,浪费田地之类的话。
现在怎么又跑来山上跟胡二娘聊天了。
“我们在交流种地的经验,你要听?你懂吗?”
吴村正瞪了吴俏一眼,这个不懂事的丫头,明知道她好奇程家的玉米,中午吃完饭就随口问了一句她要不要一起去,她说不去还就真不喊她了,也不知道多请她老娘两遍。
推了家里的推车就往山上跑,也不知道她从哪练的腿脚,吴村正在后头撵都撵不上。
吴村正抹不下脸,又实在好奇,就爬到坡上胡二娘的田地这儿了,本来打算晚点装作顺路过去看一眼,结果到了胡二娘的地里,聊了下收完谷子要种什么的事儿,不知不觉聊上了。
胡二娘看到程明月,开心地说:“正在说你教我的条播法种麦子和油菜的事儿,快来给村正也说说。”
程明月笑着说:“你肯定已经说清了,哪里需要我多嘴。”
胡二娘说:“我哪有你说的清楚,你快来再说上一遍。”
程明月便又将条播相对于撒播的好处说了一遍,一边说一边还去胡二娘田里指点了间距、株距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吴村正跟在后头听得入了神,半晌,她背着手说:“有道理,确实有道理啊,我晚上回去就跟长工说,回头我家稻子收了之后也这么种小麦。”
山下的水田一般都是春夏蓄水种水稻,秋冬放掉水后种麦子,一年两熟。
等到胡二娘扶着吴村正跟着程明月等人又回到山上程明月的两亩旱田,吴村正看着这两亩地里的作物,震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的手哆哆嗦嗦的指着田地,嘴巴微微张开,却半晌说不出话来,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
胡二娘和叶云峥这个年纪的人,虽然种过几年地,但不知道土地的极限在哪里,也不过是佩服程明月厉害,感慨程明月的地种得好而已,并不会多想,所以才能表现的如此淡然。
吴俏更不用提。
但对吴村正这样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来说,这两块地含金量可就太高了。
她种了一辈子地,见过无数的庄稼,但从未见过如此丰饶的收成。
这……这真的是可以吃的粮食吗?!
这真不是在做梦吗?
吴村正用手颤颤巍巍的摸了摸那挨得结结实实的玉米,又轻轻触碰了一下大朵的棉铃,话都说不好了。
这长得是庄稼吗?这长得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