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部族处于原始氏族社会阶段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大致西起今河南省西部(豫西)与山西省南部(晋南),东至河南省与山东省交界处,北入河北省,南接湖北省。这一区域的中心是中岳嵩山及其周围的伊、洛水流域,济水流域,以及颍水与汝水上游地区。嵩山古名崇山。先秦与汉代及以后的人们,在考证和追述夏人的活动区域时,多将其与崇山及周围地区相联系。如称夏禹为“崇禹”;禹的父亲鲧称为“崇伯鲧”。在现今河南豫西地区还有一些关于夏代都城遗址或其他遗址所在地望的文献记载与传说。如有“禹都阳城”(今登封告成镇附近),“启都阳翟”(今禹州境内),太康、羿、桀所居之斟(今巩义境内),“帝杼居原”(今济源境内),等等。其中多数是可信的。故有关夏代文献记载与传说的地望,应是研究夏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近年来,为探索夏文化,在河南豫西地区进行了一些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在东周和汉代阳城之西约半千米处的“王城岗”(今登封告成镇附近),发掘出两座东西并列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夯土城垣遗址。在城内已发掘出和城墙同时期的大型房屋夯土基础,以及基础下面填埋有殉人的奠基坑、窖穴与城门等遗迹。根据两个城垣的部分城墙曾被龙山文化晚期窖穴挖破的地层关系,证明这两个城的修筑时代,应是略早于龙山文化晚期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另从城内奠基坑和窖穴中出土木炭的碳14测定年代看,约在公元前23至前20世纪之间的夏代早期纪年之内。而且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中晚期城址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正与文献记载及传说中的夏代阳城所在地望吻合。此外,凡是与夏代都城遗址所在地望有关的地方,都发现有豫西龙山文化中期、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恐非偶然巧合。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很可能与夏文化有关。
夏代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另据文献记载和传说,山西晋南的汾、浍水流域,也是夏族祖先活动过的重要区域之一。夏王朝建国后也曾迁都于此。因而后人在考证中,多把汾水以东的今翼城附近称为“夏墟”。据《世本》,“夏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近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晋南与夏代传说有关的地方,也调查发现和发掘了许多处龙山文化中晚期和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的遗址。因此,山西南部地区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也应与夏文化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