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几个错处,杨暕在隋炀帝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了。隋炀帝不仅不提让他当太子的事,反而故意让人去挖掘杨暕的过失。
一个皇帝如果想找人麻烦,那不是易如反掌吗?马上,一件事就被揪了出来。
当时制度规定,县令无故不得出境。但是,有一个伊阙县令叫皇甫诩,很受杨暕喜爱。杨暕就违反了禁令,偷偷带他出境到汾阳宫,一起寻欢作乐。隋炀帝此时正找杨暕的碴儿,有一个御史叫韦德裕,就投其所好,把这件事揪了出来,弹劾杨暕违制。
面对韦德裕的弹劾,隋炀帝怎么处理呢?他大张旗鼓,命令一千多个士兵包围了齐王府邸,进行掘地三尺的搜索,务必搜出更多的罪状来。就在这样的穷追猛打之下,有一件丑事终于曝光了。
齐王杨暕的妃子韦氏很早就去世了。杨暕放着那么多美女不喜欢,偏偏喜欢上了韦氏妃子的姐姐。既然如此,把韦家姐姐纳入齐王府不就行了吗?又不行。因为这个姐姐当时已经嫁给了一个姓元的人,是已婚妇女。喜欢韦家姐姐,又不能娶她,怎么办?杨暕就和韦家姐姐暗地私通,而且还生了一个女儿。
这也罢了,更要命的是,有一天,齐王杨暕居然请了一个看相的先生给他的妃子们相面,而且还把韦家姐姐安排到了妃子的队伍里。看相的靠什么赚钱?不就是察言观色吗?这位先生马上就看出来,齐王对韦家姐姐情有独钟。既然如此,就投王爷所好吧。看相的先生把其他妃子都撇在一边,单指着韦家姐姐说:“此产子者当为皇后。”他这么说,齐王杨暕自然高兴。韦家姐姐命里该当皇后,那就意味着他命里该当皇帝喽。可是,当时的情况是隋炀帝迟迟不下诏令,让自己当太子。这让杨暕很着急。
皇帝为什么不立自己当太子?杨暕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倒恨起大哥元德太子的三个儿子来。他觉得,大哥虽然死了,但是留下了三个儿子。这可是长房长孙啊,万一隋炀帝改变主意,不立儿子,要立孙子怎么办?要确保自己接班,只能让这三个侄子去死了。
怎样才能让三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死呢?杨暕用起了古代人的老办法,当然也是最笨的办法厌胜,企图用诅咒的方法咒死三个侄子。而要施行厌胜,肯定会用到小木偶之类的东西。现在,隋炀帝对齐王府邸进行掘地三尺式的侦查,这些罪行当然无法掩盖,都被揭露出来了。
揭露出来之后怎么办?隋炀帝大发雷霆,把那几个帮齐王寻找声色犬马的官员斩首,让韦家姐姐自杀,还有好多府僚都流放边疆。隋炀帝不是让偶像官员柳謇之当齐王府长史吗?上任的时候,隋炀帝还对他讲:“今以卿作辅于齐,副朕所望。若齐王德业修备,富贵自当钟卿一门。若有不善,罪亦相及。”谁都觉得柳謇之肯定步步高升。没想到,这句话的前半句并没有应验,应验的倒是后半句,就在这次事件之后,柳謇之因为不能匡扶齐王,被除名为民了。
处理了这么多相关人士,齐王本身怎么处置?要不要像隋文帝对儿子那样,或杀或关?隋炀帝倒没有那么做。隋文帝儿子多,他儿子太少了。这时候,三儿子杨杲还非常小,古代儿童的成活率又低,万一把齐王除掉,杨杲又死了,隋炀帝就成了孤家寡人,连继承人都没有了。万般无奈之下,隋炀帝恨恨地说了一句:“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只好先饶了他。如果我有更多的儿子,肯定就把这个儿子拉出去斩首,以昭明国家的法度!
虽然不能即刻除掉齐王,但是,隋炀帝此后对他就非常疏远了。给了他一个京兆尹的头衔,但是什么事都不让他干,而且还专门派了一个虎贲郎将,跟在齐王身边,监视他。只要杨暕有任何小错,这个虎贲郎将马上报告给隋炀帝,这就等于被监禁起来了。
即使这样,隋炀帝还不放心,派给齐王的府僚都是些老弱病残,唯恐齐王利用他们作乱。齐王得宠的时候,官员都争先恐后地把儿子往齐王府送,等到齐王失宠,这些人也就跟着倒霉了。举一个例子。
有个太史令叫庾质,就是当年给隋文帝打气,说他有天命的那位太史令庾季才的儿子。庾质算是隋炀帝的心腹,而他的儿子则在齐王府上班。此刻,隋炀帝讨厌齐王,无处撒气,就揪住庾质,怒气冲冲地质问他:“汝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儿事齐王,何向背如此!”你把你儿子送到我儿子那里,就是对我不忠!
庾质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我侍奉您,我儿子侍奉您儿子,我们一家给您一家服务,没有不忠啊!
照理说,这回答也算费尽心机了。可是,隋炀帝哪会听这种花言巧语,直接把他贬到外地当县令了事。
就这样,因为元德太子杨昭早亡,齐王杨暕失宠,赵王杨杲太小,隋炀帝立太子的事情就耽搁下来了,一直到后来隋炀帝被杀,隋朝也没有一个法定的太子。这对于一个王朝而言,也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这样看来,隋炀帝当皇帝之后,虽然修东都、建南都、开运河、修长城,四面开疆拓土,国力也迅速增强,看起来达到了极盛局面,但是,他有一些问题处理得相当失败,比如滥用民力问题、用人问题以及接班人问题。这些问题其实都很严重,只是当时还被掩盖在国力不断扩张的表象之下。而一旦隋朝的国力扩张受阻,这些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乃至酿成大祸。
那么,隋朝会遇到这样的麻烦吗?